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雅颂 拼音:yǎ sòng
亦作“ 雅讼 ”。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词语解释:歌颂 拼音:gē sòng
(1).歌唱《颂》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杜预 注:“《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后谓用诗歌颂扬,亦泛谓用言语文字赞美。《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 尧 舜 之道。”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同万民而歌颂,莫罄豫鸣。”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词语解释:嘉颂 拼音:jiā sòng
赞颂;颂词。 汉 班固 《西都赋》:“采游童之讙謡,第从臣之嘉颂。” 唐 宋之问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宋 范成大 有诗《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词语解释:祝颂 拼音:zhù sòng
向人表达良好愿望。例如:昏君深居宫中,所能听到的尽是些祝颂阿谀之词。词语解释:周颂 拼音:zhōu sòng
《诗》“三颂”之一。共三十一篇,为 西周 宗庙祭祀乐章。因多颂德之作,故后用以指朝廷颂歌。《诗·周颂》 郑玄 笺:“《周颂》者, 周 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 唐 司空曙 《送翰林张学士岭南勒圣碑》诗:“ 汉 恩天外洽, 周 颂日边称。”词语解释:赋颂 拼音:fù sòng
(1).赋和颂。两种文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 华山 之博也。”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
(2).吟赋作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为之赋颂。”词语解释:谣颂 拼音:yáo sòng
亦作“谣讼”。 民间流传的赞颂。 唐 元结 《崔潭州表》:“謡颂之声,达于朝廷。”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横扰既絶,謡讼溢境。”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某启,人来辱手教,具审起居佳胜,吏民畏爱,謡颂布闻,甚慰所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自昭雪后,遐邇懽腾,謡颂成集焉。”词语解释:椒颂 拼音:jiāo sòng
见“ 椒花颂 ”。
词语解释:椒花颂 拼音:jiāo huā sòng
《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 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採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唐 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亦省作“ 椒颂 ”。 清 王龙文 《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词语解释:橘颂 拼音:jú sòng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词语解释:中兴颂 拼音:zhōng xīng sòng
(1).指 汉 刘苍 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 明帝 )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 , 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
(2).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 唐 司空图 《漫题》诗:“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 莲峯 便作碑。”词语解释:称颂 拼音:chēng sòng
称赞颂扬。《释名·释典艺》:“称颂成功谓之颂。”《魏书·孝感传·吴悉达》:“隣人孤贫窘困者,莫不解衣輟粮,以相賑恤。乡閭五百餘人诣州称颂焉。”《红楼梦》第二三回:“不説 寳玉 闲吟,且説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 荣国府 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録出来,各处称颂。” 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 毛泽东 同志称颂 白求恩 医生是‘纯粹的人’。”词语解释:吉甫颂 拼音:jí fǔ sòng
周 代贤臣 尹吉甫 所作赞美 周宣王 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还成 吉甫 颂,赠答此瑶华。”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能为 吉甫 颂,善用 子房 筹。”参见“ 吉甫 ”。
词语解释:吉甫 拼音:jí fǔ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鸞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词语解释:鲁颂 拼音:lǔ sòng
《诗》“三颂”之一。共四篇。 周成王 封 周公 、 伯禽 于 鲁 , 周公 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 鲁僖公 晚年,为 春秋 中期作品。《诗·鲁颂》“《鲁颂》谱” 孔颖达 疏:“《駉》颂序云:‘ 史克 作是颂。’广言作颂,不指《駉》篇,则四篇皆 史克 所作。《閟宫》云:‘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自言 奚斯 作新庙耳。而 汉 世文人 班固 、 王延寿 之等,自谓《鲁颂》是 奚斯 作之,谬矣。故 王肃 云:当 文公 时, 鲁 贤臣 季孙行父 请于 周 ,而令 史克 作颂四篇以祀。是 肃 意以其作在 文公 之时,四篇皆 史克 所作也。”词语解释:椒花颂 拼音:jiāo huā sòng
《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 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採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唐 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亦省作“ 椒颂 ”。 清 王龙文 《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词语解释:和颂 拼音:hé sòng
古代乡射礼的五项要求之一。射时节奏要合《雅》《颂》之乐。《论语·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词语解释:庙颂 拼音:miào sòng
赞颂天子功德的宗庙乐歌。《后汉书·傅毅传》:“ 毅 追美 孝明皇帝 功德最盛,而庙颂未立,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奏之。”词语解释:舆颂 拼音:yú sòng
民众的议论。《隋书·炀帝纪上》:“听採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政刑之得失。” 唐 独孤及 《送马郑州诗》:“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諠。” 清 丘逢甲 《赠沉絜斋观察世丈》诗之一:“身符舆颂民怀德,家室楹书帝念忠。”词语解释:风雅颂 拼音:fēng yǎ sòng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这一说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认为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词语解释:偈颂 拼音:jì sòng
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凡覲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宋 苏辙 《全禅师塔铭序》:“自是言语偈颂,发如涌泉,不学而得。”词语解释:诗颂 拼音:shī sòng
(1).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孔颖达 疏:“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汉书·佞幸传·李延年》:“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 司马相如 等作诗颂。 延年 輒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
(2).泛指诗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 李善 注:“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参见“ 六义 ”。参阅 清 阮元 《揅经室一集·释颂》。词语解释:纪颂 拼音:jì sòng
铭记颂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国相 东莱 王璋 字 伯仪 ,以为神圣所兴,必有铭、表,乃与长史 边乾遂 树之玄石,纪颂遗烈。”词语解释:棠颂 拼音:táng sòng
指《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词语解释:三颂 拼音:sān sòng
《诗经》中的《鲁颂》、《周颂》、《商颂》,合称三颂。其中多为贵族祭祀、祈福之乐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但不知 孔子 之所讚叹忘肉, 季札 之所谓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者,将谓其声音耶?抑因声而想其政治耶?抑声中之词义深美,如所谓《三颂》者耶?”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颐志斋丛书》:“谱其所闕《三颂》之谱,而未别为总谱。”词语解释:豳颂 拼音:bīn sòng
指《诗·豳风·七月》。词语解释:河清颂 拼音:hé qīng sòng
《宋书·鲍照传》:“ 元嘉 中, 河 济 俱清,当时以为美瑞, 照 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词语解释:燕然颂 拼音:yàn rán sòng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词语解释:燕然铭 拼音:yàn rán míng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词语解释:赞颂 拼音:zàn sòng
(1).赞美歌颂。《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其年,黄龙见 鄴 西 漳水 , 衮 上书赞颂。”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粃糠麟阁之雄,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彼独何人?”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
(2).文体名。“赞”和“颂”的并称。 宋 叶适 《宏词》:“若乃四六对偶,铭檄赞颂,循沿 汉 末以及 宋 齐 ,此真两 汉 刀笔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谓之奇文絶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於朝廷,何哉?”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碑誌与纪传不同,碑誌或奉敕撰,或存交谊,或后嗣请求,体兼赞颂,称善不称过。”词语解释:楚颂 拼音:chǔ sòng
指《楚辞·九章·橘颂》。 清 陈维崧 《浣溪纱·咏橘》词:“今日亭臺无 楚 《颂》,旧时橘柚满 吴 天。风流人去一千年。”词语解释:邑颂 拼音:yì sòng
邑里的歌谣。指民歌。《魏书·崔僧渊传》:“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词语解释:祷颂 拼音:dǎo sòng
祈祷祝颂。 宋 曾巩 《贺杭州赵资政冬状》:“ 巩 祗服冠箴,远违门著。素积依归之望,弥深祷颂之勤。” 宋 陈师道 《代与宰相贺正书》:“岁时月之三元,惟此夏时之正,德寿康之五福,莫如君子之宜,凡在陶鎔,举兴祷颂。”词语解释:欣颂 拼音:xīn sòng
欢欣赞颂。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惑众之书,愚者欣颂,贤者逃顿。”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官守所限,展庆无由;欣颂之深,敷陈罔既。”词语解释:乐颂 拼音:lè sòng
颂乐。王朝祭祀的乐歌。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然则受命之符,合在於此。方将增 太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汉书·董仲舒传》:“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夫 虞氏 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 孔子 在 齐 而闻《韶》也。”词语解释:邦颂 拼音:bāng sòng
国人的称颂。 唐 韦应物 《赠李判官》诗:“决狱兴邦颂,高文秉天机。”词语解释:褒颂 拼音:bāo sòng
亦作“褒颂”。 赞美,称颂。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需鸿笔之臣褒颂纪载,鸿德乃彰,万世乃闻。”词语解释:碑颂 拼音:bēi sòng
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后汉书·崔寔传》:“初, 寔 父卒,剽卖田宅,起冢塋,立碑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霍原 ﹞隐居 广阳山 ,教授数千人,为 王浚 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黌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於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史虚白 ﹞尝对客弈棋,旁令学徒四五辈,各秉纸笔,先定题目,或为书启表章,或诗赋碑颂,随口而书,握管者略不停缀,数食之閒,众製皆就。”词语解释:讲颂 拼音:jiǎng sòng
谓讲习学业,诵读诗书。《孔丛子·答问》:“ 鲁 ,天下有仁义之国也, 战国 之世,讲颂不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闕里 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覩蒸尝之位。”词语解释:重颂 拼音:zhòng sòng
佛教语。说经义之后,再作偈颂,申说前义。也称重颂偈或应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无重颂,句备伽佗。” 吴兆宜 注:“《弥陀疏钞》:梵语‘祗夜多’,此言‘重颂’。”词语解释:从颂 拼音:cóng sòng
从容不迫。颂,“ 容 ”的古字。《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世以 鲍焦 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 司马贞 索隐:“从颂者,从容也。”词语解释:额手称颂 拼音:é shǒu chēng sòng
同“ 额手称庆 ”。 《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须臾, 任公 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诉説所以,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颂,欣喜欲狂。” 徐珂 《清稗类钞·宫闱·孝贞后娴礼法》:“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 孝贞 偶行一事,人皆额手称颂。”词语解释:蒙颂 拼音:méng sòng
兽名。猴类。亦称“ 蒙贵 ”。《尔雅·释兽》:“蒙颂,猱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果然》:“蒙颂一名蒙贵,乃蜼之又小者也。紫黑色,出 交趾 ,畜以捕鼠。胜于猫貍。”词语解释:变颂 拼音:biàn sòng
指《诗经》中的《鲁颂》和《商颂》。 宋 王柏 《诗疑》卷一:“颂有两体,有告于神明之颂,有期愿福祉之颂。告於神明者,类在《颂》中;期愿之颂,带在《风》《雅》中。《鲁颂》四篇有《风》体、有《小雅》体,有《大雅》体,颂之变体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诗〉有变颂》:“ 金华 王柏 谓变风变雅之外有变颂焉,《鲁颂》、《商颂》是也。”词语解释:顺颂 拼音:shùn sòng
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祝福。 清 林则徐 《致刘建韶书》:“途次率復,诸不备悉。顺颂升祺。”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专此顺颂曼福。”词语解释:谀颂 拼音:yú sòng
阿谀赞颂。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晋惠帝五》:“﹝ 陆机 ﹞谢朝华,披夕秀,以词翰之美乐见於当世,则 伦 且资其諛颂以为荣,盖有求免而不得者。”词语解释:讴颂 拼音:ōu sòng
歌颂。《南齐书·海陵王纪》:“太傅 宣城王 胤体 宣皇 ,钟慈 太祖 ,识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著,謳颂有在,宜入承宝命,式寧宗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绅士》:“且从来草茅謳颂,本出肺肠。” 陈三立 《清赠光禄大夫特用知府张君墓表》:“委治 广济 隄工,犯百难御水,竟其功,民謳颂之,号 张公隄 。”词语解释:说颂 拼音:shuō sòng
迎合称颂。《晏子春秋·谏上八》:“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説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 词语解释:郙阁颂 拼音:fǔ gé sòng
汉 摩崖名。 东汉 太守 李翕 建 郙阁 阁道以利行旅,时人颂其德,为文勒石于 析里桥 边,故题碑为《析里桥郙阁颂》。文额皆隶书,相传为 蔡邕 撰文并书,不足信。 宋理宗 时,太守 田克仁 以铭字昏讹,重刻在 略阳县 南 灵岩寺 之绝壁。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本汉》:“《郙阁颂》为 仇子长 书……虽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参见“ 郙阁 ”。
词语解释:郙阁 拼音:fǔ gé
汉 栈阁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西 嘉陵江 边的临江高崖。 汉 时其地名 析里 ,有桥跨溪,溪通 汉水 ,水涨时交通阻绝。 汉灵帝 建宁 三年太守 李翕 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行理咨嗟,郡县所苦,斯谿既然, 郙阁 尤甚。”《隶续·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适 释:“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狭 ,又明年治 郙阁 ,治 天井 ,可谓除患蠲难,心乎惠民者。”词语解释:辞世颂
遗书词语解释:东平献颂 拼音:dōng píng xiàn sòng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 , 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 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词语解释:八颂 拼音:bā sòng
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周礼·春官·占人》:“以八簭占八颂。” 郑玄 注:“以八筮占八颂,谓将卜八事,先以筮筮之,言颂者,同於龟占也。”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八颂扃和,六祈輟渗。”词语解释:进颂 拼音:jìn sòng
谓为帝王歌功颂德。 汉 王充 《论衡·语增》:“僕射 周青臣 进颂 始皇 之德。”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三:“入直时有词人进颂,用‘贫乐好礼’,对句不敌。”词语解释:传颂 拼音:chuán sòng
(1).指被传扬称颂之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慤,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2).传扬歌颂。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自践东朝,渊默恭慎,无所言议施为,而天下传颂称説,德号彰闻。” 明 李贽 《与焦弱侯》:“或以浮名传颂,而其实索然。”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但我以为作文人究竟和‘大出丧’有些不同,即使雇得一大群帮闲,开锣喝道,过后仍是一条空街,还不及‘大出丧’的虽在数十年后,有时还有几个市侩传颂。”词语解释:摅颂 拼音:shū sòng
抒发歌颂之情。 汉 扬雄 《河东赋》:“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攄颂。”词语解释:感颂 拼音:gǎn sòng
感激颂扬。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凡薄海含生负气之伦,无不感颂皇仁,而咨嗟太息於臣工措理之失当也。”词语解释:推颂 拼音:tuī sòng
推赞颂扬。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太学生 何蕃 入太学者廿餘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考工集》:“ 嵩 权极盛之时, 若水 年已垂耄,不免为 嵩 作《〈鈐山堂集〉序》,反覆推颂,颇为盛德之累。”词语解释:家传户颂 拼音:jiā chuán hù sòng
见“ 家传户诵 ”。
词语解释:家传户诵 拼音:jiā chuán hù sòng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 汤义仍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亦作“ 家传人诵 ”、“ 家传户颂 ”。 明 李东阳 《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三:“天下臣民家传人诵,佩服而体行者盖已久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 唐 宋 诸大家,何一不説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词语解释:极颂 拼音:jí sòng
尽力赞颂。《明史·张凤翼传》:“既抵关,以八月出閲 前屯 、 寧远 诸城,上疏极颂 承宗 经理功。”词语解释:文颂 拼音:wén sòng
歌功颂德的文辞。《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鉴得失。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词语解释:河清德颂 拼音:hé qīng dé sòng
即《河清颂》。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时清莫报君恩重,惟有一封书上劝东封,更撰个《河清德颂》。”参见“ 河清颂 ”。
词语解释:河清颂 拼音:hé qīng sòng
《宋书·鲍照传》:“ 元嘉 中, 河 济 俱清,当时以为美瑞, 照 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 唐 杜甫 《洗兵马》诗:“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词语解释:敬颂 拼音:jìng sòng
敬辞,祝颂(多用于书信)例如:敬颂康健。词语解释:咏颂 拼音:yǒng sòng
歌颂。《汉书·刘向传》:“ 堪 治未期年,而三老官属有识之士咏颂其美,使者过郡,靡人不称。”词语解释:吟颂 拼音:yín sòng
讴吟歌诵。《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昨加恩辱命,并示《龟赋》,披览粲然……谨韞櫝玩耽,以为吟颂。” 李善 注:“吟颂,谓謳吟歌诵。”词语解释:嗟颂 拼音:jiē sòng
叹赏吟诵。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子阳 诗奇句清拔, 谢朓 常嗟颂之。”词语解释:西第颂 拼音:xī dì sòng
《后汉书·马融传》:“初 融 惩於 邓氏 ,不敢復违忤埶家,遂为 梁冀 草奏 李固 。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后因称献媚权贵的文章为“西第颂”。 清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诗:“心鄙 马季长 ,不作《西第颂》。”词语解释:燕山颂 拼音:yān shān sòng
见“ 燕然颂 ”。
词语解释:燕然颂 拼音:yàn rán sòng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词语解释:燕然铭 拼音:yàn rán míng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词语解释:瞻颂 拼音:zhān sòng
敬仰与祝愿。 宋 苏轼 《贺正启》:“某限居官守,阻候门墙,瞻颂之深,敷宣罔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