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簿领 拼音:bù lǐng
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后汉书·南匈奴传》:“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六年》:“ 滉 为人廉勤,精於簿领。”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后世记载之家,但有簿领而无文章,莫窥斯秘,于是读古人之书,亦不得其抑扬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义矣。”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说:‘抱牍之苦,甚于抱病;簿领之趣,恶于药饵。’”亦称“ 簿领书 ”。《文选·刘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刘良 注:“簿领书,谓文书也。”词语解释:管领 拼音:guǎn lǐng
(1).管辖统领。 唐 李群玉 《赠人》诗:“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 楚襄王 。”《水浒传》第九四回:“副先锋 卢俊义 辞了 宋江 、 花荣 等,管领四十员将佐,军兵五万,望西北进征。”《明史·汪广洋传赞》:“ 明 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筦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不看人间顷刻花,他年管领风云色。” 蔡元培 《世界观与人生观》:“今则自然界之记录,无远不届。远之星体之运行,小之原子之变化,皆为科学所管领。”
(2).领受。 唐 白居易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诗:“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宋 杨恢 《祝英台近·中秋》词:“不妨彩笔银笺,翠尊冰醖,自管领一庭秋色。” 明 高明 《琵琶记·旌表》:“这隆恩美誉,从教管领无所愧,万古青编记。”
(3).过问,理会。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落日登楼,谁管领,倦游狂客。待唤起,沧浪渔父,隔江吹笛。”
(4). 清 代王府官员职称之一。相当于管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定制:亲王长史一员,头等护卫六员……四、五、六品典仪各二员,牧长二员,管领四员。”
(5). 清 末对水师军官的称呼。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水师书》:“ 中国 初建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凡责任管驾、治理全船之事者,则曰管领。”词语解释:引领 拼音:yǐn lǐng
(1).伸颈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 景公 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通使 大夏 ,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宋 司马光 《张尚书葬祭文》:“引领松楸,悲何有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2).犹引退。《汉书·元后传》:“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 丁 傅 。” 颜师古 注:“引领,自引首领而退也。”《后汉书·孔融传》:“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
(3).带领。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雌鸡终日引领众鸭趁食。”《水浒传》第二回:“ 董将士 使箇人,将着书简,引领 高俅 逕到学士府内。” 郁达夫 《东梓关》:“忽而前番引领他进来的那位青年,手里拿了一盏煤油灯走进了房来。”
(4). 宋 金 商业行会的首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雇觅人力》:“俱各有行老、引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同业商行的首领称为行头和引领。”词语解释:要领 拼音:yào lǐng
(1).腰和脖子。引申为生命。《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九京也。” 郑玄 注:“全要领者,免於刑诛也。” 孔颖达 疏:“领,颈也。古者罪重要斩,罪轻颈刑。”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孤虽知要领不属,手足异处,四支布陈,为乡邑笑,孤之意出焉。”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五状》:“臣要领如草芥,不足以待斧鉞;躯命如螻蚁,不足以脂鼎鑊。” 黄中黄 《沉荩序》:“因以思 唐才常 、 林圭 等,皆树勤王为职志以丧要领,而 藎 死独异。”
(2).特指腰斩或枭首。《战国策·魏策二》:“今臣愿大王陈臣之愚意,恐其不忠於下吏,自使有要领之罪,愿大王察之。” 鲍彪 注:“要领,斩刑也。”
(3).比喻重要的部位或区域。《北史·李远传》:“时 河东 初復,人情未安。 周文 以 河东 为国之要领,乃授 河东 郡守。”
中心要点;基本内容。 宋 严羽 《沧浪诗话》附录《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其间异户同门之説,乃一篇之要领。” 高尚缙 《〈万国演义〉序》:“乃相与裒集诸书,契其要领,汰其繁冗。” 曹禺 《日出》第三幕:“ 翠喜 看见不得要领,便废然地走到镜台旁,抓了一把瓜子。”词语解释:笑领 拼音:xiào lǐng
犹笑纳。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受人仪物,谦曰‘拜领’,然不独我受。望人受亦言‘领’。 赵松雪 与人柬云:‘輒有素绸一匹,以表微意,伏冀笑领。’又云:‘拜手持纳,祈笑领之。’”词语解释:一领 拼音:yī lǐng
(1).表数量。用于衣甲、席、毡等,犹言一件、一张。《战国策·秦策一》:“西攻 脩武 ,踰 羊肠 ,降 代 、 上党 。 代 三十六县, 上党 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 秦 之有也。”《晋书·卢志传》:“帝悦,赐 志 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綾袍一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 从 会稽 还, 王大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 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唐 白居易 《风雪中作》诗:“两重褐綺衾,一领花茸氊。”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题明春岩图照》词:“不羡羊裘大泽,那用緑簑西塞,一领水纹衫。”
(2).谓稍一领会。《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吾友看文字忒快了,却不沉潜见得他子细意思。莫要一领他大意,便去摶摸。”词语解释:素领 拼音:sù lǐng
(1).犹粉颈。《文选·曹植〈洛神赋〉》:“於是越北沚,过南冈,紆素领,迴清阳。” 李周翰 注:“领,颈也。”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引 宋 张文潜 《为营妓刘淑女所作诗》:“未説蝤蠐如素领,固应新月学蛾眉。”
(2).颈后所垂白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素领》:“项后白髮曰素领。 汉 冯唐 白首为郎官,素髮垂领。”词语解释:项领 拼音:xiàng lǐng
(1).肥大的颈项。《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毛 传:“项,大也。” 郑玄 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夫久驾而长不得行,项领不亦宜乎?《易》曰:‘臀无肤,其行赼趄’,此之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空谷有项领之骏者, 孙阳 之耳心也。”后用以比喻放纵不羁,不听使用。《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2).指颈。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物亦故有远而易知,近而难料,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间。” 明 徐渭 《风鸢图》诗之十九:“春来偏与老人讎,腰膂如弓项领柔。”
(3).比喻头等;首要。《南史·孝义传上·乐预》:“ 孝嗣 故吏 吴兴 沉昇之 亦説之曰:‘ 昇之 与君俱有项领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岂愿闻之乎。’”
(4).比喻要害之地。《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洮水 带其表, 维 ( 姜维 )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或欲大佃疆埸”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或欲进军大佃,偪其项领,积穀观衅,相时而动。”词语解释:牛领 拼音:niú lǐng
牛的脖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 唐 白居易 《官牛》诗:“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宋 陆游 《农家叹》诗:“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金 元好问 《天井关》诗:“石灯盘盘积如铁,牛领成创马蹄穴。”词语解释:裘领 拼音:qiú lǐng
皮裘的衣领。比喻事物要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詘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顿者,引也。言挈裘领者,詘五指而引之,则全裘之毛皆顺也。”词语解释:方领 拼音:fāng lǐng
(1).方形衣领。《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 汉 郑玄 注:“袷,交颈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每角二寸,四角共八寸……四角成矩形,故曰方领。”《后汉书·马援传》:“ 勃 衣方领,能矩步。”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词语解释:典领 拼音:diǎn lǐng
主持领导;主管。《汉书·王商传》:“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今天下财用窘急无餘,典领之官拘於弊法,内外不以相知,盈虚不以相补。”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 桂姐 ,自从 兰仙 妹妹降生人世,不觉十有六年。他的职掌,花神令你我代为典领。”词语解释:首领 拼音:shǒu lǐng
(1).头和脖子。《左传·隐公三年》:“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 与夷 ,其将何辞以对?”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如陛下厌臣,臣首领不保,又安得自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曾氏 在日,犹必諂事 官文 ,始得保全首领。”
(2).某些集团的领导者;为首的人。《北史·任城王云传》:“帝从之,命 敕勒 首领,执手劳遣之。” 宋 岳飞 《奏河北诸捷状》:“ 兴 等差人招诱 王屋县 百姓首领 王璋 等五十餘人。”《太平天囯故事·洪杨带兵过瑶寨》:“他们要给 太平军 送行,要见一见 太平军 首领的面容。”词语解释:总领 拼音:zǒng lǐng
(1).统领;统管。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是以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録。” 宋 朱淑真 《春归》诗:“东君总领鶯花处,浪蝶狂蜂不自来。” 清 刘大櫆 《乞同里捐输以待周急引》:“大约出白金在一斤上下,丰者至二斤,嗇者至三两二两,使一人总领,牟利取息,而以其息待用。”
(2). 汉 代光禄勋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光禄寺》:“案:两 汉 官制,自光禄、太中、中散、諫议等大夫及謁者、僕射、羽林郎、郎中、侍郎,五官、武賁、左右等中郎将,奉车、駙马二都尉,车、户、骑三将,并属光禄勋,故有总领之称。”词语解释:兼领 拼音:jiān lǐng
一并管领;兼任。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大相上承大义而啟治道,总百官之要,以调天下之宜;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兼领而和一之,以合治安。”《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迄乎 延平 ……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词语解释:纲领 拼音:gāng lǐng
(1).网纲裘领。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2).总纲要领。《三国志·魏志·陈矫传》:“子 本 嗣,歷位郡守、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羣下自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晋书·应詹传》:“顷大事之后,遐邇皆想宏略,而寂然未副,宜早振纲领,肃起羣望。”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国家设按察之官,谓之外臺,所以廉察所部而提振纲领也。”
(3).政党、政府等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务而规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 周恩来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详细的党纲应该有两部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词语解释:心领 拼音:xīn lǐng
(1).心知其意。参见“ 心领神会 ”。
(2).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原来是 赵小云 请到 黄银宝 处吃花酒…… 子安 道:‘我奉陪不起,你二位请吧,替我説声心领谢谢。’”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五章:“此恩吾唯心领,敬谢夫人。” 鲁迅 《书信集·致陶冶公》:“明日已约定赴北大讲演,后日须赴 西山 ,此后便须南返,盛意只得谨以心领矣。”
词语解释:心领神会 拼音:xīn lǐng shén huì
内心深刻地领会。 元 吴海 《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於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明 宋濂 《故三槐隐士王府君墓志铭》:“君从傍听之,心领神会,至忘寝食,其学遂大进。”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至立法一则,閲下自可心领神会,而法在其中矣。” 刘心武 《班主任》四:“ 谢惠敏 对他们的‘教诲’并不能心领神会,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亦作“ 心领神悟 ”、“ 心领意会 ”。 朱自清 《经典常谈·四书》:“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邹韬奋 《经历》五六:“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心领意会。”词语解释:本领 拼音:běn lǐng
(1).技能,本事。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段 奏曰:‘且请 崑崙 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朱子全书》卷十二:“问 管仲 小器。曰:只为他本领浅,只做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红楼梦》第二回:“ 雨村 最赞这 冷子兴 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是主任的重要助手,虽然并无多少才干,惟一的本领就是毫无顾忌。”
(2).主旨,要领。《朱子语类》卷十二:“人之为学,千头万绪,岂可无本领。”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3).指主要的,要紧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
(4).本源,根本。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下》:“《雪浪斋日记》云:‘昔人有言:《文选》烂,秀才半。正为《文选》中事多,可作本领尔。’”《朱子全书》卷十二:“本领若是,事事发出来皆是;本领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此作诗之本领也。”词语解释:将领 拼音:jiàng lǐng
携带。 唐 元结 《宿洄溪翁宅》诗:“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赵光远 ……常将领子弟,恣游侠斜,著《北里志》,颇述其事。”
(1).率领。《左传·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动” 唐 孔颖达 疏:“将者,言其将领诸指也。”
(2).高级军官。词语解释:腰领 拼音:yāo lǐng
(1).腰部与颈部。两者为人体的重要部分,断之即死,故常喻致命之处。《管子·小匡》:“ 管仲 曰:‘斧鉞之人也,幸以获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后汉书·李云传》:“昔 高祖 忍 周昌 不讳之諫, 成帝 赦 朱云 腰领之诛,今日杀 云 ,臣恐剖心之讥復议於世矣。”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疎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岂敢以非灾之蝗,上罔朝廷乎?” 清 唐甄 《潜书·审知》:“一不得当,大则覆军亡国,小则不保腰领,非小祸也。”
(2).裳有腰,衣有领,故以“腰领”借指关键或要害。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西戎背诞,腰领未得。”词语解释:遥领 拼音:yáo lǐng
(1).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晋书·桓温传》:“ 温 至 赭圻 ,詔又使尚书 车灌 止之, 温 遂城 赭圻 ,固让内録,遥领 扬州 牧。”《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京兆 、 河南 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两府之政,以尹主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将帅遥领州镇》:“本朝武臣有遥领郡刺史之职。按 唐 光启 二年二月, 王重荣 遣 王建 帅部兵戍 三泉 ,以 建 遥领 璧州 刺史。将帅遥领州镇自此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祖 或借故把他们调迁,或遥领他职。”
(2).谓领兵远出。 唐 李频 《送边将》诗:“遥领短兵登 陇 首,独横长剑向 河 源。”词语解释:衣领 拼音:yī lǐng
连在衣服上或分开的带形物,它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以装饰衣服的领口词语解释:主领 拼音:zhǔ lǐng
(1).主管领导。《汉书·礼乐志二》:“僕射二人主领诸乐人。” 唐 白居易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高情雅韵三峯寺,主领清光管白云。”
(2).带头的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下卷:“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词语解释:部领 拼音:bù lǐng
统辖率领。《后汉书·南匈奴传》:“自 呼韩邪 后,诸子以次立,至 比 季父 孝单于舆 时,以 比 为右薁鞬日逐王,部领南边及 乌桓 。” 宋 岳飞 《奏郑州捷状》:“﹝ 杨成 等﹞逢番贼头领 漫独化 等部领贼马五千餘人见阵。”《水浒传》第七八回:“那 高太尉 部领大军出城,来到长亭前下马,与众官作别。”词语解释:解领 拼音:jiě lǐng
理解领悟。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王琦 注:“解领,解悟也。”词语解释:蛴领 拼音:qí lǐng
《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后因以“蠐领”比喻美女的头颈。 五代 阎选 《虞美人》词:“ 楚 腰蠐领团香玉,鬢叠深深緑月蛾。”参见“ 蝤蠐领 ”。
词语解释:蝤蛴领 拼音:qiú qí lǐng
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上·唐人咏马嵬事皆大不敬》:“《悦亲楼集·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云……脂肤蝤蠐领,细腻如手捫。”亦省称“ 蝤领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词语解释:蝤蛴领 拼音:qiú qí lǐng
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上·唐人咏马嵬事皆大不敬》:“《悦亲楼集·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云……脂肤蝤蠐领,细腻如手捫。”亦省称“ 蝤领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词语解释:马领 拼音:mǎ lǐng
桑根露出地面者。传说能毒死人。 宋 吴淑 《事类赋·草木二·桑》:“復有马领杀人,伏蛇疗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领,有毒杀人。”词语解释:率领 拼音:shuài lǐng
(1).带领。 唐 张说 《舞马词》之一:“万玉朝宗凤扆,千金率领龙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如今就差一番官,率领部从,写书与 汉 天子。”《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钱鏐 ﹞乃选弓弩手二十名,自家率领,多带良箭,伏山谷险要之处。”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七章:“几个年轻人在 韩百仲 的率领下,一齐拥到北屋里。”
(2).犹领属。《隋书·西域传·附国》:“﹝ 附国 ﹞即 汉 之 西南夷 也。有 嘉良夷 ,即其东部,所居种姓自相率领,土俗与 附国 同,言语少殊,不相统一。”词语解释:受领 拼音:shòu lǐng
接受,领取。 唐 韩愈 《进王用碑文状》:“其 王用 男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臣并未敢受领。”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 史德明 班光荣地受领子突击任务。”词语解释:神领 拼音:shén lǐng
心领神会词语解释:都领 拼音:dōu lǐng
(1).总领,总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刘闢 以 剑南 节度副使将 韦皋 之意於 叔文 ,求都领 剑南 三川。”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2).要领,要诀。《云笈七籤》卷三二:“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闇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词语解释:提领 拼音:tí lǐng
(1).提调带领。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遂詔辅臣 郑居中 提领修纂, 李子奇 及秘书丞 李錞 为编修官。”《宋史·律历志十四》:“迺詔礼部尚书 周执羔 提领改造新历。”
(2).官名。 元 始置。《元史·百官志一》:“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词语解释:进领 拼音:jìn lǐng
进升而领受官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先主》:“数有战功,守 平原 令,进领 平原 相。” 南唐 陈陶 《赠江西周大夫》诗:“因分三辅职,进领 南平 位。” 宋 苏轼 《贺孙枢密启》:“伏审对扬纶綍,进领枢机。”词语解释:督领 拼音:dū lǐng
(1).监督统率。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诗:“督领不无人,提擕颇在纲。”
(2).指统领军队的高级武官。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 中国 初设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词语解释:招领 拼音:zhāo lǐng
出公告叫失主领取失物。《羊城晚报》1982.5.7:“我在学校招领牌上,写了一条招领启事,却久久无人认领。”词语解释:押领 拼音:yā lǐng
(1).押送;率领。 唐 薛调 《无双传》:“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谓 仙客 曰:‘汝易衣服,押领此物出 开远门 ,觅一深隙店安下。’” 唐 薛调 《无双传》:“忽报有中使押领内家三十人往园陵,以备洒扫。”
(2).执掌;管领。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寃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瀆,以铺此言。”词语解释:晓领 拼音:xiǎo lǐng
犹明了。《后汉书·冯衍传下》:“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桓谭冯衍传》:“‘晓领’,犹今言明瞭,言领会。”词语解释:曲领 拼音:qǔ lǐng
(1).圆领。亦指有圆领的外衣。《急就篇》卷二:“袍襦表里曲领帬。” 颜师古 注:“著曲领者,所以禁中衣之领,恐其上拥颈也。其状阔大而曲,因以名云。”《后汉书·东夷传·濊》:“男女皆衣曲领。” 清 金农 《张二丈以白苧布见遗感作十韵》:“感君知我有野性,裁成曲领宽袖衣。”
(2). 唐 宋 职官公服,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襴,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参阅《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词语解释:挈领 拼音:qiè lǐng
(1).提起衣领。多比喻抓住要点。语本《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詘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壑西北有遥巘最高,如负扆挈领,拥立廻环。”
(2).带领。《英烈传》第二十回:“ 章溢 、 叶琛 挈领家眷并行李,已等候多时。”
犹言断颈。挈,通“ 契 ”。《战国策·秦策三》:“臣战,载主契国,以与王约,必无患矣;若有败之者,臣请挈领。” 王念孙 《读书杂志·战国策一》:“挈读为栔,栔,断也,犹言‘臣请断颈’耳。”词语解释:酋领 拼音:qiú lǐng
部落的首领。《新唐书·刘仁轨传》:“始, 定方 破 百济 ,酋领 沙叱相如 、 黑齿常之 啸亡散,据险以应 福信 ,至是皆降。”《宋史·外国传八·赵思忠》:“前后杀其老弱数千,焚族帐万数,得腹心酋领十餘人。”词语解释:带领 拼音:dài lǐng
(1).率领。《水浒传》第五四回:“只见庄客来报説,有本州知府带领三五十部汉到庄。”《红楼梦》第二九回:“早有 张法官 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2).谓带路。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的住址,可问代我收信之书店,他会带领的。”词语解释:收领 拼音:shōu lǐng
(1).拘禁。《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殿直 ﹞从里面扯出卖餶飿的僧儿来,道:‘烦上名收领这廝。’”
(2).领取。《清会典事例·户部·恤孤贫》:“如有餘额,转给养济院收领。”词语解释:分领 拼音:fēn lǐng
分别担任职守。 唐 白居易 《李谅除泗州刺史兼团练使当道兵马留后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是二郡守,不易为政。先是分领者,多会有故,岁时罢去。”《宋史·仁宗纪三》:“辛巳,復都部署兼招讨等使,命 韩琦 、 范仲淹 庞籍 分领之。”词语解释:壶领 拼音:hú lǐng
传说中仙山名。《列子·汤问》:“当国之中有山,山名 壶领 ,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 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 神瀵 ,臭过兰椒,味过醪醴。”词语解释:统领 拼音:tǒng lǐng
(1).统率。《后汉书·何进传》:“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 汉 家故事,不可废也。”《隋书·诚节传·尧君素》:“然 君素 善於统领,下不能叛。” 宋 范仲淹 《奏陕西主帅带押蕃落使》:“所贵激劝边臣,於熟户用心,专加统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 蒲关 。” 孙犁 《书林秋草·耕堂读书记(三)》:“它用的人员大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时孚众望的,并由许多大员统领之。”
(2).军官名。 宋 清 两代置。见《宋史·设职官志七》、《清史稿·职官志四》。词语解释:五领 拼音:wǔ lǐng
见“ 五岭 ”。
词语解释:五岭 拼音:wǔ lǐng
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词语解释:卷领 拼音:juàn lǐng
领翻于外。古人认为是较原始的服式。《文子·上礼》:“ 老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 晋 左思 《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 重华 而比踪。”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二:“鸿名軼卷领,称首迈垂衣。”词语解释:袍领 拼音:páo lǐng
袍子的领口。《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昂 先闻其兄死,以矟刺柱,伏壮士执 绍业 於路,得勑书於袍领,遂来奔。” 元 李孝光 《送达兼善典佥》诗:“绣鞍大马来如烟,学士翠雕袍领妍。”词语解释:风领 拼音:fēng lǐng
宽大的毛皮围脖。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凡二十四衙门内官内使人等,则止许戴绒紵围脖,似风领而紧小焉。”《红楼梦》第四九回:“﹝ 湘云 ﹞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氊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奴才想起来太太从前走长道儿的那些薄底儿鞋呀,风领儿斗篷呵,还都得早些儿拿出来瞧瞧呢。” 词语解释:占领 拼音:zhàn lǐng
(1).以武力占有对方控制的土地。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不大一阵工夫,敌人占领了村子的一半。”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仅仅经过二十分钟的战斗,一号坑道的顶部就宣布占领了。”
(2).泛指用其他方式占据某种领域或某些事物。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七:“我不反对你任何提议,我只不愿他, 韦护 ,来占领我们整个时间。”词语解释:赍领 拼音:jī lǐng
持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田虎 大惊,与众多将佐正在计议,忽报 襄垣 守将偏将 叶清 ,賫领国舅书札到来。”词语解释:脩领 拼音:xiū lǐng
犹言治理。《荀子·成相》:“五听脩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杨倞 注:“脩领,谓脩之使得纲领。”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领犹治也,理也,言五听皆脩理也。”词语解释:训领 拼音:xùn lǐng
教训引导。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法遇》:“我训领不勤,远貽忧赐,即命维那鸣槌集众,以杖筒置香橙上。”词语解释:参领 拼音:cān lǐng
(1).参与领导。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自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此曹止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
(2). 清 武官名。满语为甲喇章京。满、蒙、汉八旗及护军营、前锋营等皆置有参领,位在都统之下,佐领之上。参阅《清文献通考·职官十》。词语解释:关领 拼音:guān lǐng
领取。《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札付巡检,火速带领所管一千人马,关领军器,前去收捕。”《水浒传》第十一回:“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清会典事例·户部一百·俸饷》:“各省驻防驍骑校,岁支俸银六十两,按月赴司关领。”词语解释:阿领 拼音:ā lǐng
谓妇女再嫁时带来的同前夫所生的孩子。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分明是 无常 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 无常嫂 的前夫之子似的。”词语解释:举纲持领 拼音:jǔ gāng chí lǐng
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都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亦省作“ 举纲 ”。《北史·源怀传》:“ 怀 性宽简,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政贵当举纲,何必须太子细也。’”参见“ 提纲挈领 ”。
词语解释:提纲挈领 拼音:tí gāng qiè lǐng
提起鱼网的总绳,拎住皮衣的领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拙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后以“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或把问题扼要地提示出来。《野叟曝言》第二一回:“若夫提纲挈领,断推 仲景 一书。” 清 陈鳣 《对策》卷四:“瓜畴芋区,体例奚若?提纲挈领,部分凡几?” 秦牧 《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看起来(事实上也是这样),这类知识浩如烟海,但只要‘提纲挈领’,抓住了那个纲,就可以‘纲举目张’,让我们理解它的梗概。”词语解释:协领 拼音:xié lǐng
(1). 清 代武官名,位在副都统下,佐领上。《清会典·兵部三·尚书侍郎职掌》:“ 盛京 、 吉林 、 黑龙江 、 福州 水师别为营,将军辖焉,凡总管二人,协领二人。”
(2). 清 末革命团体光复会领导人员名称,犹言副首领。 清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列传三》:“分‘光復会’职员为十六级……例如黄字为首领,首领五人,即以推 锡麟 ( 徐锡麟 )等。祸字为协领,无定员, 瑾 ( 秋瑾 )自居协领。”词语解释:脖领 拼音:bó lǐng
围在脖子上的领套。亦指围住脖子的衣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凡脖领,亦不许外露,亦不得缀钮扣;只宫人脖领则缀钮扣。” 张天民 《创业》第一章二:“﹝ 老周师傅 ﹞一把揪住一个工头的脖领, 十斤娃 也一跃揪住另一个工头。”亦作“ 脖领子 ”。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 玉宝 这才把棒子一丢,返身一把抓住 淘气 的脖领子,用腿一绊,噗通一声, 淘气 就跌倒地下。”词语解释:颈领 拼音:jǐng lǐng
即脖子。《庄子·说剑》:“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参见“ 脖子 ”。
词语解释:脖子 拼音:bó zi
颈项,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着一下,那里寻 黄文 来?”《红楼梦》第三六回:“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石得虎 朝南走着,忽见十字街口挤了一大堆人,后边的跷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头瞅。”词语解释:俯领
谓屈身领职。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定太守汝南胡尹伯》:“太守 季崇 请乞相见,頫领功曹,与俱班録讫,乃谢遣。”词语解释:具领 拼音:jù lǐng
向主管或有关方面备文领取。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六》:“要我开帐签名具领,于是就给碰了一个钉子而又大发其怒。”词语解释:共同纲领 拼音:gòng tóng gāng lǐng
(1).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词语解释:冒领 拼音:mào lǐng
假冒领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 蔡泳受 、 王书常 私雕假印,冒领库款。”词语解释:蝤领 拼音:yóu lǐng
见“ 蝤蠐领 ”。
词语解释:蝤蛴领 拼音:qiú qí lǐng
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上·唐人咏马嵬事皆大不敬》:“《悦亲楼集·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云……脂肤蝤蠐领,细腻如手捫。”亦省称“ 蝤领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词语解释:通领 拼音:tōng lǐng
总管,统领。《宋史·职官志一》:“ 元丰 六年,詔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史·兵志一》:“可签丁壮七百餘人,并元拨保丁甲壮,令 珣 通领,镇守 潁州 。”词语解释:邪领 拼音:xié lǐng
古代深衣的领子。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其著於项,角尖相对,故又曰曲袷,又曰邪领。”词语解释:驱领 拼音:qū lǐng
驱赶牵引。 宋 苏辙 《乞诛窜吕惠卿状》:“上户骚动,不安其身,遂至 河北 ,人户流移。虽上等富家,有驱领车牛,怀挟金银,流入 襄 邓 者。”词语解释:过领 拼音:guò lǐng
支取钱物超过其应该领取之数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各项支给,俱于前官离任日扣住,不得过领。”词语解释:靖领 拼音:jìng lǐng
犹悲惨。 汉 扬雄 《蜀都赋》:“厥女作歌,是以其声呼吟靖领,激呦喝啾。”《骈雅·释训上》:“靖领,悲憯也。”词语解释:青领 拼音:qīng lǐng
(1).青色交领长衫。《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竞怀雅术。”《隋书·礼仪志七》:“其制服簪导,元衣、纁裳无章,白绢内单,青领。”《旧唐书·舆服志》:“书算学生、州县学生,则乌纱帽,白裙襦,青领。”参见“ 青衿 ”。
(2).颈脖子涂上青色。《史记·项羽本纪》“异军苍头特起”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
词语解释:青衿 拼音:qīng jīn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词语解释:修领 拼音:xiū lǐng
同“脩领”。
犹言治理。
词语解释:脩领 拼音:xiū lǐng
犹言治理。《荀子·成相》:“五听脩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杨倞 注:“脩领,谓脩之使得纲领。”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领犹治也,理也,言五听皆脩理也。”词语解释:乳领 拼音:rǔ lǐng
领养。《天雨花》第十三回:“ 刁氏 道:‘这个何妨,你是我乳领的小姐,就与女儿一般,料不慢你。’”词语解释:团领
圆领词语解释:两上领 拼音:liǎng shàng lǐng
内有衬领的衣领,便于拆洗。《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词语解释:魁领 拼音:kuí lǐng
首领。 宋 沉辽 《伯少卿埋铭》:“山西诸沙门多不戒,而魁领 文鐃 尤恣横。” 李大钊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最近如军阀魁领的 段祺瑞 ,赞成共和则胜利。”词语解释:条领 拼音:tiáo lǐng
条目要领。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题之纸墨,直止録条领耳。”词语解释:标领 拼音:biāo lǐng
(1).犹风仪。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利口小辩,希指巧言者,谓之标领清妍……於是明哲色斯而幽遁,高俊括囊而佯愚。”
(2).犹楷模,表率。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僧叡》:“﹝ 叡 ﹞含吐彬蔚…… 兴 ( 姚兴 )后谓 嵩 ( 姚嵩 )曰:‘乃四海标领,何独 鄴 卫 之松柏!’於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词语解释:楚腰蛴领 拼音:chǔ yāo qí lǐng
谓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后蜀 阎选 《虞美人》词:“ 楚 腰蠐领团香玉,鬢叠深深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