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交颈 拼音:jiāo jǐng
(1).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诗:“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其间交颈呢喃的鸟儿就是他和她。”
(2).比喻夫妻恩爱;男女亲昵。 唐 王氏妇 《与李章武赠答诗》:“鸳鸯綺,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明 袁宏道 《青骢马》诗:“交颈復同心,白石青松在。”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一对野鸳鸯终朝交颈,丑不堪言。”
(3).错落于颈上。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又因哭泣,泣下交颈。”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悲其生离,泣下交颈。”词语解释:延颈 拼音:yán jǐng
(1).伸长头颈。《列子·汤问》:“延颈承刃,披胷受矢。”《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唐 李翱 《截冠雄鸡志》:“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2).引申指仰慕,渴望。《史记·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 江 淮 延颈,望基本之常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延颈方来,神驰所慕之仪的。”
(3).长颈。《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李善 注:“延、秀,皆长也。”
(4).古地名。《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犹应固守 三关 ,更谋进取,而退师 延颈 ,自貽亏衂。” 李善 注:“ 三关 、 延颈 ,二戍名也。”词语解释:缩颈 拼音:suō jǐng
(1).缩其颈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望见 元王 ,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復其故处。 元王 见而怪之,问 卫平 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復,是何当也。’”
(2).畏寒貌;戒惧貌。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友人得罪斥逐后,其家亲知,过门缩颈不敢视,公独省问。” 宋 苏轼 《独觉》诗:“期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集〉序》:“国人皆缩颈吐舌,骇叹不能已。”词语解释:引颈 拼音:yǐn jǐng
(1).伸长颈项。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引颈嗔船过,无行乱眼多。”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还歇在那里,引颈下望。”
(2).指被杀。 汉 蔡邕 《刘镇南碑》:“ 永汉 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駈,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 清 杜濬 《樵青歌》:“当时同学十数人,两人引颈先朝露。”
(3).思慕貌;期待貌。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宋史·朱台符传》:“今祥禫将终,中外引颈观听德音。”词语解释:刎颈 拼音:wěn jǐng
(1).割脖子,自杀。《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 何休 注:“勇士自断头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
(2).指刎颈交。《东观汉记·田邑传》:“ 衍 与 邑 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词语解释:系颈 拼音:xì jǐng
系绳于颈。表示降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百粤 之君,俯首繫颈,委命下吏。”一本作“ 係颈 ”。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方当繫颈蛮邸,悬首 藁街 。” 严复 《原强续篇》:“ 倭 患贫而我适以是拯之,以恣其虐我。是何异驱四百兆之赤子,繫颈面缚以与其仇。”
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南取 百粤 之地,以为 桂林 、 象郡 ; 百粤 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係颈者,言欲自杀也。”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世有视 终南 为捷径,而絶裾不顾,藉槛车为福堂,而係颈自甘者,彼何人哉!”词语解释:鹤颈 拼音:hè jǐng
(1).鹤的颈项。 唐 白居易 《叹老》诗之二:“鵶头与鹤颈,至老长如墨。独有人鬢毛,不得终身黑。”亦比喻长柄。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2).伸长了的颈项。形容急切盼望貌。 唐 韩偓 《黄蜀葵赋》:“清旦鶯啼,黄昏客散,鹤颈兮长引,猿肠兮屡断。” 宋 苏辙 《送王巩之徐州》诗:“相望鹤颈引,欲往龟头缩。”
(3).书体名。即鹤头书。 清 蒲松龄 《拟上聪明天纵万几之馀临摹法书精妙入神特赐大学士以下九卿科道各一幅群臣谢表》:“墨瀋流霞,曲尽鹤颈之巧;笔花散彩,艷传隼尾之波。”参见“ 鹤头书 ”。
词语解释:鹤头书 拼音:hè tóu shū
书体名。亦指诏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鹤书赴陇” 李善 注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詔板所用,在 汉 则谓之尺一简。” 明 张羽 《徐黄门画》诗:“前年版下鹤头书,徵起直上青云衢。” 清 朱彝尊 《同钱王严魏查吴过白云观分韵》之一:“惟餘綵繙字,髣髴鹤头书。”参见“ 鹤书 ”。词语解释:鹅颈 拼音:é jǐng
农具。即鹤嘴锄。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耰锄》:“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薅来露未晞,荷去月初上。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词语解释:白颈 拼音:bái jǐng
(1).白项的乌鸦。《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景帝 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羣鬭 楚国 吕县 ,白颈不胜,堕 泗水 中,死者数千。”
(2).泛指白项的水鸟。 唐 白居易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词语解释:头颈 拼音:tóu jǐng
脖子。《礼记·玉藻》:“立容辨卑,毋讇,头颈必中。” 夏衍 《秋瑾传》序幕:“群众男女挤过去看,伸长了头颈也望不见一些影子。”词语解释:秀颈 拼音:xiù jǐng
犹秀项。《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王逸 注:“言好女之状,腰支细少,颈鋭秀长,靖然而特异,若以 鲜卑 之带约而束之也。”词语解释:粉颈 拼音:fěn jǐng
指妇女洁白细腻的颈项。 唐 司空图 《冯燕歌》:“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迴如切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悄然入室,伴嫗盹於牀下, 芸 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茅盾 《子夜》五:“他站起来踱了几步……看着少奶奶低垂的粉颈,自言自语的说。”词语解释:丹颈 拼音:dān jǐng
(1).斩首。《亢仓子·训道》:“人生於世,或有事不遂志而宣言云,不遇时者,是无异负丹颈之罪,俟时行戮,岂不殆哉。”《魏书·萧衍传》:“主人有丹颈之期,所天蹈族灭之衅。”《北史·隋炀帝纪》:“恶其直道,忌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丹颈之戮。”
(2).红色的颈项。 宋 张耒 《鸣鸡赋》:“峨峨朱冠,丹颈玄膺,苍距矫攖,秀尾翘腾。”词语解释:连颈 拼音:lián jǐng
犹言一个人挨一个人。《晋书·愍帝纪论》:“将相王侯连颈以受戮,后嬪妃主虏辱於戎卒。”《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将相大臣,连颈受戮。” 宋 秦观 《李固论》:“党錮之士如 李膺 、 杜密 、 范滂 之徒,至连颈就诛而无愠色。”词语解释:钩颈 拼音:gōu jǐng
谓用兵器在颈项处钩割首级。《吕氏春秋·知分》:“ 崔杼 不説,直兵造胷,句兵鉤颈。”《后汉书·冯衍传上》:“内无鉤颈之祸,外无 桃 莱 之利。”词语解释:项颈 拼音:xiàng jǐng
脖子。 殷夫 《梅儿的母亲》:“母亲,别只这样围住我的项颈,你这样实使我焦烦。” 叶圣陶 《隔膜·潜隐的爱》:“他小臂举起,钩住伊的项颈。”词语解释:拥颈 拼音:yōng jǐng
戈的别名。《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内倍之” 汉 郑玄 注:“戈,今句孑戟也,或谓之鸡鸣,或谓之拥颈。” 贾公彦 疏:“或谓之拥颈者,以其胡曲,故谓之拥颈。”词语解释:小颈 拼音:xiǎo jǐng
骏马的一种。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七:“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王琦 汇解:“《尔雅》:‘小领 盗驪 。’ 邢昺 注:‘领,颈也。 盗驪 ,骏马名也。骏马小颈,名曰 盗驪 ’云。”词语解释:咽颈 拼音:yān jǐng
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我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緼地红了面皮。”词语解释:亢颈 拼音:kàng jǐng
比喻要冲,重地。 宋 陈师道 《徐州学记》:“ 徐 地东近 齐 鲁 ,北属 赵 魏 ,南引 江 淮 ,西通 梁 宋 ,四衝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词语解释:脖颈 拼音:bó gěng
颈项。《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邓九公 ﹞及至听到后来,渐渐儿的把个脖颈低了下去,默默无言,只瞧着那杯残酒发怔。”《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样冷天,依我説,你莫如搁下这把剑,倒带上条领子儿,也省得风吹了脖颈儿。” 杨沫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环》:“刚一见面,突然间,一串串美丽的花环被珍重地戴到我们每个代表团成员的脖颈上了!” 柯蓝 《火车上的少校》:“他一边喊,一边用手抱着少校的脖颈,比什么都亲热。”词语解释:吊颈 拼音:diào jǐng
亦作“吊颈”。 上吊自杀。 艾芜 《童年的故事·手》:“ 五婶 忍着气地说:‘当然,我放得大量!不然的话,早就吊颈死了算了!’” 黄谷柳 《虾球传·触须》:“要是把连上的伙食输光,我看他吊颈也没有绳!”词语解释:顶颈 拼音:dǐng jǐng
顶撞,违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倘教导之后,尔各人尚有犯天条者,尚有不遵令者,尚有忤逆顶颈者,尚有临阵退缩者,尔莫怪我高兄发令诛尔也。”词语解释:蝤蛴颈 拼音:qiú qí jǐng
即蝤蛴领。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一见消魂魄,光芒射眼睛,羊脂玉碾蝤蠐颈,但风流占尽无餘剩,添分毫便不相廝称。”参见“ 蝤蠐领 ”。
词语解释:蝤蛴领 拼音:qiú qí lǐng
比喻女子洁白丰润的颈项。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蠐。”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上·唐人咏马嵬事皆大不敬》:“《悦亲楼集·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云……脂肤蝤蠐领,细腻如手捫。”亦省称“ 蝤领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亭亭背立碧栏杆,不见蛾眉见蝤领。”词语解释:张头望颈
伸长脖子张望词语解释:槁颈
羸瘦的样子词语解释:鸢肩鹄颈 拼音:yuān jiān hú jǐng
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 李涵秋 《杂咏》之三:“鳶肩鵠颈作诗苦,寒不能衣饥不煮。”词语解释:伸头缩颈 拼音:shēn tóu suō jǐng
形容胆小窥探之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不进去的,个个伸头缩颈,你三我四。”词语解释:龙睛凤颈 拼音:lóng jīng fèng jǐng
眼珠如龙,脖子如凤。旧时谓极贵之相。《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乳母时抱 则天 ,衣男子之服, 天纲 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於是步於牀前,仍令举目, 天纲 大惊曰:‘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词语解释:龙眉豹颈 拼音:lóng méi bào jǐng
形容勇士的长相。《北齐书·高昂传》:“ 昂 字 敖曹 , 乾 第三弟。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词语解释:械颈 拼音:xiè jǐng
加械于颈。《宋史·杨覃传》:“时讨 李继迁 ,调发芻粮, 覃 特 皆以苛急促办为务。 覃 令钳手, 特 令即械颈,虽衣冠旧族不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石保吉 ﹞待属吏不以礼,帅 大名 时, 叶齐 、 查道 皆知名士,悉命械颈以督粮运。”词语解释:宫颈 拼音:gōng jǐng
子宫颈的简称:~癌ㄧ~糜烂。词语解释:手颈 拼音:shǒu jǐng
方言。手腕子。 郭沫若 《瓶》诗之一:“ 宝叔山 上的崖石过于嶙峋,我还牵持过她那凝脂的手颈。”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我望见他递给烟枝的手颈,密散着黑顶的红点,登时使我怕起来了。”词语解释:系狗当系颈 拼音:xì gǒu dāng xì jǐng
比喻办事当抓住关键。《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后曰:‘繫狗当繫颈,今反繫其尾,何得不然!’”词语解释:红脸赤颈 拼音:hóng liǎn chì jǐng
形容十分激动,近似“脸红脖子粗”例如: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词语解释:缩头缩颈 拼音:suō tóu suō jǐng
见“ 缩头缩脑 ”。
词语解释:缩头缩脑 拼音:suō tóu suō nǎo
形容畏缩。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楚剧《葛麻》第二场:“ 葛 :‘看表弟坐在那厢,身上没有穿着好衣服,人都是缩头缩脑的。’”亦作“ 缩头缩颈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词语解释:瓶颈 拼音:píng jǐng
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例如:交通瓶颈。词语解释:燕颔虎颈 拼音:yàn hàn hǔ jǐng
见“ 燕頷虎头 ”。
词语解释:燕颔虎头 拼音:yàn hàn hǔ tóu
(1).形容相貌威武。《东观汉记·班超传》:“ 超 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传》作“燕頷虎颈”。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公河目海口,燕頷虎头,性英雄而志尚元默。”《花月痕》第四二回:“总兵燕頷虎头,后来功名鼎盛,如何会死?”
(2).借指武将、勇士。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唐 自 大中 已来,以兵为戏者久矣。廊庙之上,耻言韜略……一旦宇内尘惊,閭左飇起,遽以褒衣博带,令押燕頷虎头,适足以取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