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末字词组
频频可频射频仁频分频载频倍频低频
声频中频长频调频音频超高频高频基频

词语解释:频频  拼音:pín pín
(1).成群结队貌。 宋 王安石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宋 苏轼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诗:“江山飢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2).屡次,连续不断。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前志已録,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频互出。”《水浒传》第三六回:“情愿叫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告借》:“盖借则甚易,还则甚难,取索频频,怨由是起。”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福升 ﹞频频向外望,一面打呵欠。”
词语解释:声频  拼音:shēng pín
音频,任何正常可听声波的频率,指大约在15到20000赫之间范围内的任一频率
词语解释:可频  拼音:kě pín
复姓。 西魏 恭帝 元年, 代 人 王雄 赐姓为 可频氏 。参阅《周书·王雄传》
词语解释:中频  拼音:zhōng pín
高于低频、低于高频的电磁振荡,其范围一般是10-550千周。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由收音机本身产生的振荡和接收到的高频混合而取得中频。
词语解释:射频  拼音:shè pín
无线电频率。声音频率与红上频率之间的电磁波频率,用于无线电和电视发射中
词语解释:长频  拼音:cháng pín
经常。 唐 刘禹锡 《寄湖州韩中丞》诗:“终日相思不相见,长频相见是何人。”
词语解释:仁频  拼音:rén pín
槟榔的别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留落胥邪,仁频并閭。” 颜师古 注:“仁频即宾桹也。频字或作宾。”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上林赋》云:‘仍频’。《仙药録》云:‘檳榔,一名仁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槟榔》﹝释名﹞:“宾门,仁频。”
词语解释:调频  拼音:tiáo pín
(1).交流发电机或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动时,用手动或自动方法调整原动机的功率输出,使电能的频率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用电设备工作正常。
(2).“频率调制”的简称。使载波的瞬时频率按照所需传送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但保持振幅不变的调制方法。
词语解释:分频  拼音:fēn pín
将较高频率变为其整数分之一低频率的方法。早期采用混频法,后又采用张弛振荡与被分频率同步法,还可用锁相法。在高频技术中,可用隧道二极管分频。常用二进制触发器分频法,利用反馈可实现任意分数的分频。分频所得信号可保留原信号的稳定度。
词语解释:音频  拼音:yīn pín
人的耳朵能听见的振动频率(20-20000赫兹)。
词语解释:载频  拼音:zài pín
未调制的无线电、雷达、载波通信或其他发射机产生的频率,或者对称信号调制的发射波的平均频率
词语解释:超高频  拼音:chāo gāo pín
在无线电频谱中仅次于最高频段的一种无线电频率,指3~30千兆赫频段中的频率
从无线电频谱中最高频段数起处于第三段的无线电频率
词语解释:倍频  拼音:bèi pín
使获得频率为原频率整数倍的方法。利用非线性器件从原频率产生多次谐波,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倍数的那次谐波。在数字电路中则利用逻辑门来实现倍频。
词语解释:高频  拼音:gāo pín
无线电学上指一万五千赫兹或二万赫兹以上的电磁振荡。
词语解释:低频  拼音:dī pín
指应用于某一技术领域中的最低频率范围。例如,无线电波段中,将30~300千赫范围内的频率称低频;电子放大电路中,将接近音频(20赫兹~2万赫兹)的频率称为低频。
词语解释:基频  拼音:jī pín
自由振荡系统的最低振荡频率
复合波中的最低频率
复合振动或波形(如声波)的谐波成分,它具有最低频率,且通常具有最大振幅——亦称“基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