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共13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品题御题榱题命题解题偏题承题选题
新题不题月题五题画题大题议题贴题
留题名题镌题白题论题额题口题具题
诗题漫题尺题拟题小题主题着题駃题
分题雕题探题省题篇题问题讲题颠题
封题无题金题合题粉题山题词题颜题
璇题偶题次题榜题昭题头题艳题葫芦题
书题前题玉题破题素题走题参题卖题
缄题难题试题咏题本题话题例题习题
标题手题签题发题正题切题阄题须摩题

词语解释:品题  拼音:pǐn tí
(1).品评的话题、内容。《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2).谓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此讚品题 文忠 ,亦能确当。”
(3).观赏;玩赏。 唐 畅当 《蒲中道中》诗之二:“古刹栖柿林,緑阴覆苍瓦。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堪写。” 明 王九思 《山坡羊·春游》曲:“垂杨影里青驄繫,倚杖藜,春光细品题。”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主人方盘礴其(砚石)间,穷日达晨,摩挲品题,乐以忘贫。”
(4).对诗文书画等的评论。亦指诗文书画上的题跋或评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儻更因当时所有,创及亡篇,咸著品题,稍存故实,则庶几尽善矣。”《明史·薛敷教传》:“其閲文所品题,百不失一。”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
词语解释:新题  拼音:xīn tí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词语解释:留题  拼音:liú tí
(1).题字留念。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张天觉 ﹞过 汝州 香山 ,謁 大悲 ,留题於寺中。” 金 元好问 《李仲华〈湍流高树图〉》诗之二:“小景风流恰入时,留题纸尾竟何辞。”《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
(2).指题字的文字内容。 宋 陆游 《客怀》诗:“道左忽逢曾宿驛,壁间闲看旧留题。”
词语解释:诗题  拼音:shī tí
(1).诗的题目。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钓具每随轻舸去,诗题閒上小楼分。” 宋 徐铉 《和钱秘监与边谏议南宫同直赠答》:“筵上诗题共笔牀,罇前酒兴话 高阳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上思有以难之,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
(2).诗的题材。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之九:“城里哦诗枉断髭,山中物物是诗题。”《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景大先生 么?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 六桥 探春光,寻花问柳,做 西湖 上的诗。絶好的诗题,他怎肯在店里坐着?”
词语解释:分题  拼音:fēn tí
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谓之分题。又称探题。 五代 齐己 《寄何崇丘员外》诗:“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五代 李建勋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自注:“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词语解释:封题  拼音:fēng tí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诞 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盗之?’给使曰:‘不然。府君视之。’ 诞 殊不信,试为视之,封题如故。” 五代 齐己 《咏茶十二韵》:“封题从泽国,贡献入 秦 京。” 元 王浍 《江行》诗:“封题两瓮寄白髮,儿涯不是作鱼官。”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伯》诗:“暇日登高倘能赋,封题须附冥飞鸿。” 明 汪廷讷 《玉包肚·寄陈荩卿》曲之一:“青溪大隐,托江鱼把封题寄频。”
(4).犹封奏。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我把这屠龙寳剑认真提,先斩戮后封题。”
词语解释:璇题  拼音:xuán tí
亦作“琁题”。 玉饰的椽头。《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閒馆,琁题玉英。”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言其英华相爥也。” 唐 白居易 《劝酒》诗:“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明史·万燝传》:“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
词语解释:书题  拼音:shū tí
(1).指书信。《南史·周山图传》:“﹝ 周山图 ﹞於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説人短长。” 唐 岑参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山驛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説,相忆在书题。”《旧唐书·懿宗纪》:“知卿两任 云中 ,恩及 国昌 父子,敬惮怀感,不同常人。宜悚与书题,深陈祸福,殷勤晓喻,劈析指宜。”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高锴取士》:“ 鍇 知举,诫门下不得受书题。”
(2).泛指写在书籍前或后的文字。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小学定本》:“ 吴思庵 《集解》则曰《小学》书题置之题辞之前,意者本《朱子大全》,然《大全》编次伦序不能精当,恐亦未可凭也。”
(3).书籍的标题。
词语解释:缄题  拼音:jiān tí
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尝以五彩纸为缄题,其侈纵自奉,皆此类也。”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诗:“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殁交亲自此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将军所便,不敢奉违,某有故欲往 江 淮 上,希三两处护戎缄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刘季高 得罪 秦氏 ,坐赃废。后虽復官,去其左字, 季高 缄题及作文皆去左字,不以为愧也。”
词语解释:标题  拼音:biāo tí
(1).标识于器物或字画上的题记文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明 袁宏道 《送张西麓之任罗平》诗:“番牒多如篆,蛮歌乍似啼。僻乡名蹟少,慎勿厌标题。”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甚至于淫书都标题着‘警世之书’。”
(2).标明著作及其篇章的题目。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亦有事应可书,宜别标题,而古来作者,曾未觉察。” 明 唐寅 《折桂令》曲:“刚不到数行笺註,几个标题;早不辨了 周 书 汉 史,却倒读了者也乎之。” 巴金 《关于〈父与子〉》:“标题《父与子》就说明小说的内容。”
词语解释:御题  拼音:yù tí
(1).天子亲笔题写;亦指天子亲笔题写的诗或字。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三絶自御题,四方尤所仰。” 仇兆鳌 注:“《唐书》: 虔 善图山水,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唐 张蠙 《宴驸马宅》诗:“座中古物多仙意,壁上新诗有御题。” 宋 无名氏 《盛事美谈》:“御题其门。”
(2).天子命名诗文题目。 唐 李洞 《龙州送人赴举》诗:“踏月趋金闕,拂云看御题。” 宋 叶梦得 《岩下放言·来岁状元赋》:“至御试,御题果出《铸鼎象物赋》。”
词语解释:不题  拼音:bù tí
(1).旧章回小说用语,犹言按下不表。《水浒传》第九四回:“当下计议已定,坚守关隘,只等 唐斌 处消息,不题。”《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烧宝莲寺》:“亲戚人等,各在门外看守。和尚也自关闭门户进去,不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王孝廉 又教给他写殿试策白折子,预备来年会试,不题。”
(2).不提起。《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父死安葬为大,他为天下,葬父之事不题,最不孝了。”
词语解释:名题  拼音:míng tí
(1).名称标题。《晋书·束晳传》:“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
(2).犹题名。《封神演义》第四二回:“丹心贯乎白日,忠贞万载名题。”
词语解释:漫题  拼音:màn tí
信手书写的文字。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引 善继 柯古 《赠诸上人连句》:“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宋 贺铸 《清平乐》词:“丽句漫题双带,也愁繫住行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 中国 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
词语解释:雕题  拼音:diāo tí
(1).在额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郑玄 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湼之。” 孔颖达 疏:“彫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彫刻其额。”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与夫雕题卉服之士,南金象齿之珍,款紫闥而坌入,充彤庭而并陈。”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黎女》:“﹝ 黎 女﹞临嫁先一夕乃綉面……使之不得再嫁,古所谓雕题是也。” 蔡元培 《美术的进化》:“我们古人叫作‘文身’,或叫作‘雕题’。”
(2).指古代南方雕额文身之部族。《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连缓耳,琐雕题,摧 天督 ,牵象犀。”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雕题誓众,犹疑黑穴之神。” 清 程可则 《送杨鄂州职方使安南》诗:“乘秋直入 交州郡 ,雕题负弩遥相迎。”
彫題:1.古代部落名。因额上刺花纹,故称。题,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西胡 、 东越 、 彫题 、 交阯 ,独弃之乎?”
(2).泛指额上刺花纹。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凡彫题漆齿之氓,尽图王会;若辫髮贯胸之长,咸隶象胥。”
词语解释:无题  拼音:wú tí
诗文有用“无题”为题的,表示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四·李义山诗集》:“自释 道源 以后,註其诗者凡数家,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 清 冯浩 《〈玉溪生诗笺注〉发凡》:“説诗最忌穿凿,然……言外隐衷,大堪领悟,似凿非凿也。如《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 令狐 ,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艷情以寄慨。”
词语解释:偶题  拼音:ǒu tí
偶然而题。多见于旧诗题,如 唐 杜甫 有《偶题》诗, 宋 陆游 有《晨起偶题》诗等。
词语解释:前题  拼音:qián tí
(1).以前已读的书卷。 唐 李商隐 《水斋》诗:“更閲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2).谓诗题同前一首。如 清 蒋景祁 《瑶华集》载有 顾有年 的《前题》诗,意即诗题与前首 周积贤 的《春闺》相同。
词语解释:难题  拼音:nán tí
(1).不易解答的题目。《宋史·掌禹锡传》:“数考试 开封 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士子惮之,目为‘难题 掌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这个难题,必要又有个那么一回实事,才诌得上呢。” 巴金 《在尼斯》:“我虽然高高地坐在台上,实际却有点像中学生接受考试,幸而读者们十分友好,没有出难题,一个半小时就顺利地过去了。”
(2).不易解决的问题。 宋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 彭祭酒 学校驰声,善破经义,每有难题,人多请破之,无不曲当。” 张天翼 《移行·温情制造者》:“可是上哪儿逛去,每次他俩见面的时候,就把这当做个难题。”
词语解释:手题  拼音:shǒu tí
亲手题识。 宋 梅尧臣 《太师杜公挽词》之五:“见録寻常咏,亲装復手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册有前贤手题墨蹟。”
词语解释:榱题  拼音:cuī tí
亦作“ 榱提 ”。 屋椽的端头。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称出檐。《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 赵岐 注:“榱题,屋霤也。” 焦循 正义:“榱之抵檐处为榱题。其下覆以瓦,雨自此下溜,故为霤……自瓦言之为霤,自椽言之为榱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孝经》,死於 鲁 ” 张守节 正义引《韩诗外传》:“堂高九仞,榱提三尺。”按,今本《韩诗外传》卷七作“榱题三围”。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侧躬容膝於榱题广屋之下,垢衣恶食於文绣膏粱之地。” 清 王韬 《倡建澳门镜湖医院序》:“於是榱题高下,製可从心。”
词语解释:月题  拼音:yuè tí
(1).马额上的佩饰。其形似月。《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崔譔 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陈鼓应 今注:“月题,马额上的佩饰,形状如月。”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省上》:“花前白酒倾云液,户外青驄响月题。”
(2).借指马。《宋书·谢庄传》:“时 河南 献舞马,詔羣臣为赋, 庄 所上其词曰:‘……於是顺斗极,乘次躔,戒悬日於昭旦,命月题於上年。’”
词语解释:镌题  拼音:juān tí
在金石器物上刻写。 唐 白居易 《读灵澈诗》诗:“ 东林寺 里西廊下,石片鐫题数首诗。”
词语解释:尺题  拼音:chǐ tí
指信函。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忌日必哀……尺题留而不復,亲戚来而不拒。言不近娱,志不离戚。” 宋 梅尧臣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词语解释:探题  拼音:tàn tí
文人用抽签方式分题赋诗。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探题多决胜,饌玉每分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韩上桂》:“《列朝诗集》: 孟郁 ……为诗赋多倚待急就,方与人纵谈,大噱呼号,饮博探题,次韵纸上,颯颯然如蚕之食叶。”
词语解释:金题  拼音:jīn tí
泥金书写的题签。 宋 米芾 《书史》:“嗟尔方来眼须洗,玉躞金题半归 米 。”
词语解释:次题  拼音:cì tí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按规定要从“四书”中截词或短句出三个题目,其第二道试题,称“次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继之 告诉了我,我便代他拟作了一个次题、一首诗。”
词语解释:玉题  拼音:yù tí
(1).以玉为饰的椽头。 晋 左思 《蜀都赋》:“华闕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映,玉题相暉。”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万楹百栱,合沓相持;绣棁玉题,分光争暎。” 明 杨珽 《龙膏记·成隙》:“饰花宫辉煌玉题,施珠网灿耀琉璃。”
(2).匾额或题签的美称。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玉题书仙篆,金榜烛神光。” 元 吴澄 《题阁皂山》诗:“九重香案分云篆,八景琅函记玉题。”
词语解释:试题  拼音:shì tí
考查知识和技能时要求解答的问题。《宋史·选举志一》:“四年,詔礼部,凡内外试题悉集以为籍,遇试,颁付考官,以防复出。”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所出试题,亦要明白正大,不得割裂文义,以伤雅道。”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分数多寡的辩论;及格与否的辩论……试题的难易,我说不难,他说太难的辩论。”
词语解释:签题  拼音:qiān tí
书籍封面的标题。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卷四:“《庞居士语録》一卷,诗二卷。此书籤题犹是 元 人手笔。”
词语解释:命题  拼音:mìng tí
(1).指所确定的诗文等的主旨。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公出文数十章,即进士 鲍生 之作也。命题立意,殆非常人。”
(2).拟题;出题目。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古人作诗,必自命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有一回,书院里官课, 歷城县 亲自到院命题考试。” 曹靖华 《飞花集·谈散文》:“而我的座上客既不象威风凛凛的大主考,命题作文,也不带任何框框。”
(3).所出的题目;题目。 清 孙枝蔚 《赋得东渚雨今足呈潞安司理李吉六》诗序:“司理公下车后分题试各邑士之能诗者,余适在家兄署中,欣闻体恤属吏及惠爱农民之意,正图形诸歌咏,因见命题,輒不揣荒陋,勉作二律,附邑士之末。”《新华文摘》1981年第7期:“但在思想以至气质上,他依然是一位检察官,因此我才用了现在的命题。”
(4).逻辑学名词。表达判断的句子。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四:“‘ 中国 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正确的命题,还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 中国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就提出了的。”一说凡陈述句所表达的意义为命题,被断定了的命题为判断。
词语解释:五题  拼音:wǔ tí
宋 代,入翰林学士院须试内制、外制、批答、诗、赋五项,称为“五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 宋 蔡启 《察宽夫诗话》:“学士自外官拜者, 贞元 初,皆召试制书、批答、诗各一首, 张仲素 后,有加赋一首,名曰五题…… 李文正公 显德 中以主客员外郎迁屯田郎中,为学士, 竇伊 以诗贺之曰:‘新衔锦帐连三字,旧制星垣放五题。’盖以此也。”
词语解释:白题  拼音:bái tí
古代 匈奴 部族名。俗以白色涂额,故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復从击 韩信 胡 骑 晋阳 下,所将卒斩 胡 白题 将一人。”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胡 名也。”《南史·裴松之传》:“时西北远边有 白题 及 滑国 遣使由 岷山 道入贡,此二国歷代弗宾,莫知所出。” 宋 刘肃 《〈片玉集〉序》:“ 白题 、 八滑 之事既陈,而当世之疑已释。”一说,古代 匈奴 部族 胡 人所戴的毡笠。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三:“马骄朱汗落, 胡 舞白题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二:“白题乃 胡 人谓毡笠也。 子美 所谓‘ 胡 舞白题斜’, 胡 人多为旋舞,笠之斜似乎谓此也。”
词语解释:拟题  拼音:nǐ tí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拟题之讹》:“今举子於场前揣主司所命题而预作之号曰‘拟题’。按 宋 何承天 私造《鐃歌》十五篇,不沿旧曲,而以己意咏之,号曰‘拟题’。此二字之始。今以为士子揣摩之称,误矣!”
(2).拟定题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求贤审官》:“内出一书摺角,此係斯文精粹,惜试后未叩之拟题大臣也。”
词语解释:省题  拼音:shěng tí
见“ 省题诗 ”。
词语解释:省题诗  拼音:shěng tí shī
唐 宋 时进士应省试按尚书省所出题目而作的诗,叫“省题诗”。 宋 俞成 《萤雪丛说·诗题用全句对》:“省题诗,考官以古人诗句命题,尾字属平,全押在第二韵上,不拆破者,并用全句对全句。”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省题诗更须留意》:“大体作省题诗,尤当用 老杜 句,若有鼻孔者,便知是好诗也。”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省题诗自成一家机轴,非他诗比。” 宋 刘攽 《中山诗话》:“自 唐 以来,试进士诗,号省题。”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然骚人墨客虽从事於时文,至作省诗,亦不为格律所缚。 杨廷秀 序训蒙省诗,亦曰‘以骚人之情性,寓举子之刀尺’,真名言也。”
词语解释:合题  拼音:hé tí
切合题意。 宋 张炎 《词源·咏物》:“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絶妙。”
词语解释:榜题  拼音:bǎng tí
匾额题字。《南齐书·礼志上》:“至於朝堂榜题,本施至极,既追尊所不及,礼降於在三, 晋 之 京兆 , 宋 之 东安 ,不列榜题。”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夫惟官号地望,箸於榜题,施於传志谱録者,必用今名,而他语皆不得代。”
词语解释:破题  拼音:pò tí
唐 宋 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 明 清 时八股文的头两句,亦沿称破题,并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已落重收》:“ 杨员外 於陵 省宿归第,遇 程 於省司,询之所试, 程 探靿中得赋稾示之,其破题曰:‘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梅圣俞 尝於 范希文 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故知诗者谓祇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继之 道:‘不过预先约定了几个字,用在破题上,我见了便荐罢了。’”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干了十年的革命战争,对于别的国家也许是值得惊奇的,对于我们却好似八股文章还只作了破题、承题和起讲,许多热闹文章都还在后面。”
词语解释:咏题  拼音:yǒng tí
作诗并题写。 唐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迴因书数事率成十韵》:“风物催归绪,云峯发咏题。”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序:“ 苗 守袖出 李龙眠 画《汉苏武忠节图》,求余咏题。”
词语解释:发题  拼音:fā tí
(1).阐发题意。《隋书·经籍志一》:“《毛诗发题序义》一卷, 梁武帝 撰。”《北史·元善传》:“因讲《春秋》,初发题,诸儒毕集…… 妥 遂引古今滞义以难, 善 多不能对,二人由是有隙。”
(2).指阐发题意之文。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文书误一字》:“三年,以侍讲讲《毛诗》,作发题,引 孔子 於《论语》中説《诗》处云:‘不学《诗》,无以言。’”
词语解释:解题  拼音:jiě tí
(1).对书籍的作者、卷次、内容、版本的说明。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 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且倣《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近亦散失。”
(2).解说诗文之标题。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诗序》:“今日读 汉 、 魏 、 六朝 乐府,若无解题,犹不能辨其为何语,何况‘三百篇’。”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将那资本,来编印 明 代小说、传奇,插画,每幅略加解题,仿《笺谱》预约办法。”
词语解释:画题  拼音:huà tí
(1).在文书上签字,表示认可。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画题判行》:“今外省官行事曰判行,朝内官奏事曰画题。画题者,即著押之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康熙 五十一年, 通州 增置仓厫,科臣奏请开捐,下内阁九卿议。惟 安溪 李文贞公 及 太仓 相国 王掞 ,皆不画题。”参见“ 画诺 ”。
(2).画的标题。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附上 俄 意 木刻各两种,请制图,制毕并原本交下,当译画题。”
词语解释:画诺  拼音:huà nuò
(1).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后汉书·党锢传序》:“后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功曹 范滂 , 南阳 太守 成瑨 亦委功曹 岑晊 ,二郡又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 王先谦 集解引 惠士奇 曰:“诺,犹今施行,谓之画诺。”《北史·令狐整传》:“刺史 魏 东阳王 元荣 辟 整 为主簿…… 荣 器 整 德望,尝谓僚属曰:‘ 令狐延保 ,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画诺而已。’”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唐六典》:‘太子令书画诺。’本朝 至道 初改为準。此东宫画诺也…… 梁 江州 刺史 陈伯之 目不识书,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则郡守刺史亦画诺矣。”
(2).泛指同意、赞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虚无党》:“当时之政府既极婪戾,则此之主义,必能为多数国民之所画诺。”
词语解释:论题  拼音:lùn tí
(1).诗文的题目;议论的题目。 唐 张希复 《闲中好》词:“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 支 。”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范淳父 雒中 问公求论题,公以《庄子》‘孝未足以言至仁’令 范 作。”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辩证唯物论成为极时髦的刊物论题。”
(2).逻辑学上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词语解释:小题  拼音:xiǎo tí
(1).古书卷首的题目。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2). 明 清 科举考试时以“四书”文句命题为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清 史震林 《西清散记》卷三:“ 一帆 ( 蔡一帆 )与 句容 俞坦由 选小题文,盛行於时。”参见“ 大题 ”。
词语解释:大题  拼音:dà tí
(1). 明 清 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陆德明 云:案 马融 、 卢植 、 郑康成 注‘三礼’竝大题在下; 班固 《汉书》、 陈寿 《三国志》题亦然。”
词语解释:篇题  拼音:piān tí
篇章的标题。 章炳麟 《文学说例》:“前世著述,篇题多无义例。”
词语解释:粉题  拼音:fěn tí
傅有白粉的前额。题,额头。 汉 扬雄 《太玄·视》:“粉题雨须,不可忍瞻也。” 范望 注:“题,额也。” 司马光 集注:“伪久必败,如粉其题额,而遇雨沾渥其须,他人视之,安有好乎?”
词语解释:昭题  拼音:zhāo tí
昭示所题之碑。 唐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昭题盟岳瀆,展墓庆重熙。”
词语解释:素题  拼音:sù tí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淮南子·精神训》:“今高臺层榭,人之所丽也,而 尧 朴桷不斲,素题不枅。” 高诱 注:“素题者,不加采饰。”
(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宋 杨再可 《喜迁莺》词:“彩笔素题,篇翰未减,家声词藻。”
词语解释:本题  拼音:běn tí
(1).本来的话题。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在这里有插入几句声明的必要……必要已毕,于是放心回到本题。” 沙汀 《兽道》:“她们争扯了半天才又说到本题。”
(2).主题或主要论点。如:这段文字跟本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词语解释:正题  拼音:zhèng tí
说话、写作的主要议题,中心内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 芬臣 见他説了半天,仍然不曾説到正题上去。”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谈话由 仲文 开始,不多几句就引到正题上了。”
词语解释:偏题  拼音:piān tí
冷僻的考题。
词语解释:大题  拼音:dà tí
(1). 明 清 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陆德明 云:案 马融 、 卢植 、 郑康成 注‘三礼’竝大题在下; 班固 《汉书》、 陈寿 《三国志》题亦然。”
词语解释:额题  拼音:é tí
匾额上的题字。《红楼梦》第二回:“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頽,墙垣剥落,有额题曰‘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 徐珂 《清稗类钞·名胜·京口三山》:“ 金山 在西城外五里许,额题为‘江天禪寺’,曰 金山寺 者,俗称也。”
词语解释:主题  拼音:zhǔ tí
(1).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每个演员都极卖力气的表演,而忘了整部戏剧的主题与效果。”
(2).指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工人阶级﹞也正在一天比一天成为我们的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
(3).泛指主要内容。 巴金 《里昂》:“友谊一直是我们谈话的主题。”
(4).音乐术语。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些乐曲往往含有若干主题。
词语解释:问题  拼音:wèn tí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其实就因为问题符号只在飞,可见还不知道怎样设问,怎样摆这符号,何况答案!”
(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将人生中不良不妥的成为问题的情事,由几个扮演人,仿效了(即表演了)给一般人观看。”
(3).关键;重要之点。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4).事故或意外。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
词语解释:山题  拼音:shān tí
古代妇人首饰步摇的底座。因其形象山,着於额前,故名。《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清 林颐山 《经述·释王后首服四》:“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因其贯白珠为桂枝相繆,故八爵、九华、六兽列於黄金山题之上,行步则摇。”
词语解释:头题  拼音:tóu tí
杂志目录栏中最前面的篇目。《锺山》1983年第5期:“听说你新的中篇已经瓜熟蒂落了,这回一定给我们!我们发头题。”
词语解释:走题  拼音:zǒu tí
离题;越出应有范围。《人民文学》1976年第4期:“咱们的争论不能走题。”《战地》1980年第6期:“写到这里,文章似乎走题了。”
词语解释:话题  拼音:huà tí
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团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 王先生 又把话题转到读法上去了。 志青 乘此机会,急忙抓住这话题。”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七:“我们的话题依然落在那哑巴身上。”
词语解释:切题  拼音:qiè tí
切合题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叶石林 云:‘ 杜工部 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 子云 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切,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余谓不然……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人乐府词有切题者,有不切题者,其故不可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即如现在,何尝不想写得切题一些呢。”
词语解释:承题  拼音:chéng tí
申述题意。八股文中之第二股叫“承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试文格式》:“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
词语解释:议题  拼音:yì tí
(1).议定题目。 宋 叶梦得 《岩下放言》:“一神曰:‘帝命吾儕作来岁状元赋,当议题。’一神曰:‘以铸鼎象物为题。’”
(2).会议讨论的题目。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议程中尚有 中 菲 两国间之经济合作问题,此外一议题未公布。”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四:“开了一个哑巴会,议题是明白的:柴草。”
词语解释:口题  拼音:kǒu tí
指木版书在版口中刻的书名、卷次、页数或刻工姓名等
词语解释:着题  拼音:zhe tí
犹切题。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状罌之声,既已酷似,讥微吟者,亦復著题。皆大惊伏。”
犹切题。 宋 许顗 《许彦周诗话》:“前辈诗不独语句精鍊,且是着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
词语解释:讲题  拼音:jiǎng tí
(1).讲演的题目。 孙中山 《五权宪法》:“今天的讲题是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兄弟所独创,古今中外各国从来没有讲过的。”
(2).讲解题目。如:老师,您给讲讲题吧!
词语解释:词题  拼音:cí tí
词的题目。《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釵 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首词。’” 王力 《诗词格律》第三章第一节:“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词语解释:艳题  拼音:yàn tí
表现爱情的题目。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大抵 六朝 文士,搜索艳题,一时闺阁传闻,輒形楮墨,如《子夜》《孟珠》《前溪》《长乐》之类。”
词语解释:参题  拼音:cān tí
亦作“ 参提 ”。 奏请朝廷惩处。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正德 中,巡抚勑諭,尚云重则参题,轻则发遣巡按御史及三司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辱朝士》:“然邇年矿税诸璫,凌轢督抚大臣,属视藩、臬、监司,参提郡邑长史,縉绅惨祸,又不可胜纪矣。”
词语解释:例题  拼音:lì tí
为说明某一定理、定律或帮助学习的人掌握某一公式而设的作为范例的习题。教科书、讲义等常用之。
词语解释:阄题  拼音:jiū tí
以拈阄的方法确定题目。文人分题赋诗的一种方式。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吴桐仙传》:“诸名士以春秋佳日集其家,鬮题分牌, 桐仙 必参一席。”
词语解释:选题  拼音:xuǎn tí
选择题材和名称。亦指选定的题目。《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加强对大、中型辞书选题的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光明日报》1988.5.6:“优化选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词语解释:贴题  拼音:tiē tí
切合题目。如:着墨不多,但是十分贴题。
词语解释:具题  拼音:jù tí
(1).谓题本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由吏部缮履歷清单具题,候旨定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自 天成 至 杀虎口 八站,每站应设马八十六匹……查 杀虎口 一站,先经臣部具题撤去,其餘七站,俱设额马五十匹在案。”
(2).指申报朝廷的题本。《红楼梦》第一百回:“且说 薛姨妈 为着 薛蟠 这件人命官司,各衙门内不知花了多少银钱,才定了误杀具题。”
词语解释:駃题  拼音:kuài tí
见“ 駃騠 ”。
词语解释:駃騠  拼音:jué tí
(1).亦作“ 駃题 ”。良马名。《逸周书·王会》:“请令以槖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尸子》卷下:“文轩六駃题,无四寸之键则车不行。”《史记·李斯列传》:“骏良駃騠,不实外廏。”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駃騠将駙騄齐衡,驥騮共騊駼伏櫪。”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駃騠七日堪千里,大鸟三年始一飞。”
(2).公马与母驴所生的杂种力畜。外貌偏似驴,耐粗饲,适应性强,挽力大而持久,但均不及骡。主要分布在我国 华北 农业区。也称驴骡。
词语解释:颠题  拼音:diān tí
嘴里念叨,心中挂念。《雍熙乐府》卷二引无名氏《一剪梅·四时四忆》套曲:“颠题罢,托香腮闷加,翠瓶中旋添雪水浸梅花。”
词语解释:颜题  拼音:yán tí
指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有冠无幘,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 秦 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絳袙,以表贵贱,其后稍稍作颜题。”
词语解释:葫芦题  拼音:hú lú tí
见“ 葫芦提 ”。
词语解释:葫芦提  拼音:hú lú tí
亦作“ 葫芦蹄 ”。亦作“ 葫芦题 ”。亦作“ 葫芦啼 ”。 犹糊涂。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钱穆父 内相本以文翰风流著称,而尹京为近时第一……一日,因决一大滞狱,内外称之。会朝处, 苏长公 誉之曰:‘所谓霹靂手也。’ 钱 曰:‘安能霹靂手?仅免葫芦蹄也。’” 宋 无名氏 《红绣鞋·遇美》曲:“葫芦题猜不破,死木藤无回活。”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箇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 薛仁贵 本等是个庄农,倒着他做了官;我本等是官,倒着我做庄农,军师好葫芦提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原为找这么个地方儿,近着父母的坟塋,图个清浄。谁倒是信这些因啊果啊、色呀空的葫芦提呢?”
词语解释:卖题  拼音:mài tí
旧指主考官受贿后泄露试题。《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有 程詹事 典试,颇开私径卖题。”
词语解释:习题  拼音:xí tí
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如:认真做习题,按时交作业。
词语解释:须摩题  拼音:xū mó tí
见“ 须摩提 ”。
词语解释:须摩提  拼音:xū mó tí
梵语sumati的译音,或译作“须摩题”。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为 阿弥陀佛 所居,意译为“妙意”、“好意”。《般舟三昧经·行品》:“独一处止念西方 防弥陀佛 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 须摩提 。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翻译名义集·世界》:“《大论》云:此云‘妙意’,亦‘好智’,亦‘好意’。《弥陀经》云:‘ 阿弥陁佛 所居国土名 须摩题 。’”
共13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