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颛蒙颛愚颛事颛对颛房颛庸颛笃颛氓
颛顼颛颛颛决颛己颛政颛命颛断颛童
颛面颛学颛兵颛寝颛帝历颛君颛醇颛阃
颛臾颛征颛名颛意颛家颛固颛顼术颛甿
颛门颛美颛制颛恣颛宠颛很颛顼历 
颛孙颛辞颛利颛擅颛国颛权颛顼之虚 

词语解释:颛蒙  拼音:zhuān méng
愚昧。《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童蒙无所知也。” 宋 王安石 《谢王司封启》:“虽勉心竭力,求以合于古人,而固陋顓蒙,动輒乖于时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上下求索,闃其无人,不自发中,不见应外,顓蒙默止,若存若亡。”
词语解释:颛顼  拼音:zhuān xū
(1).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号 高阳氏 。相传为 黄帝 之孙、 昌意 之子,生于 若水 ,居于 帝丘 。十岁佐 少昊 ,十二岁而冠,二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山海经·海内经》:“ 黄帝 妻 雷祖 ,生 昌意 , 昌意 降处 若水 ,生 韩流 。 韩流 ……取 淖子 曰 阿女 ,生帝 顓頊 。”《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 顓頊 ,其佐 玄冥 ,执权而治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河 水旧东决,逕 濮阳城 东北,故 衞 也,帝 顓頊 之墟。昔 顓頊 自 穷桑 徙此,号曰 商丘 ,或谓之 帝丘 。”参阅《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参见“ 五帝 ”。
(2).传说中国名。《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国曰 顓頊 ,生 伯服 ,食黍。”
(3).复姓。见《广韵·平仙》《神仙传》
词语解释:五帝  拼音:wǔ dì
(1).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1) 黄帝 ( 轩辕 )、 颛顼 ( 高阳 )、 帝喾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 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史公 依《世本》《大戴礼》,以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唐尧 、 虞舜 为五帝。 譙周 、 应劭 、 宋均 皆同。” 汉 班固 《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礼》曰:‘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帝尧 、 帝舜 也。’”(2) 太昊 ( 伏羲 )、 炎帝 ( 神农 )、 黄帝 、 少昊 ( 挚 )、颛顼。见《礼记·月令》。(3) 少昊 、 颛顼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书〉序》:“ 少昊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孔颖达 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伏羲 、 神农 、 黄帝 为三皇, 少昊 、 高阳 、 高辛 、 唐 、 虞 为五帝。”(4) 伏羲 、 神农 、 黄帝 、 唐尧 、 虞舜 。见《易·繫辞下》、 宋 胡宏 《皇王大纪》
(2).古代所谓五方天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郑玄 注:“五帝,苍曰 灵威仰 , 太昊 食焉;赤曰 赤熛怒 , 炎帝 食焉;黄曰 含枢纽 , 黄帝 食焉;白曰 白招拒 , 少昊 食焉;黑曰 汁光纪 , 顓頊 食焉。”按 汁光纪 亦作 叶光纪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词语解释:颛面  拼音:zhuān miàn
(1).谓古代君臣上朝时,皆按朝仪于廷中各专一面。顓,通“ 专 ”。《汉书·李寻传》:“天官上相上将,皆顓面正朝,忧责甚重,要在得人。”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朝太微宫垣也。西垣为上将,东垣为上相,各专一面而正天之朝事也。” 王先谦 补注:“《天文志》:‘太微三光之廷,匡衞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案,此皆面南正列於廷中,故曰专面。正朝非谓正天之朝事也。” 宋 刘克庄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更正简,相君顓面,崇清老子庞眉。”
(2).指上朝。 宋 杨万里 《谒张安国》诗:“也知旬月应顓面,已逼云霄又作州。”
词语解释:颛臾  拼音:zhuān yú
古国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费县 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 风 姓也,实司 大皥 与 有济 之祀,以服事诸夏。” 杜预 注:“ 顓臾 在 泰山 南 武阳县 东北。”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 章炳麟 《封建考》:“ 於周 亦有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实祀 有济 ,盖佌诸侯。”
词语解释:颛门  拼音:zhuān mén
(1).谓独立门户,自成一家。顓,通“ 专 ”。《汉书·夏侯胜传》:“ 胜 非之曰:‘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建 亦非 胜 为学疏略,难以应敌。 建 卒自顓门名经。”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专门者,自别为一家之学。”《新唐书·归崇敬传》:“近世明经,不课其义,先取帖经,顓门废业,传受义絶。”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诸家经学兴废》:“《周易》传自 商瞿 始,至 汉 初, 田何 以之顓门。”
(2).专长。指某一门学问。顓,通“ 专 ”。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国有太学,学有舘以延顓门。”
(3).专攻于某一方面的。顓,通“ 专 ”。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大抵欲厚其根柢,学顓门之业,则以年稚为宜。”
词语解释:颛孙  拼音:zhuān sūn
复姓。 孔子 弟子有 顓孙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顓孙师 , 陈 人,字 子张 。”
词语解释:颛愚  拼音:zhuān yú
(1).愚昧,笨拙。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乃被逆贼诈造官军文牒,诬召 怀昌 。 昌 等顓愚,无备陷没。”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所嗟性顓愚,雅不晓佳画。”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
(2).愚昧笨拙的见解。谦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凡有知是,贡其顓愚,力小愿宏,企于改进。”
词语解释:颛颛  拼音:zhuān zhuān
(1).愚昧无知貌。《汉书·贾捐之传》:“顓顓独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溼,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未见虏,战士自死。” 王先谦 补注:“《説文》‘顓’下云:头顓谨皃。此言顓顓,状其蠢蒙无所知识,亦从谨字生训。”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无如僻在东海,顓顓自守,日即贫弱。”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臣愚顓顓,首以是请。恭摺叩谢天恩,伏维皇上圣鉴。谨奏。”一说,犹区区。见《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
(2).恭谨貌。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公以事亲为读书,以读书为事亲,门内之士,勉勉顓顓,人知之。”
(3).用心专一貌。顓,通“ 专 ”。 明 归有光 《马政库藏》:“太僕寺顓顓为国马,其入又非大农比,若为他给及贷用,非挈缾之守矣。”
词语解释:颛学  拼音:zhuān xué
指自成一家的论述。顓,通“ 专 ”。 明 归有光 《水利书序》:“ 宋 元 以来,始有言水事者。然多命官遣吏,苟且集事。奏復之文,滥引涂説,非较然之见。今取其顓学二三家,著于篇。”
词语解释:颛征  拼音:zhuān zhēng
谓受命自主征伐。顓,通“ 专 ”。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狄武襄 既受命顓征,首责崇仪使 陈曙 ,斩之。”
词语解释:颛美  拼音:zhuān měi
独自享受美名。顓,通“ 专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杂品》:“故初 唐 新罗 之颂,不足顓美於 永徽 。”
词语解释:颛辞  拼音:zhuān cí
专为一身称颂之辞。顓,通“ 专 ”。《文选·班固〈典引〉》:“亦以宠灵 文 武 ,貽燕后昆,覆以懿鑠,岂其为身而有顓辞也。” 吕向 注:“ 成王 所以封禪者,岂为其身,而为专擅之辞也,盖以光祖考之德。”
词语解释:颛事  拼音:zhuān shì
擅自处理事情。顓,通“ 专 ”。《新唐书·崔隐甫传》:“臺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顓事,无所承諮。”
词语解释:颛决  拼音:zhuān jué
决断;专断。顓,通“ 专 ”。《汉书·朝鲜传》:“将率不能前,乃使 卫山 諭降 右渠 ,不能顓决,与左将军相误,卒沮约。”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按,《史记》作“剸决”。《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二年》:“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将帅不敢顓决,以闻。”
词语解释:颛兵  拼音:zhuān bīng
专擅兵权。顓,通“ 专 ”。《汉书·高后纪》:“上将军 禄 、相国 产 顓兵秉政,自知背 高皇帝 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 颜师古 注:“顓读与专同。”
词语解释:颛名  拼音:zhuān míng
专门的名称。顓,通“ 专 ”。 黄人 《〈清文汇〉序》:“ 唐 宋 以还,乃立古文之顓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
词语解释:颛制  拼音:zhuān zhì
(1).独断专行。顓,通“ 专 ”。《汉书·爰盎传》:“诸 吕 用事,大臣顓制,然陛下从 代 乘六乘传,驰不测渊,虽 賁 育 之勇不及陛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 庆元 以来,柄臣顓制。”
(2).操纵控制。顓,通“ 专 ”。《汉书·郑崇传》:“ 傅太后 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顓制邪!’”
(3).犹专横。顓,通“ 专 ”。《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 携国归化,扶伏称臣,然尚羈縻之,计不顓制。”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专制谓以为臣妾也。”
词语解释:颛利  拼音:zhuān lì
专利。独自享有的利益。顓,通“ 专 ”。《汉书·货殖传·宣曲任氏》:“其餘郡国富民兼业顓利,以货赂自行,取重於乡里者,不可胜数。”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词语解释:颛对  拼音:zhuān duì
(1).顓,通“ 专 ”。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汉书·王莽传中》:“ 莽 选儒生能顓对者 济南 王咸 为大使,五威将 琅邪 、 伏黯 等为帅,使送 登 尸。”
(2).顓,通“ 专 ”。指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使者。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其秋,偕 虞雍公 允文 爰立左右,上密求顓对。”
词语解释:颛己  拼音:zhuān jǐ
(1).固执己见。顓,通“ 专 ”。《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急疾顓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乌取夫顓己守常,姝姝焉自悦其故迹,终古而不化哉。”
(2).擅自独断。顓,通“ 专 ”。《汉书·终军传》:“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顓己之宜。”
词语解释:颛寝  拼音:zhuān qǐn
犹颛房。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上》:“ 光 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顓寝。”参见“ 顓房 ”。
词语解释:颛房  拼音:zhuān fáng
(1).专自在房侍寝。谓妻妾独得宠爱。顓,通“ 专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上亦宠之,顓房燕。”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2).指独得宠爱的妻妾。顓,通“ 专 ”。 清 曹楙坚 《奉题朗玉兄〈湘烟小录〉后》:“花鬟娇軃迎春髻,倾城为想顓房丽。”
词语解释:颛意  拼音:zhuān yì
专心。顓,通“ 专 ”。 宋 曾巩 《刘伯声墓志铭》:“余与 伯声 皆罕与人接,得顓意以学问磨礱浸灌为事,居三年乃别。”
词语解释:颛恣  拼音:zhuān zì
(1).专横放肆。顓,通“ 专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心欲立焉,以其年穉母少,恐女主顓恣乱国家,犹与久之。”
(2).独自纵行。顓,通“ 专 ”。《汉书·天文志》:“故荧惑必行十六舍,去日远而顓恣。太白出西方,进在日前,气盛乃逆行。”
词语解释:颛擅  拼音:zhuān shàn
独揽。顓,通“ 专 ”。《汉书·元后传》:“苟欲使天子孤立於上,顓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
词语解释:颛房  拼音:zhuān fáng
(1).专自在房侍寝。谓妻妾独得宠爱。顓,通“ 专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上亦宠之,顓房燕。”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2).指独得宠爱的妻妾。顓,通“ 专 ”。 清 曹楙坚 《奉题朗玉兄〈湘烟小录〉后》:“花鬟娇軃迎春髻,倾城为想顓房丽。”
词语解释:颛政  拼音:zhuān zhèng
谓独揽政权,专权用事。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妇人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宋 秦观 《主术》:“ 唐明皇 用 李林甫 为相十有九年,顓政用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会 韩侂胄 顓政,方修南园,欲得 务观 为之记。”
词语解释:颛帝历  拼音:zhuān dì lì
即颛顼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谓之‘合神’,又谓之‘太阳过宫’……二説一也。此以《顓帝历》言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班固 记 汉 初 北平侯 张苍 所有《顓帝历》晦朔、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参见“ 顓頊历 ”。
词语解释:颛顼历  拼音:zhuān xū lì
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顓頊历”在 周 末已经制定, 秦 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 秦始皇 二十六年至 汉武帝 太初 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张苍 文学律历,为 汉 名相,而絀 贾生 、 公孙臣 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 秦 之《顓頊历》,何哉?”
词语解释:颛家  拼音:zhuān jiā
(1).谓自成一家之学。顓,通“ 专 ”。《新唐书·薛稷传》:“初, 贞观 、 永徽 间, 虞世南 、 褚遂良 以书顓家,后莫能继。”
(2).专家。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研究的人。顓,通“ 专 ”。 黄人 《〈清文汇〉序》:“於是而有古文之顓家出焉;顓家既伙,则有古文之总集出焉。”
词语解释:颛宠  拼音:zhuān chǒng
独占宠爱。顓,通“ 专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姊弟顓宠十餘年,卒皆无子。”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明史·后妃传二·神宗孝端王皇后》:“ 郑贵妃 顓宠,后不较也。”
词语解释:颛国  拼音:zhuān guó
把持国政。顓,通“ 专 ”。《汉书·项籍传》:“事亡可为者。相国 赵高 顓国主断。今战而胜, 高 嫉吾功;不胜,不免於死。愿将军熟计之。”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也。”
词语解释:颛庸  拼音:zhuān yōng
愚蒙平庸。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某资虽顓庸,心輒喜善,敢缘世契,上布公言。”
词语解释:颛命  拼音:zhuān mìng
谓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顓,通“ 专 ”。《汉书·陈汤传》:“ 汤 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 康居 财物,戒官属曰絶域事不覆校。”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词语解释:颛君  拼音:zhuān jūn
谓专固君宠而擅权。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王氏 之权自 凤 起,故於 凤 始受爵位时,雄鸡有角,明视作威,顓君害上危国者,从此人始也。”
词语解释:颛固  拼音:zhuān gù
(1).犹固执。顓,通“ 专 ”。 唐 杜牧 《上李中丞书》:“性顓固,不能通经。” 章炳麟 《说林下》:“ 甘泉 江翁 为《汉学师承》《宋学渊源》《记》,世多病其顓固。”
(2).犹专一。顓,通“ 专 ”。 唐 梁肃 《李晋陵茅亭记》:“ 仲山 约身临人,顓固简一。”
词语解释:颛很  拼音:zhuān hěn
专擅违逆。顓,通“ 专 ”。《新唐书·怀懿太子凑传》:“ 文宗 即位,疾 王守澄 顓很,引支党橈国,谋尽诛之。”
词语解释:颛权  拼音:zhuān quán
独揽大权。顓,通“ 专 ”。《汉书·王商传》:“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 王凤 顓权,行多骄僭。”《金史·世戚传·乌古论元忠》:“汝强悍自用,顓权而结近密。”
词语解释:颛笃  拼音:zhuān dǔ
拘谨笃实。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马元 儒学精深,名齐 孙奭 ,居丧不为佛事,但诵〈孝经〉而已,时人称其顓篤。”
词语解释:颛断  拼音:zhuān duàn
独自决断。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上》:“上思 仲舒 前言,使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持斧鉞治 淮南 狱,以《春秋》谊顓断於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不请者,不奏待报。”
词语解释:颛醇  拼音:zhuān chún
善良淳朴。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哀叶廷振》:“质顓醇篤敏兮,父师申之以告詔。博载籍之渊粹兮,骋俊力於文囿。”
词语解释:颛顼术  拼音:zhuān xū shù
即颛顼历。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古宪论》:“ 蔡邕 《集明堂月令论》云:顓頊术,人元乙卯正月,己巳朔旦立春,日月俱在天庙、营室五度。”参见“ 顓頊历 ”。
词语解释:颛顼历  拼音:zhuān xū lì
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顓頊历”在 周 末已经制定, 秦 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 秦始皇 二十六年至 汉武帝 太初 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张苍 文学律历,为 汉 名相,而絀 贾生 、 公孙臣 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 秦 之《顓頊历》,何哉?”
词语解释:颛顼历  拼音:zhuān xū lì
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顓頊历”在 周 末已经制定, 秦 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 秦始皇 二十六年至 汉武帝 太初 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张苍 文学律历,为 汉 名相,而絀 贾生 、 公孙臣 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 秦 之《顓頊历》,何哉?”
词语解释:颛顼之虚  拼音:zhuān xū zhī xū
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尔雅·释天》:“顓頊之虚,虚也。”《左传·昭公十年》:“今兹岁在顓頊之虚。” 杜预 注:“顓頊之虚,谓玄枵。” 孔颖达 疏:“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顓頊之虚。”
词语解释:颛氓  拼音:zhuān méng
愚蒙的乡民。
词语解释:颛童  拼音:zhuān tóng
犹颛蒙。 汉 扬雄 《太玄·童》:“顓童不寤,会我蒙昬。” 司马光 集注:“顓童之人,不寤於学,终亦归於蒙昬而已。”
词语解释:颛阃  拼音:zhuān kǔn
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顓,通“ 专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归自乘軺,公议浩然而归重,畀之顓閫,天心昭若以可知。”
词语解释:颛甿
愚昧的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