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悠飏荡飏不飏饥附饱飏高飏逃飏激飏 
轻飏摇飏赓飏飏飏魂飞魄飏鸿飏簸飏 
飘飏远飏游飏飖飏迤飏抗飏宣飏 
飞飏饱飏腾飏习飏达飏浮飏神魂荡飏 

词语解释:悠飏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貌。 唐 李嘉祐 《与郑锡游春》诗:“映花鶯上下,过水蝶悠颺。” 宋 晏殊 《菩萨蛮》词:“莫学蜜蜂儿,等閒悠颺飞。” 金 元好问 《听姨女乔夫人鼓风入松》诗:“瀟洒寒松度虚籟,悠颺飞絮搅青冥。”
(2).飘扬;飞扬。 唐 罗邺 《云》诗:“莫使悠颺只如此,帝乡还更暖 苍梧 。” 宋 张先 《庆春泽》词:“声宛转疑随烟香悠颺,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清 陈维崧 《寿楼春·春日追昔游》词:“斑竹店,梅根坊,颭水花,晴丝悠颺。”
(3).荡漾。 宋 晏殊 《浣溪沙》词:“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颺欲来时。”
(4).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一吹洞簫,一拽提琴,暗谱悠颺之曲。”
词语解释:轻飏  拼音:qīng yáng
(1).谓船只轻快地荡漾前进。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舍利既下,水即随合,舟柁轻颺。转首之间,已行百里矣。”
(2).轻轻飘扬。 唐 杜牧 《题禅院》诗:“今日鬢丝禪榻畔,茶烟轻颺落花风。” 明 徐霖 《绣襦记·遗策相挑》:“暖日散晴光,游丝轻颺,牵引残英,眷恋多情况。相逐东风上下狂。”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我失骄 杨 君失 柳 , 杨 柳 轻颺直上重霄九。”
词语解释:飘飏  拼音:piāo yáng
飘扬。飘动飞扬。《文选·乐府古辞〈伤歌行〉》:“微风吹闺闥,罗帷自飘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三月柳花轻復散,飘颺澹荡送春归。”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远远望见帆檣掩映,旗帜飘颺。”
词语解释:飞飏  拼音:fēi yáng
同“ 飞扬 ”。
(1).飘扬;飘荡。《楚辞·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
(2).飞举;飞腾。《北齐书·斛律光传》:“尝从 世宗 於 洹桥 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颺, 光 引弓射之,正中其颈。”
(3).昂扬;振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有名的七绝《早发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下江陵》), 唐 人绝句的杰作之一,便是他兴致飞颺的绝好的表现。”
词语解释:荡飏  拼音:dàng yáng
飘扬;飘荡。 唐 权德舆 《自桐庐如兰溪有寄》诗:“风前荡颺双飞蝶,花里间关百囀鶯。” 唐 赵氏 《杂言》诗:“杏花如雪柳垂丝,春风荡颺不同枝。”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 鲁 麟呈瑞, 周 凤来仪,天香荡颺酒旗风,甘露调和落花泥。”《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 越椒 见大将旗迎风荡颺,一箭射将下来。”
词语解释:摇飏  拼音:yáo yáng
亦作“摇扬”。 摇曳。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会圃临春风》:“蝶逢飞摇颺,燕值羽差池。” 唐 张耀 《井赋》:“青梧下映,泛珪叶以摇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此处山小而峭……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颺。”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之读一小説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颺。”
词语解释:远飏  拼音:yuǎn yáng
(1).飞往远处。 唐 段成式 《剑侠传·嘉兴绳伎》:“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高二十餘丈,势如鸟旁飞远颺,望空而失。” 宋 苏轼 《入峡》诗:“独爱孤栖鶻,高超百尺嵐。横飞应自得,远颺似无贪。” 清 赵翼 《戏咏蛛网》:“鹰韝难远颺,马枚早被勒。”
(2).谓逃窜远地。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年终两省会剿一次,以为肃清之计,然大盗往往先期远颺。” 沉从文 《大小阮》:“ 小三哥 此次远扬,据他说有一百元就可以往 广东 。”
词语解释:饱飏  拼音:bǎo yáng
谓欲望得到满足即扬长而去。语出《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颺去。”《晋书·慕容垂载记》:“且 垂 犹鹰也,飢则附人,饱便高颺……惟宜急其羈绊,不可任其所欲。”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由 宣镇 东北入犯……陷 昌平 ,薄都城,残掠畿辅,竟饱颺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迁延不击,纵其饱颺。”
词语解释:不飏  拼音:bù yáng
见“ 不扬 ”。
词语解释:不扬  拼音:bù yáng
(1).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扬,伤也。” 孔颖达 疏:“《释詁》文扬与误为类,故为伤。谓不过误不损伤也。”
(2).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3).不振作。 汉 严忌 《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4).亦作“ 不颺 ”。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 注:“颜貌不显扬。” 唐 裴度 《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 海陵 尝曰:‘ 餘都 貌虽不扬,而肌肤洁白可爱。’”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时 曹丞相 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 清河崔琰 来代替他。”
词语解释:赓飏  拼音:gēng yáng
亦作“ 賡扬 ”。 谓飞扬轻举连续而歌。《平山冷燕》第二回:“但天子至尊,九重穆穆,即《国风》居三百之首,然絶不敢入于《雅》《颂》者,賡扬固自有体也。”《清史稿·乐志四》:“险闢 蚕丛 归指掌,决胜庙謨长。凯声竞奏,《喜起》賡颺。”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书》本史也,而载賡颺之词,其流为《诗》。”
词语解释:游飏  拼音:yóu yáng
飞翔。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徊復翔兮游颺,去復返兮於乎!” 唐 王维 《黄雀痴》诗:“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东西南北飞。” 南唐 李煜 逸句:“游颺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轻盈飘动貌。 唐 耿湋 《寒蜂采菊蕊》诗:“游颺下晴空,寻芳到菊丛。”《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游颺云中戏,宛转在空飞。”
词语解释:腾飏  拼音:téng yáng
飞扬,飞升。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王子晋》:“脱衣帢,服仙羽,升鵠而腾颺。”
词语解释:饥附饱飏  拼音:jī fù bǎo yáng
《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飢即为用,饱则颺去。”《晋书·慕容垂载记》:“且 垂 犹鹰也,飢则附人,饱便高颺,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后遂以“飢附饱颺”谓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回目:“ 满少卿 飢附饱颺, 焦文姬 生讎死报。”《孙中山全书》附录《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如 陈炯明 者,飢附饱颺,外强中乾,諉过推罪,嫁祸貽患。”参阅 清 郑志鸿 《常语寻源·飢附饱颺》
词语解释:飏飏  拼音:yáng yáng
飘扬貌;飞舞貌。 唐 阎伯璵 《歌赋》:“如趋曲以熙熙,终沿风以颺颺。” 唐 元稹 《月临花》诗:“凌风颺颺花,透影朧朧月。” 明 高启 《春来》诗:“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颺颺缓堕丝。”
词语解释:飖飏  拼音:yáo yáng
(1).摇曳摆荡。
(2).轻扬高飞貌。 唐 寒山 《诗》之十二:“不如鸿与鹤,颻颺入云飞。”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浩汗神弥王,颻颺兴欲仙。”
词语解释:习飏  拼音:xí yáng
习扬,飘扬。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缘於悬崖下烧火,遣数人於半崖间披红碧纱为仙衣,随风习颺,令众观之。誑曰:‘此仙也。’”
词语解释:高飏  拼音:gāo yáng
高飞。《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犹鹰也,飢则附人,饱便高颺,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 宋 张耒 《西华道中》诗:“野兔作跳奔,惊鳶或高颺。”
词语解释:魂飞魄飏  拼音:hún fēi pò yáng
同“ 魂飞魄散 ”。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雪白玉体透帘幃,禁不住魂飞魄颺。”
词语解释:迤飏  拼音:yǐ yáng
亦作“迆颺”。
(1).斜起貌。
(2).回荡飞扬。 明 刘基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诗:“歌声迆颺林壑应,竹树戛击丝与桐。”
词语解释:达飏  拼音:dá yáng
远走;高飞。 唐 李观 《与房武支使书》:“腹歉翅折,不能达颺。”
词语解释:逃飏  拼音:táo yáng
犹言远走高飞。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同治元年》:“贼即逃颺。”
词语解释:鸿飏  拼音:hóng yáng
弘扬;发扬。 唐 杨知新 《福田寺三门记》:“暨乎我上践极,鸿颺西化,天下炽焉。”
词语解释:抗飏  拼音:kàng yáng
振扬。《三国志·蜀志·马超传》:“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
词语解释:浮飏  拼音:fú yáng
飞扬;飘动。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凡僧寺灶灰……以掷地散远而浮颺者为佳,以其轻滑炼之熟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仰见竹影浮颺,一峯中穿高迥。”
词语解释:激飏  拼音:jī yáng
急飞貌。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
词语解释:簸飏  拼音:bò yáng
见“ 簸扬 ”。
词语解释:簸扬  拼音:bǒ yáng
亦作“ 簸颺 ”。
(1).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书·仲虺之诰》“若粟之有秕” 孔 传:“若秕在粟,恐被锄治簸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打拂之,簸扬之。”
(2).指扬撒。 元 萨都剌 《题茶阳驿飞亭》诗:“簸扬弄珠人,冰帘挂寒月。”
(3).扬弃;去除。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扬埃秽……察往知来,博涉劝戒。”
(4).宣扬;张扬。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且见其佐祐一人,进退百执,调鍊和气,簸扬淳风,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茂育品物,纳於 华胥 。”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何须你簸扬我贪杯酒浸头。”
(5).颠簸动荡。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磁州地震记》:“上下簸扬,浮沉倐忽。” 李大钊 《青春》:“青年锐进之子,尘刹刹,立于旋转簸扬循环无端之大洪流中。” 郭沫若 《女神·黄浦江口》:“小舟在波上簸扬,人们如在梦中一样。”
词语解释:宣飏  拼音:xuān yáng
宣扬,广泛传布。
词语解释:神魂荡飏  拼音:shén hún dàng yáng
形容精神飘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添香侍香似风狂,执磬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荡颺,不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方在神魂荡颺之际,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虽然听得有些诧异,没工夫得疑虑别的,还只一味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