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支韵 平声 饥渴 微韵 平声 穀不熟 饥拼音:jī 繁体或异体字:飢属支韵,另见 微韵
飢 jī 〈名,动〉
-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
- 吃不饱
-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 或受之饥。——汉·贾谊《论积贮疏》
-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 古国名
- 西伯伐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 姓
康熙字典饑古文:𩜆𩚮
- 《玉篇》紀衣切,音機。
- 《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飢
-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𠀤音肌。
- 《玉篇》餓也。《書·舜典》黎民阻飢。《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註》五穀不成。《又》仍飢爲荐。《註》連歲不熟。《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 又《正字通》國名。西伯伐飢國,滅之。
-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又漢有大豪飢恬。
- 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从幾,飢渴之飢从几,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从幾,經傳頗通用。《長箋》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𥳑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 《集韻》別作𩚮。
- 《龍龕》同𩚚。
- 考證:〔《左傳·定二年》殷人七族,有飢氏。〕
-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人改殷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