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末字词组
冻馁腹馁自馁贫馁中馁穷馁瘠馁 
气馁饥馁饿馁饱馁涷馁羸馁  
寒馁充馁困馁偷馁怯馁媮馁  

词语解释:冻馁  拼音:dòng něi
谓饥寒交迫。《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飢寒冻馁之忧至。”《孟子·尽心上》:“不煖不饱,谓之冻馁。” 汉 贾谊 《修政语下》:“故妇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馁矣。” 唐 杜甫 《石柜阁》诗:“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别后南迁,老母即世,为恶人掠卖旗下,挞辱冻馁,所不忍言。” 曹靖华 《飞花集·深沪春意浓似酒》:“有的逃亡他乡,有的远走 南洋 ,能免于冻馁及妻离子散者,没有一户。”
词语解释:气馁  拼音:qì něi
(1).谓中气虚弱。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序:“吾病久气馁,不能无惧心也。”
(2).指失去信心与勇气。 吴玉章 《辛亥革命·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当我看到留日学生总会陷于瘫痪状态时,我毫不气馁,反而更加振作。”
词语解释:寒馁  拼音:hán něi
犹饥寒。 晋 陶潜 《杂诗》之八:“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唐 沉既济 《枕中记》:“吾家 山 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 唐 陆龟蒙 《送小鸡山樵人序》:“不忍见儿孙寒馁之色。”
词语解释:腹馁  拼音:fù něi
腹中饥饿。《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方纔举筯,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 德称 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词语解释:饥馁  拼音:jī něi
(1).飢饿。《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轻忍飢馁之患,而必全壶餐,是将不以 原 叛。”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飢馁。”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吃糠》:“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飢馁?”
(2).指飢饿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水旱不调,年穀不登,人民飢乏,道荐飢馁。”
飢饿。饥,通“ 飢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文武饥馁。” 谢树琼 《咏怀》:“腹中虽饥馁,饮啄犹自閒。”
词语解释:充馁  拼音:chōng něi
犹充饥。 宋 司马光 《招子俊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鷄黍足充馁。”
词语解释:自馁  拼音:zì něi
因失去自信而畏缩。 宋 曾巩 《责御史制》:“某拔於疏远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称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实,稽其分职,则自馁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沉将仕 ﹞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情愿认输,一团鋭气已自馁了十分了。”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词语解释:饿馁  拼音:è něi
亦作“ 饿餧 ”。 飢饿之甚。《管子·轻重甲》:“民人之食,有人若干步亩之数,然而有饿馁於衢閭者何也?穀有所藏也。”《汉书·西南夷传》:“数岁,道不通,士罢饿餧,离暑溼,死者甚众。”
词语解释:困馁  拼音:kùn něi
困乏饥饿。《后汉书·独行传·刘翊》:“﹝ 翊 ﹞又逢知故,困馁於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词语解释:贫馁  拼音:pín něi
(1).贫穷饥馁。《后汉书·刘陶传》:“货殖者为穷寃之魂,贫馁者作飢寒之鬼。” 唐 刘秩 《请禁私铸钱议》:“夫人富溢则不可以赏劝,贫馁则不可以威禁。”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一人惑其言,復弃田而糴,竟贫馁终身。”
(2).指贫穷饥馁的人。《晋书·天文志上》:“五诸侯南三星曰天樽,主盛饘粥以给贫馁。” 清 冯景 《商丘公淮扬赈饥诗序》:“昔 梁伯夏 每有饥饉,輒载租穀於城门,賑与贫馁,不宣己惠,公真似之。”
词语解释:饱馁  拼音:bǎo něi
(1).谓饥饱不时。 宋 陈造 《惟安堂赋》:“偕子耕而妻耨,寧燠寒而饱馁。”
(2).使饿者饱食。 明 徐渭 《祠祀论》:“夫殤,伤也,厉,沴也,矧饱馁於幽,泽枯之义也,岂直年焉已哉?”
词语解释:偷馁  拼音:tōu něi
怯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时 乌蒙 商民万计,有险可扼,且贼止标弩而无大礮,而 刘起元 惟媮馁贿和,贼遂陷 镇城 。”
词语解释:中馁  拼音:zhōng něi
内心缺乏勇气。《明史·成祖纪一》:“王语诸将曰:‘ 景隆 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官人》:“惜太史中馁,不曾詰所来。”
词语解释:涷馁  拼音:dōng něi
饥寒交迫。涷,通“ 冻 ”。《隶释·汉巴郡太守张纳功德碑叙》:“俾寧业宇,洫澹涷馁。”
词语解释:怯馁  拼音:qiè něi
胆小气馁。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 法 人见 中国 退兵之速也,彼之议院必因此窥我之怯馁,而谋济师。”
词语解释:穷馁  拼音:qióng něi
贫困饥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郗公 ( 郗鉴 )值 永嘉 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汝忽弃业为书生,穷馁无日矣。”
词语解释:羸馁  拼音:léi něi
瘦弱饥饿。《国语·楚语下》:“民之羸餧,日日已甚。”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今僕虽羸馁,亦甘如飴矣。”
词语解释:媮馁
怯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时 乌蒙 商民万计,有险可扼,且贼止标弩而无大礮,而 刘起元 惟媮馁贿和,贼遂陷 镇城 。”
词语解释:瘠馁  拼音:jí něi
贫困饥饿。《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 刺史 檀道济 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