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旱上声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共25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池馆琳馆六馆史馆邃馆桂馆新馆寓馆
孤馆旧馆台馆开馆楚馆歌馆蚕馆熊馆
别馆高馆宫馆阳馆秘馆瀛馆燕馆平乐馆
山馆候馆真馆娃馆假馆月馆舞馆僧馆
亭馆水馆野馆东馆珠馆书馆离馆舍馆
门馆宾馆同文馆斋馆花馆甥馆外馆石馆
旅馆儒馆学馆林馆玉馆上馆捐馆翠馆
仙馆公馆南馆闲馆燠馆金张馆吴馆列馆
客馆虚馆茧馆西馆翘馆竹馆入馆碣馆
三馆江馆授馆筑馆鲁馆恭馆云馆神馆

词语解释:池馆  拼音:chí guǎn
亦作“ 池舘 ”。池苑馆舍。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惠气湛兮帷殿肃,清阴起兮池馆凉。” 宋 韩维 《登湖光亭》诗:“雪尽尘消径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侍御有池馆在 柘溪 ,去城絶远。”
词语解释:孤馆  拼音:gū guǎn
孤寂的客舍。 唐 许浑 《瓜州留别李诩》诗:“孤馆宿时风带雨,远帆归处水连云。” 宋 秦观 《踏莎行》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清 黄景仁 《春夜杂咏》:“轻阴积孤馆,枕簟流微凉。” 郁达夫 《客感寄某》诗之一:“一夜秋风兰蕙折,残星孤馆梦无成。”
词语解释:别馆  拼音:bié guǎn
(1).行宫;别墅。《史记·李斯列传》:“﹝ 始皇 ﹞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晋书·隐逸传·戴逵》:“ 吴国 内史 王珣 有别馆在 武丘山 , 逵 潜诣之。”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翌日,命驾与生先之 成都 ,留 娃 於 剑门 ,筑别馆以处之。”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 信陵君 邸之庭园,后右为园中之别馆。”
(2).客馆。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别馆。”
词语解释:山馆  拼音:shān guǎn
(1).山中馆驿。 唐 李郢 《送刘谷》诗:“邮亭已送征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况绣幃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2).山中的宅舍。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蹟空。”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老友 郭建林 ﹞亦数数来余家山馆共朝夕,言笑不倦。”
词语解释:亭馆  拼音:tíng guǎn
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 晋 张协 《游仙》诗:“亭馆笼云构,脩梁流三曜。” 唐 刘禹锡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诗:“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淡胜綺罗。” 元 韩英 《花犯·题步障亭》词:“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 徐电发 《南州草堂诗》:“ 吴门 亭馆筑 垂虹 ,自詡新诗学 放翁 。”
词语解释:门馆  拼音:mén guǎn
亦作“ 门舘 ”。
(1).指宫掖或内寝。《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旦垂精於万机兮,夕回輦於门馆。”
(2).旧时权贵招待宾客、门客的馆舍。 南朝 梁 沉约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 廉公 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唐 薛调 《无双传》:“时 震 ( 刘震 )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 清 赵翼 《六哀诗·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第念公门馆,何限名公卿。”
(3).指官署。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门馆閴寂,帘帷彷像。”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伏以相公自数载已来,朝廷篤老,四海俊贤,皆因挈维,尽在门馆,毗辅圣主,巍为元勋。”
(4).指门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馀闻录之讹》:“ 吴 具币求 英公 , 英公 令门舘作诗与之。”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鬭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
(5).书院;学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门馆无私白日閒,百年麤糲腐儒餐。” 清 黄景仁 《午窗偶成》诗之一:“只餘僮僕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门馆昼闲摊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6).指塾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老夫有心待请他在家安歇,不敢説做门馆,则是早晚与老夫讨论经典。”《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箇大财主家做门馆。” 明 范文若 《鸳鸯棒》第五出:“秀才官人,适纔老的听得你是个饱学,要屈你做箇门馆,允不允但凭你。”
词语解释:旅馆  拼音:lǚ guǎn
亦作“ 旅舘 ”。古代泛指供旅人住宿的房屋。近、现代专指营业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地方。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唐 唐彦谦 《红叶》诗:“晚风生旅馆,寒籟近僧房。” 清 孙枝蔚 《除夕宿邗关》诗:“夜黑城门闭,灯明旅舘开。”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进来的是旅馆的茶房-- 王福升 。”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四马路一家旅馆。”
词语解释:仙馆  拼音:xiān guǎn
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亦借称道观。《晋书·许迈传》:“於是立精舍於 悬霤 ,而往来 茅岭 之洞室,放絶世务,以寻仙馆。”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玉京仙馆虽注名,金屏旧约还重订。” 明 屠隆 《湘娥访道》:“撇香闺,寻仙馆。竹声暗红泉,松声出紫烟。”
词语解释:客馆  拼音:kè guǎn
接待宾客的处所。亦指旅店。《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 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余以 景明 中出宰兹郡,于南城西侧修立客馆。”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水浒传》第十九回:“筵宴至晚席散,众头领送 晁盖 等人关下客馆内安歇,自有来的人伏侍。”《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洪銮 诗:“人居客馆眠常早,家寄空书写最难。”
词语解释:三馆  拼音:sān guǎn
(1). 汉武帝 时,丞相 公孙弘 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 平津侯 ( 公孙弘 )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 唐 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 宋 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欲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通。”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3). 宋 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词语解释:琳馆  拼音:lín guǎn
仙宫。宫殿、道院的美称。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琳馆清晨蔼瑞氛,玉旒朝罢奏韶钧。” 元 马祖常 《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琳馆瑶臺九天近,夜寒笙磬声鏘鏘。” 明 徐霖 《绣襦记·竹林祈嗣》:“琳馆白云隈,竹里门开,飞甍画栋絶尘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宁贞道馆》诗:“玄言不知还,遂宿琳馆中。”
词语解释:旧馆  拼音:jiù guǎn
旧日的馆舍。 汉 张衡 《冢赋》:“掖门之西,十一餘半,下有直渠,上有平岸,舟车之道,交通旧馆。” 唐 孟浩然 《东京留别诸公》诗:“主人开旧馆,留客醉 新丰 。” 明 沉鲸 《双珠记·卖儿系珠》:“所经多旧馆,浪跡重凄凉。”
词语解释:高馆  拼音:gāo guǎn
高大的馆舍。《晋书·华谭传》:“虚高馆以俟贤,设重爵以待士。”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宋 王安石 《饮裴侯家》诗:“扫除高馆邀我入,自出糶麦怜民穷。”
词语解释:候馆  拼音:hòu guǎn
(1).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 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2).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唐 钱起 《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 。” 宋 欧阳修 《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 宋 苏轼 《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词语解释:水馆  拼音:shuǐ guǎn
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水馆次文羽,山叶下暝露。” 宋 梅尧臣 《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诗:“水馆鱼方美,犀舟枕自清。”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词语解释:宾馆  拼音:bīn guǎn
亦作“賔馆”。 招待宾客住宿的地方。《礼记·杂记下》:“夫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归于賔馆。”《北史·宇文测传》:“ 测 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 裴仲 接纳天下之士。” 徐迟 《牡丹》八:“ 魏紫 步行回自己的宾馆。因为剧场离宾馆不远,她没有坐车。”
词语解释:儒馆  拼音:rú guǎn
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后汉书·章帝纪赞》:“儒馆献歌,戎亭虚候。” 宋 秦观 《辞史官表》:“况儒馆之中资任高於臣者不少。”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岂期垂尽之时,更被非常之遇,置之儒馆,命以信书。”
词语解释:公馆  拼音:gōng guǎn
(1).诸侯的宫室或离宫别馆。《礼记·杂记上》:“大夫次於公馆以终丧。” 郑玄 注:“公馆,公宫之舍也。” 孔颖达 疏:“公馆,君之舍也。”《礼记·杂记上》:“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 郑玄 注:“公所为,君所作离宫别馆也。”《孔子家语·贤君》:“ 齐景公 来适 鲁 ,舍於公馆。”
(2).泛指仕宦寓所或公家所造的馆舍。《礼记·曾子问》:“《礼》曰:公馆復,私馆不復。” 郑玄 注:“公馆,若今县官宫也。” 孔颖达 疏:“公馆谓公家所造之馆,与公所为者与及也,谓公之所使为命停舍之处。”《北史·黎景熙传》:“自 魏 及 周 ,公馆不立,臣虽愚瞽,犹知其非。” 唐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诗:“清昼下公馆,尺书忽相邀。留欢惜别离,毕景驻行鑣。”
(3).指官僚富人的住宅。《老残游记》第三回:“只见那公馆门口站了一个瘦长脸的人。” 沙汀 《丁跛公》:“但那坐在公馆门口的奶母告诉他说,团总已经上衙门搓早麻将去了。”
词语解释:虚馆  拼音:xū guǎn
亦作“虚馆”。
(1).寂静的馆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梁 沉约 《直学省愁卧》诗:“虚馆清阴满,神宇曖微微。”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虚舘静听宵蚁战,远山时见夏云蒸。”
(2).空着馆舍等待。谓礼贤。《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闻 公孙度 令行於海外,遂与 原 及 平原 王烈 等至于 辽东 。 度 虚馆以候之。”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郊失壁垒,虚舘开逢迎。”
词语解释:江馆  拼音:jiāng guǎn
江边客舍。 唐 王昌龄 《送谭八之桂林》诗:“客心仍在 楚 ,江馆復临 湘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 宥 奇骇,因寘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秋高江馆寒生稜,眼芒忽触瑶光星。”
词语解释:六馆  拼音:liù guǎn
(1).国子监之别称。 唐 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 元 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於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义行,言於司业 阳先生 城 ,请諭留 蕃 。”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 平仲 将行,率六馆之士祖饯於 龙江 之上。”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书院始於 唐明皇 建丽正书院。盖六馆之属,与今书院异。”
(2).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词语解释:台馆  拼音:tái guǎn
(1).楼台馆阁。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 伊 穀 絶津济,臺馆无尺椽。”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尝於山舍讲《无量寿经》,中夜忽见金光照室,光中如有臺馆形像。” 唐 姚合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诗:“ 梁园 臺馆 关 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2).泛指朝廷官署。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韩师朴 元祐 末自 大名 入相,其所引正人端士,徧满臺馆,然不能去一 曾布 。”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比似我做个负义亏心臺馆客,到不如守义终身田舍郎。”
词语解释:宫馆  拼音:gōng guǎn
(1).离宫别馆。供皇帝游息的地方。《汉书·元帝纪》:“罢角抵、 上林 宫馆希御幸者。”《文选·张衡〈西京赋〉》:“郡国宫馆,百四十五。” 李善 注:“离宫别馆在诸郡国者。” 唐 元稹 《楚歌》之四:“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2).祠庙。《汉书·郊祀志上》:“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馆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按,《史记·封禅书》作“宫观”。参见“ 宫观 ”。
词语解释:宫观  拼音:gōng guàn
(1).供帝王游憩的宫馆。《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令 咸阳 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后汉书·耿秉传》:“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 秉 常领禁兵宿卫左右。” 唐 高适 《古大梁行》:“ 魏王 宫观尽禾黍, 信陵 宾客随灰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第三日毕,即游幸别宫观或大臣私第。”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诗:“帝京宫观一如昔,盘龙曲凤青云间。”
(2).祠庙。《史记·封禅书》:“ 卿 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3).道教的庙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城内外诸宫观》:“在城宫观,则以 太乙 、 万寿 为首。”《水浒传》第一回:“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4).官名。宫观使的省称。 宋 宫观本为崇奉道教而设, 大中祥符 五年 玉清昭应宫 建成,始置宫观使,由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此外还有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官,皆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日,甚重宫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孙莘老不甚言事》:“ 孙莘老 为御史中丞,不甚言事,以疾辞位得宫观。”《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王权 及 汜 既败军,乃先罢 权 为在外宫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宋宫观不必往其处供职》:“ 神宗 置宫观之职,取 汉 祠祝釐之义,所以优贤逸老。”
词语解释:真馆  拼音:zhēn guǎn
指宫观,神祠。 宋 陆游 《贺台州曾直阁启》:“比由真馆之宴閒,起奉外臺之委寄。”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自去清班,久安真馆。”
词语解释:野馆  拼音:yě guǎn
指乡村旅舍。 宋 陆游 《记梦》诗:“我梦结束游何邦,小憩野馆临幽窗。”
词语解释:同文馆  拼音:tóng wén guǎn
(1). 宋 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 青唐 、 高丽 使节。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 宋 : 都亭驛 以待 辽 ; 都亭西驛 以待 西蕃 、 阿黎 、 于闐 、 新罗 、 渤海 ; 怀远驛 以待 交趾 ;同文馆以待 青唐 、 高丽 。”《宋史·礼志二二》:“ 绍兴 二年, 高丽 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
(2). 清 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 同治 元年)在 北京 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 严复 《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词语解释:学馆  拼音:xué guǎn
亦作“ 学舘 ”。
(1).学舍;学校。 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2).学宫,学庙。 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 学宫 ”、“ 学庙 ”。
(3).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 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 学堂 ”。
词语解释:学堂  拼音:xué táng
(1).学校的旧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 《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 章学诚 《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词语解释:南馆  拼音:nán guǎn
(1).南边的客舍。泛指接待宾客的处所。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定襄侯饷卧簟书》:“三伏餘炎,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馆,高卧北窗。”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
(2).南边的官舍;南边的屋舍。 南朝 陈 江总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北宫命簫鼓,南馆列旌麾。” 唐 白居易 《樟亭双樱树》诗:“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
(3).按江南风味做饭菜的饭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罗歪嘴 道:‘不吃这个,我们歇一会吃南馆去。’”原书注:“南馆是南方馆子的省文,表明它是江南派头。”
词语解释:茧馆  拼音:jiǎn guǎn
饲蚕之馆。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採柔桑于蚕宫,手三盆于茧馆者,盖三十年。”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馆》:“ 汉 仪后亲蚕,採桑来茧馆。”
词语解释:授馆  拼音:shòu guǎn
(1).为宾客安排行馆。《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舍则授馆。”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此后 殷仪同 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言语下》:“ 徐孝穆 使 魏 , 魏 人授馆宴宾。”
(2).当塾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説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先中宪赤贫诸生,授馆四十年,每岁正月六日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止,一领青衣直布,坐处方方一块蓝色。”
词语解释:史馆  拼音:shǐ guǎn
官修史书的官署名。 北齐 时设立, 唐太宗 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唐 韩愈 《独孤府君墓志铭》:“二年,兼职史馆。”《宋史·神宗纪三》:“﹝ 元丰 四年﹞詔 曾巩 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京师,掌故海也,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説。”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词语解释:开馆  拼音:kāi guǎn
亦作“ 开舘 ”。
(1).设置接待宾客的馆舍。《后汉书·来历传》:“﹝ 来艳 ﹞少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少歷显位。” 北周 王褒 《周太傅燕文公于谨墓碑》:“ 姬氏 建国, 君奭 始封; 昭王 礼贤, 郭隗 开舘。”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开馆纳征骑,弹絃娱远宾。”
(2).指建造官邸。 宋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唐 贞观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 东都 者,号千有餘邸。”
(3).开设学馆(教授生徒)。《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鷄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传·严植之》:“﹝ 梁 天监 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 植之 兼《五经》博士。”《镜花缘》第十三回:“去岁有一秀士来此开馆,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彼此都便。”
词语解释:阳馆  拼音:yáng guǎn
殷 人称天子听政之所。《尸子·君治》:“ 黄帝 曰合宫, 有虞氏 曰总章, 殷 人曰阳馆, 周 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后亦泛指帝王听政之所。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今陛下方御寳图,以临阳馆。”
词语解释:娃馆
宫女的馆舍
词语解释:东馆  拼音:dōng guǎn
(1).东宫。《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跂予旅东馆,徒歌属南墉。” 吕延济 注:“东馆,谓东宫,舍人居之。”
(2).宫东侧的学舍。《周书·儒林传·樊深》:“ 太祖 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 深 为博士。”
(3). 汉 代特指 长安 近郊的 豫中观 。《汉书·元后传》:“秋歷 东馆 ,望 昆明 。” 王先谦 补注:“《黄图》: 豫中观 , 武帝 造,在 昆明池 中,亦曰 昆明观 ,即 东馆 也。”按,今本《三辅黄图》作“豫章观”。参阅 陈直 《三辅黄图校证》卷五。
词语解释:斋馆  拼音:zhāi guǎn
斋戒时所住的馆舍。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乃即斋馆,忘食与寝。” 唐 王勃 《拜南郊颂》:“神坛岳立,斋馆云深。” 宋 梅尧臣 《和司马学士上辛祀事出郊寄冯学士》:“斋馆人相望,官桥路已分。”
词语解释:林馆  拼音:lín guǎn
林园馆宇。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词语解释:闲馆  拼音:xián guǎn
宽广的馆舍。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鬼神接灵圉,宾於閒馆。” 汉 班固 《西都赋》:“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臺閒馆。”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左浮飞阁,右列閒馆。”
词语解释:西馆  拼音:xī guǎn
(1). 三国 时 陈思王 曹植 的邸第称“西馆”。后遂以为亲王邸第的代称。 唐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诗:“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 漳河 隔梦思。” 明 张居正 《宝谟记》:“我 献皇帝 圣质天成,睿思神授,昔居西馆,已著英声。”
(2). 宋 代御书库名。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卷九:“ 宋 初置三馆。 长庆门 北,谓之 西馆 。 太平兴国 初,于 升龙门 东北,创立三馆书院。三年,赐名崇文院,迁 西馆 书贮焉。东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分四部为史馆书库。”
词语解释:筑馆  拼音:zhù guǎn
(1).建置馆舍。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已办滞留期得请,不辞筑馆 汴江 东。”
(2). 春秋 时 周平王 之孙女嫁于 齐 , 鲁侯 主婚, 周 天子之卿送女来 鲁 ,以备出嫁。 鲁 建馆舍以居之。事见《春秋·庄公元年》。后因以“筑馆”为公主下嫁之典。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诗美下嫁,书传筑馆,贵其中礼,载籍称焉。”
词语解释:邃馆  拼音:suì guǎn
犹邃宇。《宋史·乐志十五》:“ 蓬莱 邃馆,金碧照三山,真境胜人间。”
词语解释:楚馆  拼音:chǔ guǎn
亦作“ 楚舘 ”。
(1). 楚 地馆舍。亦泛指旅舍。 宋 欧阳修 《送京西提刑赵学士》诗:“ 楚 舘尚看 淮 月色, 嵩 云应过 虎关 迎。” 元 萨都剌 《再过界首驿》诗:“官船到岸人多识, 楚 舘题诗客又来。”
(2).旧时指歌舞场所。 宋 柳永 《西平乐》词:“ 秦 楼凤吹, 楚 馆云约。”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归茔遘侠》:“况且青年该力学, 楚 馆岂可留心。”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告借》:“你若娶 秦 楼女, 楚 馆人,我也甘心不论。”参见“ 楚馆秦楼 ”。
词语解释:楚馆秦楼  拼音:chǔ guǎn qín lóu
楚灵王 筑 章华宫 ,选美人细腰者居之,人称 楚 馆; 秦穆公 女 弄玉 善吹箫, 穆公 为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后世称 秦 楼。后因以“楚馆秦楼”称歌榭妓院。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也不知他在 楚 馆 秦 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水浒传》第六回:“花街柳陌,众多娇艷名姬; 楚 馆 秦 楼,无限风流歌妓。”《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小小 自十五而至二十,这四五年, 楚 馆 秦 楼之福,俱已享尽。”
词语解释:秘馆  拼音:mì guǎn
即秘阁。帝王藏书之所。《后汉书·贾逵传》:“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詁五十一篇, 永平 中上疏献之, 显宗 重其书,写藏祕馆。” 晋 陆机 《讲〈汉书〉》诗:“税驾 金华 ,讲学祕馆,有集惟髦,芳风雅宴。” 宋 张先 《泛青苕》词:“红柱巧,綵船稳,当筵主、祕馆词臣。”
词语解释:假馆  拼音:jiǎ guǎn
(1).借用馆舍。《孟子·告子下》:“ 交 ( 曹交 )得见於 邹君 ,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於门。” 赵岐 注:“假馆舍,备门徒也。”
(2).引申指作客旅居。 宋 张耒 《别梅》诗:“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凤诰》:“公性豪宕,少假馆 蒋司马 元益 宅。”
词语解释:珠馆  拼音:zhū guǎn
(1).精美的馆舍。 南朝 梁 陆倕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 宋 钱惟演 《致斋太一宫》诗:“珠馆来青雀,璇题射玉绳。” 元 大訢 《金陵杂咏·潜宫》:“ 蓬莱 珠馆珊瑚树,夜月瑶台白玉梯。”
(2).水神的住所。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珠馆 冯夷 室,灵鮫信所潜。”
词语解释:花馆  拼音:huā guǎn
指妓院。 宋 柳永 《玉蝴蝶·春游》词:“是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卮。” 明 梁辰鱼 《寄怀》词:“花馆贮多娇,冠当筵风度飘颻。”
词语解释:玉馆  拼音:yù guǎn
华丽的房舍,多指宫殿或神仙的居所。 唐中宗 《登骊山高顶寓目》诗:“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天门中断接危梁,玉馆金庭迹渺茫。”
词语解释:燠馆  拼音:yù guǎn
暖室。《新唐书·裴度传》:“ 午桥 作别墅,具燠馆凉臺,号 緑野堂 。” 清 厉鹗 《题新修云林寺图一百韵》:“凉轩凄象簟,燠馆熨貂茵。” 清 蒋士铨 《鸡毛房》诗:“安神同梦比闺房,挟纊帷氊过燠馆。”
词语解释:翘馆  拼音:qiào guǎn
汉 公孙弘 为宰相,设翘材馆,以罗致天下人才。见《西京杂记》卷四。后因以“翘馆”谓招致才学颖异之士的馆舍。 宋 沉辽 《七言奉寄三衢赵少师》:“昔年翘馆青衫客,非佛非仙江水东。”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 廖莹中 ﹞尝为大府丞,知 集州 ,皆以在翘馆不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世宗 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
词语解释:鲁馆  拼音:lǔ guǎn
春秋 时, 鲁庄公 主持 周 王姬 的婚事,派大夫把 王姬 迎到 鲁国 ,在城外(一说在宫外)筑馆住下,然后送至 齐国 与 齐侯 成婚。事见《春秋·庄公元年》。后因以“鲁馆”称贵族女子出嫁时外住之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聆好音於 鲁 馆,逼佳气於 秦 臺。”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
词语解释:桂馆  拼音:guì guǎn
汉 宫馆名,在 长安 。 汉武帝 造以迎神。《汉书·郊祀志下》:“ 公孙卿 曰:‘僊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 緱氏城 ,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於是上令 长安 则作 飞廉 、 桂馆 , 甘泉 则作 益寿 、 延寿馆 ,使 卿 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后以“桂馆”泛称道观。 唐 杜甫 《覆舟》诗之二:“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僊。” 元 陈旅 《送张真人代祠武当龙虎两山追赋》诗:“桂馆祠官持羽节,名山两地躡丹梯。”
词语解释:歌馆  拼音:gē guǎn
表演歌舞的楼馆。《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枉念歌馆经数载,寻思徒记万餘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建酒楼》:“翰林院礼遇诸儒甚厚……以修书鉅典,而令之歌馆为欢,非 开 天 圣人无此韵致。”
词语解释:瀛馆  拼音:yíng guǎn
唐太宗 所设之文学馆。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 函关 只有一 穰侯 ,瀛馆寧无再 帝丘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居厚弟生日》词:“俱登瀛馆,俱还 洛社 ,各自健如黄犊。”参见“ 瀛洲 ”。
词语解释: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亦作“ 瀛州 ”。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词语解释: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词语解释:月馆  拼音:yuè guǎn
馆名。传说 舜 时筑于 衡山 之麓以望月,故名。 汉 东方朔 《宝瓮铭》:“寳云生於 露坛 ,祥风起於 月馆 ,望 三壶 如盈尺,视八鸿如縈带。”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舜 迁寳瓮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寳露坛 。 舜 於坛下起 月馆 ,以望夕月……登 月馆 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椒庭袭庆,曜璿萼於霞庄;兰殿分林,湛珠衡於 月馆 。”
词语解释:书馆  拼音:shū guǎn
(1).古代教授初学之所。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八岁出於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謫,或以书丑得鞭。 充 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 汉 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頡》《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
(2).教授典籍之所。 清 方苞 《〈余东木时文〉序》:“子之尊人与余共事书馆,无间晨夕,后虽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见者。” 清 桂馥 《札朴·书馆》:“今以教授馆为书馆,读如书籍之书。”
词语解释:甥馆  拼音:shēng guǎn
(1).语本《孟子·万章下》:“ 舜 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 赵岐 注:“贰室,副宫也……《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尧 以女妻 舜 ,故谓 舜 甥。”后因以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念嗟叔母 刘 ,穷年寄甥馆。”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李善长掌记室》:“ 高皇帝 是时居 滁阳 甥馆,名位在诸将之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 张百万 ﹞把女儿嫁给那樵夫,张灯结彩,邀请亲友,只説是招女婿,就把花园做了甥馆。”
(2).指女婿。 宋 陈亮 《祭叶正则外母高恭人翁氏文》:“恭人甥馆,第一辈人。 亮 忝交久,义同弟昆。一奠致哀,詎曰无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日与女居,每请诣母,女輒止之,故为甥馆年餘,曾未一临岳家。”
词语解释:上馆  拼音:shàng guǎn
上等馆舍。《燕丹子》卷中:“ 田光 曰:‘此国事也,请得思之。’于是舍 光 上馆。”《孔子家语·辩物》:“ 孔子 在 陈 , 陈惠公 宾之於上馆。” 唐 杨衡 《病中赴袁州次香馆》诗:“病舆憩上馆,繚绕向山隅。”
谓塾师到东家授课。《文明小史》第十四回:“ 孟传义 等到送过宗师,依然回到 贾 家上馆。”
词语解释:金张馆  拼音:jīn zhāng guǎn
汉 显宦 金日磾 、 张安世 的居处。常用以泛指权贵馆舍。 晋 左思 《咏史》之四:“朝集 金 张 馆,暮宿 许 史 庐。” 唐 孟浩然 《宴张记室宅》诗:“甲第 金 张 馆,门庭轩骑多。”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一:“秋坐 金 张 馆,繁阴昼不开。”
词语解释:竹馆  拼音:zhú guǎn
用竹建造的房舍。亦泛指幽居别墅。 宋 梅尧臣 《池州陈生见过》诗:“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 宋 梅尧臣 《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诗:“念此日暮时,寂寞闭竹馆。”
词语解释:恭馆  拼音:gōng guǎn
古代帝王收藏策书之处。《文选·班固〈典引〉》:“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寳,以流其占。” 蔡邕 注:“恭馆,宗庙金縢之所在。”
词语解释:新馆  拼音:xīn guǎn
(1).新建的馆舍。《晋书·五行志上》:“ 晧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营。”
(2).初临的馆舍。《文选·潘岳〈西征赋〉》:“都中杂遝,户千人亿,华夷士女,駢田逼侧,展名京之初仪,即新馆而蒞职。” 李善 注:“ 潘子 初临,故曰新馆。”
词语解释:蚕馆  拼音:cán guǎn
古代王室养蚕的宫馆。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亲桑蚕馆,为天下式。” 清 吴伟业 《茧虎》诗:“奇物巧从蚕馆製,内家亲见豹房来。”参见“ 蚕室 ”、“ 蚕宫 ”。
词语解释:燕馆  拼音:yàn guǎn
宴饮的馆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燕馆歌楼,举之万数。” 明 谢榛 《七夕留别汪伯阳李于鳞王元美得知字》:“鹊桥星度夜,燕馆月沉时。” 清 朱彝尊 《台城路·送张汉瞻还嘉定题所画望云图》词:“秋来已是惊萧瑟,驪歌又听燕馆。”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为招纳贤士所筑的 碣石宫 。亦以泛指招贤纳士的馆舍。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兴欲倾 燕 馆,欢於到 习 家。” 冯浩 笺注:“ 燕 馆即 碣石宫 。”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只惭 燕 馆盛,寧觉 阮 途穷。” 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便应朝秣 越 ,未暮刷 燕 馆。”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诗:“郊环如可待,休踰 燕昭 馆。”
词语解释:舞馆  拼音:wǔ guǎn
舞蹈的场所。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舞馆识餘基,歌梁相遗囀。”
词语解释:离馆  拼音:lí guǎn
离宫。 南朝 宋 范晔 《宦者传论》:“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词语解释:外馆  拼音:wài guǎn
(1).客舍。《孔子家语·六本》:“ 孔子 在 齐 ,舍於外馆, 景公 造焉。”《新五代史·刘崇传》:“ 郭崇 幽 贇 于外馆。”《宋史·谢绛传》:“往者遭遘延燔,未遑中葺,或引两省故事,别建外馆,直舍卑喧,民櫩丛接。”
(2).天子嫁女,从宫中迁出后所居之馆。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诗:“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
词语解释:捐馆  拼音:juān guǎn
见“ 捐馆舍 ”。
词语解释:捐馆舍  拼音:juān guǎn shè
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公自捐馆舍,殆逾三纪,家国多故,未克反葬。”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 清 恽敬 《与来卿书》:“ 清如先生 捐馆舍,世间又少一读书力行之人矣。”亦省作“ 捐馆 ”、“ 捐舍 ”。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公之捐馆也,万里迎丧。”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 元祐 五年……未几,先公捐舍。八年, 纯仁 再入相。”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方敢为位而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别》:“及明,以告太公 敬一 ,且使备弔具,曰:‘ 玉田公 捐舍矣!’”
词语解释:吴馆  拼音:wú guǎn
指 春秋 吴王 夫差 所筑的 馆娃宫 。遗址在今 江苏 吴县 灵岩山 。 唐 李商隐 《子直晋昌李花》诗:“ 吴馆 何时熨, 秦臺 几夜薰?” 冯浩 笺注:“《御览》《越絶书》: 吴 人於 砚石山 (即 灵巖山 )置 馆娃宫 。”
词语解释:入馆  拼音:rù guǎn
谓进入三馆供职。馆,三馆。 宋 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又以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为三馆。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评论四》:“ 秦少游 始作 蔡州 教授,意谓朝夕便当入馆,步青云之上。”
词语解释:云馆  拼音:yún guǎn
高耸入云的馆舍。亦为馆名。 汉 应瑒 《正情赋》:“还幽室以假寐,固展转而不安……气浮踊而云馆,肠一夕而九烦。”《文选·左思〈吴都赋〉》:“寒暑隔阂於邃宇,虹蜺迴带於 云馆 。” 李周翰 注:“ 云馆 ,馆名。言此馆至高,虹蜺之气绕带於傍也。” 唐 王维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
词语解释:寓馆  拼音:yù guǎn
住所;所居之馆舍。
词语解释:熊馆  拼音:xióng guǎn
(1).古代豢养猛兽以供校猎之所。 汉 长杨宫 有 射熊馆 。 唐 李商隐 《献侍郎鉅鹿公启》:“ 柏臺 侍宴, 熊馆 从畋。” 清 吴伟业 《南苑应制》诗:“ 熊馆 发云旌,春蒐告礼成。”参阅 汉 扬雄 《长杨赋》
(2).熊栖息之所。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九:“﹝熊﹞於山中行数千里,悉有潜伏之所,必在石嵓枯木中,山民谓之熊馆。”
词语解释:平乐馆  拼音:píng lè guǎn
见“ 平乐观 ”。
词语解释:平乐观  拼音:píng lè guān
(1). 汉 代宫观名。亦作“ 平乐馆 ”、“ 平乐苑 ”。 汉高祖 时始建, 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 。《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薛综 注:“ 平乐馆 ,大作乐处也。”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2). 汉 代宫观名。 东汉 都 洛阳 , 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 薛综 注:“ 平乐 ,观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
词语解释:僧馆  拼音:sēng guǎn
寺院;僧舍。 宋 王安石 《饭祈泽寺》诗:“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 明 王绂 《题真上人竹茶炉》诗:“僧馆高閒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词语解释:舍馆  拼音:shè guǎn
住所;客舍。《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元 郝经 《秋思》诗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词语解释:石馆  拼音:shí guǎn
亦作“ 石舘 ”。即 汉 代皇家藏书处 石渠阁 。后亦泛指国家藏书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石馆论思,覈龟章於竹槧。” 唐 杨炯 《和郑校雠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铜门初下辟,石舘始沉研。”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锦茵象榻,石馆金臺;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
石舘:即 汉 代皇家藏书处 石渠阁 。后亦泛指国家藏书处。
词语解释:翠馆  拼音:cuì guǎn
亦作“ 翠舘 ”。
(1).犹青楼,妓院。 元 张宪 《席上得摇字》诗:“翠馆行厨雪乍消,墙头新柳又垂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閒来翠馆调鸚鵡,嬾去朱门看牡丹。”
(2).指佳人的住处。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经翠舘,过琼楼,美人掩面下帘钩。”
词语解释:列馆  拼音:liè guǎn
高大的客舍。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益起坚城,以强表海之势;閎开列馆,以待来廷之宾。”
词语解释:碣馆  拼音:jié guǎn
(1).见“ 碣石馆 ”。
(2).借指王侯府第。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汉王元昌》:“﹝ 汉王 ﹞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按, 汉王 李元昌 系 唐高祖 第七子。
词语解释:碣石馆  拼音:jié shí guǎn
即 碣石宫 。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诗之二:“南登 碣石馆 ,遥望 黄金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诗:“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亦省作“ 碣馆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风寒 碣馆 ,露惨 苏臺 。”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寮》诗:“ 碣馆 分襄野, 平臺 架射峯。”参见“ 碣石宫 ”。
词语解释:神馆  拼音:shén guǎn
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 晋 陆云 《愁霖赋》:“劾 丰隆 於 岳阳 兮,执 赤松 於神馆。” 北魏 温子昇 《舜庙碑》:“ 嶷山 永逝, 湘水 长违,灵宫肃肃,神馆微微。” 隋 薛道衡 《老氏碑》:“尊容肃穆,仙衡儼而无声;神馆虚闲,滴沥降而成响。”《云笈七籤》卷九六:“玉清出九天,神馆飞霞外。” 明 陈子龙 《秣陵杂诗》:“步櫩通瑶宫,飞臺接神馆。”
共25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