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马驮 拼音:mǎ tuó
马驮子。 李纳 《刺绣者的花》第七章:“大汉和众人将马驮挨个卸下来,说:‘这些东西我们扛走,你们老板吃不完用不尽,大家分点用用。’”词语解释:鞍驮 拼音:ān tuó
指负载的马和所负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鞍驮已失,遂返前店。”词语解释:驼驮 拼音:tuó tuó
驮垛。词语解释:没驮 拼音:méi tuó
佛。 陈原 《社会语言学》13.4:“‘佛’是从梵文借来的,梵文作Buddha,不同时期不同经书译作‘浮屠’、‘没驮’、‘勃驮’、‘浮图’、‘佛图’、‘佛陀’,最后才简化而成‘佛’。”词语解释:骡驮 拼音:luó tuó
指驮负货物的骡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自僱骡驮十一隻到 黄梅 ,用钱五十贯。”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凡尔赛纪事》:“近日楼下往来骡驮驴车络绎不絶,所载多係柴草。”词语解释:负驮 拼音:fù tuó
以驴、马等牲畜驮载东西。 隋 侯白 《启颜录·謿诮》:“ 侯白 尝出京城外,路逢富贵公子出游,自放鷂子,负驮极多,骑从鲜洁,又将酒食,野外遨游。”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七六:“负驮,驴马负物也。”词语解释:韦驮 拼音:wéi tuó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 增长天王 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 道宣 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 急追取还,以授 道宣 。后佛教因以 韦驮 为护法神,亦称护法 韦驮 ,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 弥勒佛 之后,正对 释迦牟尼佛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 韦驮尊天 手中宝杵!’”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 韦驮 ,謁了金刚。”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词语解释:兜驮 拼音:dōu tuó
兜拕。《水浒传》第三八回:“那兜驮的,与我背起来,且打这厮一百讯棍。”词语解释:递驮 拼音:dì tuó
谓沿路供给马、牛、驴等以驮运兵器什物。《旧唐书·郭虔瓘传》:“一万行人,诣六千餘里,咸给递驮,并供熟食,道次州县,将何以供?”词语解释:驮驮 拼音:tuó tuó
厚实貌。 元 张可久 《普天乐·题昭君出塞图》曲:“羽盖峨峨,虎皮驮驮。”词语解释:勃驮 拼音:bó tuó
梵语Buddha的音译。即佛陀。参见“ 佛陀 ”。
词语解释:佛陀 拼音:fó tuó
(1).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的尊称。《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 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 罗马 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 孔子 ,倒是 佛陀 , 中国 人实在是空欢喜。”
(2). 阿弥陀佛 的省称。 唐 寒山 《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 佛陀 。”
(3).指佛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