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首字词组
骚人骚魂骚杀骚场骚情赋骨骚离骚策骚人词客
骚客骚句骚文骚垒骚忧骚臭骚边骚人墨客
骚雅骚动骚思骚奴骚托托骚翁墨客骚达奴骚掠
骚经骚词骚士骚音骚烦骚虐骚闹骚困
骚屑骚愁骚人体骚笔骚激骚苏骚踪骚头
骚骚骚章骚学骚话骚旨骚骇骚人墨士骚体
骚坛骚语骚驿骚人韵士骚子骚除骚侥骚人雅士
骚然骚兴骚肠骚害骚徼骚货骚携骚搅
骚情骚怨骚瑟骚弊骚杂骚达子骚人逸客骚牯
骚赋骚扰骚乱骚气骚牛骚马骚攘 

词语解释:骚人  拼音:sāo rén
(1). 屈原 作《离骚》,因称 屈原 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唐 李白 《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2).诗人,文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宣和画谱·李公麟》:“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上立一碑,大书曰‘ 钱塘 苏小小 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词语解释:骚客  拼音:sāo kè
(1).诗人,文人。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故操觚染翰,骚客之所用心也。” 李大钊 《青春》:“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2).指 屈原 。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词:“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 湘 灵杳,一樽遥酹,还欲认青峯。”
词语解释:骚雅  拼音:sāo yǎ
(1).《离骚》《诗经》《大雅》《小雅》的并称。借指由《诗经》《离骚》所奠定的古诗优秀风格和传统。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余尝谓二 李 之诗,词格骚雅,真可压倒 元 白 。” 清 张锡祚 《寒食日感旧述怀用昌黎寒食出游韵》:“忆昔 横山 有遗老,海内独司骚雅柄。”
(2).指诗文之才。 南唐 李中 《离亭前思有寄》诗:“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宋 曾巩 《鹊山亭》诗:“ 少陵 骚雅今谁和? 东海 风流世谩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观 李 杜 二公……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於无今,集大成於往作。”
(3).风流儒雅。 清 陈确 《朴庵叔晚过小话两和来韵》:“骚雅不慙 唐 进士,迂狂全类 宋 诸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少年自言:‘ 陶 姓。’谈言骚雅。”
词语解释:骚经  拼音:sāo jīng
《离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 宋 陈与义 《墨戏》诗之一:“併入晴窗三昧手,不须辛苦读《骚经》。” 清 黄遵宪 《放歌用前韵》:“不然痛饮读《骚经》,望 衡 九面浮 湘 舲。” 柳亚子 《题屈大夫遗像》诗:“ 张楚 亡 秦 计已讹,《骚经》一卷自嵯峨。”
词语解释:骚屑  拼音:sāo xiè
(1).风声。 汉 刘向 《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王逸 注:“风声貌。” 唐 高适 《酬李少府》诗:“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咏红姑娘》词:“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2).凄清愁苦。 唐 元稹 《遣病》诗之三:“今来渐讳年,顿与前心别,白日速如飞,佳晨亦骚屑。” 清 吴伟业 《廿五日偕穆苑先孙浣心叶予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洞石梁寂光归云诸胜》诗:“晚岁艰出门,端居意骚屑。”
(3).扰乱;动乱。 唐 杜甫 《喜雨》诗:“农事都已休,兵戎况骚屑。”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中原路阻音尘絶,兵戈正骚屑。” 清 陈廷敬 《赠孝感相公》诗:“黎元尚疮痍,原野恐骚屑。”
词语解释:骚骚  拼音:sāo sāo
(1).行动急疾貌。《礼记·檀弓上》:“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 郑玄 注:“谓大疾。” 宋 黄庭坚 《寄裴仲谟》诗:“骚骚家治具,夫子且归沐。”
(2).愁思貌。《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 王逸 注:“言己思年命欲暮,愿且假日游戏须臾之间,然中心愁思如故,终不解也。”
(3).寂寞凄凉貌。 唐 姚合 《秋日书事寄秘书窦少监》诗:“秋气日骚骚,星星双鬢毛。” 宋 张耒 《南征赋》:“曰厚土之瀰漫兮,予骚骚无以为家。”
(4).象声词。风声。《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穷岫之骚骚。” 吕向 注:“骚骚,风声。”一说,风强劲貌。 李善 注:“骚骚,风劲貌。” 唐 吴融 《风雨吟》:“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 清 姚鼐 《题唐人关山行旅图》诗:“耳边不断风骚骚,猿鸟悲啸兕虎嗥。”
(5).象声词。风吹树木声。 唐 徐凝 《莫愁曲》:“玳瑁牀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花光晨艳艳,松韵晚骚骚。”
(6).象声词。风激水沫声。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黯黯连障阴,骚骚急沫响。”
(7).象声词。虫鸣声。 宋 张耒 《寒蛩》诗:“寒蛩振翼声骚骚,夜深月影在蓬蒿。”
词语解释:骚坛  拼音:sāo tán
(1).诗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他风流名士压骚坛,乌鬼寧同仙鹤班。”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交好,无非词苑名流,与那骚坛年少,怎拚捨西楼月夜花朝。” 清 秋瑾 《读徐寄尘小淑诗稿》诗:“今日骚坛逢劲敌,愿甘百拜作降军。”
(2).引申为文坛。 清 张声玠 《四十自序》:“与 闽 之学士大夫文人墨士,胔酒淋漓,骚坛树旗鼓。”
词语解释:骚然  拼音:sāo rán
(1).扰乱貌;动荡不安貌。《汉书·严助传》:“夫以眇眇之身,託于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 南夷 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唐 李华 《咏史》之四:“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宋 苏舜钦 《太子太保韩公行状》:“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2).纷杂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3).风动貌。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之十序:“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 顺 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4).凄清貌。 宋 林逋 《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诗:“吟罢骚然略迴首, 歷阳 诗社久离群。”
词语解释:骚情  拼音:sāo qíng
(1).指《离骚》所体现的情调。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十二:“骚情諫疏到今称,娬媚何当属 魏徵 。”
(2).风骚,轻佻。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生怕看见 翠娥 骚情的样子,他心软,两声‘妹子’三声‘哥’,他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欧阳山 《苦斗》四二:“你尽管骚情什么呢?你几时见过人家 胡杏 穿绫罗绸缎,搽脂荡粉来!”
(3).方言。调情;谈情说爱。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很多年轻人不一定想和她结亲,可是爱给她骚情,打她的歪主意。”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改霞 她妈吞吞吐吐地说:‘ 梁生宝 不是人,胡骚情。’”
词语解释:骚赋  拼音:sāo fù
指骚体作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集之名昉于 楚 乎, 屈 、 宋 、 唐 、 景 皆 楚 也,非骚赋无以有集。” 清 杜岕 《登钓台久之过溪吊谢翱》诗:“骚赋尊江渚,清时祖 首阳 。”
词语解释:骚魂  拼音:sāo hún
指 屈原 。泛指死去的诗人。 元 阮忠彦 《追挽陈岑楼》诗:“欲酹骚魂何处是,烟波万顷使人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生还重喜酹 金 焦 ,江上骚魂亦可招。” 柳亚子 《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之三:“凿开混沌原多事,地下骚魂倘谅余。”
词语解释:骚句  拼音:sāo jù
犹诗句。 清 李调元 《落花生歌》:“昨者长鬚投翠织,门缄骚句兼 屈平 。”
词语解释:骚动  拼音:sāo dòng
(1).动荡,不安宁。《孙子·用间》:“凡兴兵十万,出兵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羈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以致乘舆往返,人心骚动。”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全家的人们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
(2).特指动乱,变乱。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旧唐书·李密传》:“ 大业 九年, 煬帝 伐 高丽 ,使 玄感 於 黎阳 监运。时天下骚动, 玄感 将谋举兵,潜遣人入关迎 密 ,以为谋主。”《明史·刘球传》:“及其未即骚动,正宜以时防御。” 茅盾 《子夜》三:“农村愈破产,都市的畸形发展愈猛烈,金价愈涨,米价愈贵,内乱的炮火愈厉害,农民的骚动愈普遍,那么,他们--这些有钱人的‘死的跳舞’就愈加疯狂!”
(3).犹噪动。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随着是一种固执而单纯的车轮在铁轨上的骚动。” 徐迟 《牡丹》八:“ 魏紫 已到了台前,听到了轻微的骚动。”
(4).骚扰;搅扰。 唐 罗隐 《秋日怀贾随进士》诗:“边寇日骚动,故人音信稀。” 宋 王安石 《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天子恭俭,陂池苑囿臺榭之观有陻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贼起事首尾五閲月,骚动四省。”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远处村子里偶然传来一声隐约的枪响,和狗的低沉沉的叫声,把夜轻微骚动了一下。”
词语解释:骚词  拼音:sāo cí
指骚体诗的文词。 五代 齐己 《谢贯微上人寄示古风今体四轴》诗:“四轴骚词书八行,捧吟肌骨遍清凉。”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今 毗陵 人平语,皆曰鐘, 京口 人曰兜, 淮 南人曰坞,犹 楚 人曰些。尝有士人学为骚词,皆用此三语,闻者无不附掌。”
词语解释:骚愁  拼音:sāo chóu
犹忧愁。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诗有二十四门》:“二十二曰骚愁。诗曰:‘已难消永夜,况復听秋霖。’” 宋 张耒 《斜日》诗之二:“旅人多感慨,啼鴂助骚愁。”
词语解释:骚章  拼音:sāo zhāng
诗章。 元 钱应庚 《八声甘州·倚和邵复孺》词:“甚担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
词语解释:骚语  拼音:sāo yǔ
诗词的语句。泛指诗词作品。 宋 许及之 《贺新郎》词:“独炷炉香薰衣润,对瀟瀟,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词语解释:骚兴  拼音:sāo xīng
诗兴。 明 张景 《飞丸记·意传飞稿》:“乘骚兴,挥毫意托美人屏。”
词语解释:骚怨  拼音:sāo yuàn
牢骚怨恨。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发为骚怨之辞,肆为狂悖之行。”《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父亲从此撒手不管,每天泡在小茶馆里发泄骚怨。”
词语解释:骚扰  拼音:sāo rǎo
(1).动乱,社会不安定。《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宋书·沉攸之传》:“会 巴西 民 李承明 反,执太守 张澹 , 蜀 土骚扰。”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天下骚扰,郡邑发人为兵。”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种种骚扰,我是过惯了的。”
(2).使动乱不安,扰乱。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 ,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轢州县,骚扰百姓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当事者恨入切骨,以骚扰驛站入奏。上优容之。” 茅盾 《锻炼》二一:“敌机骚扰了差不多整个下午。”
(3).动荡喧扰,不宁静。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旧唐书·杨炎传》:“又献议开 丰州 陵阳渠 ,发京畿人夫於 西城 就役,閭里骚扰,事竟无成。”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明日,喧传县官惊风痰厥,合署骚扰。” 许杰 《台下的喜剧》:“他跳蚤一般的跳了进去,台下起了一阵骚扰。”
(4).使不宁静,搅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
(5).用作对受到招待表示感谢之词。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多谢,骚扰了。”
词语解释:骚杀  拼音:sāo shā
下垂晃动貌。《文选·张衡〈东都赋〉》:“駙承华之蒲梢,飞流苏之骚杀。” 李善 注:“垂貌。” 刘良 注:“飘颺貌。” 南朝 宋 鲍照 《园中秋散》诗:“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 宋 范成大 《馀杭道中》诗:“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鬚骚杀已禁风。”
词语解释:骚文  拼音:sāo wén
指骚体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楚 之骚文,矩式 周 人, 汉 之赋颂,影写 楚 世。”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词语解释:骚思  拼音:sāo sī
忧愁的思绪。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馆娃宫怀古次韵》:“赖在 伍员 骚思少, 吴王 纔免似荆怀。”
词语解释:骚士  拼音:sāo shì
犹文士。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豁诸子之愁思,展骚士之逸兴。”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或以博物仙人,寄跡金马;甚有孤忠骚士,托志江蘺。”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文人骚士,嚙指断鬚而不得者,女红田畯,以无心得之於口吻之间。”
词语解释:骚人体  拼音:sāo rén tǐ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十五体之一。 任讷 《散曲概论》卷二:“《太和正音谱》之上卷,先列乐府十五体:‘七、骚人体,嘲笑戏謔。’按此体名目欠妥,因其实际与楚江体絶异而名目则甚相混也。此体中之著作已多属於俳体者,再嘲讥与讥刺不同。”
词语解释:骚学  拼音:sāo xué
指关于《楚辞》的学问。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唐 人惟 柳子厚 深得骚学, 退之 、 李观 皆所不及;若 皮日休 《九讽》不足为骚。”
词语解释:骚驿  拼音:sāo yì
犹驿骚。 清 李调元 《哭陈蕴山一百韵》:“先言 西藏 动,骚驛羽书繁。”参见“ 驛骚 ”。
词语解释:驿骚  拼音:yì sāo
扰动;骚乱。驛,通“ 绎 ”。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反 范阳 ,天下驛骚,朝廷旰食。” 明 史可法 《与表兄某书》:“ 江 南北昔称乐土,近以流氛东逸,所在驛骚。” 清 鲍鉁 《捉船行》:“古云不驛骚,纪律须严明。”参见“ 绎骚 ”。
词语解释:骚肠  拼音:sāo cháng
诗肠,作诗的情思。 明 程羽文 《鸳鸯牒》卷一:“赋骨骚肠,颠危抑鬱。宜赐配 文文山 ,共唱《满江红》一曲,气吐为虹。”
词语解释:骚瑟  拼音:sāo sè
风吹草木声。 南朝 齐 谢朓 等《侍筵西堂落日望乡联句》:“芸黄先露早,骚瑟惊暮秋。”一本作“ 骚屑 ”。
词语解释:骚乱  拼音:sāo luàn
(1).扰乱。
(2).混乱不安。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一:“院子里慢慢地骚乱起来了。”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静一下,乡亲们!都不要动啦……’ 德松 踏在台子上,招呼着骚乱的人群。”
词语解释:骚场  拼音:sāo chǎng
犹文坛。 明 孙柚 《琴心记·家门始终》:“劝取骚场浪客,愿休辞潦倒,看俯仰古今陈迹。今日是满座风流才子,四方儒雅先生,喜听锦囊佳句。”
词语解释:骚垒  拼音:sāo lěi
犹诗坛。 清 钱谦益 《比玉许再和前韵长至日蚤起复书此趣之》之三:“落魄风流迥不羣,酒场骚垒自能军。”
词语解释:骚奴  拼音:sāo nú
旧时对北方游牧民的蔑称。《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你这骚奴,把这样机关来哄我,却怎出得我的手?快快从实讲来,若在番邦有些名目的,本都院放你去。”
词语解释:骚音  拼音:sāo yīn
嘈杂的声音。 宋 叶适 《端午行》:“夜逻无骚音,絳纱蒙首去。” 茅盾 《香市》:“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词语解释:骚笔  拼音:sāo bǐ
犹文笔。 宋 吴潜 《暗香》词:“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词语解释:骚话  拼音:sāo huà
指猥亵的话
词语解释:骚人韵士
诗人雅士
词语解释:骚害
骚扰,伤害
词语解释:骚弊  拼音:sāo bì
谓动荡不安而且疲困。 唐 陈子昂 《谏政理书》:“其后百姓骚弊,灾变数兴,吏人贪暴,其政日乱。”
词语解释:骚气  拼音:sāo qì
腥臭的气味。骚,通“ 臊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隔壁是猪圈,粪的臭气,尿的骚气,实在难闻。” 沙汀 《祖父的故事·春朝》:“尿泡打人不痛,骚气难闻。”
词语解释:骚情赋骨  拼音:sāo qíng fù gǔ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清 徐士俊 《络冰丝》:“小生 沉约 字 休文 ……天生就骚情赋骨,随他半幅纸、半点墨,当值千金。”
词语解释:骚忧  拼音:sāo yōu
忧愁。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他山之错,与璆为仇,来攻吾城,伤我肌肤,邦家骚忧。”
词语解释:骚托托  拼音:sāo tuō tuō
形容非常淫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看这妇人,日里也骚托托的,做妖撒娇,捉身不住。”
词语解释:骚烦  拼音:sāo fán
纷乱烦扰。《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朝市骚烦,道路侧目。”
词语解释:骚激  拼音:sāo jī
(1).牢骚愤激。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善诗歌、乐府、填词,所为大率託之美人香草,以写其骚激之意。” 徐嘉 《论诗绝句》之七:“吏部园林倚醉歌,幽忧骚激託明河。”
(2).扰动激荡。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倾邪之人,欲有所取於世,则先以标榜声气,骚激人心。”
词语解释:骚旨  拼音:sāo zhǐ
《楚辞》的意旨。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词语解释:骚子  拼音:sāo zǐ
(1).指文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西湖竹枝词》:“《竹枝词》本 夜郎 之音,起於 刘朗州 ,盖《子夜歌》之变也,实有风人骚子之遗意。”
(2).指《楚辞》和诸子。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然自 秦 汉 之文,其音已渐戾於古,至 东京 益甚,而 休文 作谱,乃不能上据《雅》《南》,旁摭骚子,以成不刊之典,而仅按 班 张 以下诸人之赋, 曹 刘 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
词语解释:骚徼  拼音:sāo jiǎo
骚扰边境。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今国家北有胡寇覷边,南有夷獠骚徼……臣愿陛下及时旋軫,深居上京。”
词语解释:骚杂  拼音:sāo zá
犹嘈杂。 茅盾 《手的故事》九:“一片骚杂的人声由远而近,几个人慌慌张张从门前跑过。”
词语解释:骚牛  拼音:sāo niú
未阉割过的公牛。 赵燕翼 《草原新传奇·驯马坡》:“ 华毛 拿着么大一块石头,把一头骚牛的腿子打坏啦!”
词语解释:骚离  拼音:sāo lí
(1).谓忧愁愤懑,离心离德。《国语·楚语上》:“德义不行,则邇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韦昭 注:“骚,愁也;离,叛也。” 汉 焦赣 《易林·履之随》:“三姦相扰, 桀 跖 为交,上下骚离,隔絶天道。”
(2).骚乱叛离。《新唐书·韦陟传》:“今中原未平, 江 淮 骚离,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勠力,则无以成功。”
词语解释:骚臭  拼音:sāo chòu
腥臭。骚,通“ 臊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惟遗一小髻,如胡桃壳然,纱饰而金綫。嗅之,骚臭不可言。” 鄢国培 《漩流》第二十章:“屎尿的骚臭夹着刺鼻的霉味迎面扑鼻。”
词语解释:骚翁墨客  拼音:sāo wēng mò kè
同“ 骚人墨客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元和 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词语解释:骚虐  拼音:sāo nüè
骚扰虐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居民苦 期昇 兵骚虐,潜引我水师提督 吴兆胜 攻之。”
词语解释:骚苏  拼音:sāo sū
愁苦貌。 汉 焦赣 《易林·姤之井》:“先易后否,失我所市,骚苏自苦,思吾故土。”
词语解释:骚骇  拼音:sāo hài
扰乱震惊。 明 杨慎 《兵备姜公去思记》:“昧者为之,徵调千里,骚骇一方。”
词语解释:骚除  拼音:sāo chú
扫除。骚,通“ 扫 ”。《史记·李斯列传》:“以 秦 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清 曹寅 《题朴仙画五毒图》诗之二:“流铃八衢火万里,入手骚除心得已。”
词语解释:骚货  拼音:sāo huò
詈词。指淫荡的女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三:“京剧,真没意思!还不是借机会和那骚货胡缠。” 端木蕻良 《义卖》:“身畔带个女人,一定是送笔给他的那骚货。”
词语解释:骚达子  拼音:sāo dá zǐ
见“ 骚达奴 ”。
词语解释:骚达奴  拼音:sāo dá nú
旧时对 蒙古 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明 周朝俊 《红梅记·城破》:“赚得些钱儿,指望拿回养家,不想这骚达奴不先不后闯将来,围了禁城,使我上不上下不下。”亦作“ 骚达子 ”。《红楼梦》第四九回:“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词语解释:骚马  拼音:sāo mǎ
未阉割过的公马。
词语解释:骚策  拼音:sāo cè
《离骚》《战国策》。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大儿贻选问》:“若 六代 辞章,全出《骚》《策》。”
词语解释:骚边  拼音:sāo biān
骚扰边境。《新唐书·解琬传》:“会 吐番 骚边,復召授左散骑常侍,詔与虏定经界,因谐辑十姓降户。”
词语解释:骚达奴  拼音:sāo dá nú
旧时对 蒙古 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明 周朝俊 《红梅记·城破》:“赚得些钱儿,指望拿回养家,不想这骚达奴不先不后闯将来,围了禁城,使我上不上下不下。”亦作“ 骚达子 ”。《红楼梦》第四九回:“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词语解释:骚闹  拼音:sāo nào
骚动喧闹。 萧红 《生死场》十七:“河边的小树随风在骚闹。”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火车到站后那一霎间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
词语解释:骚踪  拼音:sāo zōng
指诗骚的风格传统。 清 蒲松龄 《古历亭赋》:“乃有 营州 国士,适司鹺政於 齐门 ; 陇 右洪支,又继骚踪於湖渚。”
词语解释:骚人墨士  拼音:sāo rén mò shì
同“ 骚人墨客 ”。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人知 浙江 为东南形胜,而不知 吴 越 之奇观,自一二客帆渔艇而外,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负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骚人墨士,不过侈谈 西湖 耳。”
词语解释:骚侥  拼音:sāo yáo
骚扰边境。
词语解释:骚携  拼音:sāo xié
谓忧愁愤懑,离心离德。《新唐书·杨炎传》:“时方煬旱,人情骚携,羣臣皆请赦 文喜 ,帝不听。”
词语解释:骚人逸客  拼音:sāo rén yì kè
同“ 骚人墨客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湖山幽境,风月遨游,实骚人逸客之常情。”
词语解释:骚攘  拼音:sāo rǎng
骚动纷乱。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二场:“在骚攘中, 聂政 挺剑由左翼上。”
词语解释:骚人词客  拼音:sāo rén cí kè
同“ 骚人墨客 ”。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区,曩者亦骚人词客之所萃也。”
词语解释:骚人墨客  拼音:sāo rén mò kè
指风雅的文人。《宣和画谱·宋迪》:“运思高玅,如骚人墨客登高临赋。”《明史·艺文志序》:“外此则名公卿之论撰,骚人墨客一家之言,其工者深醇大雅,卓卓可传。”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他又加入本地的啼鹃诗社,闲空时就跟那些骚人墨客联句步韵,当做消遣。”
词语解释:骚掠  拼音:sāo lüè
骚扰掠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每镇兵二千,骚掠远近。”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牛鑑 不惩创之,反令守要害,终日骚掠,居民汹汹。”
词语解释:骚困  拼音:sāo kùn
骚乱困厄。《宋史·奸臣传二·蔡卞》:“ 鄯廓 至斗米钱四千,束芻钱千二百, 秦 中骚困。”
词语解释:骚头  拼音:sāo tóu
犹淫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是个骚头。”
词语解释:骚体  拼音:sāo tǐ
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 战国 时 楚国 ,以大诗人 屈原 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郭沫若 《谈诗歌问题·新诗并未抛弃中国诗歌的传统》:“由四言而骚体,由五、七而长短句,乃至由词而曲,曲再要加入衬字衬句,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词语解释:骚人雅士  拼音:sāo rén yǎ shì
同“ 骚人墨客 ”。 老舍 《骆驼祥子》二四:“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词语解释:骚搅  拼音:sāo jiǎo
犹胡搅。《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竟是他娘的在这儿糊涂蛮缠骚搅呢!”
词语解释:骚牯  拼音:sāo gǔ
未经阉割的公牛。 周立波 《熊进五和他的蜜蜂》:“办初级社时, 熊进五 收了八条母牛,两只骚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