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骐骥 拼音:qí jì
(1).骏马。《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汉 枚乘 《七发》:“将为太子驯騏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 唐 韩愈 《驽骥赠欧阳詹》诗:“騏驥生絶域,自矜无匹儔。”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譬犹 孙阳 逢騏驥, 造父 御騄駬。”
(2).喻贤才。《晋书·冯素弗载记》:“吾远求騏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世说新语·雅量》“ 顾 至晓回转”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顾和 字 君孝 ,少知名。族人 顾荣 曰:‘此吾家騏驥也,必兴吾宗!’”词语解释:老骥 拼音:lǎo jì
年老的骏马。多喻年老而壮志犹存之士。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老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宋 欧阳修 《送张生》诗:“老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叶剑英 《自题近照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驥仍将万里行。”参见“ 老驥伏櫪 ”。
词语解释:老骥伏枥 拼音:lǎo jì fú lì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常以喻有志之士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宋 陆游 《与何蜀州启》:“老驥伏櫪,虽未歇於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於旧处。”词语解释:天骥 拼音:tiān jì
(1).天马,神马。《文选·张协〈七命〉》:“天驥之骏,逸态超越。” 李善 注:“天驥,天马也。”
(2).骏马的美称。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天驥皆籋云,长鸣饱芻禾。” 明 方孝孺 《题宋舍人草书千字文后》:“ 金华 宋仲珩 草书如天驥行中原,一日千里。”词语解释:附骥 拼音:fù jì
见“ 附驥尾 ”。
词语解释:附骥尾 拼音:fù jì wěi
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按:苍蝇附驥尾而致千里,以譬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汉 皇甫规 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 苗 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闻诸君登临,敬附驥尾。’”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扳龙不待翼,附驥絶尘冥。”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二:“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之三:“结髮与君友,附驥思一鸣。”《红楼梦》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词语解释:展骥 拼音:zhǎn jì
喻施展才能。语本《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陈子昂 《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题舆佐岳,无展驥之庸;剖竹专城,闕悬鱼之化。”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之八:“ 郧 臺僻处,非展驥之地,而巖廊又无虚席,故暂移留棘,以需次焉。”词语解释:逸骥 拼音:yì jì
古代称善奔的骏马。 晋 潘尼 《赠河阳》诗:“逸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侧闻 鲁 泽祥麟,希委质於 宣父 ; 吴 坂逸驥,实长鸣於 孙阳 。” 元 陈深 《曹叔时见过索饯篇》:“威风翔高阁,逸驥腾云衢。” 明 宋濂 《王君子与之集序》:“然而駑駘恨劣,逸驥难攀,虽幸同於遗轨,竟莫继於后尘。”词语解释:騄骥 拼音:lù jì
指骏马。《文选·张衡〈南都赋〉》:“騄驥齐鑣,黄閒机张。” 李善 注:“騄驥,骏马之名也。”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序:“昔騄驥倚輈於 吴阪 ,鸣於 良 乐 ,知与不知也。” 唐 罗隐 《经耒阳杜工部墓》诗:“騄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蓬蒿。” 清 方履籛 《〈周伯恬诗集〉序》:“握灵虵之尺珠,骋騄驥於千里。”词语解释:赤骥 拼音:chì jì
(1).传说中的骏马名,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
(2).泛指骏马。 唐 白居易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诗:“ 安石 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驥换青娥。” 明 何景明 《六子诗·康修撰海》:“赤驥鸣烟霄,不受黄金覊。”
(3).赤鲤的异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 兖州 人谓赤鲤为赤驥。”《尔雅翼·释鱼》:“ 崔豹 曰:‘ 兖州 人谓赤鲤为赤驥’……皆取马之名,以其灵仙所乘,能飞越江湖故也。”词语解释:渴骥 拼音:kě jì
见“ 渴驥奔泉 ”。
词语解释:渴骥奔泉 拼音:kě jì bēn quán
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形容劲急貌。常指书法矫健的笔势。《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亦省作“ 渴驥 ”。 清 陈维崧 《倒犯·秋日云臣斋头同大士展故友蒋瞻武遗墨感赋》词:“渴驥势,掀腾极。”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崩崖落縋石,渴驥破闲皁。”词语解释:仙骥 拼音:xiān jì
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騏驥也。” 宋 黄庭坚 《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驥,羾九关而天翱。”词语解释:绊骥 拼音:bàn jì
《淮南子·俶真训》:“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騏驥而求其致千里也。”后因以“绊驥”喻人受拘束不能施展其所长。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绊驥还千里,垂鹏更九飞。” 唐 杜甫 《李盐铁》诗之一:“盐官虽绊驥,名是 汉 庭来。”词语解释:良骥 拼音:liáng jì
骏马,良马。《尉缭子·制谈》:“天下诸国助我战,犹良驥騄耳之驶,彼駑马鬐兴角逐,何能绍吾气哉?” 唐 杜甫 《骢马行》:“吾闻良驥老始成,此马数年人更惊。” 清 姜埰 《和陶荣木》:“譬如駑马,愧彼良驥。”词语解释:枥骥 拼音:lì jì
俯首马槽上的骏马。喻有抱负未能施展者。语出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宋 穆修 《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诗之一:“自伤櫪驥心千里,空羡溟鹏志九霄。”词语解释:六骥 拼音:liù jì
(1).谓驾车的六骏马。《荀子·修身》:“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晋书·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金路晻蔼,裳帐不舒。千乘动軫,六驥踌躇。” 宋 陆游 《试笔》诗:“心手适调一,运此紫毫鋩。前却俱称意,六驥驰康庄。”
(2).相传 羲和 为日御,驾六龙,故亦以“六驥”比喻日光、光阴。《史记·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驥过决隙也。” 金 边元鼎 《和致仕李政奉韵》:“车马年年陌路尘,安知六驥过窗频。”词语解释:神骥 拼音:shén jì
即骏马。 唐 李贺 《吕将军歌》:“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养神驥。”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偶昌运以斯出,呈良才而必分。天产神驥,瑞符大君。”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是秋虏犯京师,犹力疾疏乞决 白河 御之。一夕梦跨鹤凌空,竟逝。悲夫!神驥当轴,长轡俄絶。”词语解释:千里骥 拼音:qiān lǐ jì
犹千里马。喻良才。《艺文类聚》卷二二引《青州先贤传》:“京师号曰:‘ 陈仲举 昂昂如千里驥, 周孟玉 瀏瀏如松下风。’”词语解释:云骥 拼音:yún jì
(1).指传说中行雨的龙。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服闲云驥屏,宂术土龙修。”
(2).天马。对皇帝所赐之马的美称。 唐 元稹 《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
(3).喻俊才。 宋 黄机 《木兰花慢·为同年赵必达寿》词:“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驥行空。年少才名蜚动。”词语解释:希骥 拼音:xī jì
谓仰慕才俊。《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君学成师范,縉绅归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 李贤 注:“《法言》曰:‘希驥之马,亦驥之乘;希 颜 之士,亦 颜 之徒。’希,慕也。”按,希,今本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作“睎”。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无希驥之秀质,乏如珪之令望。” 宋 欧阳修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仰高虽莫及,希驥岂非贤?”词语解释:牛骥 拼音:niú jì
牛和千里马。喻指愚人与贤者。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信鹤鸡之果异,谅牛驥之终悬。”《冷眼观》第三十回:“莫非方今圣明在上,洞烛时艰,不忍牛驥以并驾而俱疲,工尺因混吹而莫辨,所以纔令暂游湖上,留以待时?”参见“ 牛驥同皁 ”。词语解释:龙骥 拼音:lóng jì
(1).指骏马。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譬犹飞兔流星,超山越海,龙驥所不敢追;况於駑马,可得齐足?” 晋 潘岳 《藉田赋》:“金根照耀以烱晃兮,龙驥腾驤而沛艾。”
(2).喻君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 高祖 之休命”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且列侯诸将,幸攀龙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词语解释:伏骥 拼音:fú jì
《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 王逸 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驥,还怜倾盖似登龙。”词语解释:驿骥 拼音:yì jì
驿马。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三:“驛驥苦衔勒,笼禽恨摧頽。”参见“ 驛马 ”。
词语解释:驿马 拼音:yì mǎ
(1).驿站供应的马。供传递公文者及来往官员使用。《史记·汲郑列传》:“ 孝景 时,﹝ 郑庄 ﹞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清史稿·兵志十二》:“驛置肇自 前汉 ,歷代因之。 清 沿 明 制,设驛马,为额四万三千三百有奇。”
(2).丛辰名。与天后同位,传说为月中福神。 宋 张元干 《满庭芳·为赵西外寿》词:“龙光近,星飞驛马,宣入嗣王封。”词语解释:白骥 拼音:bái jì
(1).白马。多用于哀辞。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灵輀迴轨,白驥悲鸣。”《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輓童引歌,白驥鸣辕。” 唐 张九龄 《祭李常侍文》:“丹旐孑孑,白驥萧萧。”
(2).白鲤的别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会有钓鱘鰉者,得白驥。生近视之,巨物也。” 何垠 注:“ 兗州 人呼白鲤为白驥。以其为灵仙所乘,能越飞江湖也。”词语解释:素骥 拼音:sù jì
白马。 晋 陶潜 《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 燕 京;素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词语解释:绿骥 拼音:lǜ jì
指绿耳。骏马名。传说中 周穆王 八骏之一。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紫虬翼軑,緑驥腾驤。” 唐 张彦震 《驾幸宣辉门观试举人赋》:“烝我髦士,緑驥方呈於长衢;賁於丘园,白驹由来於空谷。”参见“ 緑耳 ”。
词语解释:绿耳 拼音:lǜ ěr
亦作“绿駬”。 古骏马名。传说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四:“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华騮,而左緑耳。” 唐 韩愈 《寄卢仝》诗:“近来自説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緑駬。” 宋 石介 《感兴》诗:“倚鞍思骏骨,抚轡念緑駬。”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然而走其野而无 九方 之法以相之,则赤驥、緑耳与駑马、草驹齐价矣。”词语解释:局骥 拼音:jú jì
身受约束的良马。喻指不能发挥才能。 宋 司马光 《送韩太祝知钱塘》诗:“图籍添舟重,江山忘路赊。夷涂指霄汉,跼驥不须嗟。”词语解释:十骥 拼音:shí jì
指 唐太宗 的十匹骏马。词语解释:骤骥 拼音:zhòu jì
疾驰的骏马。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悽旧人,骤驥感 悲泉 。”《升庵诗话》卷三引 唐 蔡孚 《打毬篇》:“红鬣锦鬟风骤驥,黄络丝鞭电紫騮。”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骤驥脩陆,大车广衢,既骋既载,弭轡悬舆。”词语解释:庞统骥 拼音:páng tǒng jì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领 荆州 , 统 以从事守 耒阳 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 将 鲁肃 遗 先主 书曰:‘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后因以“庞统驥”为称颂治世之才的典实。 唐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诗:“星飞 庞统 驥,箭发 鲁连 书。”词语解释:船骥 拼音:chuán jì
船与良马。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吕氏春秋·知度》:“絶江者託於船,致远者託於驥,霸王者託於贤。 伊尹 、 吕尚 、 管夷吾 、 百里奚 ,此霸王之船驥也。” 唐 周昙 《百里奚》诗:“船驥由来是股肱,在 虞 虞 灭在 秦 兴。”参见“ 船乘 ”。
词语解释:船乘 拼音:chuán chéng
(1).舟船与车马。均为代步工具。《宋书·桂阳王休范传》:“虏发百姓船乘,使军队称力请受,付以榜解板,合乎装治,二三日间,便悉整办。”
(2).比喻治国的能臣。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欲霸王者託於贤。 伊尹 、 吕尚 、 管夷吾 、 百里奚 ,此霸王之船乘也。”词语解释:托骥 拼音:tuō jì
《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 李贤 注:“ 张敞 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託騏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於騏骥,得使苍蝇絶羣也。’见 敞 传。”后以“託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 宋 杨亿 《〈西昆酬唱集〉序》:“虽荣於託驥,亦媿乎续貂。”词语解释:駥骥 拼音:róng jì
指骏马。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词语解释:驎骥 拼音:lín jì
指骏马。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小过》:“丹书之信,言不负语,易我驎驥,君子有德。”《魏书·李平传》:“将欲讲武 淇 阳,大习 鄴 魏 ,驰驌騻於緑竹之区,骋驎驥於 漳 滏 之壤。”词语解释:道远知骥 拼音:dào yuǎn zhī jì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道远知驥,世伪知贤。”词语解释:驵骥 拼音:zǎng jì
骐骥。《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附駔驥之旄端,軼归鸿於碣石。” 李善 注:“《説文》曰:‘駔,壮马也。’”《梁书·文学传·刘峻》引此文作“騏驥”。词语解释:五明骥 拼音:wǔ míng jì
即五明马。《明史·卢象昇传》:“ 象昇 好畜骏马,皆有名字。尝逐贼 南漳 ,败。追兵至 沙河 ,水阔数丈,一跃而过,即所号五明驥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你看,此马全身深紫,鬃毛黑色,却有四只蹄子白如霜雪,肩上也有一片白毛象一轮皓月。这五处白毛,不但在阳光下闪闪发明,在月光下也闪闪发明,所以学生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五明骥。”词语解释:二骥 拼音:èr jì
喻二俊杰。指 南朝 齐 刘绘 与 王诩 。骥,千里马。喻良俊之士。《南史·刘绘传》:“及 豫章王 嶷 镇 江陵 , 绘 为镇西外兵参军,以文义见礼。时 琅邪 王詡 为功曹,以吏能自进。 嶷 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 陈蕃 ,然阁下自有二驥也。’”词语解释:跼骥
身受约束的良马。喻不能发挥才能词语解释:鸣骥 拼音:míng jì
嘶鸣的骏马。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鸣驥横厉,霜鏑高翬。”词语解释:骏骥 拼音:jùn jì
泛指良马。 汉 焦赣 《易林·履之巽》:“蹇驴不材,骏驥失时,筋劳力尽,罢於沙邱。”《南齐书·王融传》:“ 秦 西 冀 北,实多骏驥,而 魏主 所献良马,乃駑駘之不若。” 清 方履籛 《为金近园答朝鲜进士尹玉壶书》:“骏驥驰空,迴顾駑蹇。”词语解释:攀龙附骥 拼音:pān lóng fù jì
犹言攀龙附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攀龙附驥,永自固定。”词语解释:按图索骥 拼音:àn tú suǒ jì
亦作“ 按图索骏 ”。
(1).按照图像寻找良马。比喻拘泥成法办事。语本《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卖阙沉官人》:“虽部胥掌闕簿者,亦不过按图索骏。” 元 赵汸 《葬书问对》:“每见一班按图索驥者,多失於驪黄牝牡,苟非其人神定识超,未必能造其微也。”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七:“ 伯乐 《相马经》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伯乐 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所谓‘按图索骏’也。” 明 张萱 《疑耀·佛经不真》:“经语未必皆出於佛,而欲以经语作佛,比与按图索骏何异?”
(2).用于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向氏书画》:“ 贾 大喜,因遣 刘 诱以利禄,遂按图索骏,凡百餘品皆六朝神品。”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如第一害之汉奸,则 上海 亦不乏其人,其曾发洋财者可以按图索驥,无可漏遗。” 方之 《内奸》:“他们按图索骥,提审了 严家忠 ,攻下了 曹约翰 ,然后才杀回马枪找到 田玉堂 。”词语解释:托骥 拼音:tuō jì
1.《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絶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絶群也。'见敞传。"后以"托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词语解释:徒骥 拼音:tú jì
犹徒御。《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於丽譙之间,无徒驥於 錙坛 之宫……无以战胜人。”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徒驥,犹徒御也,谓行兵。”词语解释:率马以骥 拼音:lǜ mǎ yǐ jì
以骏马领群马,比喻以贤者为众人之表率。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治己,曰:‘治己以 仲尼 。’或曰:‘治己以 仲尼 , 仲尼 奚寡也。’曰:‘率马以驥,不亦可乎?’” 三国 魏 曹操 《下州郡》:“昔 仲尼 之于 颜子 ,每言不能不叹,既情爱发中,又宜率马以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