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骸骨 拼音:hái gǔ
(1).尸骨。《吕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无量数,为京丘若山陵。”《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梵语浮图)於此,为小师藏骸骨之所。”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奈何身死之后,憾及骸骨,曾不得比於狗马,此良臣谋士所为望国门而却步者也!” 殷夫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现在时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于是,我想把这些病弱的骸骨送进‘孩儿塔’去。因为孩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人抛投死儿的所在。”
(2).指身体。《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 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然余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陈衍 《元诗纪事·陈元旦》:“﹝《南翁梦録》云﹞ 元旦 上书,不报,乃乞骸骨而去。”词语解释:骸筋 拼音:hái jīn
筋骨。 宋 欧阳修 《酬学诗僧惟晤》诗:“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词语解释:骸骼 拼音:hái gé
指尸骨。《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 巡 ( 张巡 )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於 睢阳 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遂夷 石城 之险,堕其城垣,葬诸军士阵亡骸骼。”词语解释:骸炭 拼音:hái tàn
即骨灰。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母爱》:“母子三人都成了骸炭,完全焦结在一道,但这只是骸炭吗?”参见“ 骨灰 ”。
词语解释:骨灰 拼音:gǔ huī
(1).动物骨头烧成的灰,是制磷和过磷酸钙的原料。又可用作肥料。
(2).特指人火葬后骸骨烧成的灰。《类说》卷三二引 晋 裴启 《语林·葫芦贮骨灰》:“﹝ 李卫公 ﹞见老僧壁内掛十餘葫芦,公指曰:‘中有药物乎?’僧曰:‘非也,皆人骨灰耳!’”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土地上和江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