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骨骼 拼音:gǔ gé
(1).支持人和动物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和作为肌肉运动杠杆作用的支架。位于体内的称“内骨骼”,如人和脊椎动物的骨骼。露于体表的称“外骨骼”,如虾、蟹、昆虫的体表的几丁质硬壳。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萧贡 《君马白》诗:“瘦马虽瘦骨骼奇。”
(2).比喻诗文的主体内容和基本结构。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张十二 之文,波澜有餘,而出入整理,骨骼不足。”词语解释:掩骼 拼音:yǎn gé
掩埋暴露的尸骨。 唐 陈子昂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阳和掩骼,既服国典;至德埋胔,又在 周 令。” 明 陈子龙 《封给谏歙姚公八十寿序》:“先生虽以魁垒闻天下,而好行其德,修掩骼之令,广祝网仁。”词语解释:穴骼 拼音:xué gé
即色子,又称骰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六赤打叶子》:“ 房千里 《骼子选格序》云:‘ 开成 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 洞庭 之阳……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穴骼双双为戏,便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骼子四绯》:“按 李洞 诗曰:‘六赤重新掷印成。’六赤亦骰子名也,又曰穴骼,又曰明琼。”词语解释:胔骼 拼音:zì gé
骸骨;尸体。 唐 卢肇 《汉堤诗序》:“今天下灾于 有汉 ,庭垣尽瀦,胔骼在淖。”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张利民 ﹞为 桐 数年,掩胔骼,賑饥荒。”词语解释:遗骼 拼音:yí gé
同“ 遗骸 ”。 明 李东阳 《冬青行》:“ 穆陵 遗骼君莫怨,得葬 江 南一抔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冤报》:“我案定无活理,但富有金宝,分匿某地某地,君可尽取之,为我殮遗骼,少賑我妻子,足矣。” 清 陈廷桂 《田家词》:“前年旱,草根树皮存者罕;去年疫,遗骼多於道旁石。”词语解释:骸骼 拼音:hái gé
指尸骨。《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 巡 ( 张巡 )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於 睢阳 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遂夷 石城 之险,堕其城垣,葬诸军士阵亡骸骼。”词语解释:朽骼 拼音:xiǔ gé
枯骨。借指博戏中的骨骰子。 唐 刘禹锡 《观博》:“非予术之不工,是朽骼者不予畀也。”词语解释:枯骼 拼音:kū gé
枯骨残骸。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槎牙鏤朽木,狼籍委枯骼。”词语解释:筋骼 拼音:jīn gé
筋肉与骨骼;体格。《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骨利干 处 瀚海 北,胜兵五千。草多百合。产良马,首如橐它,筋骼壮大,日中驰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