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拊髀 拼音:fǔ bì
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庄子·在宥》:“ 鸿蒙 方将拊髀雀跃而游。”《汉书·冯唐传》:“上既闻 廉颇 、 李牧 为人,良説,乃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 廉颇 、 李牧 为将,岂忧 匈奴 哉!’”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正是拊髀思 颇 牧 ,那得 终军 为请缨。” 鲁迅 《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某英雄在 柏林 拊髀看天。”词语解释:抚髀 拼音:fǔ bì
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世说新语·识鉴》“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虔 恆抚髀称 劭 ,自以为不及也。”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 直方 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 张直方 耶?’” 明 高启 《荆门壮士歌》:“三抚髀,壮士起,剑风骚劳髮上指。”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发篋仍自缄,抚髀徒悲呻。”词语解释:髋髀 拼音:kuān bì
(1).胯骨与股骨。《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则斧。” 颜师古 注:“髀,股骨也。髖,髀上也。言其骨大,故须斤斧也。髖音宽。髀音陛。又音必尔反。”亦指臀部与大腿。
(2).比喻互相勾结、势力强大的诸侯王。语出《汉书·贾谊传》:“今诸侯王皆众髖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唐 李德裕 《请尊宪宗章武孝皇帝为不迁庙状》:“自 天宝 以后,兵宿中原,强侯缔交,髖髀甚众。” 宋 司马光 《和钱学士呈邵兴宗》:“蒹葭自幸犹依玉,髖髀何能学奏刀。”词语解释:枯髀 拼音:kū bì
犹枯骨。髀,股骨。 宋 苏轼 《辨道歌》:“餘生所託诚栖槎,九原枯髀如乱麻。”词语解释:赤髀 拼音:chì bì
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今即 梁 、 汉 、 巴 、 蜀 、 武陵 、 长沙 、 庐江郡 夷是也。用糝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 盘瓠 ,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 盘瓠 子孙’。” 宋 晁补之 《开梅山》诗:“木皮草实五色文, 武溪 赤髀皆子孙。”词语解释:肱髀 拼音:gōng bì
犹唇齿。比喻彼此相依,关系密切。《新唐书·藩镇传序》:“效 战国 ,肱髀相依。”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军旅》:“肱髀相依,即脣齿意。”词语解释:拍髀 拼音:pāi bì
(1).拍股。兴奋或激动之状。《后汉书·张奂传》:“夫无毛髮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 淳于髠 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2).佩刀名。《释名·释兵》:“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兵有弓、矛、服刀”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服刀,拍髀也。”词语解释:搏髀 拼音:bó bì
拍击其股。用为歌曲节奏。亦以表示赞叹或惋惜。《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 秦 之声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既闻 廉颇 、 李牧 为人,良説,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 廉颇 、 李牧 时为吾将,吾岂忧 匈奴 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岂为童稚之戏謔,搏髀而抃笑哉?” 宋 戴表元 《义蜂行》:“我来访翁亲目睹,搏髀不觉长咨嗟。”词语解释:肩髀 拼音:jiān bì
肩与髀,人体的枢要部分。引申为要冲地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中牟 ,吾国之股肱, 邯郸 之肩髀。” 章炳麟 《人滩说》:“自 鲁 之 鉅野 , 蚩尤 肩髀所葬,及 周首 子驹 之閒,人骨有专车者,岂可胜道哉!”词语解释:击髀 拼音:jī bì
以手拍股。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当为再三读之,以代击髀而歌焉。”词语解释:牢髀 拼音:láo bì
羊、豕的腿肉。《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设俎,牢髀横脊一。” 胡培翚 正义:“牢兼羊豕。”词语解释:惊肉生髀 拼音:jīng ròu shēng bì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绍 遣将道路奉迎,身去 鄴 二百里,与 先主 相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备 住 荆州 数年,尝於 表 刘表 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表 怪问 备 , 备 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以“惊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宋 刘厵 《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郤日欲挥戈。”词语解释:周髀 拼音:zhōu bì
即盖天。我国古代一种天体学说,谓天象无柄的伞,地象无盖的盘子。阐明其观点的著作有《周髀算经》二卷。因书中使用了勾股术测算天体运行里数,又相传成书于 周公 ,故称“周髀”。髀,股也。立八尺之表为股,表影为勾。《书·舜典》“班瑞於羣后” 孔颖达 疏引 汉 蔡邕 《天文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晋书·天文志上》:“ 蔡邕 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説也。其本 庖牺氏 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 周公 受於 殷高 , 周 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晋书·天文志上》:“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於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唐 杨炯 《浑天赋》:“有称周髀之术者,囅然而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圣祖 ﹞命其孙 瑴成 直内廷,説者谓以算数被恩遇,周髀以来未之有也。”词语解释:燕髀 拼音:yàn bì
燕的大腿。传为美味食品。《晋书·张协传》:“封熊之蹯,翰音之跖,燕髀猩脣,髦残象白。”《文选·张协〈七命〉》作“鷰髀”。词语解释:坐髀 拼音:zuò bì
指臀部与股部的肌肉。 宋 孔平仲 《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诗:“江边钟官老铸钱,坐髀已消穷且暝。”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表 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备 住 荆州 数年,尝於 表 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表 怪问 备 , 备 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此诗即用“髀肉復生”之典,谓屈沉下僚,专司铸造,未得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