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英髦 拼音:yīng máo
亦作“ 英旄 ”。 俊秀杰出的人。 汉 枚乘 《柳赋》:“儁乂英旄,列襟联袍。”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於当年。” 宋 欧阳修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有感》诗之三:“两京平日接英髦,不独诗豪酒亦豪。”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徵书忽下选英髦,鷺羽西雍飞始振。”词语解释:时髦 拼音:shí máo
(1).当代的俊杰。《后汉书·顺帝纪赞》:“ 孝顺 初立,时髦允集。” 李贤 注:“《尔雅》曰:‘髦,俊也。’ 郭璞 注曰:‘士中之俊,犹毛中之髦。’” 宋 陆游 《除制司参议官谢赵都大启》:“兹盖伏遇某官学窥圣域,望冠时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迂直之论,固知为时髦所不喜,而安危所繫,曷敢不冒死一言。”
(2).新颖趋时。 陶行知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攻破实验关》:“实验这两个字于今是时髦极了。” 何其芳 《我们的历史在奔跑着》诗二:“她很快地熟悉了新的事物,会给自己做一些时髦的衣服。”词语解释:俊髦 拼音:jùn máo
才智杰出之士。 唐 殷尧藩 《帝京》诗之一:“列郡徵才起俊髦,万机独使圣躬劳。” 宋 王安石 《敕修南郊式表》:“恭惟皇帝陛下体圣神之质,志文武之功,嘉与俊髦,灵承穹昊。” 明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眷兹警动之风,未遂雍熙之化。爰招俊髦,以辅不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二书大旨,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词语解释:两髦 拼音:liǎng máo
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毛 传:“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饰也。” 唐 王建 《宋氏五女》诗:“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宋 苏轼 《和陶答庞参军》之四:“丱妙侍侧,两髦丫分。”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吴公辞亲》:“老身 周 氏 ,幼适 吴 门,梦断两髦,已经廿载,教传孤息,不惮三迁。”词语解释:髧髦 拼音:dàn máo
(1).古时小儿发式。语出《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夜来梦见小於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2).小儿或幼时的代称。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欲善在身,忘髧髦之至弱。” 宋 陆游 《社饮》诗:“起舞非无垂白伴,暮归仍有髧髦扶。”词语解释:誉髦 拼音:yù máo
《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 宋 晁补之 《谢授馆职启》:“宜得誉髦,以副侧席。” 清 赵翼 《余年十九补弟子员今七十有九又届乙丑院试之期作重游泮宫诗记事》:“为语少年诸誉髦,故须及早奋修途。”词语解释:弁髦 拼音:biàn máo
(1).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为何把皇家功令视若弁髦?”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藐王言如弁髦,视纶音如草莽。”
(2).引申为鄙视。 明 王世贞 《顾母查太宜人述》:“若奈何食先 文康 之泽而弁髦之?” 清 钱谦益 《微臣仰祈圣明洞鉴疏》:“何敢於弁髦明旨,而肆无忌惮也。”
(3).谓刚成年。 唐 王维 《京兆韦公神道碑铭》:“弁髦署吏,抱拜授封。” 赵殿成 笺注:“ 右丞 用其字,盖取始冠之义。”词语解释:贤髦 拼音:xián máo
贤能杰出的人。 明 李昱 《胡将军歌》:“貔貅万灶会 滁 上,左右环列俱贤髦。”词语解释:白髦 拼音:bái máo
见“ 白眊 ”。
词语解释:白眊 拼音:bái mào
亦作“ 白髦 ”。
(1).牦牛的毛。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孙权书》:“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有白眊拂二。”《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等拜辞,詔赐 阿那瓌 ……露丝银缠槊二张并白眊。”
(2).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兄嫌 白帝 兵非精练。 到 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词语解释:隽髦 拼音:jùn máo
杰出之士。 唐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将校森貔武,宾僚儼雋髦。”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我后怜词客,吾僚并雋髦。” 宋 沉遘 《前苏州知郡司封》:“矧大治之世,并升雋髦。”词语解释:童髦 拼音:tóng máo
指儿童时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词语解释:髡髦 拼音:kūn máo
幼年。 元 王恽 《追挽归潜刘先生》诗:“我自髡髦屡拜公,执经亲为发顓蒙。”词语解释:节髦 拼音:jié máo
犹节旄。《后汉书·伏隆传》“ 隆 可谓有 苏武 之节” 唐 李贤 注:“ 武帝 时, 苏武 使 匈奴 ……单于欲降 武 , 武 不降,杖节牧羊海上,卧起操持节,节髦尽落。”词语解释:髢髦
方言。假头发词语解释:丱髦 拼音:guàn máo
童年的发式。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 谢公 尚童子,脱丱髦,游太学,俊笔涌出。”词语解释:香髦 拼音:xiāng máo
即香狸。 明 杨慎 《丹铅总录·鸟兽·文狸》:“《楚辞·九歌》:‘乘赤豹兮载文貍。’ 王逸 注云:‘神貍而不言其状。’按《山海经》:‘ 亶爰 之山有兽焉,状如貍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牡牝。’余在 大理 尝见之,其状如貍,其文如豹,土人名曰香髦。”参见“ 香狸 ”。
词语解释:香狸 拼音:xiāng mái
见“ 香狸 ”。
灵猫。因肛门下部有分泌腺,能发香味,故又称香狸。词语解释:赶时髦 拼音:gǎn shí máo
谓追求时行的风尚、习气。多含贬义。 陶菊隐 《袁世凯演义》第三二回回目:“倡复辟遗老撞木钟,赶时髦翰林遭放逐。” 檀林 《一个女囚的自述》十一:“我不喜欢你跟那些赶时髦的人学,不看事实,光会扣帽子。”词语解释:蛮髦 拼音:mán máo
犹蛮夷。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清 顾炎武 《与原一甥》:“至于 山东 人情,固已不啻蛮髦,南方亲友,亦未见缨冠之救也。”词语解释:云髦 拼音:yún máo
亦作“ 云旄 ”。 大旗。因其高,故称。《文选·张协〈七命〉》:“尔乃列轻武,整戎刚,建云髦,启雄芒。” 李善 注:“云髦,云斾,竿上施旄也。《上林赋》‘连云斾’。” 清 吴伟业 《与友人谈遗事》诗:“云旄大纛星辰动,天策中权虎豹陈。”词语解释:髶髦 拼音:èr máo
古代先驱骑兵披着头发的装束。《文选·张衡〈东京赋〉》:“髶髦被绣,虎夫戴鶡。” 薛综 注:“髶髦,髦头茸骑也。”词语解释:追时髦 拼音:zhuī shí máo
犹言赶时髦。 浩然 《苍生》第九段:“依我看,咱 田家庄 这回改革,好多事儿又是一风吹、又是追时髦?”词语解释:钜髦 拼音:jù máo
指英俊杰出之士。《新唐书·张玄素传》:“ 孔颖达 、 赵弘智 皆宿德鉅髦,兼识政机。”词语解释:拂髦 拼音:fú máo
拂拭垂发。词语解释:巨髦 拼音:jù máo
1.指英俊杰出之士。词语解释:弭髦 拼音:mǐ máo
见“ 弭毛 ”。
词语解释:弭毛 拼音:mǐ máo
亦作“ 弭髦 ”。 毛发顺服,为驯服之态。《吕氏春秋·决胜》“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汉 高诱 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悦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 李周翰 注:“弭髦,言其毛皆顺合。”词语解释:朱髦 拼音:zhū máo
古时骏马名。《艺文类聚》卷九九引 南朝 梁 孙柔之 《瑞应图》:“王者不储马,则龙马、乘黄、泽马、白马、朱髦并集。”词语解释:昏髦 拼音:hūn máo
见“ 昏耄 ”。
词语解释:昏耄 拼音:hūn mào
亦作“ 昏髦 ”。
(1).衰老;老迈。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传》:“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 蛮 ,斯亦大夫之力。今大夫昏耄而不自安,生变起诈,怨恶而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杜亚 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我家老子昏髦,倘有不悉,郎肯为 长亭 一念老身,为幸多矣。”
(2).昏愦;糊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祖 今年老昏耄已甚,财穀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一:“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者,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是以学者不明,异説纷起。”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夫二君荒淫昏髦,先自败德矣。”词语解释:秀髦 拼音:xiù máo
优异杰出之士。 清 吴定 《答鲍生桂星书》:“冀得一二秀髦后进,与之相劝相成。”词语解释:哲髦 拼音:zhé máo
指才俊贤能之士。 明 卢柟 《天目山赋》:“ 伯啟 毓於奇石, 傅説 骑乎箕尾。兹山所以发精於哲髦,作镇於江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