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末字词组
马鬃剪鬃尾鬃丹鬃鬣鬃金鬃  
三鬃肉鬃香鬃领鬃髼鬃猪鬃  

词语解释:马鬃  拼音:mǎ zōng
(1).见“ 马鬃 ”。 清 李宗昉 《黔记》卷三:“妇人衣土色衣,繫青短裙,歛马鬉於髮,髻如盖。”参见“ 马鬃 ”。
(2).即马鬃。 清 李宗昉 《黔记》卷三:“妇人衣土色衣,繫青短裙,歛马鬉於髮,髻如盖。”参见“ 马鬃 ”。
词语解释:三鬃  拼音:sān zōng
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 唐 御马多以此为饰。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騣高。”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 李将军 思训 作《明皇摘瓜图》: 嘉陵 山川,帝乘赤驃,起三騣……不知三騣谓何,今乃见 岑参 诗有《卫尚书赤驃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騣高。乃知 唐 御马多剪治,而三騣其饰也。’”后以“三騣马”指御马。 清 朱彝尊 《癸亥除日侍宴乾清宫夜归赋》诗:“归鞍笑逐三騣马,守岁欢迎五尺童。”
词语解释:剪鬃
剪去颈后的长毛。指短发
词语解释:肉鬃  拼音:ròu zōng
亦作“ 肉鬉 ”。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新唐书·五行志三》:“ 滑州 刺史 李邕 ,献马,肉鬉鳞臆,嘶不类马,日行三百里。”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肉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 东坡 云:‘……余在 岐下 见 秦州 进一马,骏如牛,项垂胡侧立颠倒,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马也。’”
词语解释:尾鬃  拼音:wěi zōng
指马尾巴上的长毛。 艾青 《马头琴》诗:“再用我的皮,绷你的琴壶,用我的尾鬃,做你的琴弦。”
词语解释:香鬃  拼音:xiāng zōng
同“香騣”。
指骏马的颈上长毛。
词语解释:香騣  拼音:xiāng zōng
指骏马的颈上长毛。 唐 李白 《代赠远》诗:“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緑丝。”
词语解释:丹鬃  拼音:dān zōng
红鬃。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诗:“金钱夜解石榴裠,丹鬉朝翦桃花马。”
词语解释:领鬃  拼音:lǐng zōng
指鬃毛。《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不料那马纵起身来,将领鬃一抖,大嘶一声。”
词语解释:鬣鬃  拼音:liè zōng
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
词语解释:髼鬃  拼音:péng zōng
植物枝叶、须穗蓬松散乱貌。 清 钱谦益 《仿元微之何处生春早》诗之四:“柳眠全约略,花妥半髼鬃。”
词语解释:金鬃  拼音:jīn zōng
同“ 金鋄 ”。 汉 蔡邕 《独断》:“金騣者,马冠也。高广各四寸,如玉华形,在马騣前;方釳者,铁广数寸,在騣后,有孔,插翟尾其中。”
词语解释:猪鬃  拼音:zhū zōng
猪的颈部上较长的毛。质硬而韧,可制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