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鬅鬙 拼音:péng sēng
(1).头发散乱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忽见一小鬼鬅鬙,头长二尺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一足刚蹺一足轻,数茎头髮乱鬅鬙。”
(2).喻山石花木等参差散乱。 宋 苏轼 《上元夜》诗:“散策桄榔林,林疎月鬅鬙。” 宋 陆游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诗:“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坏山。”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法云寺》:“过 金山口 二十里,一石山,鬅鬙然。审视,叠千百石小峯为之,如笋张籜。” 清 厉鹗 《金陵移梅歌为嶰谷半查赋》:“挨石鬅鬙锁水怪,循墙屈曲藏冻虺。” 诸宗元 《雪》诗:“马足车声驱浩荡,丛篁坏柳列鬅鬙。”词语解释:鬅松 拼音:péng sōng
犹蓬松。 宋 苏轼 《蝶恋花》词:“云鬢鬅鬆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水浒传》第三回:“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但见:鬅鬆云髻,插一枝青玉簪儿;裊娜纤腰,繫六幅红罗裙子。”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岳涛 以其所书之纸呈予,首幅云:‘鬅鬆头髮,黑白眼睛, 天童 法子, 金粟 的孙。’其后字多不识矣。”参见“ 髼鬆 ”、“ 蓬鬆 ”。词语解释:鬅茸 拼音:péng róng
蓬松貌。 唐 李商隐 《垂柳》诗:“垂柳碧鬅茸,楼昏雨带容。”词语解释:鬅头 拼音:péng tóu
(1).头发散乱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几箇鬅头的行者,着铁褐直掇,走离僧房。” 清 无名氏 《柳轩丛谈·江君辅》:“ 君辅 方久坐堂上,讶无出肃客者,忽一鬅头婢,肩水桶,目 江 大声曰:‘尔新来僕,速出汲!’”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红豆蔻轩薄倖诗中》:“ 小婷 曰:‘此间多鬅头大腹贾,令人见作三日恶。’”
(2).一种发式。发髻高而松。《宋史·仪卫志二》:“执拂翟四人,鬅头,衣黄绣袍。”《红楼梦》第七一回:“ 鸳鸯 眼尖,趁着半明的月色,早看见一个穿红袄儿,梳鬅头,高大丰壮身材的:是 迎春 房里 司棋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容讲的不是梳鬅头,甩大袖,穿撒裤脚儿,裁小底托儿就得了。”词语解释:鬅首 拼音:péng shǒu
头发散乱貌。《霓裳续谱·鬅首儿》:“鬅首儿认不出云鬟雾髻,血泪儿擦不乾新痕旧痕。”词语解释:鬅头垢面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头发蓬乱,满脸污垢。谓不事修饰。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鬅头垢面,鼓腹謳歌。”参见“ 蓬头垢面 ”。
词语解释:蓬头垢面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头发蓬乱,面有尘垢。言人不事修饰,外表不整洁。《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 席子先生 ﹞莫详其姓氏,蓬头垢面,以一席裹身。”《红楼梦》第七七回:“﹝ 晴雯 ﹞蓬头垢面的,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亦省作“ 蓬垢 ”。 明 顾鼎臣 《悯雨》诗:“妻孥互牵抱,蓬垢同繫囚。” 明 文徵明 《记中丞俞公孝感》:“时公忧惶困瘁,蓬垢无人色。”词语解释:鬅头跣足 拼音:péng tóu xiǎn zú
头发蓬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之貌。《三国演义》第八八回:“ 孔明 尽教入帐看时,皆是青眼黑面,黄髮紫鬚,耳带金环,鬅头跣足,身长力大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