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鬐鬣 拼音:qí liè
亦作“鬐鬛”。
(1).鱼、龙的脊鳍。《文选·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 李善 注引 郭璞 《〈上林赋〉注》:“鰭,鱼背上鬣也。”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蛟龙露鬐鬛,神鬼合变态。” 宋 孔平仲 《和常父望吴亭》:“游龙出鬐鬣,怒马轩颈项。” 清 孙枝蔚 《蠹鱼》诗:“每思作檄先讨蟫,鬐鬛虽小网须深。”
(2).借指马。 唐 杜荀鹤 《投江上崔尚书》诗:“若许登门换鬐鬛,必应辛苦事风雷。”
(3).兽畜的鬃毛。 清 龚自珍 《卢公神道碑铭》:“天禄辟邪,鬐鬣飞颺。”词语解释:鬐发 拼音:qí fā
形容又长又硬的头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尝梦大树,树忽穴,有小儿青摺鬐髮,自穴而出,语 秦 ( 秦霞霽 )曰‘合土尊师’。”词语解释:鬐刺 拼音:qí cì
鱼鳍硬骨顶端露出的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杜父鱼》﹝集解﹞引 陈藏器 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尾歧,大头阔口,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词语解释:鬐毛 拼音:qí máo
马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马》:“鬐毛,即騣也。一名鬣。”词语解释:鬐介 拼音:qí jiè
泛指水族动物。 唐 司空图 《说鱼》:“ 蒲 之东七十里,山秀而水瘠,故其水迅激,不能蓄鬐介之族,著於方志焉。”词语解释:鬐虹 拼音:qí hóng
彩虹。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春臺霽敞,行阁鬐虹。”词语解释:鬐甲 拼音:qí jiǎ
(1).家畜外形部位名称,位于颈脊与背脊之间的隆突部位。以部分胸椎棘突为基础。通常从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家畜的“体高”。
(2).鱼的鳍及鳞。 明 王世贞 《金鱼赋》:“扬鬐甲兮恣膏肉, 龙伯 逝兮緡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