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魂梦 拼音:hún mèng
梦;梦魂。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 嵩 南春徧伤魂梦, 壶口 云深隔路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于大郊 魂梦里也道:‘此时死尸,不知漂去几千万里了。’” 清 方文 《寄怀齐方壶》诗:“千里家山魂梦远,三江雨雪信音稀。”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已嘬之,饮之,葄之,枕之,魂梦通之。”词语解释:魂魄 拼音:hún pò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 《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词语解释:魂断 拼音:hún duàn
(1).犹断魂。形容极其悲伤或激动。 唐 黄滔 《旅怀》诗:“雪貌潜凋雪髮生,故园魂断弟兼兄。”《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香綃罗幌堪魂断,唯闻蟋蟀吟相伴。” 明 高启 《惜花叹》:“流水残香一夜空,黄鸝魂断无言语。”
(2).指死。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异哉先生,人既云亡,哭胡为者?曾谓 雪姑 有负於先生耶?试问鬻花郎,吾家女公子为谁魂断也?”词语解释:魂销 拼音:hún xiāo
亦作“ 魂消 ”。
(1).指死亡。 唐 元稹 《感梦》诗:“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絶魂销动隔年。今夜 商山 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2).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旧唐书·郑畋传》:“自 函 洛 构氛,鑾舆避狄,莫不指铜驼而眥裂,望 玉垒 以魂销。” 宋 张先 《南乡子》词:“何处可魂消? 京口 终朝两信潮。” 清 王士禛 《灞桥寄内》诗:“ 太华 终南 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词语解释:魂消 拼音:hún xiāo
见“ 魂销 ”。
词语解释:魂销 拼音:hún xiāo
亦作“ 魂消 ”。
(1).指死亡。 唐 元稹 《感梦》诗:“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絶魂销动隔年。今夜 商山 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2).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旧唐书·郑畋传》:“自 函 洛 构氛,鑾舆避狄,莫不指铜驼而眥裂,望 玉垒 以魂销。” 宋 张先 《南乡子》词:“何处可魂消? 京口 终朝两信潮。” 清 王士禛 《灞桥寄内》诗:“ 太华 终南 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词语解释:魂气 拼音:hún qì
魂灵。《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实由魂气愴断,外物非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幸天未録吾魂气,行将又及吾之生辰。”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传送於目耳,衝触於魂气。”词语解释:魂交 拼音:hún jiāo
梦中精神交接。《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精神交错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神通为佛,魂交曰梦,神非梦而罕通,梦非神而不感。”词语解释:魂神 拼音:hún shén
魂灵。《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唐 林滋 《望九华山》诗:“吁予比年爱灵境,到此始觉魂神驰。”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瞻风采之夐遥,役魂神而飞去。”词语解释:魂灵 拼音:hún líng
(1).魂,灵魂。《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全唐诗》卷八七四载《輓歌》:“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红楼梦》第一○九回:“若説 林姑娘 的魂灵儿还在园里,我们也算好的,怎么没有梦见过一次。” 鲁迅 《彷徨·祝福》:“她( 祥林嫂 )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2).人的精神或意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词语解释:魂爽 拼音:hún shuǎng
犹魂魄、精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王利器 集解:“谓魂魄精爽也。”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俯仰天地,若无所容。” 宋 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之二:“故魂爽虽驁於门閎,而候问不通於幕府。”词语解释:魂车 拼音:hún chē
古代谓死者衣冠之车。像死者生时乘坐之形,供出丧时用。《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汉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 贾公彦 疏:“以其神灵在焉,故谓之魂车也。” 唐 元稹 《伤悼诗·空屋题》:“更想 咸阳 道,魂车昨夜回。”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序:“里中旧俗,殁之三日,家人随亲携酒治饌,设魂车焚祀里门外,谓之饯程。”词语解释:魂魂 拼音:hún hún
(1).盛貌。《山海经·西山经》:“南望 崑崙 ,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郭璞 注:“皆光气炎盛,相焜燿之貌。” 明 刘基 《游仙》诗:“楼臺似霄汉,金碧气魂魂。”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颈血上薄,其气魂魂,人或疑长夜之曙光云。”
(2).众多貌。 汉 扬雄 《太玄·玄告》:“魂魂万物。” 范望 注:“魂魂,众多之貌也。”
(3).动貌。《大戴礼记·夏小正》:“昆小虫,抵蚳。昆者,众也,由魂魂也。魂魂也者,动也。小虫动也。”词语解释:魂想 拼音:hún xiǎng
犹言梦魂萦绕。 唐 萧颖士 《舟中晚次沙垫西岸作》诗:“旧山劳魂想,忆人阻洄泝。”词语解释:魂识 拼音:hún shí
心灵;魂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甘意摇骨体,艳词动魂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词语解释:魂蝶 拼音:hún dié
《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萝为 周 与?”后因以“魂蝶”为咏梦之典。 宋 赵长卿 《更漏子》词:“魂蝶乱,梦鸞孤,知他睡也无?”词语解释:魂舆 拼音:hún yú
即魂车。《文选·陆机〈挽歌诗〉》:“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张铣 注:“魂舆,魂车也,中有平生冠带也。”《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和思皇后赵氏》:“以皇后褘衣於陵所寝宫招魂,置衣於魂舆,以太牢告祭,迁衣於寝宫。”参见“ 魂车 ”。
词语解释:魂车 拼音:hún chē
古代谓死者衣冠之车。像死者生时乘坐之形,供出丧时用。《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汉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 贾公彦 疏:“以其神灵在焉,故谓之魂车也。” 唐 元稹 《伤悼诗·空屋题》:“更想 咸阳 道,魂车昨夜回。”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序:“里中旧俗,殁之三日,家人随亲携酒治饌,设魂车焚祀里门外,谓之饯程。”词语解释:魂出 拼音:hún chū
犹言魂不守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偷眼覷着,有些魂出了,把茶侧翻了一袖。”词语解释:魂痕 拼音:hún hén
犹印象。 郭沫若 《集外(一)·泪浪》:“如今呢,只剩下四壁空空,只剩有往日的魂痕荡漾。”词语解释:魂衣 拼音:hún yī
死者所穿之衣。《周礼·春官·司服》“奠衣服” 汉 郑玄 注:“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 贾公彦 疏:“案下《守祧职》云:‘遗衣服藏焉。’ 郑 云:‘大敛之餘也。’至祭祀之时,则出而陈於坐上,则此奠衣服也。”《汉书·王莽传下》:“使侍中票骑将军 同説侯林 赐魂衣璽韍。”词语解释:魂颠梦倒 拼音:hún diān mèng dǎo
犹言神魂颠倒。 明 冯梦龙 《锦堂月·金阊纪遇》套曲:“魂颠梦倒神未寧,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 清 李渔 《凰求凤·悟奸》:“又説 吕相公 不喜二位,一心想念着他,故此把这位佳人弄得魂颠梦倒,不肯改嫁别人。”词语解释:魂销肠断 拼音:hún xiāo cháng duàn
见“ 魂销目断 ”。
词语解释:魂销目断 拼音:hún xiāo mù duàn
谓情思凄苦。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之一:“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亦作“ 魂销肠断 ”。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词语解释:魂销目断 拼音:hún xiāo mù duàn
谓情思凄苦。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之一:“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亦作“ 魂销肠断 ”。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词语解释:魂鉴 拼音:hún jiàn
精神理智。 南朝 梁 江淹 《为让太傅扬州牧表》:“祗畏验盛,若夺魂鉴;巡席无容,当轩改色。”词语解释:魂轿 拼音:hún jiào
即魂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魂轿过后,便是棺材。”参见“ 魂舆 ”。
词语解释:魂舆 拼音:hún yú
即魂车。《文选·陆机〈挽歌诗〉》:“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张铣 注:“魂舆,魂车也,中有平生冠带也。”《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和思皇后赵氏》:“以皇后褘衣於陵所寝宫招魂,置衣於魂舆,以太牢告祭,迁衣於寝宫。”参见“ 魂车 ”。
词语解释:魂车 拼音:hún chē
古代谓死者衣冠之车。像死者生时乘坐之形,供出丧时用。《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汉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 贾公彦 疏:“以其神灵在焉,故谓之魂车也。” 唐 元稹 《伤悼诗·空屋题》:“更想 咸阳 道,魂车昨夜回。”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序:“里中旧俗,殁之三日,家人随亲携酒治饌,设魂车焚祀里门外,谓之饯程。”词语解释:魂丧神夺 拼音:hún sàng shén duó
同“ 魂飞魄散 ”。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优童﹞妖态艳妆,逾於 秦 楼 楚 馆,初入都者,鲜不魂丧神夺,挟资营干,至有罄其囊而不得旋归者。”词语解释:魂不附体 拼音:hún bù fù tǐ
(1).形容极度恐慌。《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諕得两个魂不附体,急急取路到 九里松 麯院前讨了一隻船,直到 钱塘门 上了岸。”《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谁想仵作见了行刑牌,各人动手碎剐,其实兇险,惊得婆儿魂不附体,折身便走。”《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隻大狗。”
(2).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女子不觉微微而笑, 张藎 一发魂不附体,只是上下相隔,不能通话。”
(3).谓人死亡。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算来不得就好,必须打点些棺裳。一时魂不附体,大家哭得恓惶。”词语解释:魂不守舍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
亦作“ 魂不守宅 ”。 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 颺 皆诛,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 何 ( 何晏 )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 宝玉 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 克非 《春潮急》十九:“见他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儿,平素那副精明、开朗的神态,完全没了。”词语解释:魂色 拼音:hún sè
犹神色。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是以燋薄魂色,惊迫心影。” 胡之骥 注:“言心影魂色不安之貌。”词语解释:魂质 拼音:hún zhì
灵魂与实体。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夫浩浩元气,造起天地。天者一物之魂质也,人者亦一物之魂质也。”词语解释:魂牵梦萦 拼音:hún qiān mèng yíng
形容日夜牵挂,十分思念。例如:他认出了这正是失散多年、日夜魂牵梦萦的爱子。词语解释:魂傍要离 拼音:hún bàng yào lí
东汉 梁鸿 字 伯鸾 ,为避世高士,“及卒, 伯通 等为求葬地於 吴 要离 冢傍。咸曰:‘ 要离 烈士,而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魂傍要离”为称颂死者操守高洁之典。 清 王士禛 《挽姜贞毅先生》诗:“魂傍 要离 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词语解释:魂依姜被 拼音:hún yī jiāng bèi
典出《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词语解释:魂驰梦想 拼音:hún chí mèng xiǎng
形容思念万分。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向在宅上扰聒,自别来魂驰梦想,此心无时无刻得离左右也。”词语解释:魂飞魄飏 拼音:hún fēi pò yáng
同“ 魂飞魄散 ”。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雪白玉体透帘幃,禁不住魂飞魄颺。”词语解释:魂飞魄越 拼音:hún fēi pò yuè
同“ 魂飞魄散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谁知不繙犹可,只这一繙,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词语解释:魂飘神荡 拼音:hún piāo shén dàng
同“ 魂飞魄散 ”。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搂在怀中。”词语解释:魂飞魄丧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g
同“ 魂飞魄散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西游记》第八八回:“当殿官一见了,魂飞魄丧,都战战的道:‘是个猪魈!猪魈!’”《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廝见他説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唬得魂飞魄丧。”词语解释:魂飞胆破 拼音:hún fēi dǎn pò
同“ 魂飞魄散 ”。 《禅真逸史》第三四回:“ 田龙秋 听説,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词语解释:魂飞魄扬 拼音:hún fēi pò yáng
同"魂飞魄散"。词语解释:魂飞胆颤 拼音:hún fēi dǎn chàn
同“ 魂飞魄散 ”。 《禅真逸史》第二二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牀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词语解释:魂飞胆落 拼音:hún fēi dǎn luò
同“ 魂飞魄散 ”。 《痛史》第三回:“回顾 元 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词语解释:魂飞目断 拼音:hún fēi mù duàn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娇容转盛,艷质更丰……远看时意散心惊,近覩者魂飞目断。”词语解释:魂飞天外 拼音:hún fēi tiān wài
犹言魂不附体。《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璉 无法,只得命将帐子掀起一缝, 尤二姐 露出脸来。 胡君荣 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参见“ 魂不附体 ”。
词语解释:魂不附体 拼音:hún bù fù tǐ
(1).形容极度恐慌。《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諕得两个魂不附体,急急取路到 九里松 麯院前讨了一隻船,直到 钱塘门 上了岸。”《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谁想仵作见了行刑牌,各人动手碎剐,其实兇险,惊得婆儿魂不附体,折身便走。”《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隻大狗。”
(2).形容为情所感,不能自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女子不觉微微而笑, 张藎 一发魂不附体,只是上下相隔,不能通话。”
(3).谓人死亡。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算来不得就好,必须打点些棺裳。一时魂不附体,大家哭得恓惶。”词语解释:魂飘魄散 拼音:hún piāo pò sàn
同“ 魂飞魄散 ”。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二:“两个儿子虽然性恶,但 赵阴阳 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也顿时胆颤心惊,魂飘魄散。”词语解释:魂飞胆战 拼音:hún fēi dǎn zhàn
同“ 魂飞魄散 ”。 《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词语解释:魂飞胆丧 拼音:hún fēi dǎn sàng
同“ 魂飞魄散 ”。 《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段愷 ﹞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飞胆丧。”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一幕:“几个敌人吓的魂飞胆丧,抱头逃跑。”词语解释:魂飞神丧 拼音:hún fēi shén sàng
同“ 魂飞魄散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遂裂衣化为老猿,追笑者跃树而去…… 恪 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慟。”词语解释:魂髓 拼音:hún suǐ
犹精髓。 郭沫若 《文艺论集·生活的艺术化》:“我觉得很好,我今天晚上所讲的魂髓便在这儿。”词语解释:魂骸 拼音:hún hái
死者的灵魂和骸骨。《后汉书·陈龟传》:“虽展鹰犬之用,顿毙 胡 虏之庭,魂骸不通,荐享狐狸,犹无以塞厚责,荅万分也。”词语解释:魂飞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形容惊恐万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一个个跪倒船舱,连声饶命。”《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 向春 《煤城怒火》第六章:“ 白润 在省城得了他远房堂叔给他的报丧信,吓得魂飞魄散,病了一场,差点跟 白吉 一块去阎王殿上报到。”
(2).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元 高文秀 《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口儿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初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散,卖弄杀偏俏的寃家。” 陈建功 《丹凤眼》:“要是在 北京 城里,准能把姑娘们迷得魂飞魄散呢!”
(3).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词语解释:魂飞胆裂 拼音:hún fēi dǎn liè
同“ 魂飞魄散 ”。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 小岛 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 刘铁 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 关山 一群保护着 小岛 狂跑猛窜!”《人民日报》1968.2.2:“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飞胆裂,伤亡惨重。”词语解释:魂飞魄荡 拼音:hún fēi pò dàng
同“ 魂飞魄散 ”。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词语解释:魂瓶 拼音:hún píng
古代明器。也叫魂魄瓶、谷仓。多系青瓷器,器形作平口罐或五孔罐状,并堆塑楼阙、人物、佛像、鸟兽等,有的还有纪年文字,是一种与宗教迷信有关的随葬器物。均在我国南方的 六朝 古墓中发现。词语解释:魂胆 拼音:hún dǎn
精神和勇气。《北齐书·杜弼传》:“箭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矟虽按,不刺。尔犹顿丧魂胆。”词语解释:魂耗魄丧 拼音:hún hào pò sàng
同“ 魂飞魄散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鵷鸞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盖当时邑令之轻如此。”词语解释:魂精 拼音:hún jīng
精气;精神。词语解释:魂惊魄落 拼音:hún jīng pò luò
形容极度惊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廝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词语解释:魂摇魄乱 拼音:hún yáo pò luàn
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明 张伯起 《泣颜回·题恨》套曲:“梦中亲见,诉不出许多情话,魂摇魄乱,那些儿一刻千金价。”词语解释:魂惭色褫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唐 司空图 《释怨》:“二子魂慙色褫,跼听玉音。”词语解释:魂消魄夺 拼音:hún xiāo pò duó
同“ 魂飞魄散 ”。 《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季斯 看了多时,又閲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词语解释:魂洲 拼音:hún zhōu
瀛州 的别名。词语解释:魂床 拼音:hún chuáng
在孝堂为亡魂虚设的床。《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见孝堂中有张魂牀,且是帐褥铺设得齐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请娘子魂牀上坐着,只有一件,亡魂虽召得来,却不过依稀影响,似梦里一般,与娘子无益。”词语解释:魂干 拼音:hún gàn
精神意念。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词语解释:魂惊胆颤 拼音:hún jīng dǎn chàn
形容惊恐万分。《禅真逸史》第三三回:“ 薛举 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词语解释:魂意 拼音:hún yì
神思。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魂意方梦,何能有言?”词语解释:魂消胆丧 拼音:hún xiāo dǎn sàng
同“ 魂飞魄散 ”。 《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段愷 ﹞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词语解释:魂牌 拼音:hún pái
即神主。或称灵牌、牌位。旧时人死后供奉的写有死者名字的木牌。《白雪遗音·玉蜻蜓·认母》:“噯呀爹爹,孩儿今日就把你魂牌遗像,接了回去。”越剧《二度梅》:“啊呀,怎么魂牌不见了?爹爹在哪里?”词语解释:魂景 拼音:hún jǐng
魂灵。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舁柩在兹兮,不知魂景之所存。”词语解释:魂旦 拼音:hún dàn
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词语解释:魂幡 拼音:hún fān
亦作“ 魂幡 ”。 旧时办理丧事时用以招魂或引导亡魂的旗,长方形,下垂。《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取一张桌子,供奉香炉、烛臺、魂旛,俱各停当。” 艾青 《我的父亲》:“在他出殡的时候,我没有为他举过魂幡。”词语解释:魂惊胆落 拼音:hún jīng dǎn luò
形容惊恐万分。《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番子正在魂惊胆落,又见山后那二百人,摇旗呐喊飞杀上来。”词语解释:魂庭 拼音:hún tíng
道家指脾脏。《云笈七籤》卷四四:“脾神名 常在 ,字 魂庭 ,形长七寸三分。”词语解释:魂消魄丧 拼音:hún xiāo pò sàng
(1).同“ 魂飞魄散 ”。《水浒传》第一一七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说唐》第四一回:“为首的是大将 李元霸 , 成都 看见,吓得魂消魄丧。”
(2).同“ 魂飞魄散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虽説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娬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词语解释:魂劳梦断 拼音:hún láo mèng duàn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 淑兰 留心於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香消玉减因谁害,废寝忘飱为谁来,魂劳梦断无聊赖。”词语解释:魂不负体 拼音:hún bù fù tǐ
同“ 魂不附体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这里知观正待进房,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惊得魂不负体,也不及开一句口,掇转身望外就走。”词语解释:魂不着体 拼音:hún bù zhuó tǐ
同“ 魂不附体 ”。 《宣和遗事》前集:“ 师师 闻道,諕得魂不著体。”
魂不著体:同“ 魂不附体 ”。《前汉书平话》卷上:“諕 高皇 魂不着体。”《水浒传》第五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 李逵 ,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諕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 谁何 ( 莫谁何 )错认做小姐有意,一发魂不着体,接过来一头抹手,一头説道:‘烦姐姐致谢小姐,多蒙美情,承借汗巾了。’”词语解释:魂帕 拼音:hún pà
戏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头巾。 清 洪昇 《长生殿·尸解》:“引旦去魂帕上。” 徐朔方 注:“魂帕,戴在演员头上,表示扮演的角色是鬼魂。”词语解释:魂守 拼音:hún shǒu
神魂;灵魂。《周书·文帝纪上》:“吾以弱才,猥当藩牧……闻问之日,魂守惊驰。”《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 鑠 既归义最晚,常怀忧惧……语家人云:‘我自觉无復魂守。’”词语解释:魂不赴体 拼音:hún bù fù tǐ
同“ 魂不附体 ”。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见两个力士,捉一个后生……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 宣赞 魂不赴体。”《三遂平妖传》第六回:“那廝道:‘我从来爱取笑人,昨日不合撩拨了这妇人,吃鬍子打了一顿拳头;又吃他惊了,交我魂不赴体。’”词语解释:魂亡胆落 拼音:hún wáng dǎn luò
同“ 魂飞魄散 ”。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鲁肃 曰:‘闻皇叔用 诸葛孔明 之谋,两场火烧得 曹操 魂亡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