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魔军 拼音:mó jūn
(1).佛教故事, 释迦 成道时,恶魔 波旬 来侵害,佛家称其所率之军为魔军。 唐 王勃 《释迦佛赋》:“莫不魔军振动,法界奔惊。”
(2).泛指由魔鬼组成的军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扶箕诗》:“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3).犹魔君。怪物。常用作詈词。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五出:“那魔军来时,你着他入房来,我料持他。”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这一伙魔军,又无甚功勋,却着他画戟朱门……羊马成羣。”
(4).指调皮捣蛋者。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谁家的小魔军,两三番迤逗人。”词语解释:魔王 拼音:mó wáng
(1).魔界之王,鬼之首领。佛教用以称欲界第六天他自在天之主 波旬 。 南朝 梁 宝林 《破魔露布文》:“故魔王 波旬 ,植愚根於旷始,积迷心於妄境。”
(2).泛指恶鬼之王。《楞严经》卷六:“如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赤天魔王》:“天上已遣五百魔王,来世间作官。”
(3).喻极凶残的统治者。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人民之世纪,震撼魔王宫。”词语解释:魔障 拼音:mó zhàng
(1).亦作“ 魔瘴 ”。佛教语。为梵文的音义双译词。修身的障碍。泛指成事的障碍、磨难。 宋 董嗣杲 《近苦多故坐病乏药》诗:“魔障在前无妄想,飢寒随处肯言贫。”《全元散曲·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受坎坷,遭魔障,则为这板障娘娘,两箇怎生成双!”《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天安门诗抄·热血涌心潮二》:“雄心除鬼蜮,壮志扫魔瘴。”
(2).谓为人设置障碍,使其无法修行成道。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六贼上云]奉师父法旨,魔障 任屠 ,走一遭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我一路上与你説的前庙那和尚便是,你如今魔障此人,还了俗,娶了你,他若为官,你就是一位夫人县君也。”
(3).引申为极力纠缠,诱使背离正道。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哎,你一箇鬼精灵会魔障这生人意。可知我这个酒糟头不识你这拖刀计。”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三折:“今有 佛印禪师 密遣花间四友,前去 玉春堂 魔障 东坡学士 。”
(4).指隔阂不通。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张正夫 以‘气’论 李易安 《声声慢》词)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雋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词语解释:魔宫 拼音:mó gōng
(1).魔鬼之宫。 宋 陆游 《掩户》诗:“ 太山 蚁蛭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2).喻恶势力盘踞的地方。 郭沫若 《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诗:“我们囚在迷茫的雾中,我们囚在惨毒的魔宫。”词语解释:魔女 拼音:mó nǚ
(1).魔界之女人,女鬼。《楞严经》卷六:“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2).神女;仙女。 唐 白居易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诗:“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禪心。”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藏经霑雨烂,魔女捧花娇。” 元 睢景臣 《六国朝·收心》套曲:“魔女魂香,野狐涎甜,觉来有验。”词语解释:魔境 拼音:mó jìng
(1).恶魔所统治的境界。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心居魔境,为魔所迷,意附邪途,受邪易性。”
(2).指迷人的境界。 清 姚燮 《青玉案·蒋剑人填词图》词:“春灯芍药,晓风杨柳,魔境时时有。”词语解释:魔魅 拼音:mó mèi
(1).魔鬼。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倾天骇地迴目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 布袋罗汉 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
(2).喻邪恶势力。 贺锦斋 《澧源歌》:“大家抬眼望 贺龙 ,只有他能吞魔魅。”词语解释:魔力 拼音:mó lì
(1).佛教谓恶魔 波旬 破坏善事的力量。《景德传灯录·天竺祖师》:“由是魔宫震动, 波旬 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孑然一身,独享高寿,而健啗康强,嗜杀如故。岂佛经所谓魔力所持者耶?”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岂容魔力夺所舍,坐令万古无阴阳。”
(2).神奇的力量。 唐 牛僧孺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用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声音低而有力,才足以表示亲密,而且有点魔力。” 闻一多 《文·什么是儒家》:“因为这安眠药的魔力, 中国 社会便一觉睡了两千年,直到 孙中山 先生才醒转一次。”词语解释:魔物 拼音:mó wù
怪物,神奇之物。 叶圣陶 《夜》:“他的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好像遇见了怪秘的魔物。”词语解释:魔难 拼音:mó nàn
遭受的折磨、苦难。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十载驱驰逃窜,虎狼丛里经魔难,居处不能安。”《白雪遗音·马头调·西游记》:“ 唐僧 取经……登山越岭,渴饮飢湌,受尽了魔难。”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眼前的男女老少都是心地最干净的人,可是一个个的都无缘无故的受到魔难。”词语解释:魔鬼 拼音:mó guǐ
(1).害人的恶鬼。《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同泰寺 灾……帝曰:‘斯魔鬼也。’”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旋教魔鬼傍乡村,诛剥生灵过朝夕。”
(2).喻邪恶势力。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自己为什么只呆呆的看着一对灰鹤,而不去赶走那些杀人的魔鬼呢?”
(3).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中的恶鬼,别名 撒旦 。传说原为天使,因犯罪而被打入地狱,从此专与上帝作对,成了诱惑人犯罪的恶鬼。词语解释:魔怪 拼音:mó guài
(1).妖魔鬼怪;怪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神灵下降,辅佐明时;魔怪羣生,纵横杀刼。”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不想这样痴人竟有这般痴福,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
(2).喻指残害人民的人。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 赤县 天,百年魔怪舞翩躚。”词语解释:魔事 拼音:mó shì
(1).佛教指成道的障碍。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之一:“酒是恶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幸不可饮。”《景德传灯录·天竺祖师》:“师儼然於坐,魔事随灭。”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脱令我今世适发善念,欲入正受,即有魔事,不得成就,便当知前生善根微浅,嬈善友故。”
(2).佛教指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的法事。《太平广记》卷一百引《神鬼传·张应》:“ 歷阳 张应 本是魔家,取佛家女为妇。妻病困,为魔事不差。妻曰:‘我本佛家女,乞为佛事。’”词语解释:魔手 拼音:mó shǒu
犹魔掌。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 四平 从魔手中解放后,已经开始繁荣了。”《花城》1980年第7期:“ 林彪 、‘四人帮’的魔手伸到这里,这里就变成魔窟。”词语解释:魔天 拼音:mó tiān
魔道的天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日初开照,魔天破几层。”词语解释:魔说 拼音:mó shuō
邪说。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彼乃有帝解造日,将惑黄种归 亚当 ;谁歟觉者解厥惑,力拒魔説毋遗殃。”词语解释:魔影 拼音:mó yǐng
魔怪的影子。比喻暗中害人的东西、潜在的恶势力。《花城》1981年第6期:“她更不愿想的是,那个档案袋的魔影还使她与这些‘晨星’们完全绝缘。”词语解释:魔家 拼音:mó jiā
佛教指信奉邪教(非佛教)的人。《太平广记》卷一百引《神鬼传·张应》:“ 歷阳 张应 本是魔家,取佛家女为妇。妻病困,为魔事不差。”词语解释:魔民 拼音:mó mín
佛教指魔界之民众,不入正道的鬼。《楞严经》卷六:“如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词语解释:魔劫 拼音:mó jié
谓命中注定的灾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姻缘已动,而魔劫未消。”词语解释:魔邪 拼音:mó xié
犹妖孽。 唐 薛能 《送人归上党》诗:“若到 长平 战场地,为求遗鏃辟魔邪。”词语解释:魔惑 拼音:mó huò
着魔迷住。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整个会场的人们,一直被 鲁东山 这生动、热情、传奇故事式--而又真真切切的事实--的报告所魔惑了。”词语解释:魔道 拼音:mó dào
(1).佛教指魔鬼的境界。《楞严经》卷六:“纵有多智禪定现前,如不断婬,必落魔道。”
(2).邪道。《红楼梦》第九一回:“都是你自己心上胡思乱想,钻入魔道里去了。”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学 周 、 秦 、 姜 、 史 不成,尚无害为雅正;学 苏 辛 不成,则入於魔道矣。”词语解释:魔头 拼音:mó tóu
(1).指破坏修行的凶神恶鬼。亦指自身的邪念。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贫道 马丹阳 ,自从 任屠 跟我出家,可早数日光景了,今日 任屠 的魔头至也,我且看他如何发付那。”《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修行的人修到那将次得道的时候,千状百态,不知有多少魔头出来琐碎。”
(2).引申指邪恶之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跑到房里,不问情由,左手抓了辫子,提将起来,伸出右手,就是一个巴掌。”
(3).犹对头、克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这些巡江官,平日生事,如今可遇着魔头了。”《西游记》第五一回:“魔王大怒道:‘你想是 孙悟空 请来的。我就是那圣僧的魔头哩!’”《西游记》第十五回:“你这猴子……须是得这个魔头(指“紧箍咒”),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词语解释:魔咒 拼音:mó zhòu
魔鬼的咒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每当深夜睡不着的时候,他翻身起来抽烟,那魔咒似的‘箴言’就像烟丝似的在他脑里游来游去。”词语解释:魔行 拼音:mó xíng
魔鬼一类的人。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之一:“诸大德僧尼,当知噉食众生者,是魔行,噉食众生,是地狱种。”词语解释:魔芋 拼音:mó yù
(1).多年生草本植物,掌状复叶,小叶羽状分裂,花紫褐色。地下茎球形,可食用和制作淀粉。
(2).指这种植物的地下茎。词语解释:魔术师 拼音:mó shù shī
擅长变戏法的人词语解释:魔合罗 拼音:mó hé luó
(1).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用以表示送子的吉祥物,亦作为玩偶。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 明 沉自徵 《霸亭秋》:“ 牛表弟 ,许我一个魔合罗,至今不曾讨得。”
(2).引申为漂亮、可爱。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九出:“[ 行者 云]小鬼,对恁公主説,大 唐 三藏国师 魔合罗俊徒弟 孙悟空 来求见。”参见“ 摩睺罗 ”。
词语解释:摩睺罗 拼音:mó hóu luó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法苑珠林》卷三:“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
(2).亦作“ 摩侯罗 ”、“ 摩訶罗 ”。 唐 、 宋 、 元 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睺罗伽(Mahoraga)。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睺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值不貲。”《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一个摩侯罗儿。” 元 杜仁杰 《集贤宾·七夕》曲:“沉李浮瓜餚饌美,把几个摩訶罗儿摆起。”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罗之异名。宫中设此,以为生子之祥。”词语解释:魔头星 拼音:mó tóu xīng
克星,对头。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八三回:“ 红珠 道:‘哎唷!你遇见这两人,真是你的魔头星。’”词语解释:魔掌 拼音:mó zhǎng
喻恶势力的控制。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七:“可怜这两个落入魔掌的苦孩子,被人贩子驱赶着在冰天雪地里走了两天,现在已经累得筋疲力竭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他沉重地出了口气,心里想:他终于逃不出敌人的魔掌了。”词语解释:魔方 拼音:mó fāng
一种智力玩具词语解释:魔教 拼音:mó jiào
五代 、两 宋 时对秘密宗教组织明教的诬称。明教由摩尼教发展而成,不事鬼神,供奉 摩尼 。时人易“摩”为“魔”,称明教为“魔教”,称其吃斋为“食菜事魔”。参见“ 吃菜事魔 ”、“ 食菜事魔 ”。词语解释:魔心 拼音:mó xīn
邪恶之心。《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慈悲却乃真威武,荡涤魔心上法船。”词语解释:魔杖 拼音:mó zhàng
(1).魔鬼的棍棒。喻指邪恶势力。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九:“唉,可怜的老人,在那大地主的魔杖下永远地零落了,永远地没有太阳了。”
(2).魔术师表演魔术时所用的棍子。词语解释:魔君 拼音:mó jūn
犹魔王。喻指凶残、凶暴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朝奉又是一个爱财的魔君,终是 陈秀才 的名头还大, 衞朝奉 不怕他还不起。” 殷夫 《梅儿的母亲》诗:“世界的创造者只是我们,我们要在今天,今天杀尽魔君。”词语解释:魔怔 拼音:mó zhēng
行动反常,像有精神病一样词语解释:魔云 拼音:mó yún
带有妖气的乌云。 清 丘逢甲 《日蚀》诗:“魔云走逐復不舍, 须弥山 影陡闇黑。”词语解释:魔侯罗 拼音:mó hòu luó
即魔合罗。《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魔侯罗儿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寻常间又无用处。’”一本作“摩侯罗儿”。参见“ 摩睺罗 ”。
词语解释:摩睺罗 拼音:mó hóu luó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法苑珠林》卷三:“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
(2).亦作“ 摩侯罗 ”、“ 摩訶罗 ”。 唐 、 宋 、 元 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睺罗伽(Mahoraga)。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睺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值不貲。”《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一个摩侯罗儿。” 元 杜仁杰 《集贤宾·七夕》曲:“沉李浮瓜餚饌美,把几个摩訶罗儿摆起。”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罗之异名。宫中设此,以为生子之祥。”词语解释:魔魔道道 拼音:mó mó dào dào
疯疯癫癫,不正常。例如:这个人魔魔道道,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肯定是个疯子。词语解释:魔驼 拼音:mó tuó
亦作“ 魔酡 ”。 闲混,无端消磨时光。 元 张养浩 《梅花酒兼七弟兄》套曲:“想人生有几何!恨日月似攛梭,得魔驼处且魔酡。”一本作“ 磨驼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们休只管魔驼。中收拾做后晌的饭,怕短工子散的早。”词语解释:魔风 拼音:mó fēng
(1).奇异的风。 清 丘逢甲 《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铁塔歌》:“与之抗者谈真空,白莲万朵开魔风。”
(2).疯颠,精神迷乱。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日日要了束脩礼,我看他独言独语似魔风。”词语解释:魔媪 拼音:mó ǎo
巫婆。《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曲信小祠,日有十数,师巫魔媪,送迎纷紜。”词语解释:魔棒 拼音:mó bàng
神话故事中能使一切发生奇异变化的指挥棒。 秦牧 《艺海拾贝·譬喻之花》:“它又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词语解释:魔魇 拼音:mó yǎn
犹魇昧。《水浒后传》第三一回:“我有个魔魘法:结下一个法坛,画了八卦,中间太极圈儿用一木人,长六寸三分,取本人年甲安在木人腹内,把七隻绣花针将木人的七窍钉住了,每日清晨烧一道符,晚上奠一分羹饭,再持秘咒,若是平人,七日必死。”词语解释:魔法 拼音:mó fǎ
神秘的法术;妖术。 宋 徐铉 《稽神录·清源都将》:“顷之,二女及妻皆卒。后有善魔法者名曰明教,请为持经一宿。鬼乃唾駡某而去,因而遂絶。”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彼虽障日日固在,但用魔法胡能长。” 郭沫若 《雄鸡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一种解释一》:“ 赵姨娘 和 马道婆 串通,对 贾宝玉 和 王熙凤 二人使用魔法,进行陷害。”词语解释:魔瘴 拼音:mó zhàng
见“ 魔障 ”。
词语解释:魔障 拼音:mó zhàng
(1).亦作“ 魔瘴 ”。佛教语。为梵文的音义双译词。修身的障碍。泛指成事的障碍、磨难。 宋 董嗣杲 《近苦多故坐病乏药》诗:“魔障在前无妄想,飢寒随处肯言贫。”《全元散曲·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受坎坷,遭魔障,则为这板障娘娘,两箇怎生成双!”《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天安门诗抄·热血涌心潮二》:“雄心除鬼蜮,壮志扫魔瘴。”
(2).谓为人设置障碍,使其无法修行成道。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六贼上云]奉师父法旨,魔障 任屠 ,走一遭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我一路上与你説的前庙那和尚便是,你如今魔障此人,还了俗,娶了你,他若为官,你就是一位夫人县君也。”
(3).引申为极力纠缠,诱使背离正道。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哎,你一箇鬼精灵会魔障这生人意。可知我这个酒糟头不识你这拖刀计。”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三折:“今有 佛印禪师 密遣花间四友,前去 玉春堂 魔障 东坡学士 。”
(4).指隔阂不通。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张正夫 以‘气’论 李易安 《声声慢》词)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雋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词语解释:魔氛 拼音:mó fēn
妖气。 清 丘逢甲 《日蚀》诗:“逕欺天醉巧抵隙,举手更肆魔氛强。”词语解释:魔星 拼音:mó xīng
指给人带来磨难的人。《红楼梦》第十九回:“ 黛玉 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请枕这一个!’説着,将自己枕的推给 宝玉 。”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一场:“逼得我吐血的是他;请我来这里坐牢的也是他;打烂我屁股的也是他;他是我命里的魔星。”词语解释:魔意 拼音:mó yì
着魔中邪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九回:“ 袭人 见他又有些魔意,便不肯去瞧。”词语解释:魔术 拼音:mó shù
杂技的一种。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和特殊的装置将变化的真相掩盖住,而使观众感到奇幻莫测。旧称“幻术”或“戏法”。亦比喻神奇的手段。 柯岩 《红领巾日志》诗:“咦?她使劲地用手揉了揉眼。是谁用魔术把房间变了个样?”词语解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拼音:mó gāo yī chǐ , dào gāo yī zhàng
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杨成武 《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 日 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 冀中 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人民日报》1952.4.7:“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决行动,完全有可能阻止帝国主义为毁灭人类而准备的新的战争的爆发。”词语解释:魔祟 拼音:mó suì
(1).作祟的魔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直待盖棺方事定,元来魔祟在裩襠。”
(2).指恶鬼作祟。 王统照 《山道之侧》:“她(神婆)学会的把式极多,能咒小孩被魔祟,能用香和水给妇女们治怪病;能用桃木条子驱鬼。”词语解释:魔焰 拼音:mó yàn
妖魔的气焰。 清 丘逢甲 《次韵和马总戎都竜纪胜四绝句》之四:“立马东南望天象,狼星魔燄眼中无。”词语解释:魔酡 拼音:mó tuó
见“ 魔驼 ”。
词语解释:魔驼 拼音:mó tuó
亦作“ 魔酡 ”。 闲混,无端消磨时光。 元 张养浩 《梅花酒兼七弟兄》套曲:“想人生有几何!恨日月似攛梭,得魔驼处且魔酡。”一本作“ 磨驼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们休只管魔驼。中收拾做后晌的饭,怕短工子散的早。”词语解释:魔爪 拼音:mó zhǎo
(1).鬼的手。 谌容 《人到中年》十三:“好像死神正在那里游荡,随时可以伸出魔爪夺走自己的亲人。”
(2).喻凶恶的势力。 郭小川 《秋歌》诗:“敌人入侵了,是我们把它的魔爪斩断;叛徒出笼了,是我们把它的面目揭穿!” 袁鹰 《飞》:“帝国主义的炮舰马蹄,从东西南北一齐杀来,把魔爪伸进 中国 。”词语解释:魔魍 拼音:mó wǎng
魔鬼。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此郎福力猛盛,魔魍所不能亲,自有善神护之。”词语解释:魔浆 拼音:mó jiāng
指酒。佛教认为饮酒不能修成正果。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思念鱼肉,酒是魔浆,故不待言,凡食鱼肉嗜饮酒者,善神远离。”词语解释:魔窟 拼音:mó kū
魔鬼的洞穴。喻恶势力麇集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六章:“你对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很有兴趣吗?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堕落的魔窟。”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到了她当小书记后,才知道自己是走进了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