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鲁连 拼音:lǔ lián
指 鲁仲连 。 战国 时 齐国 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 为帝,曾说:“彼( 秦昭王 )即肆然称帝,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风》之十:“ 齐 有倜儻生, 鲁连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东昌》诗:“纷纷来往者,犹有 鲁连 无?” 陈毅 《冬夜杂咏·含羞草》:“ 鲁连 不帝 秦 , 田横 刎颈死。”亦称“ 鲁连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世无 鲁连子 ,千载徒悲伤。” 明 高启 《送沉征士铉归海上》诗:“倘见 鲁连子 ,殷勤烦寄声。”词语解释:鲁儒 拼音:lǔ rú
鲁国 儒生。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唐 皇甫冉 《送孔党赴举》诗:“家承 孔圣 后,身有 鲁 儒名。” 清 顾炎武 《答徐公肃书》:“不忘百姓,敢自托於 鲁 儒;维此哲人,庶兴哀於 周 雅。”词语解释:鲁酒 拼音:lǔ jiǔ
鲁国 出产的酒。味淡薄。后作为薄酒、淡酒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子聪夜雨》:“况值 相如 渴,无嫌 鲁 酒甜。”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爹妈今日远行,孩儿与媳妇备有 鲁 酒奉饯。”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 鲁 酒是爆发侵略的淡酒。”参见“ 鲁酒薄而邯郸围 ”。
词语解释:鲁酒薄而邯郸围 拼音:lǔ jiǔ báo ér hán dān wéi
语出《庄子·胠箧》:“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 陆德明 释文:“ 许慎 注《淮南》云:‘ 楚 会诸侯, 鲁 赵 俱献酒於 楚 王, 鲁 酒薄而 赵 酒厚。 楚 之主酒吏求酒於 赵 , 赵 不与。吏怒,乃以 赵 厚酒易 鲁 薄酒奏之。 楚 王以 赵 酒薄,故围 邯郸 也。’”后因以喻事情的展转相因,互相牵连。 北齐 刘昼 《新论·慎隙》:“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羊羹偏而 宋 师败, 郈孙 以鬭鷄亡身, 齐侯 以笑嬪破国。”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春秋》捐其首谋,捨其亲弑,亦何异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城门火而池鱼及。”词语解释:鲁叟 拼音:lǔ sǒu
指 孔子 。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 荆 人泣美玉, 鲁 叟悲匏瓜。” 宋 苏轼 《夜渡海》诗:“空餘 鲁 叟乘桴意,粗识 轩辕 奏乐声。” 清 丘逢甲 《将之南洋留别亲友》诗之一:“要知吾道其南意, 鲁 叟先言海可浮。”词语解释:鲁人 拼音:lǔ rén
(1). 鲁国 人。《礼记·檀弓下》:“ 鲁 人有 周丰 也者。”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鲁 人晨哭,而 颜渊 察其生离。”
(2).特指 孔子 。 明 张文邦 《署感知编后》诗:“何当中道絶,麟丧 鲁 人怜。”
(3).愚笨、鲁钝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鲁人以为敏。” 孔颖达 疏:“鲁人,鲁钝之人。”《礼记·檀弓下》:“ 容居 ,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郑玄 注:“鲁,鲁钝也。”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词语解释:鲁卫 拼音:lǔ wèi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 《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词语解释:鲁直 拼音:lǔ zhí
鲁莽率直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也是苏轼的朋友,诗与书法均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词语解释:鲁史 拼音:lǔ shǐ
(1). 鲁国 的历史记载; 鲁国 历史。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仲尼 因 鲁 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於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 鲁 史以修《春秋》。”
(2).指《春秋》。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 鲁 史书占,睹云容之表瑞; 周 圭测景,喜日驭之延暉。” 清 朱鹤龄 《刈稻行》:“土膏不发穀不成, 鲁 史特书关治乱。”词语解释:鲁论 拼音:lǔ lùn
即《鲁论语》。《论语》的 汉 代传本之一。相传为 鲁 人所传,是今本《论语》的来源之一。《汉书·艺文志》:“传《鲁论语》者, 常山 都尉 龚奋 、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丞相 韦贤 鲁扶卿 、前将军 萧望之 、 安昌侯 张禹 ,皆名家。 张氏 最后而行于世。”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汉 兴,传者则有三家,《鲁论语》者, 鲁 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传《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家。 张禹 所传《论语》,以《鲁论》为本,既传于世,故后世又称《论语》为《鲁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愈 ( 韩愈 )既死, 籍 ( 张籍 )祭诗有‘《鲁论》未讫注,手跡今微茫’,则知 愈 晚年尝註《论语》未讫而絶笔。” 明 吴骐 《塞下曲》:“为言侍子今无恙,初在京师读《鲁论》。” 清 赵翼 《午睡》诗:“少小读《鲁论》,昼寝惩昏頽。”词语解释:鲁阳 拼音:lǔ yáng
(1).指 鲁阳公 。 战国 时 楚 鲁阳邑 公,传说为挥戈使太阳返回的英雄。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鲁阳 何德,驻景挥戈?” 谭作民 《噩梦》诗:“振臂一挥心胆豪,十万横磨 鲁阳 勇。”亦作“ 鲁阳子 ”。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一:“世无 鲁阳子 ,坐惜朱颜衰。”参见“ 鲁阳挥戈 ”。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鲁山县 。《汉书·地理志上》:“ 南阳郡 : 鲁阳 ,有 鲁山 。古 鲁县 。” 颜师古 注:“即《淮南》所云 鲁阳公 与 韩 战,日反三舍者也。”
(3).复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鲁阳 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
词语解释:鲁阳挥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迴日”谓力挽危局。《文选·左思〈吴都赋〉》:“酣湑半,八音并,欢情留,良辰征, 鲁阳 挥戈而高麾,迴曜灵於太清,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刘逵 注:“此言酣饮与音乐,盖是其中半并会之际,欢情之所以留连,良辰之所以觉也。故追述 鲁阳 迴日之意,而将转西日於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唐 白居易 《礼部试策第四道》:“至乃 邹衍 吹律而寒谷暖, 鲁阳 挥戈而暮景迴……不测此何故也。” 唐 王奉珪 《日赋》:“ 鲁阳 挥戈而三舍, 汉 皇握镜而再中。”词语解释:鲁鱼 拼音:lǔ yú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参见“ 鲁鱼亥豕 ”。
词语解释:鲁鱼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和“鱼”、“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误写错读。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河。’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后以“鲁鱼亥豕”泛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一。”《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游国恩 《〈离骚纂义〉总序》:“《楚辞》……二千年来,传写剥蚀之讹,鲁鱼亥豕之误,必不能免。”词语解释:鲁灵光 拼音:lǔ líng guāng
见“ 鲁殿灵光 ”。
词语解释:鲁殿灵光 拼音:lǔ diàn líng guāng
汉 代 鲁恭王 建有 灵光殿 ,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因以“鲁殿灵光”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柳亚子 《六月一日初谒白石老人齐璜于快车胡同赋呈一首时老人年八十有九矣》:“缶庐不作茫夫逝, 鲁 殿 灵光 白石翁 。” 李致忠 《略谈建国以来北京图书馆入藏的善本书》:“ 辽 金 书禁甚严,能流传至今者屈指可数,《赵城金藏》的传世,于保存 金 代刻书的标本方面,亦有 鲁 殿 灵光 之耀。”亦省作“ 鲁灵光 ”。 宋 陆游 《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今 周 器 汉 札虽不可復见,而《修禊序》、《乐毅论》如 鲁 灵光 岿然独存,意有神物护持,非适然也。” 金 元好问 《应州宝宫寺大殿》诗:“竭国想从 辽 盛日,閲人真是 鲁 灵光 。” 元 缪鉴 《题悟空寺》诗:“不到招提二十霜,眼明还识 鲁 灵光 。” 清 钱谦益 《〈蔡大美集〉序》:“以词赋家推之, 大美 亦今之 鲁 灵光 矣。” 柳亚子 《董必武先生六十寿诗》:“须眉 文潞国 ,坛坫 鲁 灵光 。”参见“ 鲁灵光殿 ”。词语解释:鲁缟 拼音:lǔ gǎo
古代 鲁 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淮南子·说山训》:“矢之於十步贯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 鲁 縞。” 刘文典 集解:“《史记·韩长孺传》注引《汉书音义》曰:‘縞, 曲阜 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喻之。’”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 鲁 縞薄,寒衣缝处 郑 绵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 鲁 縞,优劣可得而论矣。”词语解释:鲁壁 拼音:lǔ bì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词语解释:鲁邦 拼音:lǔ bāng
指 鲁国 。 周 朝所封的诸侯国。后用以指 鲁 地。《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邦 所詹。” 唐 韩愈 《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诗:“威令加 徐 土,儒风被 鲁邦 。”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引 宋 徐端崇 诗:“ 鲁邦 司寇陈义高,三閭大夫心徒劳。”词语解释:鲁阳戈 拼音:lǔ yáng gē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麐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沉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词语解释:鲁两生 拼音:lǔ liǎng shēng
见“ 鲁二生 ”。
词语解释:鲁二生 拼音:lǔ èr shēng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使徵 鲁 诸生三十餘人。 鲁 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 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后因以“鲁二生”指保持儒家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代表人物。亦指迂腐不知时变者。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 李光 《赠穉兰》诗:“知君不为 鲁 二生,知君不为 汉 四皓。”亦作“ 鲁两生 ”。 清 谭嗣同 《咏史》之一:“遐哉 鲁 两生,韜修谢干羽。”词语解释:鲁语 拼音:lǔ yǔ
(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词语解释:鲁道 拼音:lǔ dào
(1). 鲁国 境内的道路。《诗·齐风·南山》:“ 鲁 道有荡, 齐 子由归。” 孔颖达 疏:“言 鲁 之道路有荡然而平易, 齐 子 文姜 从此道而归於 鲁 。” 高亨 注:“ 鲁 道,往 鲁国 去的大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 汶水 又南逕 鉅平县 故城东,而西南流,城东有 鲁 道,《诗》所谓‘ 鲁 道有荡, 齐 子由归’者也。” 清 钱谦益 《曲阜道中》诗:“日落郊坰瞻 鲁 道,霜清场圃绘 豳 风。”
(2). 鲁国 的治国之道。《史记·鲁周公世家论》:“余闻 孔子 称曰‘甚矣 鲁 道之衰也! 洙 泗 之閒齗齗如也’。观 庆父 及 叔牙 、 閔公 之际,何其乱也?” 章炳麟 《游仙与黄侃联句》:“羵羊出深井, 鲁 道棼难修。”词语解释:鲁馆 拼音:lǔ guǎn
春秋 时, 鲁庄公 主持 周 王姬 的婚事,派大夫把 王姬 迎到 鲁国 ,在城外(一说在宫外)筑馆住下,然后送至 齐国 与 齐侯 成婚。事见《春秋·庄公元年》。后因以“鲁馆”称贵族女子出嫁时外住之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聆好音於 鲁 馆,逼佳气於 秦 臺。”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词语解释:鲁男 拼音:lǔ nán
见“ 鲁男子 ”。
词语解释:鲁男子 拼音:lǔ nán zǐ
(1).《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 柳下惠 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 柳下惠 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 宋 汪元量 《除夕同舍集饮》诗:“ 燕 伎女来情不恶, 鲁 男子在话难投。”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闭门不学 鲁 男子,留坐权为 柳下生 。”亦省作“ 鲁男 ”。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夜奔来敝斋,硬坐中怀,破我 鲁 男淫戒。”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 鲁 男真不可。”
(2). 汉 孔融 曾自称“鲁国男子”。《后汉书·杨彪传》:“时 袁术 僭乱, 操 ( 曹操 )託 彪 与 术 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融 ( 孔融 )曰:‘……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 孔融 鲁国 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操 不得已,遂理出 彪 。”后因以“鲁男子”称不畏强暴的有节之士。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三:“国中安得 鲁 男子,天下无如 王长君 。” 钱曾 注:“ 鲁 男子, 孔融 自称。”词语解释:鲁肃 拼音:lǔ sù
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词语解释:鲁钝 拼音:lǔ dùn
粗率,迟钝。《礼记·檀弓下》“ 容居 ,鲁人也” 汉 郑玄 注:“鲁,鲁钝也。” 陆德明 释文作“鲁顿”,谓“本亦作钝”。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名叫 柳清臣 ,才一十八岁,还在家里读书,资质向来鲁钝,看着是不能靠八股猎取科名的了。”词语解释:鲁班 拼音:lǔ bān
亦作“ 鲁般 ”。 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传为 春秋 时 鲁国 人,姓 公输 ,名 班 ( 般 ),技艺超绝,多有发明,后世被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赵岐 注:“ 公输子 , 鲁班 , 鲁 之巧人也。”《汉书·东方朔传》:“ 鲁般 为将作。” 颜师古 注:“以其巧也。般与班同。”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鲁般 、 墨子 ,刻木为鳶,蜚之三日而不集。”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木匠》:“木匠祖师是 鲁班 ,家伙学成载一船。”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 鲁般 和 墨翟 还都没有出世, 老子 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词语解释:鲁殿 拼音:lǔ diàn
见“ 鲁灵光殿 ”。
词语解释:鲁灵光殿 拼音:lǔ líng guāng diàn
(1). 汉 代著名宫殿名。在 曲阜 (今 山东 曲阜 )。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 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亦省作“ 鲁殿 ”。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 秦宫 既获, 鲁殿 犹存。”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2).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明 王思任 《留别山僧》诗序:“诸僧旧俱已隔世,无復存者,独 幻林上人 如 鲁 灵光殿 也。”亦省作“ 鲁殿 ”。 清 赵翼 《新春即日》诗:“死尽故人成 鲁殿 ,占先春色有唐花。”词语解释:鲁连书 拼音:lǔ lián shū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 聊城 乱, 田单 遂屠 聊城 。”后以“鲁连书”谓以文克敌,不战而胜。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诗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鲁连 书。”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愿为 鲁连 书,一射 聊城 笴。”词语解释:鲁中叟 拼音:lǔ zhōng sǒu
指 孔子 。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十:“汲汲 鲁 中叟,弥缝使其淳。”参见“ 鲁叟 ”。
词语解释:鲁叟 拼音:lǔ sǒu
指 孔子 。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 荆 人泣美玉, 鲁 叟悲匏瓜。” 宋 苏轼 《夜渡海》诗:“空餘 鲁 叟乘桴意,粗识 轩辕 奏乐声。” 清 丘逢甲 《将之南洋留别亲友》诗之一:“要知吾道其南意, 鲁 叟先言海可浮。”词语解释:鲁二生 拼音:lǔ èr shēng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使徵 鲁 诸生三十餘人。 鲁 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 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后因以“鲁二生”指保持儒家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代表人物。亦指迂腐不知时变者。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 李光 《赠穉兰》诗:“知君不为 鲁 二生,知君不为 汉 四皓。”亦作“ 鲁两生 ”。 清 谭嗣同 《咏史》之一:“遐哉 鲁 两生,韜修谢干羽。”词语解释:鲁堂 拼音:lǔ táng
孔子 之殿堂。后以称儒家的讲学处所。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 梁园 ,归於 鲁堂 。” 宋 宋咸 《进〈扬子法言〉表》:“ 鲁堂 诸子皆宗圣以宣猷, 汉 室羣儒多著书而显氏。”词语解释:鲁颂 拼音:lǔ sòng
《诗》“三颂”之一。共四篇。 周成王 封 周公 、 伯禽 于 鲁 , 周公 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 鲁僖公 晚年,为 春秋 中期作品。《诗·鲁颂》“《鲁颂》谱” 孔颖达 疏:“《駉》颂序云:‘ 史克 作是颂。’广言作颂,不指《駉》篇,则四篇皆 史克 所作。《閟宫》云:‘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自言 奚斯 作新庙耳。而 汉 世文人 班固 、 王延寿 之等,自谓《鲁颂》是 奚斯 作之,谬矣。故 王肃 云:当 文公 时, 鲁 贤臣 季孙行父 请于 周 ,而令 史克 作颂四篇以祀。是 肃 意以其作在 文公 之时,四篇皆 史克 所作也。”词语解释:鲁圣 拼音:lǔ shèng
(1).指 孔子 。 唐 鲍溶 《寓兴》诗:“ 鲁圣 虚泣麟, 楚 狂浪歌凤。”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粤若 鲁圣 出,正当 周 德衰。”
(2).指 鲁班 。 郭沫若 《东风集·在西安参观工厂》:“ 阿房 遗址成场厂, 鲁圣 前规见表仪。”自注:“‘鲁圣’指 鲁班 ,民间称为圣人。”词语解释:鲁连子 拼音:lǔ lián zǐ
见“ 鲁连 ”。
词语解释:鲁连 拼音:lǔ lián
指 鲁仲连 。 战国 时 齐国 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 为帝,曾说:“彼( 秦昭王 )即肆然称帝,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风》之十:“ 齐 有倜儻生, 鲁连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东昌》诗:“纷纷来往者,犹有 鲁连 无?” 陈毅 《冬夜杂咏·含羞草》:“ 鲁连 不帝 秦 , 田横 刎颈死。”亦称“ 鲁连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世无 鲁连子 ,千载徒悲伤。” 明 高启 《送沉征士铉归海上》诗:“倘见 鲁连子 ,殷勤烦寄声。”词语解释:鲁男子 拼音:lǔ nán zǐ
(1).《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 柳下惠 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 柳下惠 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 宋 汪元量 《除夕同舍集饮》诗:“ 燕 伎女来情不恶, 鲁 男子在话难投。”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闭门不学 鲁 男子,留坐权为 柳下生 。”亦省作“ 鲁男 ”。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夜奔来敝斋,硬坐中怀,破我 鲁 男淫戒。”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 鲁 男真不可。”
(2). 汉 孔融 曾自称“鲁国男子”。《后汉书·杨彪传》:“时 袁术 僭乱, 操 ( 曹操 )託 彪 与 术 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融 ( 孔融 )曰:‘……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 孔融 鲁国 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操 不得已,遂理出 彪 。”后因以“鲁男子”称不畏强暴的有节之士。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三:“国中安得 鲁 男子,天下无如 王长君 。” 钱曾 注:“ 鲁 男子, 孔融 自称。”词语解释:鲁学 拼音:lǔ xué
秦 汉 之际初期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如 申公培 、 高堂生 都是 鲁 地人,故称。主要经典有《鲁诗》、《鲁论》等。《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宣帝 即位,闻 卫太子 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 韦贤 、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及侍中 乐陵侯 史高 ,皆 鲁 人也,言 穀梁子 本 鲁 学, 公羊氏 乃 齐 学也,宜兴《穀梁》。”词语解释:鲁薄 拼音:lǔ báo
谓酒薄。 宋 陆游 《送子虡吴门之行》诗:“樽酒汝寧嫌 鲁 薄,釜羹翁自絮 吴 酸。”参见“ 鲁酒薄而邯郸围 ”。
词语解释:鲁酒薄而邯郸围 拼音:lǔ jiǔ báo ér hán dān wéi
语出《庄子·胠箧》:“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 陆德明 释文:“ 许慎 注《淮南》云:‘ 楚 会诸侯, 鲁 赵 俱献酒於 楚 王, 鲁 酒薄而 赵 酒厚。 楚 之主酒吏求酒於 赵 , 赵 不与。吏怒,乃以 赵 厚酒易 鲁 薄酒奏之。 楚 王以 赵 酒薄,故围 邯郸 也。’”后因以喻事情的展转相因,互相牵连。 北齐 刘昼 《新论·慎隙》:“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羊羹偏而 宋 师败, 郈孙 以鬭鷄亡身, 齐侯 以笑嬪破国。”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春秋》捐其首谋,捨其亲弑,亦何异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城门火而池鱼及。”词语解释:鲁戈 拼音:lǔ gē
见“ 鲁阳戈 ”。
词语解释:鲁阳戈 拼音:lǔ yáng gē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麐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沉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词语解释:鲁经 拼音:lǔ jīng
(1).指《春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无将之戒,深著於 鲁 经;不道之诛,难逃於 汉 法。” 宋 苏颂 《历赋》:“ 鲁 经比事,举二中以岁成; 羲 《易》穷神,合五位而象布。”
(2).指《论语》。 唐 上官逊 《松柏有心赋》:“后凋之义,久不刊於 鲁 经。” 宋 苏轼 《遗直坊》诗:“ 鲁 经有餘嘆, 楚 些无归魂。”词语解释:鲁麟 拼音:lǔ lín
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所猎获的麒麟。相传 孔子 感获麟,《春秋》至此而辍笔。 明 黄佐 《卧暄》诗:“ 鲁 麟获已久,礼乐日以新。”参见“获麟”。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词语解释:鲁日 拼音:lǔ rì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日”指这一典实中的太阳。 南朝 梁 刘孝威 《塘上行苦辛篇》:“ 秦 云犹变色, 鲁 日尚迴轮。”参见“ 鲁阳挥戈 ”。
词语解释:鲁阳挥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迴日”谓力挽危局。《文选·左思〈吴都赋〉》:“酣湑半,八音并,欢情留,良辰征, 鲁阳 挥戈而高麾,迴曜灵於太清,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刘逵 注:“此言酣饮与音乐,盖是其中半并会之际,欢情之所以留连,良辰之所以觉也。故追述 鲁阳 迴日之意,而将转西日於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唐 白居易 《礼部试策第四道》:“至乃 邹衍 吹律而寒谷暖, 鲁阳 挥戈而暮景迴……不测此何故也。” 唐 王奉珪 《日赋》:“ 鲁阳 挥戈而三舍, 汉 皇握镜而再中。”词语解释:鲁室 拼音:lǔ shì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 室至。”参见“ 鲁壁 ”。
词语解释:鲁壁 拼音:lǔ bì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词语解释:鲁般 拼音:lǔ bān
见“ 鲁班 ”。
词语解释:鲁班 拼音:lǔ bān
亦作“ 鲁般 ”。 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传为 春秋 时 鲁国 人,姓 公输 ,名 班 ( 般 ),技艺超绝,多有发明,后世被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赵岐 注:“ 公输子 , 鲁班 , 鲁 之巧人也。”《汉书·东方朔传》:“ 鲁般 为将作。” 颜师古 注:“以其巧也。般与班同。”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鲁般 、 墨子 ,刻木为鳶,蜚之三日而不集。”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木匠》:“木匠祖师是 鲁班 ,家伙学成载一船。”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 鲁般 和 墨翟 还都没有出世, 老子 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词语解释:鲁诗 拼音:lǔ shī
《诗》今文学派之一。 汉 初 鲁 人 申公 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 瑕丘 江公 、 刘向 等。 西汉 时传授最广,至 西晋 亡佚。《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申公 始为《诗》传,号‘鲁诗’。”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鲁 人 申公 受《诗》於 浮丘伯 ,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闕不传,号曰‘鲁诗’。”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鲁诗》亡於 西晋 。”词语解释:鲁夫 拼音:lǔ fū
鲁莽的男子。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唐纪宪宗》:“﹝ 李愬 ﹞是懦儿否?是鲁夫否?”词语解释:鲁迅 拼音:lǔ xùn
(1881.9.25—1936.10.19)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铁路矿务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曾在仙台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1909年归国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后随政府迁北京。新文化运动兴起,鲁迅于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委会,同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抨击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又陆续写了《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1920年起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课。参加领导“语丝社”,主编《莽原》等刊物。继续发表作品,编成小说集《彷徨》和杂文集《华盖集及其续编》。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以后定居上海。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主编《语丝》。这几年发表的杂文,编成《而已集》和《三闲集》。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遭到国民党通辑。在这前后领导左翼文艺界。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强烈抗争。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等营救被捕的革命者。1936年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从参加左联到病逝上海,写的杂文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八个集子。1936年10月19日病逝。作品编为《鲁迅全集》二十卷词语解释:鲁城 拼音:lǔ chéng
曲阜 的别称。 曲阜 曾为 鲁国 都城,故名。 明 李东阳 《谒少昊墓》诗:“建都 鲁城 东,遗址有 轩辕 。” 明 李东阳 《谒尼山庙有述》诗:“迢迢 鲁城 路,望望 尼山 峰。”词语解释:鲁鸡 拼音:lǔ jī
大鸡。《庄子·庚桑楚》:“ 越 鸡不能伏鵠卵, 鲁 鸡固能矣。” 陆德明 释文引 向秀 曰:“ 越 鸡,小鸡也,或云 荆 鸡也。 鲁 鸡,大鸡也,今 蜀 鸡也。” 唐 韩愈 《守戒》:“ 鲁 鸡之不期, 蜀 鸡之不支。” 清 姚鼐 《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诗:“於今絶域覆腋胠, 鲁 鸡伏鵠如 蜀 雓。”词语解释:鲁飔 拼音:lǔ sī
旅途中的凉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发石首城》诗:“出宿薄京畿,晨装摶鲁颸。”词语解释:鲁瓢 拼音:lǔ piáo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匏瓜剖则为瓢。后因以“鲁瓢”喻时光虚度,仕途延误。 唐 罗隐 《大梁见乔诩》诗:“悵望添 燕 琯,蹉跎厌 鲁 瓢。”词语解释:鲁雉 拼音:lǔ zhì
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 鲁恭 化及田雉。 唐 骆宾王 《春夜韦明府宅宴》诗:“雅琴驯 鲁 雉,清歌落 范 尘。”词语解释:鲁禽 拼音:lǔ qín
指海鸟鶢鶋。语本《庄子·至乐》:“昔有海鸟止於 鲁 郊, 鲁侯 御而觴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成玄英 疏:“昔有海鸟,名曰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 鲁 东郊。” 唐 骆宾王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诗:“未安胡蝶梦,遽切 鲁 禽情。”词语解释:鲁桑 拼音:lǔ sāng
桑树的一种。枝条粗长,叶卵圆形,无缺刻,肉厚而富光泽。原产 山东 ,为我国蚕区的主要栽培桑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谚曰:‘鲁桑百,丰锦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词语解释:鲁册 拼音:lǔ cè
指《春秋》。 宋 欧阳修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鲁 册谨会盟, 周公 彖凶吉。”词语解释:鲁拙 拼音:lǔ zhuō
质朴粗疏。 隋 彦琮 《辩正论》:“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 清 戴名世 《田字说》:“余也迂钝鲁拙,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以故无所用乎其间。”词语解释:鲁弱 拼音:lǔ ruò
愚鲁弱小。 清 唐甄 《潜书·善施》:“惠人之道,必先鲁弱;强有力者次之;敏多求者次之;忠献之后次之。”词语解释:鲁质 拼音:lǔ zhì
粗放,质朴。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直书事实,辞句鲁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魏野诗》:“见其风貌鲁质。”词语解释:鲁壶 拼音:lǔ hú
(1).指 鲁国 进贡 周 室的壶。按,壶,古代盛酒器。《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天子 ﹞以 文伯 宴,樽以 鲁 壶。” 杜预 注:“ 鲁 壶, 鲁 所献壶樽。”
(2).瓷茶壶。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洞房是 赵大嫂子 给他们布置起来的……桌上的鲁壶、茶碗,都盖着红纸剪的纸花。”原注:“鲁壶,瓷茶壶。”词语解释:鲁连箭 拼音:lǔ lián jiàn
同“ 鲁连书 ”。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词语解释:鲁削 拼音:lǔ xuē
古代 鲁国 出产的刻写刀。《周礼·考工记序》:“ 郑 之刀, 宋 之斤, 鲁 之削, 吴 粤 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周礼》:“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於方策,谓之削。 鲁 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 鲁 之削为良。” 清 钱谦益 《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 宋 斤、 鲁 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词语解释:鲁人回日 拼音:lǔ rén huí rì
同“ 鲁阳挥戈 ”。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 汉 臣伏闕之诚,竞无 鲁 人迴日之感。”词语解释:鲁义姑 拼音:lǔ yì gū
据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义姑娣》载, 春秋 时 齐 攻 鲁 ,至郊,见一妇人抱子携侄而行,军且及,妇人弃子抱侄而走,被视为义举。后以“鲁义姑”泛指秉德好义的妇女。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那贱人也不是 鲁 义姑,这廝也不是 汉 萧何 。”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桑新妇,好不藏情也 鲁 义姑。”词语解释:鲁卫之政 拼音:lǔ wèi zhī zhèng
语出《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 鲁 是 周 朝 周公 的封国, 卫 是 周公 之弟 康叔 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衞 之政,兄弟之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若必方於 左氏 也,非唯不可为 鲁 衞 之政,差肩雁行,亦有云泥路阻,君臣礼隔者矣。” 郭沫若 《从典型说起》:“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这种滑稽和所谓‘官民合办’其实是 鲁 卫 之政。” 词语解释:鲁卮 拼音:lǔ zhī
即欹器。词语解释:鲁鱼陶阴 拼音:lǔ yú táo yīn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卫包改古文》:“‘六经’本皆古文,自 唐 天宝 三年,詔集贤学士 卫包 改古文,更作楷书,以便习读,而俗书始杂之。至今则鲁鱼陶阴,字既差讹;圣圣体体,书復苟简矣。”词语解释:鲁鱼帝虎 拼音:lǔ yú dì hǔ
语出《意林》卷四引 晋 葛洪 《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按,今本《抱朴子·遐览》“帝”作“虚”。后因以“鲁鱼帝虎”称传写刊印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其繙译诸经……较之西域元文,已经三易。其中舛讹,不但鲁鱼帝虎而已。”参见“ 鲁鱼亥豕 ”。
词语解释:鲁鱼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和“鱼”、“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误写错读。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河。’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后以“鲁鱼亥豕”泛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一。”《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游国恩 《〈离骚纂义〉总序》:“《楚辞》……二千年来,传写剥蚀之讹,鲁鱼亥豕之误,必不能免。”词语解释:鲁鲁冒冒 拼音:lǔ lǔ mào mào
方言。鲁莽冒失。 康濯 《东方红》第五章六:“分歧是从 刘成旺 给引起的。谁都没料到他竟会鲁鲁冒冒提出来,自己回头要参加村里的鸣放大会!这实在也是个突然事件!”词语解释:鲁鱼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和“鱼”、“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误写错读。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河。’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后以“鲁鱼亥豕”泛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一。”《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 游国恩 《〈离骚纂义〉总序》:“《楚辞》……二千年来,传写剥蚀之讹,鲁鱼亥豕之误,必不能免。”词语解释:鲁风鞋 拼音:lǔ fēng xié
唐宣宗 叫人仿照 孔子 履制作的鞋。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宣宗 ( 唐宣宗 )性儒雅,令有司效 孔子 履製进,名‘鲁风鞵’。宰相、诸王效之而微杀其式,别呼为‘遵王履’。”词语解释:鲁哲 拼音:lǔ zhé
指 孔子 。 宋 范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 周 人詎有於流言, 鲁 哲曾无於愠色。”词语解释:鲁莽灭裂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形容做事莽撞轻率。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参见“ 卤莽灭裂 ”。
词语解释:卤莽灭裂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陆德明 释文:“ 郭 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 司马 云:‘卤莽,犹麤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宋 司马光 《后妃封赠札子》:“以此尤宜分别名器,使之著明,以防后世之有僭差,不可卤莽灭裂,苟然而已也。” 明 王廷相 《策问》:“ 陆 之学,其弊也卤莽灭裂,而不能尽致知之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衍而误倒例》:“校古书者卤莽灭裂,有遇衍字不加删削,而以意移易使成文理者。”词语解释:鲁莽 拼音:lǔ mǎng
轻率,莽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彼时亦太鲁莽,竟不立券。”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确也是个富有涵养的青年,不善于鲁莽从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点性急,接触 汤阿英 这样的人要瞻前顾后,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丝毫的鲁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进行。”参见“ 卤莽 ”。
词语解释:卤莽 拼音:lǔ mǎng
(1).荒地上的野草。《文选·扬雄〈长杨赋〉》:“夷阬谷,拔卤莽。” 李善 注:“卤莽,卤中生草莽也。”引申为荒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厌倦烦剧,府事多卤莽不治。” 宋 沉括 《润州金山二使君祠堂记》:“予犹记其室庐,略皆卤莽,非若今之严焕也。”
(2).粗疏;鲁莽。卤,通“ 鲁 ”。 唐 杜甫 《空囊》诗:“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 君实 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3).苟且;马虎。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怙众以固权位,行贿以结恩泽,因循卤莽,保持富贵而已。”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至于百工小民之事,皆有可观,不若今世之因循卤莽。”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下》:“不然,始失于因循,终失于卤莽。”
(4).大略;隐约。 唐 陆羽 《茶经·造》:“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鞾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 唐 白居易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诗:“卤莽还乡梦,依稀望闕歌。” 唐 韩偓 《效崔国辅体》诗之三:“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词语解释:鲁菜 拼音:lǔ cài
中国菜系之一,山东风味的做菜方法和菜肴词语解释:鲁籍 拼音:lǔ jí
儒家经典《诗》、《书》、《易》、《春秋》、《礼》、《乐》的合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臣职上》:“ 殷文圭 啟云:‘铅笔才刊於鲁籍。’注云:‘ 魏 曹褒 为秘书郎,铅粉之笔,刊正鲁籍,即 孔圣 六籍之书也。’”词语解释:鲁般尺 拼音:lǔ bān chǐ
见“ 鲁班尺 ”。
词语解释:鲁班尺 拼音:lǔ bān chǐ
亦作“ 鲁般尺 ”。 木工所用的曲尺。《续文献通考·乐八》:“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 鲁般 传至於 唐 , 唐 人谓之大尺,由 唐 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词语解释:鲁姑弃子 拼音:lǔ gū qì z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义姑姊》:“ 齐君 攻 鲁 , 义姑 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姪。”后以“鲁姑弃子”称颂 鲁义姑 牺牲亲生儿子而保全侄儿的义举。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鲁姑 弃子,以却三军之众;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词语解释:鲁达 拼音:lǔ dá
鲁智深的原名。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词语解释:鲁戆 拼音:lǔ gàng
愚钝而憨直。 宋 刘攽 《贡父诗话》:“ 五代 时有 马瓚 为府幕,其人鲁戇,有所闻见,他人已猒熟而己甫为新奇道之。”词语解释:鲁戈挥日 拼音:lǔ gē huī rì
同“ 鲁阳挥戈 ”。 明 李东阳 《登五显庙瑞芝亭》诗:“鬼斧凿空通鸟道, 鲁 戈挥日驻云梯。”词语解释:鲁戈回日 拼音:lǔ gē huí rì
同“ 鲁阳挥戈 ”。 清 丘逢甲 《和平里行》:“ 鲁 戈迴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词语解释:鲁卮 拼音:lǔ zhī
即欹器。词语解释:鲁夯 拼音:lǔ hāng
见“ 鲁笨 ”。
词语解释:鲁笨 拼音:lǔ bèn
亦作“ 鲁夯 ”。 粗鲁笨拙。《西游记》第八九回:“那 八戒 一生是个鲁夯的人,他见了钉鈀,那里与他叙甚么情节,跑上去,拿下来,轮在手中,现了本相,丢了解数,望妖精劈脸就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庄稼人尽管有前进和落后、聪明和鲁笨、诚实和奸猾之分,但愿意多打粮食、愿意增加收入,是他们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