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鲲鹏 拼音:kūn péng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词语解释:鲲鲸 拼音:kūn jīng
即鲲鱼。鲲鱼千尺如鲸,故名。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鐘律儼高悬,鯤鲸喷迢遰。” 仇兆鳌 注引 王嘉 《拾遗记》:“鯤鱼千尺如鲸。”词语解释:鲲化 拼音:kūn huà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词语解释:鲲鹏 拼音:kūn péng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词语解释:鲲鱼 拼音:kūn yú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鯤鱼朝发 崑崙 之墟,暴鬐於 碣石 。”《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王嘉 《拾遗记》:“黑河,北极也,其水浓黑不流,土云生焉,有黑鯤鱼,千尺如鲸,常飞往南海。” 清 邱迥 《乌鲗行》:“鯤鱼一举渺无极,浩荡江湖随所遭。”词语解释:鲲海 拼音:kūn hǎi
台湾 的别名。 清 丘逢甲 《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 鯤海 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参见“ 鯤洋 ”。
词语解释:鲲洋 拼音:kūn yáng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词语解释:鲲鲕 拼音:kūn ér
亦作“ 鯤鱬 ”。 小鱼。《诗·齐风·敝笱》“其鱼魴鰥” 孔颖达 疏引《国语·鲁语》:“鱼禁鯤鱬。”按,今本《国语·鲁语上》作“鱼禁鯤鮞”, 韦昭 注:“鯤,鱼子也。鮞,未成鱼也。”《梁书·孝行传·吉翂》:“凡鯤鮞螻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齏粉。”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必若遇鯤鮞,从教通一目。” 明 刘基 《鱼乐轩记》:“鯤鮞登于庖厨,鯫鱻殈于胎卵。”词语解释:鲲弦
亦作“ 鯤弦 ”。 即鵾弦。用鹍鸡筋做的琵琶弦。亦泛指乐器的弦。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却倚鯤絃无别绪,断肠移破 秦 筝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争奈鯤絃断,鸞镜羞,封书空往倩谁收,似沉浮。”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拨鯤弦,弹商调,乌银甲雨顺风调。”参见“ 鵾絃 ”。
词语解释:鹍弦
亦作“ 鵾絃 ”。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词语解释:鲲龙 拼音:kūn lóng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蛟龙。《南齐书·张融传》:“雕隼飞而未半,鯤龙趠而不逮。” 唐 元结 《引极诗·怀潜君》:“思假鳞兮鯤龙,激沆浪兮奔从。”词语解释:鲲池 拼音:kūn chí
语本《庄子·逍遥游》:“穷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鯤。”泛指大海洪川。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圆海澄天,走鯤池而涵象浦。” 明 何景明 《送张子行》诗:“龙剑雄雌别,鯤池羽翼生。”词语解释:鲲凤 拼音:kūn fèng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鯤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后因以“鯤凤”喻超越世俗的卓然之士。 唐 黄滔 《祭崔补阙》:“呜呼! 闽中 二月,烟光秀絶,脂辖赴闕,鯤凤嘈囋。”词语解释:鲲壑 拼音:kūn hè
指大海。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川分帝子,控鯤壑而疏源;岳动天孙,控熊山而列镇。”词语解释:鲲子 拼音:kūn zǐ
即草鱼。 方之 《栽草记》六:“二三十斤的鲲子鲤鱼,把水打得泼剌剌响,震得竹箔都发抖!”参见“ 草鱼 ”。
词语解释:草鱼 拼音:cǎo yú
也叫鲩、鯶。身体筒形,青黄色,生活在淡水中,吃水草,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之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鲩鱼》:“俗名草鱼,因其食草也。 江 闽 畜鱼者,以草饲之焉。”词语解释:鲲鲍 拼音:kūn bào
鱼名。《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临海水土记》:“鯤鲍鱼似海印鱼。”词语解释:鲲鲠 拼音:kūn gěng
古代传说中的蛟龙类动物。《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词语解释:鲲洋 拼音:kūn yáng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词语解释:鲲鸡 拼音:kūn jī
即《鵾鸡》。琴曲名。属古相和歌。 金 元好问 《后芳华怨》诗:“白沙漫漫车轆轆,鯤鸡絃中杜鹃哭。”词语解释:鲲鳞 拼音:kūn lín
鲲鱼。《文选·木华〈海赋〉》:“隐鯤鳞,潜灵居。” 刘良 注:“鯤,大鱼名,大数千里也。”参见“ 鯤鱼 ”。
词语解释:鲲鱼 拼音:kūn yú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鯤鱼朝发 崑崙 之墟,暴鬐於 碣石 。”《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王嘉 《拾遗记》:“黑河,北极也,其水浓黑不流,土云生焉,有黑鯤鱼,千尺如鲸,常飞往南海。” 清 邱迥 《乌鲗行》:“鯤鱼一举渺无极,浩荡江湖随所遭。”词语解释:鲲鱬 拼音:kūn rú
见“ 鯤鮞 ”。
词语解释:鲲鲕 拼音:kūn ér
亦作“ 鯤鱬 ”。 小鱼。《诗·齐风·敝笱》“其鱼魴鰥” 孔颖达 疏引《国语·鲁语》:“鱼禁鯤鱬。”按,今本《国语·鲁语上》作“鱼禁鯤鮞”, 韦昭 注:“鯤,鱼子也。鮞,未成鱼也。”《梁书·孝行传·吉翂》:“凡鯤鮞螻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齏粉。”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必若遇鯤鮞,从教通一目。” 明 刘基 《鱼乐轩记》:“鯤鮞登于庖厨,鯫鱻殈于胎卵。”词语解释:鲲身 拼音:kūn shēn
七鲲身 的简称。 台湾省 南方的海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众军齐集两港,悉树我军旂帜,遂扬帆直渡 鯤身 。 鯤身 者,海沙也,胶浅不能行大舟。”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话旧事》诗:“如闻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