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鲵拼音:ní 繁体或异体字:鯢属齐韵
鯢 ní 〈名〉
- (形声。从鱼,兒(ní)声。本义:两栖类动物,俗称“娃娃鱼”)
- 同本义 。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以小型动物
- 鲵,剌鱼也。——《说文》
- 鲵大者谓之鰕。——《尔雅·释鱼》。注: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七八尺。”
- 又如:鲵鲐(鲵齿和鲐背);鲵鱼(娃娃鱼)
- 小鱼 。如:鲵鲋(小鱼);鲵鳅(泥鳅。泛指小鱼)
康熙字典鯢
-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𠀤音倪。
- 《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註》今鯢魚似鮎,四脚,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脚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註》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又《外物篇》灌瀆守鯢鮒。《註》鯢、鮒,皆小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