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共24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飞鸟沙鸟孤鸟云鸟征鸟赤鸟比翼鸟义鸟
白鸟栖鸟鸣鸟笼鸟鸾鸟逐鸟蜚鸟梦鸟
鱼鸟高鸟玄鸟度鸟迷鸟妖鸟瑞鸟丹鸟
黄鸟倦鸟鸷鸟蜀鸟客鸟沤鸟苍鸟匹鸟
青鸟禽鸟凡鸟阳鸟陇鸟思鸟能言鸟祭鸟
好鸟越鸟虫鸟翠鸟语鸟风鸟伤鸟离鸟
宿鸟凤鸟时鸟金鸟翔鸟啄木鸟枭鸟吞鸟
百鸟惊鸟寒鸟穷鸟三青鸟言鸟了鸟服鸟
水鸟乌鸟鵩鸟三鸟羁鸟烟鸟怨鸟暗鸟
花鸟朱鸟海鸟鹏鸟怪鸟留鸟鸮鸟桓山鸟

词语解释:飞鸟  拼音:fēi niǎo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词语解释:白鸟  拼音:bái niǎo
(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诗:“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鹭》:“鷺鷥、丝禽、雪客、舂锄、白鸟。” 陈毅 《中秋》诗:“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
(2).蚊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白鸟,蚊也。 齐桓公 卧於 柏寝 ,谓 仲父 曰:‘吾国富民殷,无餘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悒悒,今白鸟营营,饥而未饱,寡人忧之。’因开翠纱之幬,进蚊子焉。” 清 曹寅 《西轩纳凉口号》之六:“六月此间无白鸟,藤轮随意入 华胥 。”
(3).比喻贪夫、赃吏。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仇兆鳌 注:“白鸟比贪夫,青蝇比谗人。” 宋 苏舜钦 《答子履》诗:“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羣。” 宋 黄庭坚 《卫南》诗:“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词语解释:鱼鸟  拼音:yú niǎo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隋书·隐逸传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 唐 韩愈 《海水》诗:“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参见“ 鱼鸟慕 ”。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 宋 梅尧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词语解释:鱼鸟慕  拼音:yú niǎo mù
鱼慕渊,鸟慕林。比喻隐逸静退之心。《南史·隐逸传上·宗测》:“而今鬢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鸟慕哉。”
词语解释:黄鸟  拼音:huáng niǎo
(1).鸟名。有两说。《尔雅·释鸟》:“皇,黄鸟。” 郭璞 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 郝懿行 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赵幼文 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赋》:“却喜红英犹未落,况闻黄鸟且为懽。”
(2).《诗经·秦风》篇名。《左传·文公六年》:“ 秦伯 任好 卒,以 子车氏 之三子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为殉,皆 秦 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清 姚鼐 《咏古》:“上有《黄鸟》吟,下有寒兔顾。”
(3).《诗·小雅》篇名。《毛诗序》:“黄鸟,刺 宣王 也。” 朱熹 《诗集传》则说是“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
词语解释:青鸟  拼音:qīng niǎo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词语解释:青鴍  拼音:qīng wén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
词语解释:青鸟氏  拼音:qīng niǎo shì
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青鸟氏,司启者也。” 孔颖达 疏:“立春立夏谓之启。此鸟以立春鸣立夏止,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立夏。”
词语解释:青乌  拼音:qīng wū
(1).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 唐 李贤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黄帝 、 青乌 之书也。”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词语解释:青乌  拼音:qīng wū
(1).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 唐 李贤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黄帝 、 青乌 之书也。”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词语解释:好鸟
美丽的鸟
词语解释:宿鸟  拼音:sù niǎo
归巢栖息的鸟。 唐 吴融 《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 苏轼 《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霽横参。”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栏杆空佇立,宿鸟归飞急。”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宿鸟乍归陵树稳,春花初放果园香。”
词语解释:百鸟  拼音:bǎi niǎo
各种禽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天美 禹 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词语解释:水鸟  拼音:shuǐ niǎo
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的鸟类的统称。《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时有鵜鶘或曰秃鶖,集 昌邑王 殿下,王使人射杀之。 刘向 以为水鸟色青,青祥也。”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 孙犁 《白洋淀纪事·芦花荡》:“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词语解释:花鸟  拼音:huā niǎo
(1).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言·读卓吾〈南池〉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2).国画中花鸟画的简称。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画辨》:“ 崔白 多用古格,作花鸟必先作圈綫,劲利如铁丝,填以众采,逼真。”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唐 人花鸟, 边鸞 最为驰誉。大抵精於设色,浓艳如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倪仁吉 山水, 周禧 人物, 李因 、 胡浄鬘 草虫花鸟,皆入妙品。”
词语解释:沙鸟  拼音:shā niǎo
沙滩或沙洲上的水鸟。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二九:“櫂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 宋 王禹偁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明 钱晔 《过江》诗:“浪花作雨汀烟湿,沙鸟迎人水气腥。” 清 张劭 《桐庐道中》诗:“沙鸟随潮集,烟螺带雨昏。”
词语解释:栖鸟  拼音:qī niǎo
(1).栖宿于树上的鸟。 晋 曹摅 《感旧诗》:“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2).归鸟。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一:“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词语解释:高鸟  拼音:gāo niǎo
(1).高飞的鸟。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诗之一:“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神狐善埋搰,高鸟喜回翔。”
(2).比喻信使。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二:“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词语解释:倦鸟  拼音:juàn niǎo
倦飞之鸟。亦以喻倦游之人。 宋 宋庠 《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诗之一:“天长倦鸟没,山晚跛牂回。”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词语解释:禽鸟  拼音:qín niǎo
鸟兽的通称。或单指鸟类。《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 杜预 注:“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虽 燕 越 之异心,在禽鸟而同戚。”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词语解释:越鸟  拼音:yuè niǎo
(1).南方的鸟。《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 李善 注引《韩诗外传》:“《诗》曰:‘ 代 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后因用为思念故乡或故国之典。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徒怀 越 鸟志,眷恋想南枝。” 唐 韩愈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今日 岭 猿兼 越 鸟,可怜同听不知愁。”《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 越 鸟南栖,狐死首丘, 万里 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2).孔雀的别名。 唐 李郢 《孔雀》诗:“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四·孔雀》
词语解释:凤鸟  拼音:fèng niǎo
凤凰。传说中的瑞鸟。《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十:“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词语解释:惊鸟  拼音:jīng niǎo
受惊的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万民不附 商均 ,追就 禹 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离兽起荒蹊,惊鸟纵横去。” 宋 苏过 《飓风赋》:“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词语解释:乌鸟  拼音:wū niǎo
(1).乌鸦之属。《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 郑玄 注:“乌谓卑居鹊之属。” 贾公彦 疏:“卑居雅乌云鹊者,即山鹊卑居之类。” 唐 李郢 《寒食野望》诗:“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2).古称乌鸟反哺,因以喻孝亲之人子。 晋 傅咸 《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於膝下。”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綵衣。” 明 张居正 《谢准假归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祇欲遂乌鸟思亲之念。”
词语解释:朱鸟  拼音:zhū niǎo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沉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词语解释:孤鸟  拼音:gū niǎo
孤单的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睽》:“折若蔽目,不见稚叔,三足孤鸟,远去家室。”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宋 苏轼 《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潘漠华 《人间》:“路上逢不着人,只有些孤鸟,在两山间飞越罢了。”
词语解释:鸣鸟  拼音:míng niǎo
(1).指凤凰。《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鸣鸟,谓凤皇也。”《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鸣鸟蔑闻,《子衿》不作。” 吕延济 注:“鸣鸟,凤也。”
(2).鸣啼的鸟。 南朝 宋 谢惠连 《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 明 夏完淳 《李都尉从军》诗:“流泉清在山,鸣鸟声在林。”
词语解释:玄鸟  拼音:xuán niǎo
(1).燕子。《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 。” 郑玄 笺:“玄鸟,鳦也。”《楚辞·九章·思美人》:“ 高辛 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詒。” 唐 李频 《古意》诗:“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燕》:“燕子,篆文象形。乙者,其鸣自呼也。玄,其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春分十三,玄鸟至,五穀萌芽。”
(2).指鹤。《文选·张衡〈思玄赋〉》:“子有故於玄鸟兮,归母氏而后寧。”旧注:“此假卜者之辞也。玄鸟,谓鹤也。母氏,喻道也。”
(3).乌鸦。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乌,一名孝鸟,一名玄鸟。”
(4).八哥。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人物通称》:“鴝鵒又名玄鸟。”
(5).传说中的古官名。详“ 玄鸟氏 ”。
(6).相传古代 葛天氏 乐八篇之一。《吕氏春秋·仲夏》:“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曰《总万物之极》。” 高诱 注:“上皆乐之八篇名也。”
词语解释:玄鸟氏  拼音:xuán niǎo shì
亦省称“ 玄鸟 ”。 传说上古 少昊 帝时官名。掌春分、秋分。《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皥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歷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 孔颖达 疏:“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分。”《晋书·律历下》:“乃自 少昊 ,则玄鸟司分。”
词语解释:鸷鸟  拼音:zhì niǎo
(1).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孙子·势》:“鷙鸟之疾,至于毁折者,势也。” 唐 杜甫 《醉歌行》:“驊騮作驹已汗血,鷙鸟举翮连青云。” 元 刘永之 《江滨小警胡居敬助教来访雨中有述》诗:“慈乌低避雨,鷙鸟急衝寒。”
(2).燕的别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燕》:“鷰,一名神女,一名天女,一名鷙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燕》:“能制海东青鶻,故有鷙鸟之称。”
词语解释:凡鸟  拼音:fán niǎo
(1).普通的鸟。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褻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廐之下乘也。” 宋 曾巩 《鸿雁》诗:“性殊凡鸟自知时,飞不乱行聊渐陆。”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全不学凡鸟奔驰日夜劳,也不受人世弓和缴。他是守清虚,爱寂寥。”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凤又舞,凰又唱,一群的凡鸟,自天外来观葬。”
(2).“凤”的拆字。借指庸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 后来,值 康 不在, 喜 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喜 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按,《说文》:“凤,神鸟也……从鸟,凡声。”拆开来就是“凡鸟”。这是 吕安 对 嵇喜 的讽刺。 喜 , 康 兄。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3).隐指“凤”字。《红楼梦》第五回:“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词语解释:虫鸟  拼音:chóng niǎo
(1).指蛇和鸟。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在虫鸟其尚尔,况三才之令人。”
(2).泛指昆虫和鸟类。 宋 欧阳修 《答圣俞莫饮酒》诗:“花开木落虫鸟悲,四时百物乱我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国玺》:“﹝玉印﹞面有篆文八,刻画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龙鱼之状。”
(3).即虫书。《隋书·经籍志一》:“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
(4).泛指文字。 宋 梅尧臣 《送宣州签判马屯田》诗:“联诗姓何名已失,板蠹粉落虫鸟踪。”参见“ 虫书 ”。
词语解释:虫书  拼音:chóng shū
(1). 秦 八体书之一。 王莽 变八体为六体。又名鸟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 颜师古 注:“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也。” 清 叶襄 《禹陵》诗:“窆石虫书古,穹碑鸟篆工。”参阅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2).谓虫蚀过的痕迹像文字。 唐 杜甫 《湘夫人祠》诗:“虫书玉佩蘚,燕舞翠帷尘。” 仇兆鳌 注:“虫蚀如字书。” 唐 乔知之 《长信宫中树》诗:“餘花鸟弄尽,新叶虫书遍。”
词语解释:时鸟  拼音:shí niǎo
应时而鸣的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凯风发而时鸟讙,微波动而水虫鸣。”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余﹞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復欢然有喜。” 晋 陆机 《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词语解释:寒鸟  拼音:hán niǎo
寒天的鸟;受冻的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晋 陆机 《苦寒行》:“阴云兴巖侧,悲风鸣树端,不覩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唐 韦应物 《同越琅琊山》诗:“餘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桂树老僧亡。” 宋 梅尧臣 《过鸣雁城》诗:“代谢随秋草,英灵化死灰,我来空咏古,寒鸟有餘哀。”
词语解释:鵩鸟  拼音:fú niǎo
(1).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 汉 贾谊 《鵩鸟赋》序:“ 谊 为 长沙王 傅,三年,有鵩鸟飞入 谊 舍。”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秋鹰迸逐霜鶻远,鵩鸟护巢当昼啼。” 宋 苏轼 《和陶使都经钱溪》:“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2).比喻奸佞。 宋 曾肇 《上王荆公墓》诗:“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
(3).《鵩鸟赋》的省称。《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 晋 梅陶 《鵩鸟赋序》:“余既遭 王敦 之难,遂见忌,録居于 武昌 。其秋有野鸟入室,感 贾谊 《鵩鸟》,依而作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贾谊 《鵩鸟》,致辨於情理。” 宋 惠洪 《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之三:“凭栏试诵《鵩鸟》文, 洛阳 少年亦翘楚。”
词语解释:海鸟  拼音:hǎi niǎo
在海岛上或海边生长、栖息的鸟类。《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於 鲁 东门外三日, 臧文仲 使国人祭之。” 晋 张华 《鹪鹩赋》:“海鸟鶢鶋,避风而至。” 唐 李白 《赠任城卢主簿潜》诗:“海鸟知天风,窜自 鲁 郊东。” 陈福北 《祖国南海上的明珠--西沙群岛》:“那里的树林栖息着数以千万计的各种海鸟。”
词语解释:云鸟  拼音:yún niǎo
(1).相传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少皞氏 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后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诏》:“云鸟殊世,文质异时。” 唐 房晋 《对词标文苑科策》:“自 风 姜 御辩之始,树以后王君公;云鸟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师长。”
(2).云和鸟。 宋 欧阳修 《会峰亭》诗:“野鸟窥我醉,谿云留我眠……醉醒各任物,云鸟徒留连。”
(3).高飞的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诗:“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宋 苏轼 《赠杜介》诗:“应真飞锡过,絶磵度云鸟。”
(4).比喻隐士。 五代 齐己 《经费徵君旧居》诗:“高眠当圣代,云鸟未为孤。”
词语解释:笼鸟  拼音:lóng niǎo
养在笼子里供玩赏的鸟,如红点颏、鹦鹉、画眉等
词语解释:度鸟  拼音:dù niǎo
指飞鸟。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檣。” 唐 李白 《代别情人》诗:“天涯有度鸟,莫絶瑶华音。”
词语解释:蜀鸟  拼音:shǔ niǎo
指杜鹃。相传为古 蜀 帝 杜宇 所化,故称。 唐 杜荀鹤 《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 蜀 鸟春同苦,叫雪 巴 猿昼共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 蜀 鸟,衔结到君旁。’”
词语解释:阳鸟  拼音:yáng niǎo
(1).鸿雁之类候鸟。《书·禹贡》:“ 彭蠡 既猪,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鴈之属。” 孔颖达 疏:“此鸟南北与日进退,随阳之鸟,故称阳鸟。” 唐 梁献 《王昭君》诗:“一闻阳鸟至,思絶 汉 宫春。”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二:“ 秦望 云空阳鸟散, 冶山 天远朔风迴。” 王蘧常 汇注:“《书·禹贡》伪 孔 传云:‘阳鸟,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2).指鹤。《说郛》卷十五引 南朝 宋 浮丘公 《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
词语解释:翠鸟  拼音:cuì niǎo
鸟名。头大,体小,嘴强而直。羽毛以翠绿色为主。生活在水边,吃鱼虾等。在我国分布甚广。
词语解释:金鸟  拼音:jīn niǎo
(1).指古代 吐蕃 等少数民族报急的使者。 唐 白居易 《城盐州》诗:“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羣臣。” 苏仲翔 注:“《新唐书·吐蕃传上》:‘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百里一驛,有急兵,驛人臆前加银鶻,甚急,鶻益多。使者上马如飞,号为鸟使。’”
(2).对飞鸟的美称。 唐 鲍溶 《郊天回》诗:“金鸟赦书鸣九夜,玉山寿酒舞千宫。”
词语解释:穷鸟  拼音:qióng niǎo
(1).无处可栖的鸟。比喻处境困穷的人。 汉 赵壹 《穷鸟赋》:“有一穷鸟,戢翼原野。” 明 汤显祖 《紫钗记·狂朋试喜》:“三人中你到有了凤凰巢,俺二人居然穷鸟。”
(2).笼中之鸟。参见“ 穷鸟触笼 ”。
词语解释:穷鸟触笼  拼音:qióng niǎo chù lóng
比喻处困境而挣扎不脱。《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絶,百计奔衝,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词语解释:三鸟  拼音:sān niǎo
古代神话中 西王母 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 郭璞 注:“皆 西王母 所使也。” 汉 刘向 《九叹·忧苦》:“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洪兴祖 补注:“三鸟, 王母 使者。” 南朝 梁 江淹 《陆平原羁宦》诗:“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唐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诗:“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词语解释:鹏鸟  拼音:péng niǎo
喻指高才。 宋 韩维 《哭苏子美》诗之一:“未起蛟龙卧,俄缠鹏鸟悲。”
词语解释:征鸟  拼音:zhēng niǎo
远飞的鸟。指鹰隼等猛禽。《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 孔颖达 疏:“征鸟,谓鹰隼之属也。”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警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一说指雁。《吕氏春秋·季冬》:“征鸟厉疾。” 陈奇猷 校释:“征当读‘出征’之征。征鸟即指鴈言。”
词语解释:鸾鸟  拼音:luán niǎo
传说中的神鸟、瑞鸟。《山海经·西山经》:“﹝ 女牀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鸟,见则天下安寧。”《楚辞·九章·涉江》:“鸞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鸞、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而乃鹊桥欲渡,银汉云遮,鸞鸟纔鸣, 女牀 雨泣。”
地名。 汉 代 武威郡 有 鸾鸟县 ,在今 甘肃省 武威县 南。《汉书·地理志下》:“﹝ 武威郡 ﹞ 鸞鸟 。” 王先谦 补注:“《旧唐志》 鸞鸟 读曰鸛雀。”《后汉书·段熲传》:“ 熲 復追击於 鸞鸟 。” 李贤 注:“鸟音爵,县名,属 武威郡 ,故城在今 凉州 昌松县 北也。”
词语解释:迷鸟  拼音:mí niǎo
由于狂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偶尔飞离正常栖息地而到另一地区栖息的鸟。 汉 枚乘 《七发》:“朝则鸝黄鳱鴠鸣焉,暮则羈雌迷鸟宿焉。”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宋 王安石 《半山即事》诗之六:“小桥风露扁舟月,迷鸟覊雌竟往来。”
词语解释:客鸟  拼音:kè niǎo
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晋 王赞 《杂诗》:“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唐 鲍溶 《鸣雁行》:“ 江 南羽族本不少,寧得网罗此客鸟?” 唐 顾况 《海鸥咏》:“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词语解释:陇鸟  拼音:lǒng niǎo
指鹦鹉。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陇鸟悲丹觜,湘兰怨紫茎。” 宋 欧阳修 《鹦鹉螺》诗:“陇鸟回头思故乡,美人清歌蛾眉扬。”参见“ 陇客 ”。
词语解释:陇客  拼音:lǒng kè
鹦鹉。多产于 陇西 ,故称。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白鹦鹉》:“雪衣应不妬,陇客幸相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鹦鹉》﹝释名﹞引 熊太右 曰:“ 师旷 谓之乾皋, 李昉 呼为陇客。”
词语解释:语鸟  拼音:yǔ niǎo
(1).会说话的鸟。如鹦鹉、八哥之类。 唐 无名氏 《李德裕营平泉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时有题诗》:“ 陇 右诸侯供语鸟, 日南 太守送名花。”
(2).指鸟鸣。 宋 陈师道 《绝句》之二:“丁寧语鸟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词语解释:翔鸟  拼音:xiáng niǎo
飞鸟。《风后握奇经》:“以天地前衝为虎翼,天地后衝为飞龙,风为蛇蟠,云为翔鸟。”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鱼潜緑水,翔鸟薄天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词语解释:三青鸟  拼音:sān qīng niǎo
(1).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清 王夫之 《九昭》:“介三青鸟以先鸣兮,诛凤凰於 西母 。”
(2).借指使者。 唐 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词语解释:羁鸟  拼音:jī niǎo
犹笼鸟。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羈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宋 晁补之 《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之二:“羈鸟翔别林,归云抱孤巘。”
词语解释:怪鸟  拼音:guài niǎo
(1).奇异的鸟。《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至於 旄山 之尾,其南有谷曰 育遗 ,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唐 韩愈 《永贞行》:“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羣飞夜扑灯。”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四:“双泪何辞湿阶墄,罗平怪鸟正纷紜。”
(2).指鵩鸟。比喻不祥之人。语本 汉 贾谊 《鵩鸟赋》序:“ 谊 为 长沙王 傅,三年,有鵩鸟飞入 谊 舍,止於坐隅。鵩似鴞,不祥鸟也。”《晋书·孙盛传》:“ 盛 与 温 牋,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採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鸇搏击之用,徘徊 湘 川 ,将为怪鸟。”
词语解释:赤鸟  拼音:chì niǎo
(1).赤色的鸟。由赤色云气聚成,古代以为不祥之兆。详“ 赤鸟夹日 ”。
(2).赤色的鸟。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 周 之 岐 社。”
(3).赤色的鸟。用为时令(表示夏天)、方位(表示前方、南方)的标识或象征。《鹖冠子·天权》:“取法於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玄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鉤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
(4).萤的别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动物三》:“白鸟之为蚊,赤鸟之为萤也,皆以大名小者也。”
词语解释:赤鸟夹日  拼音:chì niǎo jiā rì
《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后因以“赤鸟夹日”为不祥之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有鸣鹊来在閤屋上”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赤鸟夹日,殃在 荆楚 。”
词语解释:逐鸟  拼音:zhú niǎo
驱赶飞鸟。《晏子春秋·谏上二四》:“ 景公 射鸟,野人骇之。公怒,令吏诛之。 晏子 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已来,弛鸟兽之禁,无以苛民也。’”后以此为典实。 唐 苏倇《对投诸僰寄判》:“伺行父之逐鸟,岂殆庶乎;徵 楚 子之夺牛,理固深也。”
词语解释:妖鸟  拼音:yāo niǎo
怪鸟。 唐 韦应物 《杂体》诗之二:“古宅集祅鸟,羣号枯树枝。” 唐 刘禹锡 《秋萤引》:“撮蚊祅鸟亦夜飞,翅如车轮人不见。”
词语解释:沤鸟  拼音:ōu niǎo
即鸥鸟。沤,通“ 鸥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
词语解释:思鸟  拼音:sī niǎo
思侣之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二:“亹亹孤兽骋,嚶嚶思鸟吟。”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诗》:“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词语解释:风鸟  拼音:fēng niǎo
(1).占术的一种。 元 吴莱 《范氏莛篿卜法序》:“ 蠡 种 之能有以尽乎具术也,予尝考之,大抵本出於太一六壬、玄女遁甲、风鸟云气之道。”参见“ 风角 ”。
(2).即极乐鸟。参见“ 极乐鸟 ”。
词语解释:风角  拼音:fēng jiǎo
(1).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后汉书·郎顗传》:“父 宗 ,字 仲绥 ,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筭、六日七分。” 李贤 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己亥,帝自 晋阳 奉太后还 鄴 ,至 紫阳 ,遇大风。舍人 魏僧伽 习风角,奏言:‘即时当有暴逆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有一术士,号 富春子 ,善风角鸟占, 贾似道 招之,欲试其术,问以来日之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郑成功 据 臺湾 时,有 粤 东异僧泛海至,技击絶伦,袒臂端坐,斫以刃,如中铁石;又兼通壬遁风角。”
(2).角笛声。 唐 贾岛 《行次汉上》诗:“ 汉 主庙前 湘水 碧,一声风角夕阳低。” 明 何景明 《十月一日》诗之二:“暮灯喧巷哭,风角起边愁。”
词语解释:极乐鸟  拼音:jí lè niǎo
鸟名。羽毛美丽,雄的翼下两侧有很长的绒毛,尾部中央有一对长羽。边叫边飞舞,声音动听。产于 伊里安岛 一带。为世界著名的观赏鸟。也叫风鸟。
词语解释:啄木鸟  拼音:zhuó mù niǎo
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
词语解释:言鸟  拼音:yán niǎo
能模仿人语的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钟繇 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牙兽屈膝,言鸟告欢。”《文选·左思〈蜀都赋〉》:“皛貙氓於葽草,弹言鸟於森木。” 刘逵 注:“言鸟,鸚鵡之属。”
词语解释:烟鸟  拼音:yān niǎo
亦作“烟鸟”。 烟雾中的鸟。 唐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进士不至》诗:“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唐 温庭筠 《西江上送渔父》诗:“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烟鸟便成家。” 宋 陆游 《秋夜》诗:“烟鸟宿沙际,露萤明草根。”
词语解释:留鸟  拼音:liú niǎo
动物学名词。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而不因季节不同而迁徙的鸟,如画眉、喜鹊等。相对于候鸟而言。
词语解释:比翼鸟  拼音:bǐ yì niǎo
(1).传说中的一种鸟。《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鶼鶼。” 郭璞 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史记·封禅书》:“西海致七翼之鸟。” 司马贞 索隐:“《山海经》云:‘ 崇吾之山 有鸟,状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古代常以比喻恩爱夫妻。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鲁迅 《准风月谈·谈蝙蝠》:“有情的愿作比翼鸟儿。”
(2).比喻形影不离的朋友。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词语解释:蜚鸟  拼音:fēi niǎo
飞鸟。《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 孙诒让 间诂:“蜚与飞通。”《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虽有彊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纵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
词语解释:瑞鸟  拼音:ruì niǎo
象征吉祥之鸟,如鸾、凤等。《禽经》:“鸞,瑞鸟,一曰鸡趣。” 张华 注:“鸞者凤鸟之亚……《礼斗仪》曰:‘天下太平安寧则见。’”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向 上言:‘鴟梟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
词语解释:苍鸟  拼音:cāng niǎo
(1).指鹰。《楚辞·天问》:“苍鸟羣飞,孰使萃之?” 王逸 注:“苍鸟,鹰也。”
(2).指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出 狄泉 之苍鸟,起 横江 之困兽。” 倪璠 注引 王隐 《晋书》:“ 董养 字 仲道 , 太始 初,到 洛 下干禄求荣。 永嘉 中, 洛城 东北角 步广里 中地陷,中有二鹅,苍者飞去,白者不能飞…… 养 闻,嘆曰:‘昔 周 时所盟会 狄泉 ,此地也。’”
词语解释:能言鸟  拼音:néng yán niǎo
即鹦鹉。或以为即秦吉了。《汉书·武帝纪》:“夏,马生 余吾 水中, 南越 献驯象、能言鸟。” 颜师古 注:“即鸚鵡也。” 王先谦 补注:“所谓能言鸟,即吉了也。” 唐 白居易 《秦吉了》诗:“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鷄燕之冤苦?” 陈原 《社会语言学》2.2:“尽管能言鸟唠叨个不停,其实这只是它的发声器官的一种重复动作,而不是伴随着思维过程去进行交际的。”
词语解释:伤鸟  拼音:shāng niǎo
受过箭伤的鸟。 唐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之四:“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参见“ 伤禽 ”。
词语解释:伤禽  拼音:shāng qín
受过箭伤的鸟。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唐 刘禹锡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凄然继和兼寄安平》诗:“宿草恨长在,伤禽飞尚迟。”参见“ 伤弓之鸟 ”。
词语解释:伤弓之鸟  拼音:shāng gōng zhī niǎo
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於虚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着头,只顾走。” 赵本夫 《卖驴》:“此时, 孙三 老汉犹如‘伤弓之鸟,落于虚发’,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了!”
词语解释:枭鸟  拼音:xiāo niǎo
比喻恶人或逆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那 乌衣巷 不姓 王 , 莫愁湖 鬼夜哭, 凤凰臺 栖梟鸟。” 周咏 《感怀》诗之二:“大地飞鸣尽梟鸟,何年重见凤鸞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不孝的枭鸟给脸不要脸!不听话,给我滚蛋!”
词语解释:了鸟  拼音:le niǎo
(1).悬物貌。见 翟灝 《通俗编·身体》。引伸为颠倒,不整齐。《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分 襄阳郡 之 鄀叶县 属 义阳郡 ” 裴松之 注引《魏略》:“今陛下既尊羣臣……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前后辈》:“衣冠了鸟,芙裳萝带,不堪褻侍贵人。”
(2).门窗上的金属搭扣。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锁门金了鸟,展幛玉鸦叉。” 冯浩 注引 何焯 曰:“了鸟即屈戌,今北方语犹然。” 清 朱彝尊 《戏效香奁体二十六韵》:“轩牕开了鸟,洞壑隐空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孙叶飞 先生夜宿山家,闻了鸟丁东声。”
词语解释:怨鸟  拼音:yuàn niǎo
杜鹃的别名。《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清 李邺嗣 《杜鹃行》:“ 巫山 迢遥隔万里,怨鸟一声空裂耳。”
词语解释:鸮鸟
猫头鹰
词语解释:义鸟  拼音:yì niǎo
鸟媒。用来引诱同类的鸟。《文选·潘岳〈射雉赋〉》:“伊义鸟之应敌,啾擭地以厉响。” 徐爰 注:“义鸟,媒也。为之致敌,故名曰义。” 张铣 注:“义鸟,媒雉也。”
词语解释:梦鸟  拼音:mèng niǎo
《晋书·文苑传·罗含》:“ 含 幼孤……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説之。 朱氏 曰:‘鸟有文彩,汝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因以“梦鸟”喻诗文才思之富。 唐 骆宾王 《初秋登司马楼宴得同字》诗:“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诗:“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词语解释:丹鸟  拼音:dān niǎo
(1).凤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来杀我壻”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 文王 受命,丹鸟衔书。”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天降丹鸟,既序《孝经》; 河 出应龙,乃弘《周易》。”
(2).鷩雉。详“ 丹鸟氏 ”。
(3).萤的异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丹良……一名丹鸟。” 唐 骆宾王 《萤火赋》:“伊玄功之播气,有丹鸟之赋象。”
词语解释:丹鸟氏  拼音:dān niǎo shì
传说上古帝王 少皞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玄鸟氏 司分者也, 伯赵氏 司至者也, 青鸟氏 司启者也, 丹鸟氏 司闭者也。” 杜预 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 孔颖达 疏:“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故以名官,使之主立秋立冬也。”
词语解释:匹鸟  拼音:pǐ niǎo
成对的鸟。特指鸳鸯。《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 毛 传:“鸳鸯,匹鸟。” 郑玄 笺:“匹鸟,言其止则相耦,飞则为双,性驯耦也。” 晋 陆机 《燕歌行》:“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鸳鸯》:“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其一思而死。故谓之匹鸟也。”《醒世姻缘传》引起:“关关匹鸟下河洲, 文后 当年应好逑。”
词语解释:祭鸟  拼音:jì niǎo
(1).鹰杀鸟而陈之若祭。《逸周书·时训》:“处暑之日,鹰乃祭鸟。” 朱右曾 校释:“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 郑玄 注:“鹰祭鸟者,将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后不必尽食。” 孔颖达 疏:“谓鹰欲食鸟之时,先杀鸟而不食,与人之祭食相似。犹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云示有先也。”
(2).喻指围敌不歼。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况復 高庙 上书,小车而对 汉王 ; 聊城 祭鸟,长兵而驱 燕 将。”
词语解释:离鸟  拼音:lí niǎo
(1).失群之鸟。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孤兽思故藪,离鸟悲旧林。”
(2).指蛮蛮。又名比翼鸟。传说状如凫而一翼一目,两鸟相并,才能飞翔。《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郭璞 注:“比翼鸟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飞,《尔雅》作鶼鶼鸟也。”因指雌雄同栖之鸟。 清 曹寅 《孔雀》诗:“离鸟爱其尾,弄影晴堦前。”
词语解释:吞鸟  拼音:tūn niǎo
《晋书·文苑传·罗含》:“﹝ 罗含 ﹞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起惊説之。 朱氏 (其母)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即用为文思灿然之典。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才过吞鸟之声,德迈怀皎之智。” 唐 李瀚 《蒙求》诗:“ 罗含 吞鸟, 江淹 梦笔。”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
词语解释:服鸟  拼音:fú niǎo
鸟名。鵩鸟。又名山鸮。夜鸣,声恶,古人以为不祥之鸟。服,通“ 鵩 ”。 汉 王充 《论衡·指瑞》:“ 贾谊 为 长沙 太傅,服鸟集舍。” 唐 李群玉 《读〈贾谊传〉》诗:“已齐生死理,服鸟莫为灾。”
词语解释:暗鸟  拼音:ān niǎo
指归宿之鸟。 唐 白居易 《竹枝词》:“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词语解释:桓山鸟  拼音:huán shān niǎo
《孔子家语·颜回》:“ 回 闻 桓山 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离别的痛苦。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 桓山 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
共24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