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末字词组
乌鸢纸鸢鸱鸢鸣鸢雕鸢断鸢啸鸢 
飞鸢跕鸢鱼鸢风鸢枭鸢木鸢  

词语解释:乌鸢  拼音:wū yuān
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庄子·列御寇》:“ 庄子 将死,弟子欲厚葬之……曰:‘吾恐乌鳶之食夫子也。’” 前蜀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阵前鼙鼓晴应响,城上乌鳶饱不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拟一絶云:‘ 汉 将讨 楼兰 ,旗荡朔云破。战鼓半天声,乌鳶已相贺。’”
词语解释:飞鸢  拼音:fēi yuān
(1).飞翔的鸢。《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鳶砧砧堕水中。”
(2).古代的飞行器。《列子·汤问》:“夫 班输 之云梯, 墨翟 之飞鳶,自谓能之极也。”
词语解释:纸鸢  拼音:zhǐ yuān
俗称鹞子。用细竹为骨,扎成鸟形,以纸或薄绢蒙糊其上,斜缀以线,可以引线乘风而上。亦有作蝴蝶、蜈蚣、美人、星、月等状者。纸鸢在古代曾被用于军事通讯,相传为 汉 韩信 所作。 五代 李邺 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又称风筝。后民间多用作春季室外娱乐之具。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七:“有鸟有鸟羣纸鳶,因风假势童子牵。”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清 赵翼 《观回人绳技》诗:“彩虹影挂寥空高,纸鳶线入青冥窄。” 袁鹰 《悲欢·飞》:“到春天,还有五颜六色、千形百状的纸鸢:蝴蝶、苍鹰、公鸡、猫头鹰……。”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纸鸢》、 明 陈沂 《询蒭录·风筝》
词语解释:跕鸢  拼音:dié yuān
《后汉书·马援传》:“封 援 为 新息侯 ,食邑三千户。 援 乃击牛釃酒,劳饗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 少游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当吾在 浪泊 、 西里 閒,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鳶跕跕墯水中,卧念 少游 平生时语,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气之盛,虽鸢鸟亦难以飞越而堕落。后引以为典,多喻指艰难与险阻。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临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双立节旄,远过跕鳶之水。”《宋史·外国传四·交阯》:“矧兹跕鳶之隅,克修设羽之贡。”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羈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 清 赵翼 《猛卯》诗:“跕鳶堕水寻常事, 浪泊 区区岂足夸。”
词语解释:鸱鸢  拼音:chī yuān
亦作“鵄鳶”。 即鸱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秽鵄鳶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 钱振伦 注:“鳶,鴟也。” 唐 韦应物 《鸢夺巢》诗:“野鹊野鹊巢林梢,鴟鳶恃力夺鹊巢。” 明 王廷陈 《咏怀》:“民食美芻豢,鴟鳶甘臭陈。”参见“ 鴟鸟 ”。
词语解释:鸱鸟  拼音:chī niǎo
指鹞鹰。 唐 杜甫 《北征》诗:“鴟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词语解释:鱼鸢  拼音:yú yuān
见“ 鱼跃鳶飞 ”。
词语解释:鱼跃鸢飞  拼音:yú yuè yuān fēi
语出《诗·大雅·旱麓》:“鳶飞戾天,鱼跃于渊。” 毛 传:“言上下察也。”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 大王 、 王季 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鳶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鳶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清 魏源 《〈诗比兴笺〉序》:“﹝夫子﹞与 赐 商 言《诗》,切磋绘事,告往知来:是则鱼跃鳶飞,天地间形形色色,莫非诗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鳶飞入兴么。”亦省作“ 鱼鳶 ”。 明 李东阳 《题画》诗之二:“世间飞走各有性,诗人自古歌鱼鳶。”
词语解释:鸣鸢  拼音:míng yuān
(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 孔颖达 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 李贤 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
(2).鹞鹰。 汉 刘桢 《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词语解释:风鸢
风筝。《新唐书·藩镇传·田悦》:“ 伾 急,以纸为风鳶,高百餘丈,过 悦 营上, 悦 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 明 朱茂曙 《秦淮河春游即事》诗:“儿童也爱晴明好,纸翦风鳶各一群。” 清 厉鹗 《徐州舟行纪事》诗:“又如放风鳶,线断偶然续。”
词语解释:雕鸢  拼音:diāo yuān
(1).雕和鸢。均为凶猛贪残的禽类。《诗·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飞戾天” 毛 传:“鶉,鵰也。鵰鳶,贪残之鸟也。”
(2).比喻凶残的人。《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贼弃甲而来復,肆觜距之鵰鳶。”
词语解释:枭鸢  拼音:xiāo yuān
泛指鸷鸟。 唐 孟郊 《饥雪吟》:“将补鸞凤巢,不与梟鳶并。”
词语解释:断鸢  拼音:duàn yuān
断线风筝。鳶,指鸢形的风筝。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飘落他乡似断鳶,春阳不繫 秣陵 船。”
词语解释:木鸢  拼音:mù yuān
传说古代木制的形状像鸢的飞行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 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如木鳶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唐 孙广 《啸旨·古木鸢》:“古木鳶,古之善啸者闻而写之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词语解释:啸鸢  拼音:xiào yuān
澳大利亚产的一种小型的食鱼鸢( Haliastur sphenurus ),与栗鸢有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