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鸳鸯 拼音:yuān yāng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唐孙华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目夜长愁。”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词语解释:鸳鸯剑 拼音:yuān yāng jiàn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词语解释:鸳鸯阵 拼音:yuān yāng zhèn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词语解释:鸳鹭 拼音:yuān lù
(1).鸳鸯和鹭鷥。 唐 杜甫 《暮春》诗:“暮春鸳鷺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宋 米芾 《阮郎归·海岱楼与客酌别作》词:“双双鸳鷺戏苹洲,几行烟柳柔。”
(2).鹓鹭。比喻朝臣。 唐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诗:“壶觴开雅宴,鸳鷺眷相随。”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太宗 曰:‘卿状元及第,朕用卿作宰相,今日可谓荣归乡里。’因有诗曰:满朝鸳鷺醉中别,万里烟霄游子归。”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兵》:“閫外拥貔貅,殿上趋鸳鷺。”参见“ 鸳鷺行 ”。
词语解释:鸳鹭行 拼音:yuān lù xíng
比喻朝官的行列。鵷和鹭止有班,立有序,故称。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之五:“不息豺狼鬭,空惭鸳鷺行。” 唐 白居易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诗:“寄跡鸳鷺行,归心鸥鹤羣。”亦省作“ 鸳行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为报鸳行旧,鷦鷯在一枝。” 唐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佇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元老留司卧 雒阳 ,諫官通理輟鸳行。”词语解释:鸳瓦 拼音:yuān wǎ
即鸳鸯瓦。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密邇 平阳 接 上兰 , 秦 楼鸳瓦 汉 宫盘。” 南唐 冯延巳 《寿山曲》词:“鸳瓦数行晓日,鸞旂百尺春风。” 清 曹寅 《十六夜登虎丘作》诗之一:“树杪浮鸳瓦,罘罳望处明。”参见“ 鸳鸯瓦 ”。
词语解释:鸳鸯瓦 拼音:yuān yāng wǎ
指成对的瓦。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蛛屋。”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词语解释:鸳行 拼音:yuān háng
见“ 鸳鷺行 ”。
词语解释:鸳鹭行 拼音:yuān lù xíng
比喻朝官的行列。鵷和鹭止有班,立有序,故称。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之五:“不息豺狼鬭,空惭鸳鷺行。” 唐 白居易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诗:“寄跡鸳鷺行,归心鸥鹤羣。”亦省作“ 鸳行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为报鸳行旧,鷦鷯在一枝。” 唐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佇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元老留司卧 雒阳 ,諫官通理輟鸳行。”词语解释:鸳鸾 拼音:yuān luán
(1).鵷与鸾。皆凤属。《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鸞济济,鸟兽蹌蹌。”
(2).比喻贤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鸞接翼,杞梓成阴。” 范祥雍 校注:“鸳与鵷通。鸳、鸞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唐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鸞。”
(3).比喻朝官、同僚。 唐 裴翻 《和主司王起》:“云霄幸接鸳鸞盛,变化欣同草木荣。” 唐 韩偓 《梦中作》诗:“紫宸初启列鸳鸞,直向龙墀对揖班。”
(4).指情侣。 明 王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鸞。”
(5). 汉 宫殿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后宫则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鸞 。”《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金沟朝 灞 滻 ,甬道入 鸳鸞 。” 李善 注:“ 潘岳 《关中记》曰:‘ 未央殿 东有 鸳鸞殿 。’”词语解释:鸳衾 拼音:yuān qīn
(1).绣有鸳鸯的被子。亦指夫妻共寝的被子。 唐 钱起 《长信怨》诗:“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倚枕覆鸳衾,隔帘鶯百囀,感君心。” 清 李渔 《十二楼·拂云楼》第五回:“ 能红 也肯托熟,随他解带宽衣,并无推阻,同入鸳衾。”
(2).指一种特制的阔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鸳衾》:“ 孟蜀主 一锦被,其濶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餘锦则拥覆于肩,此之谓鸳衾也。”词语解释:鸳被 拼音:yuān bèi
见“ 鸳鸯被 ”。
词语解释:鸳鸯被 拼音:yuān yāng bèi
绣有鸳鸯的锦被。为夫妻共寝之用。《西京杂记》卷一:“鸳鸯被,鸳鸯襦,鸳鸯褥。” 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牀。”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四折:“我把这鸳鸯被儿铺在牀上,我推吃酒去,他见这鸳鸯被自然知道了也。”亦省作“ 鸳被 ”。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 雁门 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元 商衟 《风入松》套曲:“倦将鸳被舒,愁把黛眉蹙。”词语解释:鸳鸿 拼音:yuān hóng
(1).鵷鶵和鸿雁。比喻贤人。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仇兆鳌 注:“鸳小鸿大,两物不伦,当作鵷鸿。《庄子》:‘鵷鶵发於南海,飞於北海。’此与鸿飞冥冥,举翅摩天者正相类。”鸳,一本作“ 鵷 ”。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鸳鸿待侣飞清禁,山水缘情住外州。”
(2).比喻同僚。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一:“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清白成家计,操修达圣聪。即徵归家闕,清秩冠鸳鸿。”词语解释:鸳鸯浦 拼音:yuān yāng pǔ
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前蜀 毛文锡 《中兴乐》词:“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鸞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西帝宸游飞翠盖,拥出三千宫女。絳綵娇春,铅华炫昼,占断鸳鸯浦。” 清 李渔 《十二楼·鹤归楼》第二回:“浪踞温柔乡,横截鸳鸯浦。使君父朋友想望而不能得者,一旦攘为己有,三过分也。”词语解释:鸳鹭行 拼音:yuān lù xíng
比喻朝官的行列。鵷和鹭止有班,立有序,故称。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之五:“不息豺狼鬭,空惭鸳鷺行。” 唐 白居易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诗:“寄跡鸳鷺行,归心鸥鹤羣。”亦省作“ 鸳行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为报鸳行旧,鷦鷯在一枝。” 唐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佇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元老留司卧 雒阳 ,諫官通理輟鸳行。”词语解释:鸳枕 拼音:yuān zhěn
见“ 鸳鸯枕 ”。
词语解释:鸳鸯枕 拼音:yuān yāng zhěn
绣有鸳鸯的枕头。为夫妻所用。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燻。” 宋 晁端礼 《鹧鸪天》词:“晓来苔上拾残英,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餘香入梦清。” 郁达夫 《题〈杨妃醉卧图〉》诗:“海上有仙山,梦压鸳鸯枕。”亦省称“ 鸳枕 ”。 唐 杨衡 《咏春色》:“夕迷鸳枕上,朝漫綺弦中。”《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并连鸳枕,如双双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对对春蚕作茧。”《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对银灯,独自斜把鸳枕靠,暗自伤悼。”词语解释:鸳侣 拼音:yuān lǚ
(1).比喻同僚。 唐 李端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诗:“卧草同鸳侣,临池似 虎溪 。” 唐 罗隐 《上太常房博士启》:“其后某则困躓於龙津,博士则徊翔於鸳侣。”
(2).鸳鸯侣的省称。 宋 周邦彦 《尉迟杯·离恨》词:“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鸳侣。” 柳亚子 《浣溪沙·十月二十八日偕雁冰等泛舟游阳朔翌日乘汽车返记事得两阙》词:“并枕联茵人似鯽,疏星缺月野无庞,几家鸳侣总成双。”词语解释:鸳鸯被 拼音:yuān yāng bèi
绣有鸳鸯的锦被。为夫妻共寝之用。《西京杂记》卷一:“鸳鸯被,鸳鸯襦,鸳鸯褥。” 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牀。”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四折:“我把这鸳鸯被儿铺在牀上,我推吃酒去,他见这鸳鸯被自然知道了也。”亦省作“ 鸳被 ”。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 雁门 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元 商衟 《风入松》套曲:“倦将鸳被舒,愁把黛眉蹙。”词语解释:鸳鸯侣 拼音:yuān yāng lǚ
比喻夫妻。 唐 温庭筠 《偶游》诗:“与君便是鸳鸯侣,休向人间觅往还。” 元 王元和 《小桃红·题情》套曲:“我一从儿见了那箇妖嬈,他便和咱燕鶯期,凤鸞交,鸳鸯侣,只引的蜂蝶儿闹也。”《檮杌闲评》第二二回:“这正是:十年拆散鸳鸯侣,今日重逢锦綉窝。”词语解释:鸳甃 拼音:yuān zhòu
用对称的砖瓦砌成的井壁。亦借指井。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明 屠隆 《綵毫记·长安豪饮》:“心中隐忧,看五侯甲第连鸳甃。总难提赤凤宫中,且相将緑蚁壚头。” 清 纳兰性德 《金菊对芙蓉·上元》词:“正 上林 雪霽,鸳甃晶莹。”词语解释:鸳鸯锦 拼音:yuān yāng jǐn
(1).织有华丽鸳纹的彩锦。 唐 刘禹锡 《浪淘沙》词:“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2).指绣有鸳鸯的锦被。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宋 秦观 《菩萨蛮》词:“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幃泪湿鸳鸯锦。”词语解释:鸳帐 拼音:yuān zhàng
见“ 鸳鸯帐 ”。
词语解释:鸳鸯帐 拼音:yuān yāng zhàng
绣有鸳纹的帐帏。夫妻或情人的寝具。 唐 杜牧 《送人》诗:“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宋 晁端礼 《雨中花》词:“荳蔻梢头,鸳鸯帐里, 扬州 一梦初惊。”《全元散曲·新水令》:“直喫到落花风散笙歌住,朦朧月转西楼去,翡翠被儿中眠,鸳鸯帐儿里宿。”亦省作“ 鸳帐 ”。 宋 柳永 《隔帘听》词:“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捨得他叠被铺牀。” 明 谢谠 《四喜记·催赴春闱》:“此去龙头独领,断肠鸳帐冷。”词语解释:鸳帏 拼音:yuān wéi
犹鸳帐。 明 谢谠 《四喜记·风月青楼》:“风情万种,一宿鸳幃爱已浓。”《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鶯 笑倚 浩 怀,娇羞不语。 浩 遂与解带脱衣,入鸳幃共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是夜, 裴越客 遂同 德容小姐 就在舟中共入鸳幃欢聚。”词语解释:鸳鸯瓦 拼音:yuān yāng wǎ
指成对的瓦。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蛛屋。”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词语解释:鸳机 拼音:yuān jī
见“ 鸳鸯机 ”。
词语解释:鸳鸯机 拼音:yuān yāng jī
织机的美称。 宋 苏轼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词:“与君各赋一篇诗,留 织女 鸳鸯机上。” 宋 黄庭坚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词:“鸳鸯机综,能令儂巧,也待乘槎仙去。”亦省作“ 鸳机 ”。 唐 上官仪 《八咏应制》之二:“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 前蜀 毛文锡 《浣溪沙》词:“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妬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宋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词:“鸳机新寄断锦。嘆往事,不堪重省。”词语解释:鸳鸯梦 拼音:yuān yāng mèng
比喻夫妻相会的梦境。 宋 石孝友 《鹧鸪天》词:“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餘蛺蝶图。” 明 兰楚芳 《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曲:“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花月痕》第十七回:“他手执红梨,曾结鸳鸯梦。”亦省作“ 鸳梦 ”。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白玉帐寒鸳梦絶,紫阳宫远雁书稀。” 前蜀 韦庄 《诉衷情》词:“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 罗香暗销,坠花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餘杭 贺生 ,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貲。素仰 瑞云 ,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贄,冀得一覩芳泽。”词语解释:鸳雏 拼音:yuān chú
传说中的凤属之鸟。常用以比喻高贤之人。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芘五彩之鸳雏,下九宵之鸑鷟。” 明 李贽 《绝交书》:“谓 涛 不知己而故欲貽之祸,则不是;以己为鸳雏,以 涛 为死鼠,又不是。”词语解释:鸳鹭群 拼音:yuān lù qún
比喻僚友。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鷺羣。” 唐 钱起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诗:“寄谢鸳鷺羣,狎鸥拙所慕。”词语解释:鸳鸯殿 拼音:yuān yāng diàn
(1). 汉 未央宫 殿名。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凤凰楼。”参见“ 鸳鸯 ”。
(2).泛指皇后所居宫名。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全唐诗》卷二七载《排遍》诗之二:“鸳鸯殿里笙歌起,翡翠楼前出舞人。”
词语解释:鸳鸯 拼音:yuān yāng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唐孙华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目夜长愁。”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词语解释:鸳鸯剑 拼音:yuān yāng jiàn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词语解释:鸳鸯阵 拼音:yuān yāng zhèn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词语解释:鸳湖 拼音:yuān hú
即 鸳鸯湖 。 明 冯梦龙 《情史·罗爱爱》:“﹝ 罗爱爱 ﹞尝以季夏望日,与郡中诸名士会于 鸳湖 之 凌虚阁 。” 郁达夫 《西归杂咏·过嘉兴昔年余曾居此吴梅村朱垞各有鸳湖櫂歌朱秀水人也》:“昔年曾向 鸳湖 住,今日重来感慨多。”参见“ 鸳鸯湖 ”。
词语解释:鸳鸯湖 拼音:yuān yāng hú
即 南湖 。在 浙江 嘉兴 西南。汇 长水塘 诸水成湖。湖中有 烟雨楼 、 钓鳌矶 、 鱼乐国 诸名胜。 宋 苏轼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诗:“ 鸳鸯湖 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王文诰 辑注:“《南湖纪略》: 鸳鸯湖 ,湖名。 南湖 在府城县南,其禽多鸳鸯,故名。一曰两湖相丽若鸳鸯然。”词语解释:鸳鸯枕 拼音:yuān yāng zhěn
绣有鸳鸯的枕头。为夫妻所用。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燻。” 宋 晁端礼 《鹧鸪天》词:“晓来苔上拾残英,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餘香入梦清。” 郁达夫 《题〈杨妃醉卧图〉》诗:“海上有仙山,梦压鸳鸯枕。”亦省称“ 鸳枕 ”。 唐 杨衡 《咏春色》:“夕迷鸳枕上,朝漫綺弦中。”《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并连鸳枕,如双双比目同波;共展香衾,似对对春蚕作茧。”《白雪遗音·马头调·桐叶惊风》:“对银灯,独自斜把鸳枕靠,暗自伤悼。”词语解释:鸳班 拼音:yuān bān
指朝班。 明 李东阳 《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絶邻。”词语解释:鸳绮 拼音:yuān qǐ
绣有鸳纹的丝织品。《艺文类聚》卷七十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赉锦被启》:“虽復帝赐鹤綾,客赠鸳綺,高悬丽藻,远谢鲜明。”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诗:“良讯封鸳綺,餘光借玳簪。”词语解释:鸳梦 拼音:yuān mèng
见“ 鸳鸯梦 ”。
词语解释:鸳鸯梦 拼音:yuān yāng mèng
比喻夫妻相会的梦境。 宋 石孝友 《鹧鸪天》词:“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餘蛺蝶图。” 明 兰楚芳 《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曲:“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花月痕》第十七回:“他手执红梨,曾结鸳鸯梦。”亦省作“ 鸳梦 ”。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白玉帐寒鸳梦絶,紫阳宫远雁书稀。” 前蜀 韦庄 《诉衷情》词:“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 罗香暗销,坠花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餘杭 贺生 ,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貲。素仰 瑞云 ,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贄,冀得一覩芳泽。”词语解释:鸳鸯字 拼音:yuān yāng zì
指相思爱恋之文辞。《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全元散曲·醉中天·咏鞋》:“书写鸳鸯字,惠寄断肠词。付与多情美艳姿,表我心间事。”词语解释:鸳序 拼音:yuān xù
犹鸳鹭行。 宋 王禹偁 《贺皇太子笺》:“某谬忝专城,尝叨内署。正衙宣册,陪鸳序以无阶,僻郡効官,拜龙楼而尚远。”词语解释:鸳鸯带 拼音:yuān yāng dài
即鸳鸯钿带。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三:“赠君鸳鸯带,因以鷫鸘裘。” 宋 梅尧臣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诗:“絮扑鸳鸯带,花团蛺蝶枝。”《红楼梦》第五十回:“ 宝琴 也忙道:‘或湿鸳鸯带。’ 湘云 忙联道:‘时凝翡翠翘。’”参见“ 鸳鸯鈿带 ”。
词语解释:鸳鸯钿带 拼音:yuān yāng diàn dài
绣有鸳鸯花纹并用金、银、介壳镶嵌的衣带。 唐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词语解释:鸳寝 拼音:yuān qǐn
喻夫妻共眠。 后蜀 魏承班 《满宫花》词:“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词语解释:鸳鸯债 拼音:yuān yāng zhài
比喻情侣间未了却的夙愿。 元 宋梅洞 《娇红传》:“但愿五湖明月在。且寧忍耐。终须还了鸳鸯债。”词语解释:鸳绡 拼音:yuān xiāo
织有鸳纹的薄绸。 前蜀 韦庄 《抚盈歌》:“凤縠兮鸳綃,霞疎兮綺寮。”词语解释:鸳掖 拼音:yuān yè
指中书省。 唐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彩笔下鸳掖,褒衣来 石渠 。” 唐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鸳掖,桃李新阴在 鲤 庭。”词语解释:鸳池 拼音:yuān chí
犹鸳省。 唐 李峤 《让地官尚书表》:“步鸳池之清切,陟鸞渚之便蕃。出入五臺,周旋三阁。” 唐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诗:“移官在书府,方乐鸳池贵。”词语解释:鸳凤 拼音:yuān fèng
(1).鸳鸯与凤凰。皆为珍禽瑞鸟。比喻有识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主昬於上,臣欺於下,不党不得,不竞不进,背公之俗弥剧,正直之道遂坏。於是斥鷃因惊风以凌霄,朽舟託迅波而电迈,鸳凤卷六翮於丛棘,鷁首滞潢污而不擢矣。”
(2).比喻佳偶。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覆孙俊服启》:“跨犊往探弱息,曾摩顶而窥麒麟;逢人方诵佳儿,意比年而駢鸳凤。”词语解释:鸳俦 拼音:yuān chóu
犹鸳鸯侣。《全元散曲·集贤宾》:“喜相逢并头花下友,天配偶两娇羞。一对儿寃家合欠,还今生谐老鸳儔。”词语解释:鸳鸯偶 拼音:yuān yāng ǒu
鸳鸯雌雄相随,飞止相匹。比喻和睦的夫妻。 唐 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王琦 注:“《尔雅翼》:‘鸳鸯,鳧属也。雄名为鸳,雌名为鸯。雌雄未尝相捨,飞止相匹。人得其一,则其一思而死。’”亦省作“ 鸳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词语解释:鸳鸯社 拼音:yuān yāng shè
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张泌 《妆楼记》:“ 朱子春 未婚,先开房室,帷帐甚丽,以待其事。旁人谓之待闕鸳鸯社。”《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狼虎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鸳鸯社散之日,茫茫回首,旧事皆空。”词语解释:鸳文 拼音:yuān wén
鸳鸯样的纹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至如 稷下 缝掖, 泗 上章甫,雉缉霜鲜, 秦 丝园缕,凤色龙分,鸳文鵠聚。” 唐 王适 《古离别》诗:“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却鸳文何用织。”词语解释:鸳鸯茵 拼音:yuān yāng yīn
绣有鸳鸯花饰的褥子。 唐 李商隐 《燕台诗·秋》:“金鱼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词语解释:鸳鹭班 拼音:yuān lù bān
犹言鸳鹭行。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茶烹鐺内云,酒泛杯中月。耻随鸳鷺班,笑结鸡豚社。”词语解释:鸳会 拼音:yuān huì
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相会。 宋 柳永 《两同心》词:“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词语解释:鸳钗 拼音:yuān chāi
古代妇女戴的钗头,由双股合成,故称。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词语解释:鸳鸯机 拼音:yuān yāng jī
织机的美称。 宋 苏轼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词:“与君各赋一篇诗,留 织女 鸳鸯机上。” 宋 黄庭坚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词:“鸳鸯机综,能令儂巧,也待乘槎仙去。”亦省作“ 鸳机 ”。 唐 上官仪 《八咏应制》之二:“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 前蜀 毛文锡 《浣溪沙》词:“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妬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宋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词:“鸳机新寄断锦。嘆往事,不堪重省。”词语解释:鸳鸯缕 拼音:yuān yāng lǚ
形容色彩华丽的丝线。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词语解释:鸳鸯花 拼音:yuān yāng huā
(1).指石楠花。石楠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一花六叶,成对而生。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
(2).红豆蔻花的别称。因每蕊心有两瓣相并,故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友人言:此花(红豆蔻花) 京口 最多,亦名鸳鸯花。凡媒妁通信与郎家者,輙赠一枝为信。”词语解释:鸳鸯湖 拼音:yuān yāng hú
即 南湖 。在 浙江 嘉兴 西南。汇 长水塘 诸水成湖。湖中有 烟雨楼 、 钓鳌矶 、 鱼乐国 诸名胜。 宋 苏轼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诗:“ 鸳鸯湖 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王文诰 辑注:“《南湖纪略》: 鸳鸯湖 ,湖名。 南湖 在府城县南,其禽多鸳鸯,故名。一曰两湖相丽若鸳鸯然。”词语解释:鸳鸯泊 拼音:yuān yāng bó
见“ 鸳鸯濼 ”。
词语解释:鸳鸯泺 拼音:yuān yāng luò
古湖泊名。亦名 鸳鸯泊 。蒙古语曰 昂吉尔图 ,亦称 安固里淖尔 。其地南北皆水泺,以其两水,故名。一说,因水禽唯鸳鸯最多而得名。在今 河北省 张北县 西北境。 辽 金 之世,历为帝王狩猎之所。 明 后称 集宁海子 。《辽史·天祚帝纪一》:“二月癸卯,微行,视民疾苦。丙午,幸 鸳鸯濼 。” 元 周伯琦 《鸳鸯泺作》诗:“官路何逶迆,里数不可度。宿止有常程,晚次 鸳鸯濼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九·云州堡》:“ 鸳鸯泊 ,堡西北百餘里,周八十里,其水停积不流。自 辽 金 以来,为飞放之所。 宋 宣和 四年, 金 人自 泽州 袭 辽 主於 鸳鸯濼 , 辽 主走 云中 ,五年, 女真 完颜旻 至 儒州 ,寻至 鸳鸯濼 ,即此 泽州 。”词语解释:鸳情 拼音:yuān qíng
比喻男女恩爱之情。 明 谢谠 《四喜记·风月青楼》:“鸳情繾綣恨相离,泪洒东风溼舞衣。”词语解释:鸳鸯瓦脊
互相成对的瓦建成的屋脊词语解释:鸳帏凤枕
喻夫妻床上枕边事词语解释:鸳行鹭序簿
在职官员的名册。鸳行、鹭序指朝官井然有序的行列词语解释:鸳鸯饼 拼音:yuān yāng bǐng
古代形似鸳鸯的焚香饼。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词语解释:鸳色 拼音:yuān sè
鸳鸟美丽的羽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娈童》诗:“翠被含鸳色,雕牀鏤象牙。”词语解释:鸳衾绣帐 拼音:yuān qīn xiù zhàng
鸳纹的被子和绣花的帐帏。词语解释:鸳鸯阵 拼音:yuān yāng zhèn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词语解释:鸳鸯钿带 拼音:yuān yāng diàn dài
绣有鸳鸯花纹并用金、银、介壳镶嵌的衣带。 唐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词语解释:鸳鸯配 拼音:yuān yāng pèi
比喻夫妻。《全元散曲·叨叨令》:“不思量尤在心头记,越思量越恁地添憔悴,香罗帕揾不住腮边泪。几时节笑吟吟成了鸳鸯配。”词语解释:鸳杼 拼音:yuān zhù
织布梭子的美称。 唐 王勃 《七夕赋》:“停翠梭兮卷霜縠,引鸳杼兮割冰綃。”词语解释:鸳树 拼音:yuān shù
即连理树。 明 冯梦龙 《情史·杜十娘》:“虽鸳树之谊,生死靡他;而燕幕之栖,进退维谷。”参见“ 连理树 ”。
词语解释:连理树 拼音:lián lǐ shù
两树交合在一起。多比喻恩爱夫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水出西溪,东流,水上有连理树。” 明 汤式 《一枝花·自省》套曲:“并头莲忙折,连理树勤栽。” 明 沉鲸 《双珠记·夫妻永诀》:“连理树,青青荣,一夜风威凛冽,双枝崩裂成凋零。”词语解释:鸳匹 拼音:yuān pǐ
指配偶。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思量赚出 秦 庭璧,奈 朱 门不收覆水,强偕鸳匹。”词语解释:鸳牒 拼音:yuān dié
见"駌鸯牃"。词语解释:鸳偶 拼音:yuān ǒu
见“ 鸳鸯偶 ”。
词语解释:鸳鸯偶 拼音:yuān yāng ǒu
鸳鸯雌雄相随,飞止相匹。比喻和睦的夫妻。 唐 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王琦 注:“《尔雅翼》:‘鸳鸯,鳧属也。雄名为鸳,雌名为鸯。雌雄未尝相捨,飞止相匹。人得其一,则其一思而死。’”亦省作“ 鸳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词语解释:鸳俦凤侣 拼音:yuān chóu fèng lǚ
形容男女欢爱似鸳鸯、凤凰般相偕作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离间》:“谩説鸳儔凤侣,惹起蜂争蝶忌。”词语解释:鸳鸯簿 拼音:yuān yāng bù
即鸳鸯牒。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敢是诗词未佳,鸳鸯簿须别有缘法。”参见“ 鸳鸯牒 ”。
词语解释:鸳鸯牒 拼音:yuān yāng dié
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 宋 陶穀 《清异录》卷上:“ 青巾 笑曰:‘世人阴阳之契,有繾綣司总统,其长官号 氤氲大使 ,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添註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花月痕》第十七回:“ 荷生 説道:‘听我飞觴,双飞若注鸳鸯牒。’”亦省作“ 鸳牒 ”。 清 蒲松龄 《六月为沉德甫与王圣俞启》:“冰斧固自人操,鸳牒实由天註。”词语解释:鸳鸯牒 拼音:yuān yāng dié
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 宋 陶穀 《清异录》卷上:“ 青巾 笑曰:‘世人阴阳之契,有繾綣司总统,其长官号 氤氲大使 ,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添註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花月痕》第十七回:“ 荷生 説道:‘听我飞觴,双飞若注鸳鸯牒。’”亦省作“ 鸳牒 ”。 清 蒲松龄 《六月为沉德甫与王圣俞启》:“冰斧固自人操,鸳牒实由天註。”词语解释:鸳鸯灯 拼音:yuān yāng dēng
谓一组两盏并悬的灯笼。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而欲与妾一面者,请来年正月十五夜,於相蓝后门,车前有双鸳鸯灯者是也。”《水浒传》第七二回:“转入中门,见掛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箇 博山 古铜香炉。”词语解释:鸳鸯符 拼音:yuān yāng fú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金史·后妃传下·章宗元妃李氏》:“先皇平昔或有幸御, 李氏 嫉妬,令女巫 李定奴 作纸木人、鸳鸯符以事魘魅,致絶圣嗣。”词语解释:鸳鸯册籍 拼音:yuān yāng cè jí
即鸳鸯牒。《檮杌闲评》第二二回:“ 秋鸿 道:‘他是离恨天宫,兼管鸳鸯册籍。’”参见“ 鸳鸯牒 ”。
词语解释:鸳鸯牒 拼音:yuān yāng dié
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 宋 陶穀 《清异录》卷上:“ 青巾 笑曰:‘世人阴阳之契,有繾綣司总统,其长官号 氤氲大使 ,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添註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花月痕》第十七回:“ 荷生 説道:‘听我飞觴,双飞若注鸳鸯牒。’”亦省作“ 鸳牒 ”。 清 蒲松龄 《六月为沉德甫与王圣俞启》:“冰斧固自人操,鸳牒实由天註。”词语解释:鸳省 拼音:yuān shěng
指中书省。 魏 、 晋 、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机要, 唐 因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朝廷不欲止于鸳省,便入凤池。”词语解释:鸳盟 拼音:yuān méng
指男女间关于情爱之事的盟誓。 明 谢谠 《四喜记·风月青楼》:“鸳盟空订,鸞期难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奸情总论》:“轻薄之流,悦冶容则遽忘名分,于是有目挑心与而共篤鸳盟,如此者谓之和姦。” 欧阳予倩 《馒头庵》第二场:“想伊人不由我情思辗转,今夜晚结鸳盟不羡神仙。”词语解释:鸳篼 拼音:yuān dōu
方言。一种用粗篾丝编的畚箕。 克非 《春潮急》十九:“怀中斜抱捡粪的刮子,上面挂个轻飘飘的狗屎鸳篼。”原注:“鸳篼,一种粗篾丝编的畚箕,又叫做土撮箕。”词语解释:鸳鸯脚 拼音:yuān yāng jiǎo
武术动作。双脚轮番飞踢。《水浒传》第二九回:“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词语解释:鸳鸯藤 拼音:yuān yāng téng
药草名。忍冬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忍冬》。词语解释:鸳鸯菊 拼音:yuān yāng jú
(1).菊花的一种。 宋 范成大 《菊谱·黄花》:“鸳鸯菊,花常相偶,叶深碧。”
(2).乌头的俗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草乌头,近畿如 蒿少 、 具茨 诸山,亦多有之。花开九月,色青可玩。人多移植园圃,号鸳鸯菊,盖取其近似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乌头》。词语解释:鸳鸯草 拼音:yuān yāng cǎo
药草名。即忍冬,又称金银花。蔓生,初夏黄白花对开,两两相对,故名。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鸳鸯草,藤蔓而生,黄白花对开,傍水依山,处处有之,治痈疽肿毒尤妙,或服或傅皆可。盖 沉存中 《良方》所载金银花,又曰老翁须者。《本草》名忍冬。”词语解释:鸳鸯冢 拼音:yuān yāng zhǒng
恋人死后合葬的坟墓。 明 兰楚芳 《愿成双·春思》套曲:“春初透,花正结,正愁红惨緑时节。待鸳鸯塚上长连枝,做一段风流话説。”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 周叔球 ﹞年不逾三十,恋一女妓,钟情而死,时比之鸳鸯塚云。”《花月痕》第十七回:“ 秋痕 想了一想道:‘羡 梁山 和你鸳鸯塚并。’ 痴珠 瞧着 秋痕 发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