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鹍鹏 拼音:kūn péng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词语解释:鹍弦
亦作“ 鵾絃 ”。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词语解释:鹍鸡 拼音:kūn jī
(1).即鵾鸡。《文选·张衡〈西京赋〉》“翔鶤仰而弗逮” 李善 注引《穆天子传》:“鶤鸡飞八百里。” 郭璞 注:“鶤即鵾鸡,鵾与鶤同。” 汉 扬雄 《太玄·装》:“次四鶤鸡朝飞踤于北,嚶嚶相和不輟食。” 范望 注:“鶤鷄,水鸟。”参见“ 鵾鸡 ”。
(2).凤凰的别名。《淮南子·览冥训》:“过归鴈於 碣石 ,軼鶤鸡於 姑餘 。” 高诱 注:“鶤鸡,凤皇之别名。”
(3).大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鸡》:“ 蜀 中一种鶤鸡, 楚 中一种傖鸡,并高三四尺。”
鵾雞:1.鸟名。似鹤。《楚辞·九辩》:“鴈廱廱而南游兮,鵾鷄啁哳而悲鸣。” 洪兴祖 补注:“鵾鷄似鹤,黄白色。”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鸣鷫鸘与鸑鷟,舞鵾鸡与翡翠。”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男儿未老中原在,寄与鵾鸡莫浪啼。”
(2).古曲名。《文选·张衡〈南都赋〉》:“《寡妇》悲吟,《鵾鸡》哀鸣。” 李善 注:“《寡妇》曲未详,古相和歌有《鵾鸡》之曲。” 唐 李德裕 《重台芙蓉赋》:“吟朱鷺於篴管,鸣《鵾鷄》於瑟絃。” 明 高启 《长安有狭斜行》:“大妇弹《鵾鷄》,中妇舞《前溪》。”词语解释:鹍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称人升擢高第为鯤化。鯤,后讹为“鵾”。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卢韬》:“右件官,族茂 燕臺 ,誉高藩閫,未从鵾化,聊屈鸞栖。”词语解释:鹍瑟
泛指琴瑟等弦乐器。 宋 宋祁 《西征道中寄友人》诗:“鮫盘恨极无餘涕,鵾瑟悲多有剩絃。”词语解释:鹍丝
即鹍弦。 元 王恽 《水龙吟·丙戌八月十二日宴李氏宅》词:“貂蝉贵侍,内家声伎,琵琶最好。铁拨鵾丝,划然中有,繁音急调。”参见“ 鵾弦 ”。
词语解释:鹍弦
亦作“ 鵾絃 ”。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词语解释:鹍翔
谓鵾展翅高翔。比喻奋发有为。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鵾翔。”词语解释:鹍鲸
指《庄子》寓言中能化为大鹏的鲲鱼。 宋 苏辙 《燕贡士》诗:“勇鋭青衿士,淹通白髮生。芬芳离兰菊,变化等鵾鲸。”参见“ 鵾鹏 ”。
词语解释:鹍鹏 拼音:kūn péng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词语解释:鹍柱
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借指琵琶。 清 崔肇琳 《菩萨蛮》词:“黛螺供十斛,妆罢人如玉。鵾柱惜年华,低回明镜前。”词语解释:鹍皮
犹鵾弦。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手法特妙无和之者感赋长句》:“能操北调变清鐘,前有短朱后矇铁。二子神理苦未超,鵾皮玉拨矜儿曹。”参见“ 鵾弦 ”。
词语解释:鹍弦
亦作“ 鵾絃 ”。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词语解释:鹍鹄 拼音:kūn hú
一种大的水鸟。 汉 枚乘 《七发》:“溷章白鷺,孔鸟鶤鵠,鵷鶵鵁鶄,翠鬣紫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