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悬鹑 拼音:xuán chún
鹌鹑毛斑尾秃,似披敝衣,因以“悬鶉”比喻衣服破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被布裘,裘有百结,滥缕如悬鶉。”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花深时伏雉,釜冷尚悬鶉。”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参见“ 悬鶉百结 ”。
词语解释:悬鹑百结 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
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二九:“盖闻悬鶉百结,知命不忧。” 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鶉百结君须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悬鶉百结,傴僂道上。”词语解释:鹌鹑 拼音:ān chún
鸟名。体形似鸡,头小尾秃,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条纹。雄性好斗。肉、卵均可食,味美。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三三:“吉祥字贴卖糕人,薏酒添来菊叶新。休説塞禽惟有雁,袋瓶开处鬭鵪鶉。”原注:“卖重阳糕者,上贴‘吉祥’二字,是日 天坛 中以鬭鵪鶉为戏。”词语解释:县鹑 拼音:xiàn chún
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鶉”形容衣服破烂。《荀子·大略》:“ 子夏 家贫,衣若县鶉。”词语解释:鸣鹑 拼音:míng chún
(1).鹌鹑。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臛 江 东之潜鼉,臇 汉 南之鸣鶉。” 宋 梅尧臣 《思归赋》:“膳羞则有鵁鶄野鴈,泽鳧鸣鶉。”
(2).指南方朱鸟七宿。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翔海泽之轻鸥,巢天宿之鸣鶉。” 钱振伦 注引《埤雅》:“南方朱鸟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词语解释:食藿悬鹑 拼音:shí huò xuán chún
谓生活穷苦。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天祐 食藿悬鶉,臣窃愧之。”词语解释:卖皮鹌鹑 拼音:mài pí ān chún
旧指卖淫的妇女。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俺家里卖皮鵪鶉儿,老儿你在那里住?”词语解释:沙鹑 拼音:shā chún
雁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禽鸟上·雁》:“《禽经》:‘鴈,一名翁鷄,一名沙鶉。’”词语解释:斗鹌鹑 拼音:dòu ān chún
亦作“鬭鵪鶉”。 一种博戏。相传始于 唐 代, 玄宗 时 西凉 人进献鹌鹑,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养以为戏。后即流行民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 江 北有鬭鵪鶉,其鸟小而驯,出入怀袖,视鬭鸡又似近雅。” 清 葛元煦 《沪游杂记》十一:“ 沪 人霜降后喜鬭鵪鶉,畜养者以绣囊悬胸前,美其名曰冬兴将军……鬭时,贴标头分筹马,每鬭一次谓之一圈。”词语解释:百结悬鹑 拼音:bǎi jié xuán chún
比喻衣衫破烂。鹑鸟尾秃,像补缀百结,故云。《黑籍冤魂》第二十回:“乞丐身上,破衣襤褸,百结悬鶉,怎抵得住那一天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