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鹞子 拼音:yào zǐ
(1).鹞的俗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企喻歌辞一》:“鷂子经天飞,羣雀两向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和子 惊惧,乃弃鷂子拜祈之。”《红楼梦》第三十回:“倒像‘黄鹰抓住鷂子的脚’,--两个人都‘扣了环了’!”
(2).纸鸢,风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四·纸鸢》:“纸鳶,本 五代 汉隐帝 与 李业 所造,为宫中之戏者……俗曰鷂子者,鷂乃击鸟,飞不太高,拟今纸鳶之不起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清明前后儿童竞放纸鳶,谓之鷂子。”词语解释:鹞雏 拼音:yào chú
幼鹞。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七:“有鸟有鸟名鷂雏,铃子眼睛苍锦襦。贵人腕软怜易臂,奋肘一挥前后呼。”词语解释:鹞坊 拼音:yào fāng
唐 代宫廷饲养猎鹞的官署。词语解释:鹞子翻身 拼音:yào zǐ fān shēn
武术、杂技身段的一种。谓身体悬空翻转,轻捷如鹞之旋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树长竿於庭,高可三丈,一人攀缘而上,舞蹈其颠,盘旋上下,有鷂子翻身、金鸡独立、钟馗抹额、玉兔捣药之类。”《荡寇志》第七六回:“ 丽卿 得了势子,趁分际一箇鷂子翻身,卷进中三路。”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我吃了个猛劲,又来了个鹞子翻身,便蹿出了垣墙。”词语解释:鹞子鞋 拼音:yào zǐ xié
古代一种轻便军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打仗不可不多备鷂子鞋。鞋须穿过二三日者方妙,新恐与足不相得也。”《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号令中军马兵穿了油靴,步兵穿了鷂子鞋,一齐打从这条路上前进。”词语解释:鹞雉 拼音:yào zhì
一种青质五彩的野鸡。《尔雅·释鸟》:“鷂雉…… 江 淮 而南,青质五采皆备成章曰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雉》:“雉类甚多,亦各以形色为辨耳……青质五彩备曰鷂雉。”词语解释:鹞琴 拼音:yào qín
装在纸鹞上的竹簧琴,受风时发出鸣声。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又以竹片缚纸鳶背,因风播响,曰鷂琴,即古之风筝。”词语解释:鹞鹰 拼音:yào yīng
雀鹰。《水浒传》第四六回:“小二道:‘我店里的鸡,却那里去了?’ 时迁 道:‘敢被野猫拖了,黄猩子吃了,鷂鹰扑了去,我却怎地得知!’”《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要不是我方才提他是属马的,大约直到今日姐姐还不知道他是属鷂鹰的属骆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