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麟阁麟儿麟泣麟孙麟嘉麟虞麟角虎翅麟馔
麟凤麟楦麟瑞麟鸿麟德历麟甸麟跱麟角斗
麟台麟洲麟驹麟髓麟寺麟振麟趾褭蹄麟角凤距
麟趾麟殿麟冢麟驾麟旌麟服麟趾殿麟角凤觜
麟脯麟书麟胶麟文麟肝凤髓麟韦麟角笔麟鹿
麟经麟游麟省麟绂麟牒麟毫帘麟角凤毛麟迹
麟笔麟史麟止麟罽麟父笔麟旆麟褭麟轩
麟角麟德麟阁像麟凤一毛麟瓶麟趾学麟台监 
麟符麟麟麟德殿麟子凤雏麟管麟超龙翥麟凤龟龙 

词语解释:麟阁  拼音:lín gé
亦作“麐阁”。 “ 麒麟阁 ”的省称。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当令 麟阁 上,千载有雄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猿》:“ 紇 子 欧阳诵 ,面似猴。 长孙无忌 嘲之曰:‘谁於 麟阁 上画此一獮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麐阁 糟邱样子殊,罡风正厉片时无。”
词语解释:麟凤  拼音:lín fèng
(1).麒麟和凤凰。《文选·汉武帝〈贤良诏〉》:“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李善 注引《礼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騏麟,皆在郊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麟凤与麏雉悬絶,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2).比喻才智出众的人。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 清 钱谦益 《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螟蛉有子,闺门聿著其恩勤;麟凤多才,邦家犹藉其长养。”
词语解释:麟台  拼音:lín tái
(1). 唐 代官署名。 唐 武后 改秘书省为“麟臺”。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大父讳 秀 , 武后 时,以文材徵为麟臺正字。” 唐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时初奉诏除赞善大夫》:“世家标甲地,官职滞麟臺。” 宋 王溥 《唐会要·秘书省》:“ 光宅 元年九月五日改为麟臺。”
(2). 麒麟阁 的别称。 唐 颜真卿 《裴将军诗》:“功成报天子,可以画 麟臺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効节望龙庭, 麟臺 早有名。” 宋 李九龄 《代边将》诗:“据鞍遥指 长安 路,须刻 麟臺 第一功。”参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词语解释:麟趾  拼音:lín zhǐ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词语解释:麟脯  拼音:lín fǔ
干麒麟肉。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餚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於内外。擘脯行之如栢灵,云是麟脯也。” 宋 刘过 《四犯剪梅花·上建康钱大郎寿》词:“麟脯杯行,狨韉坐稳,内家宣劝。” 清 周亮工 《己丑佟怀东斋中分得麻姑降蔡经家》诗:“未能控鹤分麟脯,愿见牵牛渡鹊梁。”
词语解释:麟经  拼音:lín jīng
即麟史。 唐 黄滔 《与罗隐郎中书》:“诚以麟经下笔,诸生而不合措辞;而 史马 抽毫, 汉 代而还陈别録。”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羣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游説,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参见“ 麟史 ”。
词语解释: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词语解释:麟笔  拼音:lín bǐ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词语解释: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词语解释:麟角  拼音:lín jiǎo
(1).麒麟之角。《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清 纳兰性德 《曲阜》诗:“小臣久已瞻麟角,何幸趋承俎豆餘。”
(2).比喻稀罕而又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视尔真麟角,逢人説凤条。”
词语解释:麟符  拼音:lín fú
亦作“麐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 北都 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閒人。”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手握麟符寄独专,宣扬圣諭务安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玉帐佩麐符,曾见 潞州 传记室;兰臺抛凤管,空教司马忆清娱。”
词语解释:麟儿  拼音:lín ér
“ 麒麟儿 ”的省称。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训姬》:“那 陈季常 呵,风流瀟洒,愿他早诞麟儿。”
词语解释:麟楦  拼音:lín xuàn
“ 麒麟楦 ”的省称。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儿家刺史,贤声溢於 关中 ,貂轂珠履,日集其门。以儿视之,率麟楦耳。”
词语解释:麟洲  拼音:lín zhōu
指 凤麟洲 。《海内十洲记》中提到的洲名。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酌 丹穴 之酎,荐 麟洲 之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 麟洲 一海阔, 玄圃 半天高。” 前蜀 贯休 《寿春进祝圣·大兴三教》:“逢掖诸生集, 麟洲 羽客朝。”
词语解释:麟殿  拼音:lín diàn
“ 麒麟殿 ”的省称。 明 唐寅 《出塞》诗之二:“烽火通 麟殿 ,嫖姚拜虎符。”
词语解释:麟书  拼音:lín shū
即麒麟书。后为对别人文字的尊称。 清 魏象枢 《哭刁蒙吉先生十一月二十九日讣至为位于授经堂哭之》诗:“鴈字投交辛丑后,麟书絶笔戊申前。”参见“ 麒麟书 ”。
词语解释:麒麟书  拼音:qí lín shū
书体名。相传为 孔子 弟子作。 唐 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书》:“麒麟书者, 鲁 西狩获麟, 仲尼 反袂拭面,称‘吾道穷’,弟子 申 为素王纪瑞所製书。”
词语解释:麟游  拼音:lín yóu
语本《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黄帝 治天下……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后因以“麟游”为祥兆。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报命》:“争奈虎狼塞路,有碍麟游。”
词语解释: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词语解释:麟经  拼音:lín jīng
即麟史。 唐 黄滔 《与罗隐郎中书》:“诚以麟经下笔,诸生而不合措辞;而 史马 抽毫, 汉 代而还陈别録。”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羣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游説,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参见“ 麟史 ”。
词语解释: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词语解释:麟德  拼音:lín dé
即 麟德殿 。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外宾客进见於 麟德 ,则止直禁中以俟。” 唐 贾岛 《内道场僧弘绍》诗:“ 麟德 燃香请, 长安 春几回。”参见“ 麟德殿 ”。
词语解释:麟德殿  拼音:lín dé diàn
唐 代宫殿名。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功成赐宴 麟德殿 ,猿超鶻掠广毬场。” 冯集梧 注引《长安志》:“ 东内 大明宫 有 麟德殿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帝於敦睦盖天性然,虽谗邪乱其间,而卒无以摇。时有鶺鴒千数集 麟德殿 廷树。”《考古》1961年第11期:“ 麟德殿 又名三殿……它位于 大明宫 太液池 的西南高地上,地位既近 太液 、 蓬莱 一带水面景物,便于眺览,又近宫的西侧门( 右银台门 ),便于臣僚出入召见。”
词语解释:麟麟  拼音:lín lín
光明貌。麟,通“ 燐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李善 注:“麟麟,光明也。麟与燐古字同用。”
词语解释:麟泣  拼音:lín qì
《孔丛子·记问》:“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 宗周 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之於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后因以“麟泣”为不祥之兆的出典。《轰天雷》第九回:“麟泣西郊悲圣讖,鰻逃东海作亡人。”
词语解释:麟瑞  拼音:lín ruì
亦作“麐瑞”。 祥瑞;吉祥之兆。 明 管绍宁 《徐养斋山堂萃稿序》:“景其标动,见凤仪麐瑞。”
词语解释:麟驹  拼音:lín jū
良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麟驹。”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於是龙媒间出,麟驹挺生。”
词语解释:麟冢  拼音:lín zhǒng
“ 麒麟塚 ”的省称。 宋 陆游 《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南陌金羈良自苦, 北邙 麟冢半无名。”
词语解释:麟胶  拼音:lín jiāo
麟角胶。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词语解释:麟省  拼音:lín shěng
秘书省。 唐 垂拱 元年曾改称秘书省为麟台。 宋 文天祥 《次韵刘左司前以著作郎主秘书省营缮事时落成适潘秘丞得郡檇李并饯行有诗》:“俎豆幸陪麟省雋,衣冠中有虎符新。”
词语解释:麟止  拼音:lín zhǐ
汉武帝 至 雍 获白麟, 司马迁 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史记·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 陶唐 以来,至於麟止。”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端。上纪 黄帝 ,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汉书·扬雄传下》:“及 太史公 记六国,歷 楚 汉 ,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 宋 苏洵 《史论下》:“ 固 赞 汉 自创业,至麟止之间,袭蹈 迁 论,以足其书者过半。”
词语解释:麟阁像  拼音:lín gé xiàng
麒麟阁 内的功臣像。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帝思 麟阁 像,臣献《栢梁篇》。”参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词语解释:麟德殿  拼音:lín dé diàn
唐 代宫殿名。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功成赐宴 麟德殿 ,猿超鶻掠广毬场。” 冯集梧 注引《长安志》:“ 东内 大明宫 有 麟德殿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帝於敦睦盖天性然,虽谗邪乱其间,而卒无以摇。时有鶺鴒千数集 麟德殿 廷树。”《考古》1961年第11期:“ 麟德殿 又名三殿……它位于 大明宫 太液池 的西南高地上,地位既近 太液 、 蓬莱 一带水面景物,便于眺览,又近宫的西侧门( 右银台门 ),便于臣僚出入召见。”
词语解释:麟孙  拼音:lín sūn
谓颖异的子孙。 宋 向子諲 《临江仙·绍兴庚申老妻生日幼女灵照生于是岁女子亦有弄璋之喜》词:“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哑。”
词语解释:麟鸿  拼音:lín hóng
指书信。麟,通“ 鳞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纵云日近 长安 远,何故麟鸿之杳矣。”一本作“ 鳞鸿 ”。
词语解释:麟髓  拼音:lín suǐ
(1).指美酒。 元 陈孚 《吴宫子夜歌》:“緑尊灧灧麟髓泣,露重花寒秋不溼。”
(2).指墨汁。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笺》:“麟髓调,霜毫展,方纔点笔题笺。”
词语解释:麟驾  拼音:lín jià
以麒麟为坐骑。 唐 王勃 《七夕赋》:“驻麟驾,披鸞幕。” 蒋清翊 注引《神仙传》:“ 蔡经 曰:王君出城,唯乘一黄麟,将十数侍人。”
词语解释:麟文  拼音:lín wén
用玉片等珍宝把席子装饰成云霞麟凤之状,称“麟文”。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乃设麟文之席,散荃芜之香……麟文者,错杂宝以饰席也,皆为云霞麟凤之状。”
词语解释:麟绂  拼音:lín fú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词语解释:麟罽  拼音:lín jì
麟形花纹的毯子。比喻书画等珍贵之物。
词语解释:麟凤一毛
比喻精细珍贵之物
词语解释:麟子凤雏  拼音:lín zǐ fèng chú
麒麟之子,凤凰之雏。比喻年轻的颖异俊秀之人。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屯》:“麟子凤雏,生长家国。”
词语解释:麟嘉  拼音:lín jiā
刀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剑录》:“ 后凉 吕光 ,以 麟嘉 元年造一刀,铭背曰鳞嘉,长三尺六寸。”
词语解释:麟德历  拼音:lín dé lì
唐高宗 麟德 二年颁行的历书。《旧唐书·历志一》:“ 高宗 时,太史奏旧历加时寖差,宜有改定。乃詔 李淳风 造《麟德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李淳风 最精占候,其造《麟德历》,自谓应 洛下閎 后八百年之语,似极精且密矣,然至 开元 二年,仅四十年,而纬晷渐差,不亦近儿戏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 唐高宗 时, 李淳风 依据《皇极历》《麟德历》,被推为古代名历之一。”
词语解释:麟寺  拼音:lín sì
古代官署名。宗人府的别称。
词语解释:麟旌  拼音:lín jīng
即麟斾。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龟文猎彦,麟旌访逸。”参见“ 麟斾 ”。
词语解释:麟旆  拼音:lín pèi
指麒麟旗。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飞鹤书而抽海状,桂壑於是投纶;转麟斾而揖山容,松涧由其削袵。” 蒋清翊 注引《唐六典》:“旗之制三十有二,十三曰麒麟旗。”
词语解释:麟肝凤髓  拼音:lín gān fèng suǐ
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麟肝凤髓,不登於俎者,其唯 蒋君 乎!” 清 何镛 《乘龙佳话·宾筵》:“真个鹿脯豹胎,麟肝凤髓,无一不陈。”
词语解释:麟牒  拼音:lín dié
皇室宗族的谱牒。 宋 戴埴 《鼠璞·麟趾》:“今称宗寺曰麟寺,玉牒曰麟牒。”
词语解释:麟父笔  拼音:lín fù bǐ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后因以“麟父笔”指修史。 元 揭傒斯 《史馆独坐》诗:“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词语解释:麟瓶  拼音:lín píng
汉 代的瓶名。 宋 王黼 等《宣和博古图·麟瓶》:“此( 汉 麟瓶)古提携供给之器也。走趋虽遽,满而不溢,口兼流用,坐无繁饰,周身甲错,若麒麟然。”
词语解释:麟管  拼音:lín guǎn
指麟笔。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六:“否臧握麟管,文献赖斯存。”
词语解释:麟虞  拼音:lín yú
麒麟和驺虞。均为传说中的仁兽。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夫梧禽不与鴟梟同枝,麟虞不与豺狼连羣。”
词语解释:麟甸  拼音:lín diàn
麒麟出现过的郊野。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缉谐麟甸,下白鹤於仙庭;辅弼鳬郊,重黄金於帝里。”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綰铜麟甸,製锦鳬郊。”
词语解释:麟振  拼音:lín zhèn
像麒麟那样振奋。《晋书·段灼传》:“ 艾 受命忘身,龙驤麟振,前无坚敌。”
词语解释:麟服  拼音:lín fú
绣有麒麟的官服。 明 洪武 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等,可穿麟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后乃知事在 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 ,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
词语解释:麟韦  拼音:lín wéi
鹿皮。《汉书·王莽传下》:“羣臣始冠麟韦之弁。”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鹿皮冠。”
词语解释:麟毫帘  拼音:lín háo lián
用麟毛做成的帘子。语出《洞冥记》:“ 元鼎 元年,起 招仙阁 於 甘泉宫 西,编翠羽麟毫为帘。” 唐 陆龟蒙 《中酒赋》:“麟毫帘近遮云母,不足惊心;琥珀釧将还 玉儿 ,未能迴首。”
词语解释:麟旆  拼音:lín pèi
指麒麟旗。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飞鹤书而抽海状,桂壑於是投纶;转麟斾而揖山容,松涧由其削袵。” 蒋清翊 注引《唐六典》:“旗之制三十有二,十三曰麒麟旗。”
词语解释:麟趾学  拼音:lín zhǐ xué
北周 学校名。《周书·于翼传》:“ 世宗 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在艺业者,不限贵贱,皆预听焉。”
词语解释:麟超龙翥  拼音:lín chāo lóng zhù
麟跃龙舞。《文选·张协〈七命〉》:“虯蛹螭腾,麟超龙翥。” 张铣 注:“蛹、腾、超、翥,并疾飞也。”
词语解释:麟角虎翅  拼音:lín jiǎo hǔ chì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府中从事 杜 与 李 ,麟角虎翅相过摩。”
词语解释:麟跱  拼音:lín zhì
像麒麟一样跱立。形容孤高卓立。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周党 麟跱於林藪,而无损 光武 之刑厝也。” 王明 校释:“案《后汉书·逸民传》云: 周党 , 太原 人,不仕 王莽 世。 建武 中,再被徵,见 光武帝 。 党 伏而不謁,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遂隐居 澠池 ,著书而终。本篇所谓 孝文 ,时代不合,当作 光武 。今据订正。”
词语解释:麟趾褭蹄  拼音:lín zhǐ niǎo dì
麟趾金与褭蹏金的并称。褭蹏,马蹄形的铸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襄 随 之閒,故 舂陵白水 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蹏。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褭蹏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跡,似於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柿,土人谓之‘柿子金’。”亦省称“ 麟褭 ”。 明 张居正 《谢堂楼额名并赐金疏》:“兼金千鎰,出内廷麟褭之奇;广厦万间,遂寒士帡幪之愿。”参见“ 麟趾 ”。
词语解释:麟趾  拼音:lín zhǐ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词语解释:麟趾殿  拼音:lín zhǐ diàn
北周 秘书监名。《周书·艺术传·姚最》:“ 世宗 盛聚学徒,校书於 麟趾殿 , 最 亦预为学士。”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臣职·秘监》:“ 北齐 有文林馆学士, 后周 有 麟趾殿 学士,皆掌著述。”
词语解释:麟角笔  拼音:lín jiǎo bǐ
笔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赐麟角笔,以麟角为笔管,此 辽西国 所献。”
词语解释:麟角凤毛  拼音:lín jiǎo fèng máo
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 元 王逢 《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君侯素是骨鯁臣,麟角凤毛为世珍。” 曾鲲化 《论官办铁路之恶结果》:“ 光绪 三十年以前,我国有完全主权之铁路,仅此一綫。麟角凤毛,诚为国家之至宝。”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词语解释:麟褭  拼音:lín niǎo
见“ 麟趾褭蹏 ”。
词语解释:麟趾褭蹄  拼音:lín zhǐ niǎo dì
麟趾金与褭蹏金的并称。褭蹏,马蹄形的铸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襄 随 之閒,故 舂陵白水 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蹏。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褭蹏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跡,似於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柿,土人谓之‘柿子金’。”亦省称“ 麟褭 ”。 明 张居正 《谢堂楼额名并赐金疏》:“兼金千鎰,出内廷麟褭之奇;广厦万间,遂寒士帡幪之愿。”参见“ 麟趾 ”。
词语解释:麟趾  拼音:lín zhǐ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词语解释:麟台监  拼音:lín tái jiān
唐 代官职名。《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麟臺监 张易之 、春官侍郎 张昌宗 、 汴州 刺史 张昌期 、司礼少卿 张同休 、通事舍人 张景雄 伏诛。”
词语解释:麟凤龟龙  拼音:lín fèng guī lóng
(1).古称四灵之物。《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 唐 韩愈 《为裴丞相让官表》:“麟凤龟龙,未尽游郊藪;草木鱼鳖,未尽被雍熙。” 毛泽东 《事情正在起变化》:“毒草共香花同生,牛鬼蛇神与麟凤龟龙并长,这是我们所料到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2).喻指美好、正确者。
词语解释:麟馔  拼音:lín zhuàn
用麒麟肉作的肴馔。比喻珍贵食品。 元 李存 《挽三十七代仙姑》诗:“麟饌已供仙府贵,鸞封犹被国恩长。”
词语解释:麟角斗  拼音:lín jué dòu
麒麟角斗。比喻群雄纷争。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孔明 卧龙 者,潜伏躬耕耨,忽遭 玄德 云,遂起麟角鬭。”
词语解释:麟角凤距  拼音:lín jiǎo fèng jù
麟的角,凤的爪。比喻稀罕珍贵,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
词语解释:麟角凤觜  拼音:lín jiǎo fèng zuǐ
麟之角,凤之觜。比喻稀有之物。《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洲上多凤麟……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 唐 杜甫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程善之 《寄洪棣臣金陵》诗:“麟角凤觜世莫识,会看煎胶续弦时。”
词语解释:麟鹿  拼音:lín lù
大鹿。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今世主之於士也……必更待羣司之所举,则亦惧失麟鹿而获艾猳。”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杂蛟龙之文章,发麟鹿之炳绚。”
词语解释:麟迹  拼音:lín jì
(1).麟的行迹。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东部 敦化坊 有麟迹见於 兴庆观 ,殿宇悉皆頽毁。”
(2).比喻皇后的遗迹。《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皇帝悼鸞掖以追怀,感麟迹而增慟。”
词语解释:麟轩  拼音:lín xuān
麒麟驾驭的车。 唐 王勃 《七夕赋》:“跃麟轩於雾术,褰羽斾於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