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麦秋 拼音:mài qiū
(1).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 陈澔 集说:“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清 赵翼 《二麦将收连旬大雨》诗:“麦秋时候连旬雨,天要杀人不用刀。”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在高级社时候,很少能上地里做几回活,逢着麦秋忙天,就是做上几十个劳动日,也都上在 喜旺 的工折上。”
(2).谓麦子成熟。《周书·苏绰传》:“麦秋在野,蚕停於室。”
(3).麦间小虫。 明 李梦阳 《空同子·物理篇》:“ 环庆 无麦秋, 大梁 无萤,无寒蝉。”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以麦秋为虫名,甚奇。《五杂俎》:‘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词语解释:麦陇 拼音:mài lǒng
亦作“ 麦垄 ”。
(1).麦田。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唐 李白 《赠徐安宜》诗:“川光浄麦陇,日色明桑枝。” 宋 欧阳修 《山斋戏书绝句》之一:“蜜脾未满蜂採花,麦壠已深鳩唤雨。”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当我写这诗篇的时候,绿色的麦垄还在向天边延伸。”
(2).麦田中的小路。 应修人 《麦陇上》:“伊只这么着,走在朝阳影里的麦陇上。”词语解释:麦熟 拼音:mài shú
(1).麦子成熟。《管子·轻重己》:“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晋书·桓温传》:“ 温 恃麦熟,取以为军资。” 唐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诗:“雨餘山川浄,麦熟草木凉。”
(2).指麦子成熟的季节。 唐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诗:“回看 巴 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旧唐书·吐蕃传上》:“不知节候,麦熟为岁首。”词语解释:麦饭 拼音:mài fàn
(1).磨碎的麦煮成的饭。《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对灶燎衣, 异 復进麦饭、菟肩。” 宋 苏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宋 陆游 《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一说,大麦粒和豆煮的饭。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麦饭麦粥》:“大麦粒和豆煮曰麦饭……供夏之餔食。”
(2).祭祀用的饭食。 宋 刘克庄 《寒食清明》诗:“ 汉 寝 唐 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元 黄石翁 《寒食客中》诗:“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明 高启 《穆陵行》:“ 起輦谷 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康有为 《遣人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纸钱麦饭送无人,大仇不报负英魂!”词语解释:麦苗 拼音:mài miáo
(1).麦子和黍稷等作物之幼苗。《春秋·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 杜预 注:“今五月, 周 之秋平地出水,漂杀熟麦及五稼之苗。”
(2).专指麦的幼苗。 唐 韩愈 《游城南·赛神》诗:“麦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宋史·食货志上四》:“适自冬及春雨雪及时,麦苗滋盛,定见成熟。” 姚雪垠 《长夜》一:“那些幸而没有荒芜的田地里,麦苗像秃子的头发一样,活得非常的勉强和无聊。”词语解释:麦秀 拼音:mài xiù
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虚 ,感宫室毁坏,生禾黍,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与我好兮!’”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白屋花开里,弧城麦秀边。”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后常以 箕子 的《麦秀之诗》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 晋 陆机 《辩亡论》下:“《麦秀》无悲 殷 之思,《黍离》无愍 周 之感矣。”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词语解释:麦垄 拼音:mài lǒng
见“ 麦陇 ”。
1.麦田。2.麦田中的小路。
词语解释:麦陇 拼音:mài lǒng
亦作“ 麦垄 ”。
(1).麦田。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唐 李白 《赠徐安宜》诗:“川光浄麦陇,日色明桑枝。” 宋 欧阳修 《山斋戏书绝句》之一:“蜜脾未满蜂採花,麦壠已深鳩唤雨。”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当我写这诗篇的时候,绿色的麦垄还在向天边延伸。”
(2).麦田中的小路。 应修人 《麦陇上》:“伊只这么着,走在朝阳影里的麦陇上。”词语解释:麦浪 拼音:mài làng
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 望川亭 上閲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李準 《参观》:“出了村子,走进小麦丰产田管理区, 辛明修 抬头一看,只见千里麦浪滚滚,密密层层。”词语解释:麦穗 拼音:mài suì
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 唐 张谓 《别睢阳故人》诗:“夏雨桑条緑,秋风麦穗黄。” 唐 戴叔伦 《崇德道中》诗:“暖日菜心稠,晴烟麦穗抽。” 郭风 《叶笛集》:“麦穗在风中翻腾。”词语解释:麦风 拼音:mài fēng
即麦信。 唐 白居易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唐 徐凝 《玩花》诗之五:“花到蔷薇明艳絶,燕支颗破麦风秋。” 宋 汪藻 《过临平》诗之二:“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参见“ 麦信 ”。
词语解释:麦信 拼音:mài xìn
江 淮 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淮 船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参见“ 信风 ”。词语解释:麦青 拼音:mài qīng
方言。指麦苗。 陈登科 《活人塘》六:“ 刘根生 腿上的血,一点一点滴在麦青上,泥块上,结成冰,映成一路红线。”词语解释:麦黄 拼音:mài huáng
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黄衣,麦黄。此乃以米、麦粉和罨,待其薰蒸成黄,故有诸名。”词语解释:麦花 拼音:mài huā
麦类的花。语出 唐 杜甫 《为农》诗:“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宋 范成大 《初夏》诗之二:“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词语解释:麦畦 拼音:mài qí
麦田。 唐 章碣 《曲江》诗:“无穷罗綺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词语解释:麦天 拼音:mài tiān
麦子成熟的季节。指农历四五月时候。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赵师民 ﹞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遶园徐步。”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四:“他又想起在 朱 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 王老三 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词语解释:麦芒 拼音:mài máng
麦穗之芒。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唐 李贺 《章和二年中》诗:“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如粟。” 浩然 《艳阳天》第九八章:“毒太阳晒着,热地皮烫着,胳膊、脸上被麦芒扫过,又被汗水一浸,像刀子割,像针尖儿扎,疼极啦!”词语解释:麦须 拼音:mài xū
麦芒。 宋 范成大 《馀杭道中》诗:“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鬚骚杀已禁风。”词语解释:麦麰 拼音:mài móu
麦子。 宋 苏轼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萧条麦麰枯,浩荡日月宽。”词语解释:麦气 拼音:mài qì
麦熟时散发的香气。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於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诗:“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词语解释:麦粒 拼音:mài lì
(1).麦的颗粒。 宋 范成大 《致一斋述事》诗:“今朝麦粒黄堪麪,几日秧田緑似针。” 宋 陆游 《农舍》诗之二:“雨畏禾头蒸耳出,润忧麦粒化蛾飞。”
(2).比喻茶芽。 宋 曾巩 《尝新茶》诗:“麦粒收来品絶伦,葵花製出样争新。”自注:“ 丁晋公 《北苑新茶诗序》云:‘茶芽採时如麰麦之大者。’”词语解释:麦雨 拼音:mài yǔ
麦熟时节所降的雨。 南朝 梁简文帝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三:“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清 唐孙华 《暮春杂诗》之三:“麦雨乾千顷,苹风散一凉。”词语解释:麦光 拼音:mài guāng
纸名。 宋 苏轼 《和人求笔迹》:“麦光铺几浄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赵次公 注:“麦光,纸名,盖南中竹纸之流。” 冯应榴 注引《一统志》:“ 徽州府 歙县 龙鬚山 出纸,有麦光、白滑、水翼、凝霜之名。” 元 王逢 《赠别浙省黑黑左丞三十韵》:“忧君尚有疏,儻寄麦光牋。”词语解释:麦舟 拼音:mài zhōu
借指以麦舟赙赠肋丧之典为内容的图画。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我正大声劝诚是,《麦舟》应续画图新。”自注:“忆在 苏州 曾助 曹艮圃 比部 壄坚 葬亲,比部绘《麦舟图》为谢。 吴中 名流题咏者至数十家。”词语解释:麦饼 拼音:mài bǐng
面粉制的饼。 宋 黄庭坚 《谢张泰伯惠黄雀鲊》诗:“麦饼薄於纸,含浆和醎酢。”词语解释:麦秀寒 拼音:mài xiù hán
谓麦秀时节天气犹冷。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二:“五月 江 吴 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时日》引《梧浔杂佩》:“南方四月,雨后尚有餘寒,土人谓之‘麦秀寒’。”词语解释:麦头 拼音:mài tóu
麦穗。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四:“壠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 宋 范成大 《刈麦》诗:“麦头熟颗已如珠,小阨惟忧积雨餘。”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三章:“他把场板上的麦鱼子、麦秸打扫干净,又用杈子沿着垛根清理着散碎的、被雨水冲泡过的麦头,把它们归到一堆儿晒。”词语解释:麦门 拼音:mài mén
即麦门冬。 明 王世贞 《元岳太和山赋》:“枸杞夸仙人之杖,麦门表禹餘之粮。”参见“ 麦门冬 ”。
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词语解释:麦城 拼音:mài chéng
古城名。相传为 楚昭王 所筑。故址在今 湖北 当阳 东南, 沮 漳 两水间。 东汉 建安 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蜀汉 大将 关羽 为 吴 将 吕蒙 击败,西走保 麦城 ,即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又南逕 麦城 西,昔 关云长 诈降处,自此遂叛。” 唐 杜甫 《送田四弟将军》诗:“燕辞枫树日,雁度 麦城 霜。”《三国演义》第七六回:“ 关平 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 麦城 虽小,足可屯扎。’ 关公 从之,催促残军前至 麦城 ,分兵紧守四门。”词语解释:麦收 拼音:mài shōu
收割麦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今年麦收,一人准备三把镰刀。”词语解释:麦曲 拼音:mài qū
麦制的酒母。《左传·宣公十二年》:“ 还无社 与司马 卯 言,号 申叔展 。 叔展 曰:‘有麦麴乎?’” 杨伯峻 注:“麦麴即今之酒母,用以酿酒者,盖蒸麦以为之,故曰麦麴。” 唐 白居易 《酒功赞》:“麦麴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遽令发掘,其下乃麦麴耳。”词语解释:麦人 拼音:mài rén
脱壳去皮后的麦心。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 王十朋 注:“《本草》:蕎麦,取人作饭,食之下气。盖麦之心曰人。”词语解释:麦蛾 拼音:mài é
昆虫。成虫淡黄色,翅膀窄而尖,后缘有一排长毛;幼虫乳白色,生活在谷粒内,危害稻谷、麦、玉米等。 宋 道潜 《东园》诗:“斜照明明射竹篱,桑阴翳翳麦蛾飞。”词语解释:麦信 拼音:mài xìn
江 淮 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淮 船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参见“ 信风 ”。
词语解释:信风 拼音:xìn fēng
(1).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闻笛》诗:“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如:二十四番花信风。
(2).在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 晋 法显 《佛国记》:“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
(3).任随风力。犹言随风。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一:“驱去驱来长信风,暂託栋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颿信风所之,甚见气象。”词语解释:麦候 拼音:mài hòu
麦熟季节。指农历四五月间。 南朝 齐 谢朓 《出夏馆》诗:“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 北齐 邢邵 《齐韦道逊晚春宴》诗:“日斜宾馆晚,风轻麦候初。”词语解释:麦粥 拼音:mài zhōu
小麦屑和豆煮的粥。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麦饭麦粥》:“小麦屑和豆煮曰麦粥,粥供冬之朝食。”词语解释:麦米 拼音:mài mǐ
麦之仁。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大巢初生蚕正浴,小巢渐老麦米熟。”词语解释:麦奴 拼音:mài nú
指生黑穗病的麦子。 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春深水暖多鱼婢,雨足年丰少麦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集解﹞引 陈藏器 曰:“﹝麦奴﹞麦穗将熟时,上有黑霉者也。”词语解释:麦饘 拼音:mài zhān
麦粥。《方言》第一:“餥,飵食也, 陈 楚 之内,相謁而食麦饘,谓之餥。” 郭璞 注:“饘,糜也。”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竟未成麦饘,安能得粱肉?”词语解释:麦罢 拼音:mài bà
麦子收割完毕的时日。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五:“麦口期吃地主五升粮食,到麦罢还一斗。” 李準 《李双双小传》六:“前几年就我那个家里,你是知道,像这麦罢天里,一天三顿干的,有时半晌还外加一顿贴膳!”词语解释:麦面 拼音:mài miàn
亦作“ 麦麵 ”。麦粉,面粉。《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 句町县 有桄桹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桄桹木﹞皮中有似擣稻米片,又似麦麪,中作饼饵。” 宋 戴复古 《送吴伯成归建昌》诗之一:“麦麪不疗飢,冬衣犹未卸。”《元史·百官志三》:“ 弘州 种田提举司,秩正六品。掌输纳麦麵之事,以供内府。”词语解释:麦麨 拼音:mài chǎo
麦子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粮。 唐 皮日休 《开元寺佛钵》诗:“乳麋味断中天觉,麦麨香消大劫知。” 宋 戴复古 《望花山张老家》诗:“麦麨朝充食,松明夜当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麦麨,即糗也,以麦蒸,磨成屑。”词语解释:麦饵 拼音:mài ěr
麦饼。用小麦浸泡后连水磨成麦糊(不去麸皮),然后做成饼,贴锅上烧烤而成。 宋 陆游 《邻曲》诗“拭盘堆连展”自注:“ 淮 人以名麦饵。”词语解释:麦糕 拼音:mài gāo
食品名。用面粉做成的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节日,坊市卖稠餳、麦餻、乳酪、乳饼之类。”词语解释:麦食 拼音:mài shí
即麦饭。《礼记·内则》:“麦食、脯羹、鸡羹,折稌、犬羹、兔羹。” 孔颖达 疏:“麦食、脯羹、雉羹者,谓以麦为饭,折脯为羹,又以鸡为羹。”参见“ 麦饭 ”。
词语解释:麦饭 拼音:mài fàn
(1).磨碎的麦煮成的饭。《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对灶燎衣, 异 復进麦饭、菟肩。” 宋 苏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宋 陆游 《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一说,大麦粒和豆煮的饭。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麦饭麦粥》:“大麦粒和豆煮曰麦饭……供夏之餔食。”
(2).祭祀用的饭食。 宋 刘克庄 《寒食清明》诗:“ 汉 寝 唐 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元 黄石翁 《寒食客中》诗:“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明 高启 《穆陵行》:“ 起輦谷 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康有为 《遣人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纸钱麦饭送无人,大仇不报负英魂!”词语解释:麦租 拼音:mài zū
麦收后,国家向农民征收的赋税。《南齐书·明帝纪》:“詔‘ 雍 、 豫 、 司 、 南兖 、 徐 五州遇寇之家,悉停今年税调。其与虏交通,不问往罪’。丙寅,停 青州 麦租。”词语解释:麦子 拼音:mài zi
(1).小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及至他问我丈人多少地,应收多少高粱麦子穀子,我丈人不用打算盘,説的数目却又合那算法本子上不差上下。”
(2).麦苗。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新车刚交半岁的时候,正是麦子需要春雨的时节。” 李準 《参观》:“俗话说:‘麦子胎里富,种子六成收。’”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词语解释:麦行 拼音:mài xíng
麦畦。 宋 王安石 《歌元丰》诗:“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词语解释:麦纸 拼音:mài zhǐ
亦称“ 麦纹纸 ”。 纸名。 唐 时,翰林院书诏书,用麦纸。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麦纸侵红点,兰灯燄碧高。”自注:“书詔皆用麦纹纸。”词语解释:麦精 拼音:mài jīng
用麦芽制成的浸膏。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和淀粉酶,并含少量糊精、葡萄糖等,常用来制麦精鱼肝油。词语解释:麦糠 拼音:mài kāng
紧贴在麦粒外面的皮儿,脱下后叫麦糠。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九:“油绢纸、石灰、麦糠、马矢、粪草,皆能出火。” 李準 《参观》:“小姑娘说:‘不对,麦糠芒子太长,牲口吃着光扎嘴!’”词语解释:麦粉 拼音:mài fěn
(1).麦子磨成的粉。 元 何中 《河间晓行》诗:“飢寻麦粉麤,到夕当得粥。”
(2).小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小麦》:“麦粉乃是麩麪、麪洗觔澄出浆粉。今人浆衣多用之。”词语解释:麦棱头
麦田的田畦词语解释:麦饭豆羹
指农家的粗菜便饭词语解释:麦积山石窟 拼音:mài jī shān shí kū
我国著名的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 甘肃 天水 东南 麦积山 。形如堆积的麦垛,故名。从有关资料来看,开凿于 十六国 晚期, 北魏 、 西魏 、 北周 间大规模建造。其后各代亦续有修凿。现尚存洞窟一百九十四个,各种造像七千馀尊。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词语解释:麦樱 拼音:mài yīng
山婴桃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婴桃》。词语解释:麦策花 拼音:mài cè huā
古代舞人戴的冠饰。《文选·张衡〈东京赋〉》“冠华秉翟” 三国 吴 薛综 注:“冠华,以铁作之,上阔下狭,以翟雉尾饰之,舞人头戴。一行罗列八人,八八六十四人,谓今麦策花也。”词语解释:麦笼 拼音:mài lóng
贮麦之器。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鬼拔树》:“此人行半里,见道左大柳树拔根出,掷之十步外。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麦笼许。”词语解释:麦淇淋 拼音:mài qí lín
[英margarine]用氢化植物油(有时混以猪油)和脱脂牛奶、食盐、卵磷脂、色素等配制而成的黄白色固体,是黄油的代用品。词语解释:麦稼 拼音:mài jià
泛指庄稼,农作物。《汉书·元帝纪》:“是月雨雪陨霜,伤麦稼,秋罢。” 颜师古 注:“今俗犹谓麦豆之属为杂稼。”词语解释:麦丹蕈 拼音:mài dān xùn
见“ 麦蕈 ”。
词语解释:麦蕈 拼音:mài xùn
亦称“ 麦丹蕈 ”。 菌类植物。也叫松露。《说郛》卷七十引 宋 陈仁玉 《菌谱》:“麦蕈,多生溪边沙壤鬆土中,俗名麦丹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香蕈》:“四曰麦蕈,生溪边沙壤中。味殊美,絶类蘑菰。”词语解释:麦穟 拼音:mài suì
指《麦秀》诗。《陈书·高祖纪上》:“ 宋微子 《麦穟》之歌, 周 大夫《黍离》之叹,方之於斯,未足为悲矣。”参见“ 麦秀 ”。
词语解释:麦秀 拼音:mài xiù
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虚 ,感宫室毁坏,生禾黍,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与我好兮!’”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白屋花开里,弧城麦秀边。”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后常以 箕子 的《麦秀之诗》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 晋 陆机 《辩亡论》下:“《麦秀》无悲 殷 之思,《黍离》无愍 周 之感矣。”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词语解释:麦穗两歧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见“ 麦穗两岐 ”。
词语解释:麦穗两岐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1).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后汉书·张堪传》:“﹝ 堪 ﹞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亦作“ 麦穗两歧 ”。
(2).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词语解释:麦穗两岐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1).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后汉书·张堪传》:“﹝ 堪 ﹞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亦作“ 麦穗两歧 ”。
(2).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词语解释:麦穗两歧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见“ 麦穗两岐 ”。
词语解释:麦穗两岐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1).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后汉书·张堪传》:“﹝ 堪 ﹞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亦作“ 麦穗两歧 ”。
(2).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词语解释:麦秆 拼音:mài gǎn
麦子的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胶黐取虎》:“翌晨集庄户散置胶黐,至暮得斗餘,尽令涂场间麦秆上。”词语解释:麦加 拼音:mài jiā
伊斯兰教第一圣城。在沙特阿拉伯西部。人口367万(1976年)。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诞生于此,并在此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城内著名的石殿“克尔白”,也称“天房”,公元623年被定为穆斯林礼拜方向。从此,麦加成为世界穆斯林朝拜中心,每年朝觐者达百万以上。词语解释:麦冬 拼音:mài dōng
即麦门冬。《神农本草经》卷一:“麦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羸疲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飢。生川谷及隄阪。”参见“ 麦门冬 ”。
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词语解释:麦克风 拼音:mài kè fēng
[英microphone]微音器的通称。 余开选 《狮子》:“工区领导要向工人们作大报告时,她得先上台去安麦克风。”词语解释:麦秸 拼音:mài jiē
脱粒后的麦秆。 孙犁 《白洋淀纪事·麦收》:“小桌旁边,放上两个麦秸编的蒲墩。”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四:“他一步一步地踱到麦场里,一排麦秸垛出现在他的眼前。”词语解释:麦秆虫 拼音:mài gǎn chóng
虫名。节肢动物,体长一寸左右,呈细杆状,胸部有足七对,第二对特别大。生活在海藻上。也叫竹节虫。词语解释:麦口期 拼音:mài kǒu qī
麦子将熟未熟、青黄不接的时候。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五:“麦口期吃地主五升粮食,到麦罢还一斗。”词语解释:麦琪淋 拼音:mài qí lín
英文margarine的音译。俗称“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或“人造白脱”。在氢化植物油中加入脱脂酸牛乳、食盐、卵磷脂、色素和奶油香精等配制而成。胆固醇含量低。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烹调、冷饮、焙烤等食品的原料。词语解释:麦片 拼音:mài piàn
食品。是用燕麦或大麦粒压成的小片。词语解释:麦克斯韦 拼音:mài kè sī wéi
磁通量单位。为纪念 英国 物理学家 麦克斯韦 (JamesClerkMaxwell)而命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高斯时,垂直于磁力线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通过的磁通量就是1麦克斯韦。简称麦。词语解释:麦克 拼音:mài kè
方言。形容数量多(用于重迭式)。 聂绀弩 《辈分,寿命,体格》:“当然,口袋里麦克麦克,靠山又稳,拥护的又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词语解释:麦丘之祝 拼音:mài qiū zhī zhù
春秋 齐桓公 至 麦丘 ,遇一老人,问其年岁,云八十三。 桓公 令其以寿祝。 麦丘 邑人一祝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二祝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三祝主君无得罪于臣下和百姓。事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后因以“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 麦丘 之祝。”按,《祈招》之诗,见《左传·昭公十二年》。词语解释:麦争场 拼音:mài zhēng chǎng
穄的别名。五月间成熟。词语解释:麦屑 拼音:mài xiè
指麦磨成的细粒儿。《陈书·孝行传·张昭》:“及父卒,兄弟竝不衣绵帛,不食盐醋,日唯食一升麦屑粥而已。”《南史·陈纪上·武帝》:“是时食尽,调市人餽军,皆是麦屑为饭,以荷叶裹而分给。”词语解释:麦序 拼音:mài xù
指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期间。 隋炀帝 《与释智顗书》之三三:“麦序气清,道体和适。”词语解释:麦布 拼音:mài bù
方言。用麦秆做的哨子。《中国谚语资料》:“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养牛吹麦布。”原注:“麦布,用麦秆做的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