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桑麻沤麻乌麻苏麻缌麻野麻胡胡麻麻乱麻麻
如麻稻麻苎麻笺麻缞麻锡麻顶真续麻曳布拖麻
胡麻疏麻纻麻披麻苴麻陈谷子烂芝麻顶针续麻掰麻
白麻种麻悬麻剑麻缉麻陈谷子烂芝麻顶针绪麻整篓洒油,满地检芝麻
黄麻相麻把麻降麻荨麻贴麻蜱麻力软筋麻
宣麻芝麻押麻酸麻花麻赤麻蕉麻马尼拉麻
蓬麻折麻青麻制麻印度麻主麻蠚麻骨软斤麻
禾麻脂麻脱麻天麻发麻蓖麻通明麻骨软筋麻
丝麻顽麻剥麻衰麻赀麻马哈麻亚麻鸡犬桑麻
草麻蜀麻蚕麻灵麻刀麻葛麻雀麻鬼油麻

词语解释:桑麻  拼音:sāng má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词语解释:如麻  拼音:rú má
(1).形容杂乱。 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如:心乱如麻。
(2).形容密集、多。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元 陈樵 《山水》诗:“青山如髻树如麻,茅屋青帘认酒家。”《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玉树歌残舞袖斜, 景阳宫 里事如麻。”
词语解释:胡麻  拼音:hú má
(1).即芝麻。相传 汉 张骞 得其种于 西域 ,故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胡麻,一名巨胜。”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晋书·殷仲堪传》:“城内大飢,以胡麻为廪。”《南史·刘虬传》:“罢官归家静处,常服鹿皮袷,断穀,饵术及胡麻。” 唐 王维 《送孙秀才》诗:“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唐 葛鸦儿 《怀良人》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按,芝麻一名脂麻。据今人研究,脂麻是我国原生植物,原产地在我国西南 云贵高原 一带。参阅 李璠 《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第二章。
(2).我国 西北 、 内蒙古 一带,俗称油用亚麻为胡麻。茎比纤维用亚麻粗而短,分枝和果实较多,子粒亦较大。
词语解释:白麻  拼音:bái má
(1).植物名。即苘麻。 五代 齐己 《赠曹松先辈》诗:“閒游向诸寺,却看白麻衣。” 宋 谢翱 《和靖墓》诗:“山中处士白麻履,死后无书献天子。”
(2).见“ 白麻纸 ”。
词语解释:白麻纸  拼音:bái má zhǐ
用苘麻制造的纸。 唐 制,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等诏书都用白麻纸。因以指重要的诏书。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而已。”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翰林学士》:“凡詔书皆用黄麻纸,概由中书省颁布,惟翰林学士所撰以上各种詔书则用白麻纸。”亦省称“ 白麻 ”。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白麻云色腻,墨詔电光粗。”《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刘恭父席上》词:“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 清 钱谦益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诗之二:“紫阁虚传闻禁漏,白麻遽欲下 延英 。”
词语解释:黄麻  拼音:huáng má
(1).植物名。大麻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麻》:“大麻即今火麻,亦曰黄麻。处处种之,剥麻收子。有雌有雄,雄者为枲,雌者为苴。”
(2).植物名。又名络麻。一年生草本,叶子卵形,开黄色小花,结蒴果,球形,表面有皱纹。茎皮纤维供纺织用,根和叶子中医入药,对子宫出血、膀胱结石等症有疗效。亦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3).古代诏书用纸。亦借指诏书。古代写诏书,内事用白麻纸,外事用黄麻纸。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紫誥仍兼綰,黄麻似《六经》。” 杨伦 笺注引《唐会要》:“ 开元 三年,始用黄麻纸写詔。” 宋 叶适 《直院中书莫公殂往哀痛不能成文辄留小诗灵几并致鲈鱼金柑为奠》诗:“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誥两沉沦。”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敭歷遍中外,入相宣黄麻。”
词语解释:宣麻  拼音:xuān má
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张元干 《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元 贡师泰 《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词语解释:蓬麻  拼音:péng má
(1).蓬与麻。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2).用以比喻微贱的事物。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二:“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宋 苏轼 《求婚启》:“天质下中,生有蓬麻之陋。”
词语解释:禾麻  拼音:hé má
(1).禾与麻。《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2).泛指农作物。 元 廼贤 《檐子洼》诗:“颇喜盗贼清,塞田尽禾麻。” 金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井邑生春色,禾麻飫土膏。”
词语解释:丝麻  拼音:sī má
(1).丝与麻。《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管子·轻重丁》:“大秋,甲兵求缮,弓弩求弦,谨丝麻之谢,物且为之举。”
(2).用以比喻头绪纷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鬼蜮空含射影沙。”
(3).治丝绩麻。旧指女工之事。《礼记·昏义》:“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 明 宋濂 《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诗礼丝麻,如承平时,夫人之力居多。”
词语解释:草麻  拼音:cǎo má
犹草诏。 唐 宋 时用黄白麻纸写诏书,故称。《旧唐书·韦弘景传》:“ 普润 镇使 苏光荣 为 涇原 节度使, 弘景 草麻,漏敍 光荣 之功,罢学士,改司门员外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晋公 自 保信军 节度使知 江寧府 ,召为参知政事。中书以 丁 节度使召学士草麻,时 盛文肃 为学士,以为参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 丁 甚恨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 唐 宋 优重词林,最为清秘,凡制誥草麻外,一切机务,皆与商榷,故其品为高要。”
词语解释:沤麻  拼音:òu má
(1).将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发酵,达到部分脱胶的目的。《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我去那碾麦场中打套子,煞强如您沤麻坑里可都摸泥鰍。”
(2).《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 令 武乡 耆旧赴 襄国 。既至, 勒 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初, 勒 与 李阳 邻居,岁常争麻池,迭相敺击。至是,谓父老曰:‘ 李阳 ,壮士也,何以不来?沤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寧讐匹夫乎!’乃使召 阳 。既至, 勒 与酣謔,引 阳 臂笑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甲第一区,拜参军都尉。”后因以为争斗之典。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一:“沤麻有鬭鬩,争桑或寻讎。”参见“ 沤麻池 ”。
词语解释:沤麻池  拼音:òu má chí
沤麻的水池。 后赵 国主 石勒 未贵时,曾与 李阳 争沤麻池,旧址在今 山西省 榆社县 。《艺文类聚》卷十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石勒 与 李阳 相近, 阳 性刚愎,每争沤麻池,共相扑打,互有胜负。”《元和郡县志·仪州》:“ 石勒 沤麻池,在县北三十里,即 勒 微时与 李阳 所争处,今枯涸纔有处所。”
词语解释:稻麻  拼音:dào má
(1).稻和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穀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2).喻友侣众多。 唐 李峤 《为魏国北寺西寺请迎寺额表》:“稻麻众侣,葵藿微心。”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散而无我见,桃李之成蹊;聚则有朋知,稻麻之为众。”
词语解释:疏麻  拼音:shū má
亦作“疎麻”。
(1).传说中的神麻,常折以赠别。《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疏麻,神麻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儻忆幽巖桂,犹冀折疏麻。”
(2).植物名。多指大麻。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庭际秋虫鸣,疎麻方寂歷。” 明 高启 《晓晴东皋步眺》诗:“篱落疎麻长,田畦曲水流。”
词语解释:种麻  拼音:zhǒng má
苴麻
词语解释:相麻  拼音:xiàng má
唐 宋 时拜相的诏书。用白麻纸写,故称。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中:“祖宗典故同姓可封王,不拜相, 艺祖 载诸太庙,独 赵忠定 赵普 特出此典故,《随笔》却称云:‘不受相麻而除枢密使。’三 洪 ( 洪适 、 洪遵 、 洪迈 )家素知典故者,亦及此未晓也。” 元 袁桷 《拟宫词》之二:“御笔圆封草相麻,龙牋香透拥金花。”
词语解释:芝麻  拼音:zhī má
(1).脂麻的俗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小而扁平,有白、黑、黄、褐等不同颜色。作食用,也可榨油。古代也称胡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释名﹞:“巨胜、方茎、狗蝨、油麻、脂麻。俗作芝麻,非。”
(2).指芝麻所结的种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有了麪,有了豆子,有了芝麻,连作酱、磨香油,咱自家也就弄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 丁玲 《松子》:“这个饼是烘的,上面稀稀的有几颗芝麻。”
(3).借指细小的事物。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词语解释:折麻  拼音:shé má
《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后以“折麻”喻离别思念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唐 钱起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诗:“折麻定延佇,乘月期招寻。”
词语解释:脂麻  拼音:zhī má
亦作“ 脂蔴 ”。 即芝麻。又称胡麻、油麻。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镜花缘》第九二回:“﹝ 紫芝 ﹞朝地下一丢道:‘我只当是些脂蔴,原来是几张虱子皮。’” 清 贾臻 《郡斋笔乘》卷六:“ 富阳 董文恭公 晚岁,每元日朝贺归第,衣冠坐厅事,于脂麻一粒上庄书‘天下太平’四字,豪芒彪炳。”参见“ 芝麻 ”。
词语解释:芝麻  拼音:zhī má
(1).脂麻的俗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小而扁平,有白、黑、黄、褐等不同颜色。作食用,也可榨油。古代也称胡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释名﹞:“巨胜、方茎、狗蝨、油麻、脂麻。俗作芝麻,非。”
(2).指芝麻所结的种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有了麪,有了豆子,有了芝麻,连作酱、磨香油,咱自家也就弄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 丁玲 《松子》:“这个饼是烘的,上面稀稀的有几颗芝麻。”
(3).借指细小的事物。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词语解释:顽麻  拼音:wán má
麻木。 宋 唐庚 《冬雷行》:“龙蛇尺蠖踞已久,亦欲奋迅舒顽麻。” 宋 杨万里 《同王见可刘子年循南溪度西桥登天柱冈望东山》诗:“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牀小憩些。”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我凝眸罢,心内顽麻。”
词语解释:蜀麻  拼音:shǔ má
蜀 地所产的麻纸。 宋 梅尧臣 《和石昌言以蜀笺南笺答松管之什》:“ 杨子 校经聊以赠, 蜀 麻 江 楮报何嫌。”
词语解释:乌麻  拼音:wū má
即黑芝麻。含油脂谷物,可入药。 唐 杜甫 《寄彭州高使君适虢州岑长史参》诗:“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附方﹞“白髮返黑”引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乌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丸,服之。”
词语解释:苎麻  拼音:zhù má
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荨麻科。茎直,茎皮纤维坚韧有光泽,可作编结、纺织、造纸的原料。根可入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夏服》:“凡苧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
词语解释:纻麻  拼音:zhù má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纤维洁白有光泽,是纺织工业重要原料。《汉书·地理志下》:“自 合浦 徐闻 南入海,得大州……男子耕农,种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 唐 郑渥 《洛阳道》诗:“杨柳惹鞭公子醉,紵麻掩泪 鲁 人迷。” 宋 梅尧臣 《二月五日雪》诗:“有梦皆蝴蝶,逢袍只紵麻。”
词语解释:悬麻  拼音:xuán má
见“ 悬麻雨 ”。
词语解释:悬麻雨  拼音:xuán má yǔ
指大雨。以其密集如麻,故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穿着这单布衣服,怎避这悬麻雨?”亦省作“ 悬麻 ”。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词语解释:把麻  拼音:bǎ má
唐 宋 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通事舍人宣詔,旧命拾遗团(圈)句把麻者,盖謁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声摘句以助之。” 宋 庞玉英 《文昌杂录》卷一:“及 吕温 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自 吕 始。时 柳宗元 戏 吕 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苏子容 诗云:‘起草才多对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
词语解释:押麻  拼音:yā má
监督宣读诏书。 唐 宋 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既入朝, 张公 惟祗候宣麻, 吕公 惟準拟押麻耳。忽有堂吏报 吕公 云:‘相公知 许州 。’ 吕公 大惊,於是 张公 押麻,乃 吕公 除 静江军 节度使、检校太傅,知 许州 也。”
词语解释:青麻  拼音:qīng má
苘麻的通称。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部韧皮纤维主要供制麻袋、绳索,编渔网和造纸。一说为苧麻的一个变种,即青叶苧麻。《晋书·武帝纪》:“﹝ 武帝 ﹞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慾。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紖断,詔以青麻代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夏服》“凡苧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自注:“ 广南 青麻,撒子种田茂甚。”
词语解释:脱麻  拼音:tuō má
谓脱去粗衣,开始出仕。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其春首,门人脱麻,摄 京兆府 参军。”
词语解释:剥麻  拼音:bāo má
(1).指用白麻纸写的贬降官职的诏书。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降免·剥麻》:“本朝无诛大臣之典,故大臣有罪,亦多是先与宫观,然后臺諫上章,得旨批依,别日又宣麻降之,渐次行贬。”
(2).将苧麻、黄麻、槿麻等的韧皮纤维从麻茎上剥取下来的过程。
词语解释:蚕麻  拼音:cán má
养蚕与绩麻。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词语解释:苏麻  拼音:sū má
(1).竹之一种。 晋 戴凯之 《竹谱》:“厥族之中,苏麻特奇:条干并节,大叶繁枝;凌羣独秀,蓊茸纷披。”
(2).油料作物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油品》:“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蕓薹子次之。” 锺广言 注:“苏麻,即白苏,又叫荏……种子油可供食用或作涂料。”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 酥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吴小员外 看见,不觉遍体苏麻,忽欲挨身上前。”
词语解释:笺麻  拼音:jiān má
泛指精美纸张。 唐 李白 《草书歌行》:“牋麻素绢排数箱, 宣州 石砚墨色光。” 王琦 注:“牋、麻,皆纸也。”
词语解释:披麻  拼音:pī má
(1).见“ 披麻带孝 ”。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 唐 王维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清 龚贤 《画诀》:“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
词语解释:披麻带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服重孝。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寻鬭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过了半个月, 沉鸿国 把那个披麻带孝的 金花 强要了去。”亦作“ 披麻戴孝 ”。或省作“披麻”。《儒林外史》第五回:“第三日成服, 赵氏 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 史公 答了回书,特著 左懋第 披麻扶杖,前去哭灵。”
词语解释:剑麻  拼音:jiàn má
常绿植物,叶子形状象剑。纤维耐腐蚀,耐磨,拉力强,是制造绳子、渔网、牵引带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纸和人造丝。
词语解释:降麻  拼音:jiàng má
唐 宋 任免将相,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宣告于朝廷,谓之“降麻”。也称宣麻。 唐 黄滔 《寄陈侍御》诗:“千年二相未全夸,犹闕 闽 城贺降麻。”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天圣 三年,又以宰相 王冀公 为使,自后元宰继领之,然降麻不入衔。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昨 王随 自吏部侍郎、平章事超越十资,復为上相。此乃非常之恩,必待非常之才,而 随 虚庸邪諂,非辅相器,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於国。”参见“ 宣麻 ”。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词语解释:酸麻  拼音:suān má
酸疼发麻。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压的我这双肩苦痛,走的我这两腿酸麻。”《再生缘》第十六回:“跪得那宫官脚软腿酸麻。”
词语解释:制麻  拼音:zhì má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 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新唐书·李栖筠传》:“始, 栖筠 见帝,敷奏明辩,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昆命于元龟》:“ 寧皇 嘉定 初,拜右相制麻。”
词语解释:天麻  拼音:tiān má
中药名。产于我国 云南 、 四川 、 湖北 以及西北、东北等地。中医以块茎入药,治眩晕、头痛、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症。又名“赤箭”。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词语解释:衰麻  拼音:shuāi má
丧服,衰衣麻绖。《礼记·乐记》:“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淮南子·说山训》:“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 宋 欧阳修 《太常博士周君墓表》:“其衰麻之数,哭泣之节,居处之别,饮食之变,皆莫知夫有礼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到了辰初发引, 贾政 居长,衰麻哭泣,极尽孝子之礼。”
词语解释:灵麻  拼音:líng má
俗名芝麻。相传 汉 时由 西域 传入,故又名胡麻。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董偃 常卧延清之室……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灵麻撮狗蝨,村稚啼禽猩。” 孙汝听 注:“灵麻,今胡麻,状如狗蝨。《本草》云:‘一名狗蝨。’”
词语解释:缌麻  拼音:sī má
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仪礼·丧服》:“緦麻三月者。”《穀梁传·庄公三年》“改葬之礼緦” 唐 杨士勋 疏:“五服者,案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是也。” 汉 贾谊 《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復有麤衰,齐衰,大红,细红,緦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周书·李穆传》:“兄弟子姪及緦麻以上亲并舅氏,皆霑厚赐。”《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敕:‘姨舅既服小功,舅母不得全降,宜服緦麻,堂姨舅宜服袒免。’”
词语解释:缞麻  拼音:shuāi má
粗麻布丧服。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余之乡里,先德君子,其居重难,或并在衰老。於礼唯应縗麻在身,不成丧致毁者,皆过哀啜粥,口不经甘。”《新五代史·杂传·马缟》:“縗麻丧纪,所以别亲疏,辨嫌疑。” 清 唐甄 《潜书·有归》:“縗麻饗祀,事死也。”
词语解释:苴麻  拼音:jū má
(1).大麻的雌株。也叫子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大麻,一名火麻。雄者为枲,又曰牡麻;雌者为苴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大麻》:“雄者名枲麻,牡麻;雌者名苴麻,茡麻。”
(2).丧服。引申为居丧。 唐 颜真卿 《谢赠官表》:“臣亡父故 薛王 友先臣 惟贞 ,亡伯故 濠州 刺史先臣 元孙 等,并襁褓苴麻,孩提未识,养於舅氏 殷仲容 以至成立。” 宋 王禹偁 《节度使起复加云麾将军制》:“门下三年之丧,万古通制。虽人子尽苴麻之礼,而将军有金革之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阁臣夺情奉差》:“又二年而 英庙 復位, 渊 以出理工部仅謫戍,而 文 则西市矣。辅臣苴麻,下充賑使,寧不汗颜!此 景泰 四年事。”
词语解释:缉麻  拼音:jī má
绩麻。 明 王冕 《江南妇》诗:“日间力田随夫郎,夜间缉麻不上牀。”
词语解释:荨麻  拼音:xún má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开穗状小花,雌雄同株。茎叶皆有细毛,皮肤接触时能引起刺痛。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叶可入药,治蛇毒等症。
(2).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词语解释:花麻  拼音:huā má
指枲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她在摸索着劈花麻。”参见“ 枲麻 ”。
词语解释:枲麻  拼音:xǐ má
大麻的雄株。亦泛指麻。《仪礼·丧服》:“齐者何,缉也;牡麻者,枲麻也。” 唐 欧阳詹 《吊九江驿碑材文》:“以 鲁公 之札翰方人之札翰,则锦绣枲麻矣。”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枲麻草土之力以敌之,是不知其性也。”
词语解释:印度麻  拼音:yìn dù má
即印度草。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拖大辫,吸鸦片,也正与土人的奇形怪状的编发及吃印度麻一样。”
词语解释:发麻  拼音:fā má
感到麻木。 马烽 《“停止办公”》:“气候突然变冷了,好像冬天一样,冻的人手指都有点发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 阿志妈妮 心发麻,头发根也发麻,从里往外发惨。”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在这到处暴露岩石的小岛上,镐子大锤敲下去,碰到石块,往往火星飞溅,双手被震得发麻。”
词语解释:赀麻  拼音:zī má
细麻布。《魏书·食货志》:“计京西水次 汾 华 二州、 恒农 、 河北 、 河东 、 正平 、 平阳 五郡年常绵绢及貲麻皆折公物,雇车牛送京。”
词语解释:刀麻  拼音:dāo má
(1).方言。指刀。武器。《红色歌谣·团结起来同佢抗》:“团结起来同佢抗,磨利刀麻并炮枪。”
(2).特指菜刀。 毛泽东 《寻乌调查》第三章:“刀麻(菜刀)、锅铲(炒菜用)。”
词语解释:野麻  拼音:yě má
(1).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红色,叶子互生,卵圆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茎皮可抽纤维。亦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2).某些野生麻类的统称。
(3).我国 新疆 一带对“罗布麻”的俗称。
词语解释:锡麻  拼音:xī má
即锡衰。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阁致仕薛公墓志铭》:“不幸客衰残多病,相继死数人,诸公悲痛,自为集,锡麻带絰而哭。”参见“ 锡衰 ”。
词语解释:锡衰  拼音:xī shuāi
细麻布所制的丧服。锡,通“ 緆 ”。《周礼·春官·司服》:“王为三公六卿锡衰。” 郑玄 注:“君为臣服弔服也。 郑司农 云:‘锡,麻之滑易者。’”《仪礼·丧服》:“大夫弔於命妇,锡衰。命妇弔於大夫,亦锡衰。”《汉书·贾山传》:“古之贤君为其臣也……已棺涂而后为之服锡衰麻絰,而三临其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其餘门人著锡衰者千数。”
词语解释:陈谷子烂芝麻
俗谚。比喻陈旧而无关紧要的东西。《红楼梦》第四五回:“可是我糊涂了!正经説的都没説,且説此‘陈穀子,烂芝蔴’的。”《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老人家可先説这些陈穀子烂芝蔴的作什么?”亦作“ 陈穀子烂芝麻 ”。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 祁老人 呢,他,第一,需要个年老的朋友,好有个地方去播放他的陈谷子烂芝麻。”
词语解释:陈谷子烂芝麻  拼音:chén gǔ zi làn zhī má
俗谚。比喻陈旧而无关紧要的东西。《红楼梦》第四五回:“可是我糊涂了!正经説的都没説,且説此‘陈穀子,烂芝蔴’的。”《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老人家可先説这些陈穀子烂芝蔴的作什么?”亦作“ 陈穀子烂芝麻 ”。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 祁老人 呢,他,第一,需要个年老的朋友,好有个地方去播放他的陈谷子烂芝麻。”
词语解释:贴麻  拼音:tiē má
唐 宋 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赵丞相除拜》:“是时以 陈执中 为昭文相, 竦 为集贤相,御史言:‘ 竦 向在 陕西 ,与 执中 议论不协,不可同寅政地。’於是贴麻改命,而初制不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昔 欧阳修 论 韩琦 、 富弼 、 范仲淹 立党事,在为 河北 转运使时,故敢援此以为比,乞行贴麻。 史相 得之甚骇,遂拜表缴奏,且谓当时惟知恭听王言,所有制词,合取会词臣合与不合贴麻。”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贴麻》:“盖贴麻者改贴之谓。”
词语解释:赤麻  拼音:chì má
(1).红色麻丝。古代符节上的装饰物。《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顓赏,节以顓杀。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緋幡,紫縑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餘与旌同。”
(2).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往往数茎丛生,叶有柄,对生,茎及叶柄带赤色。生于山野间。茎皮纤维可制绳。
词语解释:主麻  拼音:zhǔ má
阿拉伯文jum'a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方思一 《伊斯兰教史话·伊斯兰教的“五功”》:“每星期五午后集中到 清真寺 内作集体礼拜,称为‘聚礼’,阿拉伯语称‘主麻’。”
词语解释:蓖麻  拼音:bì má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形,中空,叶大,互生,掌状分裂。雌花淡红色,雄花呈淡黄色。种子椭圆形,作油料,油脂可制润滑油、媒染剂,亦可供药用。叶可饲养蓖麻蚕。茎的韧皮纤维可制绳索和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蓖麻》:“蓖亦作螕。螕,牛虱也,其子有麻点,故名蓖麻。”
词语解释:马哈麻  拼音:mǎ hā má
穆罕默德 的古代音译。《明史·西域传四·天方》:“相传 回回 设教之祖曰 马哈麻 者,首於此地行教,死即葬焉。”
词语解释:葛麻  拼音:gě má
①见“葛①”。②戏曲传统剧目。暴发户马铎嫌未来女婿张大洪贫穷,企图赖婚。长工葛麻设计,使马铎退婚不成,还赔了银两。楚剧整理本影响较大。
词语解释:胡胡麻麻  拼音:hú hú mā mɑ
马虎。秧歌剧《锺万财起家》第三场:“咱今年头一次缴公粮,更不能胡胡麻麻办事。”
词语解释:顶真续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亦作“ 顶鍼续麻 ”。亦作“ 顶针续麻 ”。
(1). 宋 元 时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当时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为修辞格之一。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顶针续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你哨起我来了!我合你‘顶真续麻’,顶不上来的一钟。”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顶真续麻》:“顶真续麻,文字游戏之一种也。顶真亦曰顶鍼,《金线池》剧三:‘续麻道字鍼鍼顶。’盖以次句首字,顶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条,《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评曰:‘顶真妙。’”
(2).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南京日报》1983.1.16:“‘顶针续麻’是相声表演的一种技巧,要求以某句话开头,一句接一句地说下去,上句话最后一个字必须与下句话第一个字相同,最后将话引到事先规定的另一句话上去。”
词语解释:顶针续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见“ 顶真续麻 ”。
词语解释:顶真续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亦作“ 顶鍼续麻 ”。亦作“ 顶针续麻 ”。
(1). 宋 元 时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当时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为修辞格之一。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顶针续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你哨起我来了!我合你‘顶真续麻’,顶不上来的一钟。”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顶真续麻》:“顶真续麻,文字游戏之一种也。顶真亦曰顶鍼,《金线池》剧三:‘续麻道字鍼鍼顶。’盖以次句首字,顶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条,《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评曰:‘顶真妙。’”
(2).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南京日报》1983.1.16:“‘顶针续麻’是相声表演的一种技巧,要求以某句话开头,一句接一句地说下去,上句话最后一个字必须与下句话第一个字相同,最后将话引到事先规定的另一句话上去。”
词语解释:顶针绪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同“ 顶真续麻 ”。 《镜花缘》第七八回:“ 题花 道:‘此令也无可宣。就从妹子説一句书,无论经史子集,大家都顶针绪麻依次接下去。’”参见“ 顶真续麻 ”。
词语解释:顶真续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亦作“ 顶鍼续麻 ”。亦作“ 顶针续麻 ”。
(1). 宋 元 时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当时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为修辞格之一。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顶针续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你哨起我来了!我合你‘顶真续麻’,顶不上来的一钟。”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顶真续麻》:“顶真续麻,文字游戏之一种也。顶真亦曰顶鍼,《金线池》剧三:‘续麻道字鍼鍼顶。’盖以次句首字,顶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条,《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评曰:‘顶真妙。’”
(2).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南京日报》1983.1.16:“‘顶针续麻’是相声表演的一种技巧,要求以某句话开头,一句接一句地说下去,上句话最后一个字必须与下句话第一个字相同,最后将话引到事先规定的另一句话上去。”
词语解释:蜱麻  拼音:pí má
即蓖麻。《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通脱木》:“通脱木,如蜱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
词语解释:蕉麻  拼音:jiāo má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与芭蕉相似,花黄色,叶柄内有纤维,可制缆索、结渔网,或供纺织和造纸用。产在热带或亚热带,也叫马尼拉麻。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葛布》:“蕉类不一,其可为布者曰蕉麻,山生或田种。”
词语解释:蠚麻  拼音:hē má
植物名。荨麻。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三章:“就只看见那样毛绒的份量,已感到全身肌肤好似沾染了蠚麻样那种火辣辣的不好受。”
词语解释:通明麻  拼音:tōng míng má
即胡麻。俗称芝麻。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烛,是苣胜也,食之延寿,后天而老。”参见“ 胡麻 ”。
词语解释:胡麻  拼音:hú má
(1).即芝麻。相传 汉 张骞 得其种于 西域 ,故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胡麻,一名巨胜。”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晋书·殷仲堪传》:“城内大飢,以胡麻为廪。”《南史·刘虬传》:“罢官归家静处,常服鹿皮袷,断穀,饵术及胡麻。” 唐 王维 《送孙秀才》诗:“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唐 葛鸦儿 《怀良人》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按,芝麻一名脂麻。据今人研究,脂麻是我国原生植物,原产地在我国西南 云贵高原 一带。参阅 李璠 《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第二章。
(2).我国 西北 、 内蒙古 一带,俗称油用亚麻为胡麻。茎比纤维用亚麻粗而短,分枝和果实较多,子粒亦较大。
词语解释:亚麻  拼音:yà má
一种细长直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线形叶和蓝花,为取得纤维和种子而广泛栽培
词语解释:雀麻  拼音:què má
雀斑。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秋芙传》:“或乃以其面有雀麻,真欲以鸳鸯拟之,非其伦也。”
词语解释:乱麻麻  拼音:luàn mā mɑ
形容纷乱或烦乱。 茅盾 《林家铺子》六:“﹝ 林先生 ﹞心里感到有什么要紧的事,却又乱麻麻地总是想不起。”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小梅 孤孤单单的坐在庙台上,心里乱麻麻的。”
词语解释:曳布拖麻
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词语解释:掰麻
将麻撕成细条,拧绳子用
词语解释:整篓洒油,满地检芝麻
抓了小头,丢了大头,吃了苦头
词语解释:力软筋麻
力尽筋疲。筋疲力尽
词语解释:马尼拉麻  拼音:mǎ ní lā má
蕉麻。
词语解释:骨软斤麻  拼音:gǔ ruǎn jīn má
1.亦作"骨软筋麻"。
2.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
3.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词语解释:骨软筋麻  拼音:gǔ ruǎn jīn má
亦作“ 骨软筋麻 ”。
(1).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王吉 心慌撩乱,将身子儘力挨出。挨得骨软觔麻,纔到得稀鬆之处。”
(2).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警备队一听,吓得骨软筋麻,暗暗说道:‘碰上老八路了,快跑吧!’”
见“ 骨软觔麻 ”。
词语解释:鸡犬桑麻  拼音:jī quǎn sāng má
亦作“鷄犬桑麻”。 鸡鸣犬吠,桑茂麻盛。古代多用以形容农村生活安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鷄犬桑麻’光景。”
词语解释:鬼油麻  拼音:guǐ yóu má
草名。漏卢的别名。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