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黎庶 拼音:lí shù
黎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上慰圣心,下安黎庶。”词语解释:黎元 拼音:lí yuán
亦作“ 黎玄 ”。 即黎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晋 潘岳 《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参见“ 黎民 ”。
词语解释:黎民 拼音:lí mín
民众,百姓。《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 孔 传:“黎,众。”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词语解释:黎明 拼音:lí míng
(1).天将明未明的时候。《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围 宛城 三帀。” 司马贞 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日坐堂皇閲卷,自黎明起,至四鼓无倦容。”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
(2).喻指光明或胜利。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黎明来临,预兆早见。”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那种无畏的向往革命的热情,具有黎明前的特色。”词语解释:黎民 拼音:lí mín
民众,百姓。《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 孔 传:“黎,众。”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词语解释:黎氓 拼音:lí méng
亦作“ 黎萌 ”。 黎民。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后汉书·朱穆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陛下可为 尧 舜 之君,众僚皆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隋书·薛道衡传》:“薄赋轻徭,务农重穀,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明 陈子龙 《曜灵》诗之六:“悍阳骄骄,忧我黎氓。”词语解释:黎母 拼音:lí mǔ
(1). 黎 人之祖; 黎 人的老妪。 明 钱嶫 《悯黎咏》:“絶谷嶂 南海 ,深箐鬱苍翠。中有 黎 母居,伊人尚蒙昧。”
(2).见“ 黎母山 ”。
(3).即黎檬子。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五·贺州》:“黎母汁二缾, 开宝 四年,準宣旨进。”参见“ 黎檬子 ”。
词语解释:黎母山 拼音:lí mǔ shān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旧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海南 四郡坞土蛮也。坞直 雷州 ,由 徐闻 渡,半日至。坞之中有 黎母山 ,诸蛮环居四傍,号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险,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兽居其中,熟 黎 环之。”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相传太古之时,雷摄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岁久,有 交阯 蛮过海採香者,与之相合,遂生子女,是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亦省称“ 黎山 ”、“ 黎母 ”。 宋 楼钥 《送万耕道帅琼管》诗:“ 黎山 千仞摩苍穹,顓顓独在大海中。”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生 黎 所居絶远,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颠。”参阅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一二四引《平黎记》。
词语解释:黎檬子 拼音:lí méng zǐ
亦作“ 黎朦 ”。亦作“ 黎朦子 ”。 水果名。柠檬之属。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 番禺 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清 杭世骏 《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为黎朦。”词语解释:黎苗 拼音:lí miáo
(1). 九黎 与 三苗 的关称。《国语·周语下》:“王无亦鉴於 黎 苗 之王,下及 夏 商 之季。” 韦昭 注:“ 黎 , 九黎 ; 苗 , 三苗 。”《文选·曹植〈七启〉之八》:“惠泽播於 黎苗 ,威灵震乎无外。” 吕向 注:“ 黎 , 九黎 也。 少昊 , 九黎 乱德。 苗 , 三苗 也。 舜 时, 三苗 不修道,命 禹 征之。”
(2).黎民,民众。《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损膳解驂,以赡黎苗。” 李贤 注引《广雅》:“苗,众也。”《新唐书·柳泽传》:“安宗社于已危,振黎苗之将溺。”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黎苗》:“若 秦 楚 强鬩震扑,胎籍三正,播其虐於黎苗…… 司马温公 曰:‘黎苗,民也。’余案《广韵》黎、苗二字皆训众也。”词语解释:黎人 拼音:lí rén
(1).黎民。《魏书·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饥,且仍岁灾旱。” 唐 柳宗元 《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甲胄生蟣虱,黎人困输輓。”
(2). 黎 族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山极高,常在雾靄中, 黎 人自鲜识之。”《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俗呼山岭为‘黎’,居其间者号曰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岁壬子,忽有生 黎 二十餘献物上官,旗书‘黎人向化’四字。”词语解释:黎伯 拼音:lí bó
复姓。 明 代有 黎伯滚 。见《大足县志》。词语解释:黎蒸 拼音:lí zhēng
见“ 黎烝 ”。
词语解释:黎烝 拼音:lí zhēng
亦作“ 黎蒸 ”。 黎民,众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晋 陆机 《答贾谧》诗:“伊昔有皇,肇济黎烝。” 唐 刘禹锡 《论废楚州营田表》:“取其田蓄,授彼黎蒸。” 宋 王安石 《同王浚贤良赋龟》:“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黎烝。”词语解释:黎山 拼音:lí shān
见“ 黎母山 ”。
词语解释:黎母山 拼音:lí mǔ shān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旧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海南 四郡坞土蛮也。坞直 雷州 ,由 徐闻 渡,半日至。坞之中有 黎母山 ,诸蛮环居四傍,号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险,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兽居其中,熟 黎 环之。”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相传太古之时,雷摄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岁久,有 交阯 蛮过海採香者,与之相合,遂生子女,是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亦省称“ 黎山 ”、“ 黎母 ”。 宋 楼钥 《送万耕道帅琼管》诗:“ 黎山 千仞摩苍穹,顓顓独在大海中。”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生 黎 所居絶远,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颠。”参阅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一二四引《平黎记》。词语解释:黎老 拼音:lí lǎo
老人。《国语·吴语》:“今王( 吴王 夫差 )播弃黎老,而近孩童焉。” 韦昭 注:“鮐背之耉称黎老。”《旧唐书·宣宗纪论》:“臣尝闻黎老言 大中 故事, 献文皇帝 器识深远,久歷艰难,备知人间疾苦。”《旧五代史·梁书·敬翔传》:“陛下所宜询於黎老,别运沉谋,不然,则忧未艾也。”词语解释:黎黑 拼音:lí hēi
(肤色)黝黑。《荀子·尧问》:“颜色黎黑。”《淮南子·原道训》:“此 齐 民之所为形植黎黑,忧悲而不得志也。” 刘文典 集解:“ 王引之 云:‘黎黑,旧本譌作黎累’,今据《文选·诣建平王上书》注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神农 憔悴, 尧 舜 瘦癯, 舜 黎黑, 禹 胼胝。” 沙汀 《还乡记》三:“黎黑瘦削,满脸尘污。”词语解释:黎杖 拼音:lí zhàng
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黎,通“ 藜 ”。《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楮冠黎杖而应门。” 宋 王十朋 《记梦》诗:“夜梦随先君, 梅溪 策黎杖。”词语解释:黎献 拼音:lí xiàn
黎民中的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蔡沉 集传:“黎民之贤者也。” 唐 白居易 《洛川晴望赋》:“是用步閭里,询黎献。” 章炳麟 《秦献记》:“顾使 秦 之黎献,以是得优游论著,亦 斯 赞之矣。”词语解释:黎萌 拼音:lí méng
见“ 黎氓 ”。
词语解释:黎氓 拼音:lí méng
亦作“ 黎萌 ”。 黎民。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后汉书·朱穆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陛下可为 尧 舜 之君,众僚皆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隋书·薛道衡传》:“薄赋轻徭,务农重穀,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明 陈子龙 《曜灵》诗之六:“悍阳骄骄,忧我黎氓。”词语解释:黎祁 拼音:lí qí
豆腐的别称。 宋 陆游 《邻曲》诗:“拭盘堆连展,洗鬴煮黎祁。”自注:“ 蜀 人以名豆腐。”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一:“ 淮南王 弄术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词语解释:黎黔 拼音:lí qián
黎民。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奈何温饱不自谋,日为黎黔欲长哭!”词语解释:黎园 拼音:lí yuán
唐皇宫内教练伎人的教坊中。例如:黎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词语解释:黎烝 拼音:lí zhēng
亦作“ 黎蒸 ”。 黎民,众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晋 陆机 《答贾谧》诗:“伊昔有皇,肇济黎烝。” 唐 刘禹锡 《论废楚州营田表》:“取其田蓄,授彼黎蒸。” 宋 王安石 《同王浚贤良赋龟》:“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黎烝。”词语解释:黎母国 拼音:lí mǔ guó
指 黎 人聚居之地。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十一:“今兹 黎母 国,何异 于公乡 。”参见“ 黎母山 ”。
词语解释:黎母山 拼音:lí mǔ shān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旧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海南 四郡坞土蛮也。坞直 雷州 ,由 徐闻 渡,半日至。坞之中有 黎母山 ,诸蛮环居四傍,号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险,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兽居其中,熟 黎 环之。”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相传太古之时,雷摄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岁久,有 交阯 蛮过海採香者,与之相合,遂生子女,是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亦省称“ 黎山 ”、“ 黎母 ”。 宋 楼钥 《送万耕道帅琼管》诗:“ 黎山 千仞摩苍穹,顓顓独在大海中。”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生 黎 所居絶远,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颠。”参阅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一二四引《平黎记》。词语解释:黎黄 拼音:lí huáng
指黄鹂。《晋书·郭璞传》:“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词语解释:黎涡 拼音:lí wō
指酒涡。黎,通“ 梨 ”。 宋 朱熹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惊》诗之二:“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一本作“ 梨涡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柔情不为刚肠减,也似黎涡笑对时。”参见“ 梨涡 ”。
词语解释:梨涡 拼音:lí wō
亦作“ 梨窝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胡澹庵 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 湘潭 胡氏 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 黎倩 也。”后因以“梨涡”指酒涡。亦借指美女。 宋 朱熹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之二:“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一声《河满》,人何堪,归见梨涡,谁能遣此。” 苏曼殊 《非梦记》:“此时,女郎红梨窝,生肃然欲退。”词语解释:黎众 拼音:lí zhòng
黎 族群众。词语解释:黎歌 拼音:lí gē
黎 族人所唱的山歌。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蛮唱与 黎 歌,餘音犹杳杳。”词语解释:黎家 拼音:lí jiā
犹 黎 族。 宋 苏轼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参见“ 黎族 ”。
词语解释:黎族 拼音:lí zú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 海南省 。人口111万(1990年)。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词语解释:黎布 拼音:lí bù
黎 族人所织的布。 宋 陆游 《家居》诗:“溪柴胜炽炭,黎布敌纯绵。”自注:“客有遗黎布者,甚轻暖。”词语解释:黎首 拼音:lí shǒu
黎民。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爱育黎首。”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诗:“ 朔方 气乃苏,黎首见帝业。”词语解释:黎旦 拼音:lí dàn
犹黎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房文淑》:“黎旦,有少妇,叩门而入。”词语解释:黎兜鍪 拼音:lí dōu móu
黎 族人用藤编织的头盔。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兜鍪》:“黎兜鍪, 海南 黎 人所用,以藤织为之。”词语解释:黎农 拼音:lí nóng
农民。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见黎农三两人,勾肩搭背嬉笑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见黎农快活因,自説村居不厌贫。”词语解释:黎俗 拼音:lí sú
黎 人习俗。 宋 赵汝适 《诸蕃志·海南》:“或谓土人耳长至肩,故有儋耳之号。今 昌化 即无大耳儿。盖 黎 俗慕佛,以大鐶坠耳,俾下垂至肩故也。”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外国·海外黎蛮》:“大抵 黎 俗多猜,客来不遽见之,而於隙閒察客儼然不动,然后遣奴出布席。”词语解释:黎邑 拼音:lí yì
指 殷 代诸侯国 黎国 。《书序》“ 周 人乘 黎 , 祖伊 恐,奔告于 受 ,作《西伯戡黎》” 唐 孔颖达 疏:“ 文王 功业稍高,王兆渐著, 殷 之朝廷之臣,始畏恶 周 家,所以畏恶之者,以 周 人伐而胜 黎邑 故也。”词语解释:黎装 拼音:lí zhuāng
黎 人的装束打扮。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外国·海外黎蛮》:“ 黎 装,椎髻徒跣,裸袒而腰繚吉贝。首珥银釵,或铜或锡。”词语解释:黎饰 拼音:lí shì
即黎幕。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服用·吉贝》:“ 海南 所织,则多品矣。幅极阔,不成端匹,联二幅可为卧单,名曰黎单;閒以五采,异纹炳然,联四幅可以为幕者,名曰黎饰。”参见“ 黎幕 ”。
词语解释:黎幕 拼音:lí mù
黎 族人所生产的一种可作幛幕的精致织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幕》:“黎幕出 海南 , 黎峒 黎 人得中国锦綵,拆取色丝,间木绵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 琼 者,或以 吴 綾 越 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四幅相连曰黎幕,亦曰黎幔。”词语解释:黎赤 拼音:lí chì
(1).黎民赤子。《清会典事例·户部·宗室庄田》:“一概定为公产不准民买,殊非朕軫念畿辅黎赤之本怀。”
(2).黑色和赤色。 明 唐顺之 《〈江阴县新志〉序》:“夫其田赋高下之异等,坟墟黎赤之异壤,九镇九泽之异名,而五戎八蛮之异服,其列而载之可也。”词语解释:黎豆 拼音:lí dòu
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黎豆》。词语解释:黎长 拼音:lí cháng
黎 族人的首领。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欲立长,则繫一牛射之,矢贯牛腹而出,则得立, 黎 长不以文字要约,有所借贷,以绳作一结为左券,或不能偿,虽百十年子若孙皆可执绳结而问之。”词语解释:黎锦 拼音:lí jǐn
黎 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精巧绚丽的织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女工纺织得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花,所谓黎锦、黎单及鞍搭之类,精粗有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 琼 者,或以 吴 綾 越 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浓丽可爱,白者为幛,杂色者为被,曰黎单。”词语解释:黎饭 拼音:lí fàn
谓黎明时用膳。 明 徐渭 《游五泄记》:“又明日,黎饭,復行。入湖船,一夕而至 金家巉 。”词语解释:黎司直 拼音:lí sī zhí
界尺的别名。 厉荃 《事物异名录·文具·界尺》引 明 黄一正 《事物绀珠》:“界尺曰黎司直,又曰木訥老人。”词语解释:黎族 拼音:lí zú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 海南省 。人口111万(1990年)。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词语解释:黎朦 拼音:lí méng
见“ 黎檬子 ”。
词语解释:黎檬子 拼音:lí méng zǐ
亦作“ 黎朦 ”。亦作“ 黎朦子 ”。 水果名。柠檬之属。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 番禺 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清 杭世骏 《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为黎朦。”词语解释:黎地 拼音:lí dì
黎 族人聚居的地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闽 商值风水荡去其貲,多入 黎 地耕种不归。”词语解释:黎丘鬼 拼音:lí qiū guǐ
古代传说中 黎丘 所出现的奇鬼,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以戏弄他人。语本《吕氏春秋·疑似》:“ 梁 北有 黎丘部 ,有奇鬼焉,喜効人之子姪昆弟之状。” 明 许承钦 《泊杨柳青夜立广野中》诗:“枯杨暗啸 黎丘 鬼,短剑谁销 濩泽 兵。”词语解释:黎服 拼音:lí fú
即黎民。词语解释:黎朦子 拼音:lí méng zǐ
见“ 黎檬子 ”。
词语解释:黎檬子 拼音:lí méng zǐ
亦作“ 黎朦 ”。亦作“ 黎朦子 ”。 水果名。柠檬之属。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 番禺 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清 杭世骏 《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为黎朦。”词语解释:黎旭 拼音:lí xù
黑暗与光明。 明 沉一贯 《日方升赋》:“虽黎旭之始分,而阴霾之已鑠。”词语解释:黎孑 拼音:lí jié
遗民;残存的百姓。 王闿运 《丁文诚诔》:“越 齐 鲁 之获安,抚黎孑以其苏。”参见“ 孑黎 ”。
词语解释:孑黎 拼音:jié lí
遗民;残存的百姓。 清 薛福成 《诰授资政大夫江苏巡抚张公五十寿序》:“追溯十稔以前, 江 南北无完土,孑黎喁喁,不得一夕甘寝,赖 淮 军百战而出诸水火之中。”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贼因诡道擣我 杭 郡,俾我精鋭南趋,乘间袭吾戎垒。师熸帅殉,列城崩溃,乘势脇略,尽收 吴 浙 膏腴地,孑黎孤城,喁喁北望。”词语解释:黎女 拼音:lí nǚ
黎 族妇女。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蛮俗·绣面》:“ 海南 黎 女,以绣而为饰。盖 黎 女多美,昔尝为外人所窃。 黎 女有节者,涅面以礪俗,至今慕而效之。”词语解释:黎园子弟 拼音:lí yuán zǐ dì
泛指戏曲演员。黎,通“ 梨 ”。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四:“黎园子弟百无忧,入殿穿宫上翠楼。要见上皇求迭遍,却逢妃子看梳头。”参见“ 梨园弟子 ”。
词语解释:梨园弟子 拼音:lí yuán dì zǐ
亦称“ 梨园子弟 ”。 1. 唐玄宗 时 梨园 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唐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 梨园 弟子和《凉州》。” 唐 孟迟 《过骊山》诗:“《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 梨园 弟子头。”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高力士 ,你快传旨排宴, 梨园 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玄宗天子 移植於 沉香亭 前,与 杨贵妃娘娘 赏玩,詔 梨园 子弟奏乐。”
(2). 唐 以后泛指戏曲演员。 元 《月照庭·问花》套曲:“铅华满树添粧次,远胜梨园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 珍儿 者,尤姣媚。”词语解释:黎檬子 拼音:lí méng zǐ
亦作“ 黎朦 ”。亦作“ 黎朦子 ”。 水果名。柠檬之属。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 番禺 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清 杭世骏 《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为黎朦。”词语解释:黎毯 拼音:lí tǎn
黎 族所生产的毯子。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毯》:“今 黎 人居 海南 山峒,多业纺吉贝,鬻市中,妇女兼工绣。毯称黎毯。”词语解释:黎母山 拼音:lí mǔ shān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旧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海南 四郡坞土蛮也。坞直 雷州 ,由 徐闻 渡,半日至。坞之中有 黎母山 ,诸蛮环居四傍,号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险,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兽居其中,熟 黎 环之。”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相传太古之时,雷摄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岁久,有 交阯 蛮过海採香者,与之相合,遂生子女,是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亦省称“ 黎山 ”、“ 黎母 ”。 宋 楼钥 《送万耕道帅琼管》诗:“ 黎山 千仞摩苍穹,顓顓独在大海中。”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生 黎 所居絶远,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颠。”参阅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一二四引《平黎记》。词语解释:黎彦 拼音:lí yàn
谓众多的贤士才人。 晋 陆云 《登台赋》:“委普天之光宅兮,质率土之黎彦。”词语解释:黎弓 拼音:lí gōng
黎 人所用的弓。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弓》:“黎弓, 海南 黎 人所用,长弰木弓也。以藤为弦。箭长三尺,无羽,鏃长五寸,如茨菰叶。以无羽,故射不远三四丈,然中者必死。”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黎弓》:“黎弓以木,亦或以竹,而弦之以藤,类中州弹弓。”词语解释:黎幔 拼音:lí màn
黎 族人制作的幛幕。详“ 黎幕 ”。
词语解释:黎幕 拼音:lí mù
黎 族人所生产的一种可作幛幕的精致织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幕》:“黎幕出 海南 , 黎峒 黎 人得中国锦綵,拆取色丝,间木绵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 琼 者,或以 吴 綾 越 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四幅相连曰黎幕,亦曰黎幔。”词语解释:黎庶涂炭 拼音:lí shù tú tàn
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词语解释:黎单 拼音:lí dān
黎 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用作卧具的杂色织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单》:“黎单,亦 黎 人所织,青红间道,木绵布也。 桂林 人悉买以为卧具。”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 琼 者,或以 吴 綾 越 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浓丽可爱,白者为幛,杂色者为被,曰黎单。”词语解释:黎刀 拼音:lí dāo
黎 族人所制作的刀。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刀》:“黎刀, 海南 黎 人所作,刀长不过一二尺,靶乃三四寸,织细藤缠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许,如鴟鴞尾,以为饰。”词语解释:黎山老姆 拼音:lí shān lǎo mǔ
即 骊山老母 。道教传说中的女仙。《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急抬头看处,原是 黎山老姆 。”词语解释:黎幕 拼音:lí mù
黎 族人所生产的一种可作幛幕的精致织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幕》:“黎幕出 海南 , 黎峒 黎 人得中国锦綵,拆取色丝,间木绵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绵布》:“其出於 琼 者,或以 吴 綾 越 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四幅相连曰黎幕,亦曰黎幔。”词语解释:黎户 拼音:lí hù
黎 族的户籍。《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五》:“正天下之户籍,凡各省诸色人户,有司察其数而岁报於部,曰烟户。凡户之别,有民户……有 黎 户。”原注:“ 广东 琼州 所属有 黎户 。”参见“ 烟户 ”。
词语解释:烟户 拼音:yān hù
亦作“烟户”。
(1).人户。《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五》:“正天下之户籍,凡各省诸色人户,有司察其数而岁报於部,曰烟户。”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三回:“该村烟户共有三千多家。”
(2).吸食鸦片烟的人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凡係吃烟的人,都要抽他的吃烟税,给他註了烟册,另外编成一个烟户。”词语解释:黎玄 拼音:lí xuán
见“ 黎元 ”。
词语解释:黎元 拼音:lí yuán
亦作“ 黎玄 ”。 即黎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晋 潘岳 《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参见“ 黎民 ”。词语解释:黎绿 拼音:lí lǜ
宝玉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珧华黎緑,连城之宝也;委之泥泞,则瓦砾积其上焉。”词语解释:黎瘼 拼音:lí mò
谓民间疾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下求黎瘼,上阐皇猷。”词语解释:黎然 拼音:lí rán
杂乱貌。黎,通“ 犁 ”。 宋 苏轼 《书鲜于子骏楚词后》:“学者,方欲陈六代之物,弦匏‘三百五篇’,黎然如戛釜灶,橦罋盎,未有不坐睡窃笑者也。”犁,一本作“ 犂 ”。词语解释:黎物 拼音:lí wù
黎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汉 广野君 庙碑﹞其略云:輟洗分餐,諮谋帝猷, 陈 郑 有 涿鹿 之功, 海 岱 无 牧野 之战,大康华夏,绥静黎物,生民以来,功盛莫崇。”词语解释:黎牛 拼音:lí niú
星宿名。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 宋 赵汝适 《诸蕃志·海南》:“ 黎 , 海南 四郡岛上蛮也。岛有 黎母山 ,因祥光夜见,旁照四郡,按《晋书》分野属婺女分,谓黎牛婺女星降现,故名曰黎婺,音讹为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