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末字词组
昌黎重黎伽黎人黎阿黎迦黎突黎祝黎
遗黎悬黎氓黎渠黎饤坐黎巴黎苍黎玄黎
黔黎生黎冻黎饥黎萌黎残黎终黎 
群黎青黎楚悬黎芭黎匠黎查黎孑黎 
阇黎蒸黎九黎贫黎楚黎波黎狐黎 
颇黎韩昌黎民黎边黎兆黎洞黎疲黎 
烝黎远黎庶黎阿阇黎任黎穷黎灾黎 

词语解释:昌黎  拼音:chāng lí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词语解释:遗黎  拼音:yí lí
亦作“ 遗黧 ”。
(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 唐 唐彦谦 《邓艾庙》诗:“ 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 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 杨潮观 《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后世百姓。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 《沉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
词语解释:黔黎  拼音:qián lí
黔首黎民。指百姓。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死生有命,吉凶由人,哀我黔黎,渐染迷谬,岂乐也哉?” 宋 苏轼 《款塞来享》诗:“输忠脩贡职,弃过为黔黎。”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嗟半殖黔黎,久困缠缚,快睹约法三章。”
词语解释:群黎  拼音:qún lí
万民;百姓。《诗·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为尔德。” 郑玄 笺:“黎,众也。羣众百姓。” 朱熹 集传:“羣,众也。黎,黑也,犹 秦 言黔首也。”《汉书·扬雄传下》:“豪俊麋沸云扰,羣黎为之不康。” 唐 元结 《惠公禅居表》:“无情之化,可洽羣黎。”
词语解释:阇黎  拼音:dū lí
见“ 闍梨 ”。
词语解释:阇梨  拼音:shé lí
亦作“ 闍黎 ”。 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意谓高僧。亦泛指僧。《梁书·侯景传》:“﹝ 僧通 ﹞初言隐伏,久乃方验,人并呼为闍梨, 景 甚信敬之。”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旷济羣品,为天人之师,水陆空行,皆所尊贵,言必闍黎和尚,书輒致敬和南,远近嗟咏,贵贱顒仰。”《西游记》第四七回:“闍黎还念经,班首教行罢。” 姚锡钧 《寄楚伧即题其午梦堂卷子》诗:“幸是闍梨好才思,疎鸦残月点 分湖 。”
词语解释:颇黎  拼音:pō lí
(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崑崙山 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也。”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清 二石生 《三洲春语》卷下:“五联九联,缀以珊瑚、靺鞨、颇黎、木难、翡翠、孔翎、鲜花、异鸟、流苏、锦缎之属。”
(2).亦作“ 颇瓈 ”。玻璃。 陈三立 《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诗:“ 涌金门 外颇黎盆,手摇大扇落晴昊。” 黄澜 《闻锺六自香港之星洲却寄》诗:“半黄残照成霞綺,一碧晴天醮颇瓈。”
词语解释:烝黎  拼音:zhēng lí
百姓;黎民。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太古之时,烝黎初载。” 唐 姚合 《庄居野行》诗:“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金史·国用安时青传赞》:“当时烝黎,如鱼在釜。”
词语解释:重黎  拼音:zhòng lí
(1). 重 与 黎 ,为 羲 和 二氏之祖先。《书·吕刑》:“乃命 重 黎 ,絶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 传:“ 重 即 羲 , 黎 即 和 。 尧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 孔颖达 疏:“ 羲 是 重 之子孙, 和 是 黎 之子孙,能不忘祖之旧业,故以 重 黎 言之。”《国语·楚语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属民…… 尧 復育 重 黎 之后,不忘旧者,使復典之,以至於 夏 商 。”
(2).亦作“ 重蔾 ”。指 颛顼 高阳氏 之后,为 帝喾 高辛氏 火正。《史记·楚世家》:“ 高阳 生 称 , 称 生 卷章 , 卷章 生 重黎 。 重黎 为 帝嚳 高辛 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嚳 命曰祝融……﹝ 帝嚳 ﹞诛 重黎 ,而以其弟 吴回 为 重黎 后,復居火正,为祝融。” 司马贞 索隐:“今以 重黎 为一人,仍是 顓頊 之子孙者, 刘氏 云:‘ 少昊氏 之后曰 重 , 顓頊氏 之后曰 重黎 ,对彼 重 则单称 黎 ,若自言当家则称 重黎 。’”《隶释·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继 高阳 、 重蔾 、 五举 、 子文 之统。”《晋书·宣帝纪》:“其( 司马氏 )先出自 帝高阳 之子 重黎 ,为夏官祝融。” 章炳麟 《答铁铮》:“中国 重黎 司火,於火教本有因缘,郊之为祭,大报天而主日,此明以火为最上之神。”参阅 清 严杰 《经义丛钞·重黎解》引 陶定山 说。
词语解释:悬黎  拼音:xuán lí
亦作“悬璃”。
(1).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闻 周 有砥厄, 宋 有结緑, 梁 有悬黎, 楚 有 和 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悬黎结緑,不假观於琼珉。”
(2).泛指美玉。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前蜀 贯休 《读〈离骚经〉》诗:“又想 灵均 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即全胜 和 璞悬瓈,垂棘结緑。”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灵液潜滋,是生石寳,美胜悬黎。”
词语解释:生黎  拼音:shēng lí
(1).人民。 晋 陆云 《逸民箴》:“在昔后帝齐物达观,赏不假爵,教不示劝,号謚莫设,而生黎淳晏。”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 黎族 中山居者的称谓。《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今 儋崖 、 万安 皆与 黎 为境,其服属州县者为熟 黎 ,其居山洞无征徭者为生 黎 ,时出与郡人互市。” 清 袁枚 《新齐谐·禁魇婆》:“ 广东 崖州 居民半属 黎 人,有生熟 黎 之分。生 黎 居 五指山 中,不服王化;熟 黎 尊官长,来见则膝行而入。”
词语解释:青黎  拼音:qīng lí
(1).青黑色。《书·禹贡》:“厥土青黎。” 孔 传:“色青黑而沃壤。” 孙星衍 疏:“ 史迁 ‘黎’为‘驪’。 马融 曰:‘黎,小疏也。’ 史公 ‘黎’为‘驪’者,《诗》传云:‘纯黑曰驪。’……《释名》云:‘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
(2).泛指土色。 元 柳贯 《大雪戏咏》:“世将还朴素,壤尽彻青黎。”
词语解释:蒸黎  拼音:zhēng lí
百姓,黎民。 唐 杜甫 《石龛》诗:“奈何 渔阳 骑,颯颯惊蒸黎。”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独我友生,烦寃涕洟,恨此膏泽,不霑蒸黎。”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岛栖》:“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
词语解释:韩昌黎  拼音:hán chāng lí
即 唐 代文学家 韩愈 。 魏 晋 南北朝 以来,士人多重郡望。 昌黎 (今 辽宁省 义县 ) 韩氏 于 唐 为一时望族。 韩愈 原籍 孟州 河阳 (今 河南省 孟县 ),但常自称 昌黎 韩愈 。后人因称其为“韩昌黎”。
词语解释:远黎  拼音:yuǎn lí
远方之民。 唐 沉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
词语解释:伽黎  拼音:jiā lí
见“ 伽梨 ”。
词语解释:伽梨  拼音:qié lí
亦作“ 伽黎 ”。 即袈裟。 宋 黄庭坚 《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别和一章》:“空餘祗夜数行墨,不见伽梨一臂风。” 明 屠隆 《昙花记·菩萨降凡》:“晃晃庄严,花冠瓔珞明明现, 如来 大士拥伽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剌麻即僧,应僧衣僧冠。其袈裟红色,本佛旧制,所谓僧伽黎也。”
词语解释:氓黎  拼音:méng lí
黎民百姓。《南齐书·高逸传·顾欢》:“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领之望,下弔甿黎倾首之勤。” 唐 陈子昂 《汉州洛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哀哉甿黎,颠在荼毒。”《旧唐书·韩瑗传》:“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
词语解释:冻黎  拼音:dòng lí
冻梨。《说文·老部》:“耉,老人面冻黎若垢。” 段玉裁 注引 孙炎 曰:“耈,面冻黎色,如浮垢。”
词语解释:楚悬黎  拼音:chǔ xuán lí
楚 地产的美玉。悬黎,美玉名。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轻於 赵皇后 ,贵极 楚 悬黎。”
词语解释:九黎  拼音:jiǔ lí
上古部落名。《国语·楚语下》:“及 少皞 之衰也, 九黎 乱德。” 韦昭 注:“ 九黎 , 黎氏 九人, 蚩尤 之徒也。”《史记·历书》:“ 少皞 之衰也, 九黎 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瀆。”
词语解释:民黎  拼音:mín lí
黎民。《后汉书·延笃传》:“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周书·赫连达传》:“远近民黎,多受制於贼。”
词语解释:庶黎  拼音:shù lí
庶民。 汉 崔駰 《南巡颂》:“淑雨施於庶黎。”《周书·苏绰传》:“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 宋 王安石 《答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羣公卿士,外暨庶黎,欲举鸿名,措之眇质。”
词语解释:人黎  拼音:rén lí
平民,百姓。《周书·文帝纪上》:“其州镇郡县,率土人黎,或州乡冠冕,或勋庸世济,并宜捨逆归顺,立效军门。”
词语解释:渠黎  拼音:qú lí
见“ 渠犂 ”。
词语解释:渠犁  拼音:qú lí
亦作“ 渠黎 ”。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轮台县 东南、 尉犁县 西北。《汉书·西域传下》:“故 轮臺 东 捷枝 、 渠犂 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汉书·郑吉传》:“自 张騫 通 西域 , 李广利 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 渠黎 。”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羽书昨夜过 渠黎 ,单于已在 金山 西。” 明 孙蕡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叱咤犹在 轮臺 北,匹马已入 渠黎国 。”
词语解释:饥黎  拼音:jī lí
飢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张勋奏折》:“今年大水,飢黎转徙,伏莽滋多。”
词语解释:芭黎  拼音:bā lí
见“ 芭篱 ”。
词语解释:芭篱  拼音:bā lí
亦作“ 芭黎 ”。 即蓠芭。用竹或草编成的障隔物。《史记·张仪列传》“ 苴 蜀 相攻击” 唐 司马贞 索隐:“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 江 南亦谓苇篱曰芭篱。”
词语解释:贫黎  拼音:pín lí
犹贫民。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晓谕绅富捐输挑濬白茆河道工费》:“在绅商富户,本应捐济本境贫黎。”
词语解释:边黎  拼音:biān lí
犹边民。 清 周锡溥 《蓬草篇》:“自从作吏来边关,边黎照眼飢羸瘢。”
词语解释:阿阇黎  拼音:ā shé lí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词语解释:阿黎  拼音:ā lí
见“ 阿梨 ”。
词语解释:阿梨  拼音:ā lí
亦作“ 阿黎 ”。
(1). 波斯 皂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阿勃勒》:“此即 波斯 皁荚也。按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 波斯 皁筴,彼人呼为忽野簷, 拂菻 人呼为阿梨。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櫞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皈依》:“眼看见愁来至,憔悴了生花铁树;迤逗了落叶阿黎。”参阅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2).佛教语。阿闍梨之省称。意为圣者、高僧。 清 钱谦益 《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以慈心度幽冥,以浄心求正受,固无事薙髮条衣作阿梨之形相,亦未尝扬眉瞬目效婆子之机缘。”参见“ 阿闍黎 ”。
词语解释:阿阇黎  拼音:ā shé lí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词语解释:饤坐黎  拼音:dìng zuò lí
见“ 飣座梨 ”。
词语解释:饤座梨  拼音:dìng zuò lí
亦作“ 飣坐梨 ”。 席间供陈设之梨。比喻受人敬慕的秀异之士。《新唐书·崔远传》:“ 远 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三引此作“飣坐黎”。 宋 王禹偁 《送仆射相公赴西京》诗:“康济荒年穀,风标飣座梨。” 清 赵翼 《竹初斋中建兰盛开宴集即事》诗:“ 崔远 飣座梨, 庾杲 出水萏。”
词语解释:萌黎  拼音:méng lí
黎民,百姓。《后汉书·宦者传序》:“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搆害明贤,专树党类。”《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 长安 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鸞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与三皇竞其萌黎,五帝角其区宇。”
词语解释:匠黎  拼音:jiàng lí
见“ 匠丽 ”。
词语解释:匠丽  拼音:jiàng lì
亦作“ 匠驪 ”。亦作“ 匠黎 ”。 复姓。 春秋 时有 匠丽氏 ,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驪”;《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
词语解释:楚黎  拼音:chǔ lí
楚 地民众。《后汉书·第五锺离宋寒传赞》:“惵惵 楚 黎, 寒 君为命。” 李贤 注:“黎,众也。”
词语解释:兆黎  拼音:zhào lí
兆民。《汉书·王莽传下》:“ 青 徐 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復屯集者,皆清洁之,期於安兆黎矣。” 颜师古 注:“黎,众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兆黎劝乐,神乃授福。”
词语解释:任黎  拼音:rèn lí
唐 代 任公叔 黎逢 的合称。两人交谊深厚。语出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伤友》:“死生不变者,唯闻 任 与 黎 。”自注:“ 任公叔 、 黎逢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平日披肝胆,谈道德,何啻 羊 左 任 黎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 任 黎 交谊,世有几人?”
词语解释:迦黎  拼音:jiā lí
见“ 迦利 ”。
词语解释:迦利  拼音:jiā lì
亦作“ 迦黎 ”。 梵语kali的音译。原意为秽恶。亦为古 印度 佛教故事中的无道国王名,以凶暴著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诸恶鬼神得敬信》:“如我昔作 忍辱仙人 ,常在林中食诸甘果。时有国王名曰 迦利 ,支解我身而为八段。”后常指凶暴好斗的劣性。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则我如今三生石上脱迦黎……兄弟,你前日不见么,热撮撮一时闹起 曲江池 ,扢支支险揉碎緑罗衣,痴也不痴?”
词语解释:巴黎  拼音:bā lí
法国首都,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市区人口217万(1995年),包括周围七省在内的大巴黎人口达1000多万。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航空港、河港和陆上交通枢纽,世界重要金融、商业和时装中心。有巴黎大学等高等学校和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有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等名胜古迹。
词语解释:残黎  拼音:cán lí
残留的民众;疲敝的民众。《明史·熊廷弼传》:“扶伤救败,收拾残黎,犹可图桑榆之效。” 清 吴伟业 《送安庆朱司李之任》诗:“百里残黎半商贾,十年同榜尽公卿。”
词语解释:查黎  拼音:zhā lí
(脚步)歪斜不稳。系“趄趔”之音转。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二折:“见我这般微微喘息,语言恍惚,脚步儿查黎。” 明 朱有燉 《辰钩月》第二折:“乜斜著眼脑胡支对,一会家意张狂脚步查黎。”
词语解释:波黎  拼音:bō lí
即玻璃。 清 沉大成 《学福斋杂著·西洋测时仪记》:“盖施波黎,以覆大仪。”参见“ 玻璃 ”。
词语解释:玻璃  拼音:bō li
亦作“ 玻瓈 ”。
(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 扶南 大舶从 西天竺国 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 劫 者,居 葱岭 中…… 武德 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 陈藏器 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 巴金 《灭亡》第一章:“他放下诗稿,对着布满了灰尘的玻璃窗发楞。”
(2).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宋 毛滂 《清平乐》词:“天连翠瀲,九折玻瓈软。”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词:“涨緑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元 任昱 《一枝花·题东湖》套曲:“放船去在天际,杨柳风轻生浪迟,漾动玻璃。”
(3).比喻明净的天空。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诗:“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 元 朱庭玉 《点绛唇·中秋月》套曲:“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 明 陈铎 《醉花阴·赏灯》套曲:“值 尧 天新霽,剔团圞月漾玻璃。”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
(4).指酒。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再示》:“隣邦或有寄嘉酿,瓦罌土缶盛玻瓈。” 金 元好问 《踏莎行》词:“翠缕香凝,玉膏酒灩,仙翁莫诉玻璃满。” 宋 陆游 《蜀酒歌》:“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 宋 陆游 《醉书》诗:“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自注:“偶餘 眉州 酒一樽,独酌遂醉。”参见“ 玻璃春 ”。
(5).指玻璃酒杯。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忆在 洛阳 各年少,对花把酒倾玻瓈。”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明 黄祖儒 《醉花阴·元夜》套曲:“屠苏酒瀲灧泛玻璃。”
(6). 玻璃江 之省称。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 玻璃 濯锦 遥相通,指麾 大渡 来朝宗。”参见“ 玻璃江 ”。
(7).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词语解释:玻璃春  拼音:bō li chūn
亦作“ 玻瓈春 ”。 酒名。 宋 时 四川省 眉山县 产。 宋 陆游 《凌云醉归作》诗:“玻瓈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自注:“玻瓈春, 眉州 酒名。”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九:“一杯玻璃春,万里望 吴 越 。”
词语解释:玻璃江  拼音:bō li jiāng
亦作“ 玻瓈江 ”。 江名。在 四川省 眉山县 境。波流澄莹,故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相望六十里,共饮 玻瓈江 。” 宋 陆游 《记梦》诗:“千峯 庐山 锦绣谷 ,一水 蜀 道 玻璃江 。” 宋 范成大 《玻璃江一首戏效陆务观作》诗:“ 玻璃江 头春渌深,别时沄沄流到今。”
词语解释:洞黎  拼音:dòng lí
古代称黎族人。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元 季 沙 张 二帅守 琼 ,不能制其下,繇是土豪与 洞黎 相挺为乱。”
词语解释:穷黎  拼音:qióng lí
贫苦百姓。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满眼尽穷黎,奚忍多用一夫,悮他举家生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嗟尔穷黎,苦工可悲。”
词语解释:突黎  拼音:tū lí
鸟名。即鹈鹕。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雕菰楼丛书》:“又言突黎,即《诗》之鵜也。大如鹤,颈有肉囊,可盛数斗,口张则囊见。每日须饲鱼数斤。突黎正鵜之缓声。”
词语解释:苍黎  拼音:cāng lí
百姓。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遣跛》:“怨天公意歹,苍黎困水灾,屈煞 刘聪 、 石勒 没箇安排。”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爱民》:“ 纯皇 忧勤稼穡,体卹苍黎,每岁分命大吏报其水旱,无不见於翰墨。”
词语解释:终黎  拼音:zhōng lí
复姓。 先秦 有 终黎氏 。见《史记·秦本纪论》
词语解释:孑黎  拼音:jié lí
遗民;残存的百姓。 清 薛福成 《诰授资政大夫江苏巡抚张公五十寿序》:“追溯十稔以前, 江 南北无完土,孑黎喁喁,不得一夕甘寝,赖 淮 军百战而出诸水火之中。”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贼因诡道擣我 杭 郡,俾我精鋭南趋,乘间袭吾戎垒。师熸帅殉,列城崩溃,乘势脇略,尽收 吴 浙 膏腴地,孑黎孤城,喁喁北望。”
词语解释:狐黎  拼音:hú lí
见“ 狐棃 ”。
词语解释:狐梨  拼音:hú lí
亦作“ 狐黎 ”。亦作“ 狐梨 ”。 虫名。即蜻蜒。《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晋 郭璞 注:“或曰即蜻蛉也, 江 东呼为狐棃。所未闻。”《方言》第十一“蜻蛉谓之蝍蛉” 晋 郭璞 注:“六足四翼虫也,音灵, 江 东名为狐黎。”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通言谓之蜻蜓, 江 东呼狐梨。”
词语解释:疲黎  拼音:pí lí
疲困之民。 唐 刘禹锡 《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皇明烛幽,凡有上陈,皆可其奏,遂令管见,得及疲黎。”
词语解释:灾黎  拼音:zāi lí
灾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 江 南北大旱,民人饥饉, 方荣升 窃谓灾黎易动,起意倡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 明安 ﹞特建席棚以处灾黎,凡活者数百万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虽然这些也是穷人,然而比较起被灾的地方那些灾黎,是那一处轻,那一处重呢?”
词语解释:祝黎  拼音:zhù lí
同“ 祝犁 ”。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权舆祝黎冬至之辰成,厤三岁刊。”
词语解释:玄黎  拼音:xuán lí
即悬黎,美玉名。玄,通“ 悬 ”。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夫结緑玄黎,非 陶 猗 不能市也。”《晋书·王接传》:“不患玄黎之不启,窃乐春英之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