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末字词组
天黥印黥钱黥剽黥灼黥   
墨黥刑黥月黥头庶黥    

词语解释:天黥  拼音:tiān qíng
(1).对天真的斲伤。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 宋 黄庭坚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养生息天黥,蓺木印岁寒。”
(2).痘疤。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令一婢隔西壁而歌,僧闻其曲韵悠扬,因窥之,乃一老婢,天黥满面,丑不可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天黥》:“ 明 徐渭 《清藤书屋集》《郁君小像赞》,注云:‘面天黥者。’……按天黥当谓痘疤,即 唐 人所咏之面花也。”
词语解释:墨黥  拼音:mò qíng
(1).墨刑。《周礼·秋官·司刑》“墨罪五百” 汉 郑玄 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汉书·刑法志》“墨罪五百” 唐 颜师古 注:“墨,黥也。凿其面以墨湼之。”
(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词语解释:印黥  拼音:yìn qíng
谓在身上刺上字及其他花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释《僧祗律》涅槃印者,比丘作梵王法,破肉以孔雀胆、铜青等画身作字及鸟兽形,名为印黥。”
词语解释:刑黥  拼音:xíng qíng
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史记·商君列传》:“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词语解释:钱黥  拼音:qián qíng
在面孔上黥刺钱形图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大历 已前,士大夫妻妒悍者,婢妾少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黥、钱黥。”参见“ 钱点 ”。
词语解释:钱点  拼音:qián diǎn
黥刺面皮而成的钱形斑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面花所起》:“ 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妬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点、钱点。”
词语解释:月黥  拼音:yuè qíng
见“ 月点 ”。
词语解释:月点  拼音:yuè diǎn
文面毁容造成的黑斑、黑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 上官氏 所製,以掩点跡。 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妬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点、钱点。”按,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引此文,月点、钱点作“月黥”、“钱黥”。
词语解释:剽黥  拼音:piāo lüè
见“ 剽掠 ”。
词语解释:剽掠  拼音:piāo lüè
亦作“剽黥”。
(1).击杀。《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2).抢劫掠夺。《北齐书·高季式传》:“ 山 东旧贼 刘盘陀 、 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中都 、 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 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3).抄袭窃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词语解释:头庶黥  拼音:tóu shù lüè
即涿鹿黥。古代刑罚的一种。用刀刺刻额,再涂上墨。《书·尧典》“虞书” 唐 孔颖达 疏:“ 夏侯 等《书》,‘宅嵎夷’为‘宅嵎铁’……‘劓刵劅剠’云‘臏宫劓割头庶剠’。”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臏宫劓割头庶剠”:“头庶剠,即涿鹿黥。头、涿古同声,庶则鹿之譌耳。”
词语解释:灼黥  拼音:zhuó qíng
即墨刑。刺刻面额,再涂上墨。《荀子·王制》:“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