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黼黻 拼音:fǔ fú
(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词语解释:朱黻 拼音:zhū fú
同“ 朱紱 ”。 《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上公服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黻与茀古字通。” 元 汪元亨 《一枝花·闲乐》套曲:“远雕轮,避朱黻。”词语解释:冕黻 拼音:miǎn fú
古代礼冠与礼服上绣的亚字形花纹。借指仕宦。 宋 王安石 《金溪吴君墓志铭》:“氏 吴 其先自 姬 出,以儒起家世冕黻。”词语解释:缨黻 拼音:yīng fú
见“缨绂”。
词语解释:缨绂 拼音:yīng fú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词语解释:佩黻 拼音:pèi fú
本为古代带有珮饰的官服,后借指同僚。 孙洪伊 《请北洋诸将讨贼救亡电》:“我北方将士与 徐段 有袍泽之谊,珮黻之亲,故彼虽负有滔天之罪恶,而不忍与絶。”词语解释:丹黻 拼音:dān fú
赤色的蔽膝。古时诸侯之服。《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李善 注:“《毛诗》曰:‘赤茀在股。’ 毛萇 曰:‘诸侯赤茀。’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黼与茀古字通。”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诗:“集霰渝丹黻,流云飘绣柱。”词语解释:长黻
印章上长长的丝带词语解释:释黻 拼音:shì fú
见“ 释紱 ”。
词语解释:释绂 拼音:shì fú
亦作“ 释黻 ”。 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故解印释紱,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 三国 魏 曹植 《谏取诸国士息表》:“使解璽释紱,追 柏成 、 子仲 之业,营 颜渊 、 原宪 之事。”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若 质 之志,实在所天,思投印释黻,朝夕侍坐。”词语解释:火龙黼黻 拼音:huǒ lóng fǔ fú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宋 陆游 《杨梦锡〈集句杜诗〉序》:“ 梦锡 之意,非为集句设也,本以成其诗耳。不然,火龙黼黻手,岂补缀百家衣者耶!”词语解释:朝黻 拼音:cháo fú
犹朝服。亦借指朝官。词语解释:章黻 拼音:zhāng fú
礼服上色彩鲜明的黑白花纹。亦指礼服。 唐 张九龄 《上张燕公书》:“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黻。”词语解释:珩黻 拼音:háng fú
佩玉和蔽膝。本为大夫以上者的服饰,后泛指贵官服饰。 明 夏完淳 《陆士衡羁臣》诗:“君王德孔懋,珩黻荣贱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