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齐明 拼音:zī míng
整齐而严明。《礼记·中庸》:“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孔颖达 疏:“齐谓整齐,明谓严明,盛服谓正其衣冠,是修身之体也。”
谓在祭祀前斋戒沐浴,静心洁身。《礼记·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郑玄 注:“明犹洁也。” 孔颖达 疏:“言鬼神能生养万物,故天下之人齐戒明絜,盛饰衣服,以承祭祀。”
敏捷明智。齐,通“ 齌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荀子·修身》:“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齐者,智虑之敏也,故以齐明连文。”
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齐,通“ 粢 ”。《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毛 传:“器实曰齐,在器曰盛。” 陈奂 传疏:“《释文》:‘齐本又作齍。’《丰年》传作齍盛,他经典多作粢盛,作齐者,古文假借字。器实曰齐,实谓黍稷也。黍稷为齐,齐在器曰盛,故经言齐而传乃兼言盛耳。”词语解释:齐盛 拼音:zī shèng
粢盛。放在祭器内供祭祀的谷物。齐,通“ 粢 ”。《礼记·祭统》:“是故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齐盛。” 郑玄 注:“齐,或为粢。”《大戴礼记·诰志》:“斋戒必敬,会时必节,牺牲必全,齐盛必洁。”词语解释:齐斧 拼音:zī fǔ
(1).利斧。齐,通“ 资 ”。
(2).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晋书·元帝纪论》:“ 中宗 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胡 羯 ,风埃相望。”《旧唐书·玄宗纪上》:“上御承 天门楼 ,下制曰:‘齐斧一麾,凶渠尽殪。’” 章炳麟 《訄书·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攻榱桷。”参见“ 黄鉞 ”、“ 资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