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齰舌 拼音:zé shé
(1).咬啮舌头。表示悔根已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 司马贞 索隐引《说文》:“齰,啮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蔡确 ﹞若稍知义理,当齰舌自杀。”
(2).不说话,或不敢说话。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乐书》,非敢忘之,但方此齰舌,岂敢更妄作耶?”词语解释:齰牙 拼音:zé yá
上下齿不相值。比喻意见不合。 唐 孟郊 《哭李丹员外并寄杜中丞》诗:“生死方知交态存,忍将齚齖报幽魂。十年同在 平原 客,更遣何人哭寝门。”词语解释:齰啮
1.咬嚼。《大般涅槃经》卷三九:“汝等今者欲以手爪鉋 须弥山 ,欲以口齿齚啮 金刚 。”
2.谓毁伤。词语解释:齰指 拼音:zé zhǐ
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 汉高祖 过 赵 , 赵王 敖 事之甚恭,而 高祖 无礼。群下怒欲杀之。 敖 啮其指出血,不肯杀 高祖 。后以“齚指”指表示至诚,誓不背叛。 明 杨慎 《资江渡归续少岷句》诗:“赤日红尘汗如洗,炙手权门争齚指。”词语解释:齰啮 拼音:zé niè
(1).咬嚼。《大般涅槃经》卷三九:“汝等今者欲以手爪鉋 须弥山 ,欲以口齿齚啮 金刚 。”
(2).谓毁伤。词语解释:齰痈 拼音:zé yōng
咬出痈疮的脓血。《汉书·佞幸传·邓通》:“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颜师古 注:“啮出其脓血。”词语解释:齰舌缄唇 拼音:zé shé jiān chún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安可齰舌缄唇,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词语解释:齰死 拼音:zé sǐ
咬死。引申为置之死地。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观近世郡县有寃狱,民輒公选一人,使讼於都察院。所选者率非豪右,亦无逆民意而自擅者。以其事有期验,不容以意诡更,诡更之则为舆人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