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髫龀 拼音:tiáo chèn
亦作“ 髫齓 ”。
(1).谓幼年。《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尽家训。”《晋书·司马遹传》:“既表髫齔,高明逸秀。”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教自髫齓,成于冠婚。” 明 陆采 《怀香记·班师议婚》:“髫齔相知,天生恁般家室。”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人生髫齔事,八九无遗忘。”
(2).指幼童。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便待要除根剪草絶了髫齔。” 清 龚自珍 《〈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计口出钱,髫齔皆算。”词语解释:龆龀 拼音:tiáo chèn
亦作“ 齠齓 ”。
(1).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齠,通“ 髫 ”。《东观汉记·伏湛传》:“齠齔励志,白首不衰。” 唐 白居易 《欢儿戏》诗:“齠齓七八岁,綺紈三四儿。”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墨藪》载 徐氏 书记云: 平一 齠齓之岁,见育宫中。” 清 李渔 《蜃中楼·耳下》:“ 管 鲍 堪追, 寧 歆 羞比,白首何殊齠齔。”
(2).借指孩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将俺一家儿不留一箇齠齔。”《水浒传》第七五回:“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自是子孙式微,今已无齠齔。”词语解释:未龀 拼音:wèi chèn
指儿童乳齿未脱。《周礼·秋官·司厉》:“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齓者,皆不为奴。” 郑玄 注:“齓,毁齿也。男八岁,女七岁而毁齿。”词语解释:童龀 拼音:tóng chèn
(1).幼小;童年。《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 显 景 诸子年皆童齔,并为黄门侍郎。”《旧唐书·裴休传》:“ 休 志操坚正,童齔时,兄弟同学於济源别墅。” 王闿运 《郭新楷传》:“童齔颖异,数岁丧父,孤居 长沙 。”
(2).指小儿。《北史·韩麒麟传》:“假令一处弹筝、吹笛,缓舞长歌;一处严师苦训,诵诗讲礼,宣令童齔,任意所从。”《隋书·食货志》:“於是譎诡赋税,异端俱起,赋及童齔,算至船车。”词语解释:毁龀 拼音:huǐ chèn
毁齿。 宋 黄庭坚 《过家》诗:“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齔。”参见“ 毁齿 ”。
词语解释:毁齿 拼音:huǐ chǐ
(1).指儿童乳齿脱落,更生恒齿。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男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女七月而生齿,七岁而毁齿。”
(2).借指儿童七八岁;童年。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覬其利。” 宋 司马光 《河南志》序:“ 次道 自毁齿至於白首,从事其间,未尝一日捨置,故其见闻博洽,当时罕伦。” 清 方苞 《七思》:“忆小生兮棠之鄙,兄束髮兮余毁齿。”词语解释:冲龀 拼音:chōng chèn
童年。《后汉书·孔融传》:“ 南阳王 冯 、 东海王 祗 薨,帝伤其早殁,欲为脩四时之祭,以访於 融 。 融 对曰:‘……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词语解释:始龀
刚换牙,指七八岁词语解释:悼龀 拼音:dào chèn
童年。 唐 杜昱 《大智禅师义福塔记》:“爰在悼齔,游不狎羣。”词语解释:既龀 拼音:jì chèn
谓乳齿换尽。《国语·郑语》:“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 韦昭 注:“既,尽也;遭,遇也。毁齿曰齓,毁未毕也。”《史记·周本纪》作“既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