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典故、词汇
词牌
韵典(诗韵全璧)
词林正韵
简繁体互转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用典分析
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1024个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检
按人物分检
典故
震旦
《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二〈杂阿毗县心论二·振旦〉
或作震旦,言真丹皆一也。旧译云汉国。经中亦作脂那,今作支那,此无正翻,直云神州之总名。
词语解释:震旦 拼音:zhèn dàn
古代 印度 称 中国 为 震旦 。
《佛说灌顶经》
卷六:“ 阎浮 界内有 震旦国 。”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
:“蛟臺蜃阁,俄交 震旦 之墟;月面星毫,坐照 毗邪 之国。” 明 宋濂
《西天僧授善世禅师诰》
:“ 大雄氏 之道以慈悲愿力导人为善,所以其教肇兴于西方,东流於 震旦 。”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
:“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 震旦 青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