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支郎

相关人物支谦


《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传〉
先有忧婆赛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平,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瘦黑,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驱虽细是智囊。」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


作者诗题诗句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吴融和僧咏牡丹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郑谷重访黄神谷策禅者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词语解释:支郎  拼音:zhī láng
(1).称 汉 末、 三国 时僧人 支谦 。 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 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 《历代三宝记·魏吴录》、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称谓》
(2).指 晋 代高僧 支遁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有 支郎 畜马剪隺之风。”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七:“ 支郎 偏爱马,处士独怜鹤。”参见“ 支公 ”。
(3).泛称僧人。 唐 郑谷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诗:“初尘芝阁辞禪阁,却访 支郎 是老郎。”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悵问 支郎 。”
词语解释:支公  拼音:zhī gōng
(1).即 晋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 林虑 人,一说 陈留 人。精研《庄子》《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 谢安 、 王羲之 等均与为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余嘉锡 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隐 剡东山 ,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 遁 曰:“贫道爱其神骏。”’” 明 高启 《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 支公 影。”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