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枳棘


《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
阳虎去齐走赵,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主俛而笑曰:「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
「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唐·李贤注:「泮冰谕危陷。枳棘谕艰难。」

《后汉书》卷十七《岑彭传》
「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唐·李贤注:「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盗充斥也。」


作者诗题诗句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韵通赠二君子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䴥。
沈佺期别侍御严凝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词语解释:枳棘  拼音:zhǐ jí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