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焦尾 

同源典故入爨 尾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桐 焦梧桐 焦琴 爨下焦 爨下声 爨下余 爨桐 爨琴 爨余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余

相关人物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典故简释
焦琴美称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没。宋王禹称《秋居幽兴》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杯。”

作者诗题诗句
张又新吹台山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李咸用山居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峤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李颀题僧房双桐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窦庠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
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贾岛投孟郊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陈标焦桐树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韦庄同旧韵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之二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顾况谢王郎中见赠琴鹤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顾非熊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