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爨桐 

同源典故入爨 尾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尾 焦桐 焦梧桐 焦琴 爨下焦 爨下声 爨下余 爨琴 爨余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余

相关人物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典故简释
焦琴美称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没。宋王禹称《秋居幽兴》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杯。”

作者诗题诗句
张又新吹台山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李咸用山居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峤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李颀题僧房双桐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窦庠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
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贾岛投孟郊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陈标焦桐树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韦庄同旧韵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之二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顾况谢王郎中见赠琴鹤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顾非熊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词语解释:焦尾  拼音:jiāo wěi
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词语解释: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词语解释:焦梧桐  拼音:jiāo wú tóng
指琴。 唐 贾岛 《投孟郊》诗:“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参见“ 焦桐 ”。
词语解释: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词语解释:爨下焦  拼音:cuàn xià jiāo
即焦尾琴。借指高雅之古曲。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纷纷竞奏 桑间 曲,寂寂谁知爨下焦。”参见“ 爨下餘 ”。
词语解释:爨下余  拼音:cuàn xià yú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
词语解释:爨下余  拼音:cuàn xià yú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
词语解释:爨桐  拼音:cuàn tóng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词语解释:爨琴  拼音:cuàn qín
(1).谓焚琴为炊。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硜硜之节,有司未谅。煮鹤爨琴,强为劝驾,则门下何以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