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竹马


晋·张华《博物志》(佚文)
「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据《锦?万花谷》卷十六引)

《世说新语》中卷上《方正》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雠,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典故简释
竹马喻指儿时朋友,或喻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唐白居易《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寄题郡中木兰西院一别》:“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

作者诗题诗句
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时年七十一)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白居易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寄题郡中木兰西院一别(一无此二字)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韦应物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天生逸世姿,竹马不曾骑。
韦庄下邽感旧(太平广记云。庄又时常在华州下邽县侨居。多与邻巷诸儿会戏。及广明乱后。在经旧里。追思往事。但有遗踪。因赋施以记之。)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
韦庄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记得初骑竹马年,送师来往御沟边。
韦庄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
词语解释:竹马  拼音:zhú mǎ
(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 唐 许浑 《送人之任邛州》诗:“羣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觴初见时。”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 细侯 ,大钱送 刘宠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五:“先君集中有《依韵答卢石甫明府二律》,皆再任时倡和之作也,敬録於左:‘迎来竹马又三年,爱景薰风话果然。’”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薅马,薅禾所乘竹马也。似篮而长,如鞍而狭,两端攀以竹系,农人薅禾之际乃寘於跨间……余尝盛夏过 吴中 见之,土人呼为竹马,与儿童戏乘者名同而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