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喘月 

同源典故吴牛 吴牛喘月 望月喘 牛喘 见月妄喘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月〉~5~
《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裴子语林》~7~
满奋字武秋,体羸,恶风,侍坐晋武帝,屡顾看云母幌,武帝笑之。或云:「北窗琉璃屏风,实密似疏。」奋有难色,荅曰:「臣为吴牛,见月而喘。」或曰是吴质侍魏明帝坐。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82~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南朝梁·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典故简释
喘月喻指因疑心而胆怯,或指天气酷热。唐李峤《牛》:“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作者诗题诗句
李峤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李白丁督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词语解释:吴牛  拼音:wú niú
吴 地的水牛。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酷暑马上口占》词:“阳乌酣战,身似 吴 牛偏易喘。”参见“ 吴牛喘月 ”。
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
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
词语解释:喘月  拼音:chuǎn yuè
(1).指 吴 牛望月而喘。 唐 李峤 《牛》诗:“在 吴 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2).比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害怕。 宋 黄庭坚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之一:“便欲扫牀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详“ 喘月吴牛 ”。
词语解释:喘月吴牛  拼音:chuǎn yuè wú niú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问天。”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参见“ 吴牛喘月 ”。
词语解释:牛喘  拼音:niú chuǎn
牛因热而喘气。 汉 丞相 丙吉 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 吉 又尝出,逢清道羣鬭者,死伤横道, 吉 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 吉 , 吉 曰:‘民鬭相杀伤, 长安 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罸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於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道旁牛喘谁復问,佛寺吹螺空唱号。” 明 李东阳 《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