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赐环

同源典故环玦 


《荀子·大略》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唐·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


作者诗题诗句
张说出湖寄赵冬曦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凄凄视环玦,恻恻步庭庑。
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行当赐环去,岂作遗贤羞。
柳宗元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词语解释:环玦  拼音:huán jué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 宋 苏轼 《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 清 唐孙华 《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唐 刘禹锡 《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
(3).有缺口的玉环。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词语解释:赐环  拼音:cì huán
亦作“ 赐圜 ”。 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唐 张说 《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 湘浦 未赐环, 荆门 犹主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自解一官,又经数载。 軾 儿謫任 武林 ,未获赐环消息; 辙 儿召居諫院,犹然落魄规模。”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一:“他书多称 稚存 赐圜,由 文正 力,盖非事实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呜呼 长素 ,何乐而为是耶?热中於復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齟齬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羣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