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失玄珠 从象罔求 玄珠 珠抛象罔 象罔 象罔寻珠 遗珠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4~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玄珠,司马(晋·司马彪)云:「道真也。」

《新校本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余传第二陈余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余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陈余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余,杖马箠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


作者诗题诗句
刘沧宿题天坏观冥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曹邺题濮庙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萦纡试一寻。
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词语解释:玄珠  拼音:xuán zhū
(1).黑色明珠。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游昆山怀旧伤今》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北齐书·文苑传序》:“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黄庭坚 《和苏子瞻》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刘基 《题画蒲萄卷子》:“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词语解释:象罔  拼音:xiàng wǎng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词语解释:遗珠  拼音:yí zhū
(1).谓遗失珍珠。语出《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元 袁桷 《康乐图》诗:“悲懽蚁旋水东注,遗珠 罔象 迷其津。”
(2).指遗失的珍珠。 唐 张籍 《罔象得玄珠》诗:“ 赤水 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元 丁鹤年 《题画葡萄》诗:“碧云凉冷驪龙睡,拾得遗珠月下归。” 明 李东阳 《再赠三首用前韵》之二:“ 荆山 有抱玉,沧海有遗珠。”
(3).喻指弃置未用的美好事物或贤德之才。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古今诗人,间见层出,极有佳句,无人收拾,尽成遗珠。” 清 裘日脩 《南闱揭晓日示多士》诗:“只愁结就珊瑚网,别有遗珠可奈何?”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这区区十二页,又真是实不符名,毫不能尽绍介的重任,所取的又多是版画,大幅杰构,反成遗珠,这是我们所十分抱憾的。”